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得这部片子是因为看公众号,文章讲了他们在first电影节上看了此片,直呼“牛逼”。那篇文章我也就看了个开头,光是提及部影片的只言片语就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片子首映那天,也就第一时间去看了,结果也理所应当,喜欢疯了。
前几天看了在核市买的《阿兰的战争》,买的原因是白老师的评语,具体怎么说的忘记了,大概意思就是阿兰虽然平凡,但是热爱生活,秉持美德。可惜,拜读完了这部书后,我个人并没有感受到这点。前半部分讲的是阿兰的军旅生涯,同样有参军经历的我看的还挺有滋味的。但是后期我就开始有点无法代入,可能是文化隔阂的问题,特别是最后一本,有大量宗教信仰和人情世故的内容。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我却在其中真正找到了平凡又不凡的那股味。之后得知本片票房不佳,感觉实在非常可惜!想拼了老命也要尽量多安利几个人,写就此文。如有纰漏,谨请指正。
在河北的农村有三个中年男子:超英、占义和树河,是从小到大的兄弟。
一次树河叔骑着电动车去赶集,却在半路遇了车祸,身受重伤,司机肇事逃逸。树河叔被送去医院,直接进了抢救室。
急救室门内医生正在忙着施救,门外大伙也在紧张地商量,如何解决眼下最要紧的医药费问题,他们有两个选择:
谎称树河叔是自己摔出了事故,那么新农合医保能报70%,自己只要付30%。
报警立案,如果抓到肇事者那就还好说,但是如果抓不到,那么这巨额医药费都需要自己承担。
超英叔和占义叔商量了一下,不能让咱兄弟白挨这一下,必须找到肇事者!
超英叔咬咬牙,延了自己盼了一辈子的盖房计划,用积蓄垫付了医药费,并报了警,奈何进展缓慢。眼看民警指望不上,超英叔和占义叔就决定自食其力,走上了民间侦探的道路。
但是他们不懂基本演绎法,也没有灵通的情报网络,有的只是自己的土办法。
他们拉上乡里乡亲一起开会,出谋划策。在破黑板上把周边村挨个列上,想要认真分析一番,走这条路的有哪些人比较可疑。结果大伙只会东拉西扯,大眼瞪小眼,半天没个结论。
超英叔决定自己出1000元“重金”悬赏撞人车辆,二人还跑去文印店印了一摞通缉令,骑着电动三蹦子去城里到处贴。
跑去请村里的半仙——四闺女算卦,四闺女手摇铃铛、摇头晃脑,请了神谕,却只能得到一个模棱两可的线索——“撞人的车必定是来自这个方位……”
他们进城,看见路边的粮油店装了监控,就托了朋友的儿子的二叔的亲家的隔壁的小女儿的关系,说服了店主帮他们随便调了俩小时监控,得到了仨车牌。
二人的缉凶之路看似荒诞、随意,却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用尽自己能够触及的资源,在华北平原上东奔西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性。
作为一个社会学系的学生(严格说是社会工作),费孝通费老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自然是烂熟于心,它不同于祖师爷涂尔干提出的“有机团结”,更加贴合中国的乡土特色。所谓“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差序格局”构成了乡村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凡事讲人情、看关系。这逻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解,因为城市有自己的逻辑,信奉的是规章制度、社会契约。
当超英叔和占义叔两个老农进城查案时,我们可以鲜明的看出两种文化间的冲突。城里人讲文明、守规矩,却也冷漠,只扫自家门前雪;乡村来的人淳朴木讷、真诚又热心,觉得什么事情都应该好商量,说开了就可以了。
这也是我特别喜欢本片的原因,它在阐述城乡差异的时候,并没有摆出偏见和敌视,只是让彼此的不同产生碰撞,由此生出的矛盾又被两个老农用笨拙、可笑的方式一一化解,让人不禁莞尔。
这些演员都不是专业出生,而是在那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与其说他们是在表演,他们更像是在描摹自己的生活。也有赖于他们的本色出演,本片可说得上“土味十足”。
土地是农民的根基,也是农村生活的根基,这是费老的《乡土中国》始终围绕的核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道德伦理,所有的根基都在扎土地中。
