距离第一期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倒不是说不想写,而是在忙于其他的一些事务,比如学业以及求职等等琐事当中。所幸这些事情大都处理完毕,我也成功进入到一家 VR 硬件厂商做游戏运营实习生。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撰写一些相关文章。
虽然做的事情跟游戏有关,而且现在又做运营又做机核的时间轴,平时还有学业,时间非常忙。但是我还想要求一下自己,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丧狗懂个屁》系列文章会继续更新,《战火兄弟连》考据文章以及《丧狗访谈》也会重启,敬请期待。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三部战争电影,分别对应一战和二战。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由英国导演彼得·杰克逊指导的纪录片,在 2018 年上映,次年通过全国艺联专线在中国大陆上映。我本人也有幸跟哥们在电影院中观赏了这部影片,看完了就想写一些东西。但后来觉得篇幅可能太短了,没必要单发个文章。所以放在《丧狗懂个屁》栏目里还是挺合适的。
这部影片最大的卖点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将 100 年前的素材重新修复、上色,并聘请了一帮老兵为影片中的士兵配音。因此我当时看的时候感觉这些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一百年前,而是正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看到普通士兵眼中的这场世界大战。
整个电影分为三个部分:战前、战中以及战后,只有战中部分才运用了修复以及上色技术,这一点我会在后面谈到。而在这三部分中又可分为:应征、到达比利时、战壕、后方修养、进攻、胜利、回国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有松有紧,内容各不相同。
在战前这一段中,影片着重描写了英国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他们认为大英帝国是强悍的,不可战胜的,觉得能够在很快的时间内结束掉这场战争。于是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或带着骄傲,或在其他人的裹挟下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进入到军队当中。他们可能会没到法定征兵的年龄,就已经需要为国而战了。对于这群孩子,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我见到他们是一群虚弱、蜡黄、瘦削、惊恐的孩子,是我们这个工业国家的边缘人,而(我)必须磨练他们成为军人。 ”
这并不难理解,这些士兵在战争中填充着战线,战斗之中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谈取得什么战功。那些老兵教给他们在战斗中生存的技巧,希望他们活下去,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得靠老兵们打开局面。而这些孩子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他们拥有希望。他们对着镜头微笑,抽烟,展示自己的枪或者刺刀,完全不知道战争到底有多么可怕,也不知道自己手中的枪可以夺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只想着一心杀死德国人,结束掉这场战争。
等到他们真正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目睹到惨烈的战场,看到那些老兵毫发无损地回来的时候,影片才变成了彩色,声音也不再只是人的叙述。你可以听到那些士兵之间的谈话,听见马蹄踩在泥地上的声音、炮弹从天空而来到地面上炸开的声音、子弹击中人的声音。这些后期渲染的颜色,后期添加的声音都在告诉一件事:这里就是地狱。环境简陋到无法忍受,人死的又是如此轻松——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讲,死也是种解脱。一张张展示死去士兵的照片能在感官上产生不适,也让你感受到战场到底有多么可怕。
不过令我意外的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士兵们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乐观。他们善于在战壕中苦中作乐,吐槽着自己糟糕的食物以及上厕所方式,在镜头前做出搞怪的动作。他们从不在镜头前吝惜自己的微笑,竭力展示出自己最真实,最好的一面。但是战场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梦魇,是挥之不去的噩梦。那些镜头前微笑的笑脸搭配上士兵们不堪回首的回忆,显得格外悲伤。他们最初的幻想已经破灭了。
“像流浪汉一样活着,无法整理仪容。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没人在乎,他们只在乎你能否继续战斗。”
最有意思的是英国士兵谈论德国的战俘。这些回忆中都认为德国士兵是非常好的人,觉得巴伐利亚人非常正直。那些巴伐利亚人和撒克逊人会在普鲁士人前来换防的时候提醒英国人——普鲁士人更加残忍,况且在种族上也跟他们搭不上关系。英国人把他们杀了不是挺好的吗?英国人说那些德国士兵也是跟他们一样的年轻人,面对炮弹的爆炸也会抖得像筛糠一样,他们之间也能打成一片。英国士兵不知道为什么要和可爱的德国人打仗,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有什么意义吗?
