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先来首摇篮曲《 All Is Found 》放松一下再阅读本文。 《冰雪奇缘2》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影片中的冰是我见过艺术作品中最纯净的冰,其它作品的冰总是给我一种发白的感觉,像蒙上一层灰,不够纯粹。但是影片中的冰所表现出的那种凌厉、纯粹、璀璨,还有由冰组成的完美的对称几何图案真的是美的让人窒息。
人物形象那是真的没话说了,Elsa的成熟,稳重,责任,优雅;Anna的热情、活力,成长;Kristoff那种不知道怎么表达爱情的憨劲,都在语言之外通过人物的脸部和动作更立体的表达出来。人物的曲线柔而优雅,冰的直线凌厉锋芒而锐利,构成了富有冲击力的画面。
音乐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奥斯卡预定。在上一部中虽然有很多精彩的配乐,但是最后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一首《Let it GO》。在这一部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唱歌,由摇篮曲,有民谣,有交响乐,还有各种类型的独唱合唱,每一首都是金曲,每一首都是《Let it GO》的水平,这些配乐让《冰雪奇缘2》成为顶级的电影。
剧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未来和爱的故事。很“俗”,很童话,像冰一样没有杂质。
我知道我的形容词匮乏,没法表达出我心里的那种感受,我强烈建议您一定要去电影院里观看看,尽量看IMAX版本,才能体验到这部作品的音乐和画面的表现力有多震撼。
看了这么多遍电影,也想了很多,但都很零碎,也没有什么体系方便表达。我就把我想到的都说出来好了。
如果您看过了《冰雪奇缘2》,您就会知道这是一个主线表现Elsa成长,副线表达爱的故事:姐妹之间同甘共苦彼此依靠的爱,Kistoff对Anna热恋的爱,自然与人和谐的爱,父母对孩子奋不顾身的爱,信任敌人拯救无辜的爱。
但其中Kistoff对Anna的爱显得非常生硬,就像强行加进去的一样,有多生硬?如果忽略掉Kistoff的部分,甚至不会影响电影叙事的完整性。
我的认知中,限制电影表达最严重的就是时间,在短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绝非易事,因此电影中的每一秒都应该是有意义,为主题表达而服务的,因此这样一段不短的时间给我一种被浪费的感觉。《冰雪奇缘2》中的Elsa和Anna相较第一部都有很大转变,而在影片中为了表现两个人转变所下的功夫的是有显著差距的,在Elsa震撼人心的转变过程后,Anna的转变就显得很磕碜,而Anna完全配得上更好的表达和笔墨去描绘。
电影告诉我们Elsa的魔力是一份大自然的褒奖,而奖励的原因是Elsa和Anna的母亲Iduna是另一个民族北地人中古老家族的后裔,在阿伦黛尔与北地人的战斗中,Iduna救下了昏迷的王子Agnarr(也就是姐妹的父亲),这份爱就是Elsa魔力的来源。在这段镜头中,是Iduna怀抱昏迷的Agnarr,在面对暗海惊涛骇浪时,在两人生命的最后一刻,Agnarr将Iduna抱在怀中。拥抱遥相呼应,也表现出Iduna和Agnarr之间的爱。
北地人与Elsa和好时的画面,北地人一边歌唱,一边将自己的手搭在同胞的肩上,每个人都是如此,将自己的善意通过彼此传递,最后传达到女族长Yelana手上,表现出了全体的善意,和“与阿伦黛尔完全不同的文化”。
水灵马的形象是一匹骏马,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因为这匹马真的是太牛逼了。您不妨现在想象一匹骏马,形象是什么?是高大、肌肉线条、奔腾的潇洒,配以速度、爆发力这些很力量的修饰。而水的特点是润,灵,轻,柔。两种完全对立的特点在水灵马上完美融合,在马飞驰的过程中依然体现出水的灵动柔和,而水也有了马的力量和线条。Elsa策马奔腾于浪涛之上的画面真是前无古人。
实不相瞒我看《无敌破坏王2》就是冲着公主去得,看迪士尼自己玩梗,但是结果只有那么一小段镜头,看完感觉很亏。但是《冰雪奇缘2》中,迪士尼那种自己玩梗整活的本事更上一层,无论是雪宝的介绍,Elsa对第一部故事的反应,还是Kistoff和Anna的对话,都让我很开心。毕竟谁能面对自己多年前放声高唱的样子呢?