树河叔在病床上昏睡不醒,梦见自己在瓜田里劳作,自己放在溪水中冰镇的西瓜被水流冲走了,赶忙去追。追着追着,自己就从病床上醒来,看到来探病的超英叔,第一句就说:“我的地好久没浇水了。”
超英叔给妻子扫墓,终于袒露了自己执意要盖新房的原因:这是她妻子平生的夙愿,能有一所房子,四面有窗,通风敞亮;上有浇头,遮风避雨。尽管妻子去世,超英叔依然将其作为自己的毕生的奋斗目标。
这就是他们对于这篇土地热爱的体现:对于土地深深的信任,种瓜得瓜,努力终将结出硕果;对于土地的不变坚守,生于斯,死于斯,不离不弃。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剧中村子里基本很少出现年轻人的面孔,只提到了只言片语:超英叔要盖房,占义叔吐槽道儿女又不会回来住了,盖来干啥;树河叔入院,大伙想联系远嫁他乡的“红红”,却根本联系不上。
年轻人早就离开了这片土地,因为他们没有与土地的联系。
不仅如此,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的伦理”也在遭受围剿。因为“城市的伦理"由功利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工具理性等构成,城市人不相信互帮互助、抱团取暖,他们相信个人的权利自己捍卫、自己的幸福必须自己争取;城市人更不相信善恶有报、苍天有眼,他们相信道德可以讨论、存在即是合理。
所以,剧中人物的种种言行,看起来是如此的吃力不讨好:为了垫付医药费,超英叔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盖房的计划,却被树河叔的侄子百般嫌弃;占义叔为了查案,私闯高级小区,和保安扭打,伤了人,被拘留了好多天;超英叔得知了内个什么总并非肇事司机,在会面时拒收巨款,却被当做别有用心,还惨遭毒打。
这里无疑评价两种价值的是否对错,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以超英叔为代表的老农们,已经早已和这个社会的主流格格不入。
但是,在超英叔、占义叔他们身上从未失去来自土地的那种质朴的生命力,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奔头,敢为之奋斗终身;是对兄弟情义的珍惜,敢为之两肋插刀;是对于心中美德的贯彻,敢为之倾注所有。
他们早就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和自己的平凡,更是不愿意糟践自己。他们在内心里始终提着一根老秤杆,丝毫不在意外界的称量早已全都电子化,就兀自拨弄自己的秤砣,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公正与平和,凡事讲究一个问心无愧。
医药费不够,超英叔牵着自己养的马去集市上卖,开价1万。买主过来杀价,问他为啥开这么高,超英叔说:“这马仁义。”买主不屑道:“哼,仁义?仁义值几个钱?”最后价杀到了8千5,交了钱,提了货,超英叔却突然得知这买主是个杀茬,给肉店供的货,连忙加了两百块把马赎了回来。
再有就是全片的高潮,二人产生了分期,占义叔连夜骑着三蹦子进城要去讨要那笔“不义之财”,超英叔要去截他,他带上草帽,翻身上马,在柏油路上一阵狂奔,就连背景音乐也应景地平添了几分“西部”的风格。
看着超英叔这一路查案,四处碰壁,不断遭遇嘲笑和挫折,但是他却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就在“策马夜奔”这全篇最绝浪漫色彩的一幕中,一直积累的情感得到了爆发,让人不禁惊叹:好一个河北“牛仔”!
之前“东北印象”节目里,重轻老师说他觉得《野狼DISCO》胜在真诚,这也是我觉得这片特别动人的地方。
其实生活是个什么操性是个人基本都懂,没有必要把他人或者体制描写那么不堪,因为如果把一切都打倒,剩下的也就只是虚无了;也没有必要,把一切都粉饰的那么完美,仿佛问题都不存在,因为如果自己都说“算了算了”,那些重要的事情就的确会这样算了。
有错就改,有目标就去奋斗,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在我看来所谓平凡的不凡,就是在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后,依然真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秉持美德,走好自己的道路,仅此而已。
评论区
共 3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