“德军曾是一群带着矿工钢盔的未知种族,直到我们在战场上相对,只是和我们一样穿起了制服。他们似乎对我们没有恶意,像我们一样,只是奉命行事”
到了真正进攻战壕的桥段,我们只能看到士兵们在进攻前惊恐的神情以及哨声响起后向阵地发起进攻的背影。当德军机枪声响起时,那些微笑的士兵变成了死去的尸体,之前使用过的片段和照片被拿出来反复利用,并搭配着一些手绘图片。在没有表现直接进攻的影视记录的情况下,彼得用这个最直观的方法展示了生命是如何逝去的,带给观众最强烈的冲击。在这座环境之下,士兵们的幻想进一步坍塌,也不在乎什么任务目标,而是活下去。
“ 我不是唯一想攻击德国的英雄,于是我立刻趴下躲进一个大弹坑。”
到了之后进攻到阵地之后,英国人终于可以将怒火发泄到德国人的身上。他们详细的描述看见了多少敌人,怎么杀死的他们,出现的各种新式武器,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情,无法忘却。他们的恐惧渐渐演化成愤怒,对于德国人的好感也完全被吞噬,无论是开枪射击的人还是举手投降的人都会被杀死。
到了最后,战争终究结束了,画面也变回了黑白。但是士兵们没人高兴得起来,也不在乎这场胜利。他们只想休息,只想回到家,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等他们回到英国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他们脱掉了军服,交还了枪支,想重新找一份工作,得到却是人们的歧视。他们回到家,再次睡到床上的时候已经不再习惯,下意识地在地板上睡觉。人们对战场上发生的故事毫不关心,对于士兵们的奋战熟视无睹。他们没有经历过,因此也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我所知道的所有的战士都有相同的经历,我们是脱离平民的族群。你只能说给同袍听,他们都理解。说过平民,只能说浪费时间罢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之间的战争,他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更促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生。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人,他们的青春、美好幻想的永远留在了战场之上,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彼得的祖父就是一名在一战时期浴血奋战的士兵,所以他一直想指导一部影片来记录下这些士兵的真情实感。他的想法得到了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 BBC 的全力支持,他们的资源都可以使用。因此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一些影片都是第一次公开的影像资料,十分珍贵,也让我们了解到这些士兵的真实面貌。而且影片中还有一些战争时期的海报与宣传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影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0 周年上映,并且在英国各大学校播出,让孩子们知道这段历史。
总而言之,如果让我推荐我最喜欢的十大战争片,这片绝对算一个,绝对值得一看。
《白色严冬》是 2012 年上映的一部电影,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挪威战场上发生的一则故事:两位英国“贼鸥”战斗轰炸机的机组成员与三位德国“亨克尔111”轰炸机机组成员在挪威的雪原上相遇。他们决定放下彼此的争端,在雪原之中求生。
电影的开场很有意思。镜头一直对焦着茫茫雪原以及在雪原生活的动物,但是背景音配的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和飞机之间相互扫射的声音。紧接着随着轰地一声,镜头给到了坠地的 HE111,整个影片才正式开始。很明显,剧组没有很高的预算,把英德双方的空战场景做出来。但是这种场景与听觉的配合还是将氛围推了上去,我也对这种处理非常满意。
德军机组的成员活了三个人:机长索匹斯 ,大个子斯查克和小孩施瓦茨。他们的形象很快就能展现出来:索匹斯指挥一切行动,斯查克光干活不说话,而施瓦茨胳臂受了伤,手里还紧紧握着元首签名版的《我的奋斗》,流落到了雪洞之中还得打着火为其他二位朗读。三人的形象通过寥寥数语的交谈以及每个人之间的动作就轻松地刻画出来了。
之后,三位机组成员找到了一个小屋子,本以为能在这里好好休息,结果听到了外面有英国人在说话。这便是“贼鸥”的机组成员:机长戴文波和领航员史密斯。五个人见面的时候特别逗,德国人主动邀请俩人进屋御寒,结果二位大哥还真就进去了!并且还想着在屋子里占个好位置!直到三位德国人掏出自己的鲁格手枪,宣布他们是战俘,这二位才稍微安分点......