第二次观影我刻意选择中文版,时逢周日,有很多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来看,不乏一些看起来只有幼儿园或者一二年级的孩子。绝大多数情况下和小孩一起看电影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这次《冰雪奇缘2》中,看到这么多孩子看完后这么开心,我也感到很开心。因为在小时候可以看到这样质量爆炸的艺术作品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龙马说过“很多人没有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包括现在媒体依然把游戏描写成吃小孩的怪兽,小孩沦陷其中不能自拔。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
我周围,包括我自己在内,这些玩很多游戏的人,没有一个沉迷游戏,我们看剧、读书,我们接触过好的作品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反观那些沉迷游戏的人,他们大都没有接触过真正好的作品,对他们来说这些廉价游戏和氪金手游就是最好的艺术作品了,从环境来说,除了一二线城市,我很少见到城市有歌剧院、画廊或艺术展览,而就算有,价格也往往不菲。
大家可以看一下百老汇版的《FROZEN》,就能体验到同样的表演是多么困难、成本多么高昂。
但是就连我家那样地方都有3D电影院,迪士尼把这些原本昂贵遥远的艺术作品变得唾手可得,在孩子启蒙阶段就能接触到这样的艺术作品,对孩子的成长属实有好处。在今天市场上充斥各种粗制滥造的动画,贺岁档的乱七八糟的电影,还有现在大行其道的短视频和各种低俗娱乐。我认为这些东西正在摧毁孩子对艺术的感受力,而迪士尼用极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用高超的技艺来表现,用优秀的作品回报那些热爱他的人。
我看着迪士尼的电影和动画长大,我也会让我的孩子和米奇还有公主们一起在那座城堡长大。
影片的故事很童话,表现很歌剧。《疯狂动物城》中展现孤身前往大城市追梦不得、种族歧视、政府运作、职场冷漠,《寻梦环游记》中探讨家庭关系、生死、记忆。让我们知道迪士尼是有能力通过动画讨论更严肃深刻的故事的能力的。而在这一部中这些深刻的东西统统没有,回到了迪士尼最传统的童话故事上。这也是我不喜欢新的《狮子王》的原因,我认为迪士尼应该把重心放在创作新故事上而不是“炒冷饭”。
也许是期望太高,我起初也对故事不是很满意,但是转念一想,在现实中经历了这么多黑暗恶心让人绝望的事,接触了那么多反映社会的作品后走进电影院结果还要接触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斯德哥尔摩?我们需要的可能就是这样一部纯粹的作品,用最简单温暖的爱融化被冰封的内心,唤醒那个被社会冷藏的温暖的心。
我们的内心和魔法森林又有什么区别呢?当一切美好都被摧毁,我们也只能用浓雾笼罩自己,通过拒绝别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用黑暗的惊涛怪浪把自己的回忆与世界隔离,用冰冷的方式回应那些渴望与自己沟通的人。也许我们就需要这样一部如冰纯粹的作品来短暂驱散笼罩自己的雾霭。
迪士尼动画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我称之为迪士尼魔法。大概就是可以把自发的把自己和影片的角色结合起来,将角色互换,互相映射,最后让人产生影片核心的共鸣。
看《疯狂动物城》时就想到自己从西北一个十八线小城市一个人来到沈阳,梦想着可以整出一片名堂,结果现在还是灰头土脸的混着,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看着家人想帮你也帮不上的难受劲,立刻就陷入其中。我记得很清楚看《寻梦环游记》时是一个午夜场,看到影片中的故事,就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被慢性病困扰。理性告诉我总有那么一天会和家人分开的,但是感性却对着现实做无能的抵抗。
看完《寻梦环游记》回去的路上,沈阳冬天凌晨2点的冷风打在脸上,我发现家人是站在你和死亡之间唯一的屏障。谁都知道死亡是可怕的,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但是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你会造成什么影响,在死亡触碰你之前,谁都不知道。当亲人逝去,你和死亡之间的屏障被摧毁,你才可以直面死亡,当死亡的左勾拳右勾拳打在身上,打在心里,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坚强。
而看完《冰雪奇缘》两部电影后,Elsa和Anna成长的影子就套在了自己身上。Anna一样无忧无虑,想着不论什么问题,家人都会帮我解决。后来渐渐地明白了自己独生子女的身份和含义,高中被迫选择了理科,开始世界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做痛苦的搏斗,考上大学后放松了2年,大三开始意识到半条腿踏入社会,开始面临现实的问题,大四秋招结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看不到未来,面试的时候往往笔试通过,面试时问一句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只能回一句“不知道,没想好,都可以。走一步算一步。”
当我看到Elsa的成长和蜕变之后突然感到一股希望和幸福。《冰雪奇缘》中Elsa中了接受了自己的天赋,学会控制自己的力量,而在《冰雪奇缘2》中,Elsa真正的展现了自己,发现了自我,在经历这么多后终于找到答案和归宿。就是那种共情的幸福,看着Elsa的幸福慢慢就感动了自己,一种感动的幸福。我不知道怎么具体的描述这种感受,就是那种看着Elsa的幸福和快乐自己也变得很温暖幸福的感觉。
这种感动在第三次看电影时达到巅峰,看着Elsa一步一步走向真正的自己的同时把自己蒙在羽绒服里压着声音哭泣。看着Anna变得自立,独自从黑暗在成长找到方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就感觉未来有了方向,虽然长远的未来看不到,但是我能做到尽力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迟早可以找到出路,我也有机会成为自己。
感谢您能看完本文,在此祝福各位在《UNKNOW》中可以找到真相,你就是那个自己一直在等待寻找的人。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