安分点?还真不是!这二位突破了我在以往影视作品中对英国人的形象,他们可不是什么大英帝国的绅士,倒像是痞子流氓。戴文波给史密斯下达的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激怒德国人,趁机把枪夺过来。所以两人就给德国人疯狂捣乱:比如要求德国人“人道主义对待”,我觉得这个片子里的德国人已经非常仁慈了;各种言语的激怒以及侮辱;把施瓦茨的书拿来擦屁股。这些事情都在不断地挑战德国人的底线,让德国人头疼不堪。
索匹斯和斯查克很明显对于纳粹没什么好感,只是单纯的为国而战,但是施瓦茨可是个彻头彻尾的小纳粹。他数次想枪决两位英国佬,后来都被拦了下来。这些事情的交互之中,二者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似乎一场大战随时都会爆发。
但是他们很快遇到了大挑战:环境。自从进到小屋之后,德国人就一直用斧头砍伐小屋里的木头用作燃料;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吃青苔充饥;施瓦茨的伤口也在愈加恶化,大家都没有什么办法。在这些挑战之下,五位不得不联合起来,在雪原上联合求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角色都变得更加鲜明:史密斯是个泡妞高手;斯查克为了逃避接管家族企业的责任参军;索匹斯承认自己是个失败的机长。不同国家的,不同阵营,不同政治理念的人最终放下了隔阂,在小屋中度过美好的时光。尤其是后面有一幕看极光的镜头,那个画面真的是太好看了。
影片的结局并不太好,挪威人的巡逻队最终发现了坠毁的 HE111,顺藤摸瓜找到了在小屋中的五人。斯查克被意外打死,索匹斯和施瓦茨被送往了加拿大的战俘营;而戴文波和史密斯则差点被指责成叛徒。整部影片的主题呼之欲出:反战。战争让五人在荒凉的雪原上相遇,也让五个人再度分离,甚至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他们原本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战争让一切都改变了。在影片中,《我的奋斗》最终被扔到了火堆之中,那些疯狂的语言毫无意义,甚至用它擦屁股都觉得硬。
还有一点我想再聊一下,挪威人在这部电影中是作为一个反派出现的。毕竟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杀了斯查克,还想指责英国人通敌。看似这种情绪很难理解,但是自己一想,挪威人似乎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硬生生地夹在了两大阵营之间。就像索匹斯所说一样:英国人并不是为了正义来攻打挪威,而是想夺取挪威的铁矿石。对此,戴文波也同意这个观点。影片的开头也将这一情况说明,也表达了导演的一种看法。
虽然把最后的结局剧透了,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这部小而精的影片。抛开战争之外,双方的和解足够感人。
今年出现的所有战争片我基本上都看了,比如锤哥的《惊天营救》、小东木的《前哨》,这俩一个拍得强行煽情,一个故事过平;还有就是我之前贼期待的《浴血五人组》。当时一看预告片,黑人、越战、重回战场,好家伙有点意思啊!结果看了之后发现一大堆往里面硬塞的元素,最后也没把事情讲明白,反正应该是今年最失望的电影。
汤姆·汉克斯这部《灰猎犬号》我倒是没抱什么希望,看预告片的时候就在想:哪艘 U-BOAT 会蠢到浮上水面去跟驱逐舰肛正面,而且我也没想到驱逐舰跟 U-BOAT 之间的作战会拍的多好。毕竟我看的大多数片子,像《从海底出击》、《猎杀U-571号》都是从潜艇的这个角度出发的,带来的体验也是不错的。
但是看了之后,我觉得这片太像样了!整个片子一共91分钟,前十分钟把舰长的故事给你铺垫好了,把他们将要面临的情况给你交代了。之后的80分钟都是与 U-BOAT 之间的作战,基本上没有过多的文戏铺垫,直接让你感受与狼群作战的紧迫感。就这一点绝对是值得夸赞的,感觉很久没有这种电影能给我带来这样的感受了。
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很写实。你能看到整艘驱逐舰是如何运转的:从轮机舱到炮手位,从声纳到潜水炸弹,所有的事情都要询问舰长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做。不光如此,舰长还得事实与其他护卫舰通话,联络其他运输船只。一方面能体现舰长要决策、思考的东西非常多,一方面也能告诉大家:一艘驱逐舰的各个岗位如何作用,能让整艘战舰运转起来并完成护航任务。
这些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舰长如何跟水下的 U-BOAT 斗智斗勇。这部电影不同于现在的一些电影或者影视剧,对于德国海军、空军、国防军都会从中性的角度去描写,里面的 U-BOAT 是纯粹的恶人形象。狼群会肆无忌惮的对运输船开火,进行无差别攻击,更会在无线电频道大放厥词,发誓要把所有船只打入海底。这些从来没有出现过正脸的德国船员驾驶着潜艇神出鬼没,再搭配上每次他们出场时配的瘆人音乐,我感觉这些 U-BOAT 就像是来自地狱的鬼一样,每一次击沉一艘货船都像是给你脸上来个 JUMP SCARE。真是刺激!
所以整部影片的主要部分就是汤姆·汉克斯斗智斗勇,如何尽可能地击沉 U-BOAT,保护船队。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击沉第一艘 U-BOAT 的场景。船队报告有敌军,汉克斯立刻下令设置拦截路线。声呐随后发现 U-BOAT 后,作战室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算得到 U-BOAT 的方位,之后反馈给汉克斯。汉克斯再根据声呐提供的一系列信息控制驱逐舰的走向,采用出其不意的战术反其道而行之,判断 U-BOAT 想从驱逐舰的底下过去(这可太大胆了),果断放下深水炸弹,最终击沉 U-BOAT,完成灰猎狗号的首次击杀。
但是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狼群的到来,灰猎犬号以及其他三艘驱逐舰也逐渐招架不住,陷入了被动防御。汉克斯在影片中就要不断面临着道德上的选择:是要救落水的海员,还是要保护其他易受到攻击的货船?随着击沉的货船越来越多,德国人开始在无线电中挑衅灰猎犬号,这种选择与抉择的压迫感就愈加强烈,成为了悬在汉克斯上方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到了这一部分,整个影片就陷入了残酷的厮杀战。双方都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战术来逼迫对方出招,打的也非常惨烈且写实。比如到了后面,一艘 U-BOAT 因伤被迫浮上水面(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浮上水面肛正面吗),灰猎犬号此时应该能轻而易举的把它击沉,但是 U-BOAT 直接钻进了盲区里,让灰猎犬号毫无办法。后来又跟船队中的另外一艘加拿大驱逐舰迪基号并排开打,导致灰猎犬号没办法开火。这一看就觉得太真实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火解决问题,安排上也是比较合理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德军放的诱饵弹、鱼雷哑弹的一些设定,我感觉都很有意思。
但是影片到了后面就非常泄劲了。我不知道 U-BOAT 为什么不攻击货船,反而执着于攻击较为灵活的灰猎犬号,把宝贵的鱼雷资源浪费在它的身上。最后硬要跟灰猎犬号肛正面,导致两艘 U-BOAT 直接白给。我看到这儿觉得这片在剧情上设置的挺不合理的,感觉根本没什么道理。邓尼茨要是看见这帮潜艇兵这么表现非得气疯了不可。
另外我看出来这部片子有一个不符合史实和一个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情况:第一个就是灰猎犬号所属的弗莱彻级在1943年才开始服役,但是这部片子的设定是1942年2月。放在这个时间点有点不太对;另外一点就是片中出现了两次 PBY 卡特琳娜大艇,机上的机徽是去红点的。我记得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在42年的5月全部取消了红点设定(防止与日机混淆),但是卡特琳娜上的红点有没有在2月份取消就不太确定了。而且英国那边接应的应该是“桑德兰”大艇,还来卡特琳娜也有点不科学。
关于这部电影还有几点想说的。首先电影中宗教色彩非常的重。除了常规的海葬中念悼词以外,汉克斯每次都在遇到一些难题前或者在攻击前都会默念圣经中的语句,祈祷上帝的庇护。另外一方面就是影片女人与少数族裔处于缺位的状态,黑人只有两个而且还是做饭帮厨的,这也非常符合史实以及影片的具体要求。
为什么要提这些,是因为无论是游戏还是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东西偏向于政治正确,而忽视对于史料的客观陈述以及研究。我真的不愿意把这些因素当作优点来夸,但事实就是如此。另外一方面,我感觉外国人现在也不爱看这些战争片,反倒是咱们中国人对于战争片很感兴趣。这部《灰猎犬号》以及去年的《决战中途岛》都有中方注资的身影,这事想想有点滑稽,但又有点悲哀。
总而言之,《灰猎犬号》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是不妨碍他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我个人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评论区
共 3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