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保存种子”是生存本能的话,那么自私的遗传基因的任务早就结束了。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拼上性命也要生还呢?所谓“生还”,不是作为动物活着,而是作为人留下遗志(MEME)。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活下去”,“回到”人类的世界去。超越本能,拼上性命为了让MEME流传下去的挑战,这就是“生还”。
3·11之后,我们所直面的现在的不安定状况,在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中也有很多例子。但是日本肯定是不会“沉没”的。不如说是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在世界中孤立,从而成为一种“漂流”的状态。我们日本人注定要“漂流”的话,就只有寻找新的生存方式了。
想给大家介绍一部与之相关的漫画。就是恐怖漫画第一人楳图一雄在1970年代初连载的《漂流教室》。
主人公是叫做高松翔的小学六年级男生。一天早上,因为琐事和母亲吵架后,丢下一句“我不会再回来了!”飞奔出家门。到达学校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等回过神来发现学校被孤立在一个荒凉的大沙漠之中。随着学校一起来到这个异世界的还有862个人,在水和食物以及秩序都没有的这个地方,“生存”成了重中之重。但是本应成为依靠的大人们却忍耐不了“常识的矛盾”而发狂了。发疯倒下的女老师、绝望企图自杀的老师、想要独自霸占食物的食堂工作人员、开始屠杀老师和学生的班主任。没多久大人们就几乎死绝了。
剩下的孩子们发出了“从今以后我们的口号就是‘我回来了!!’我们一定要相信着回家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的呼声,怀着“生还”回到原本世界的执念,奋力“生存”着。而危及却毫不留情的逼向这群孩子们。浑身是毛的怪物的袭击、传染病、学校内的权利斗争、食物的争夺,危及在内部外部同时显现。
总之,作品中有很多丝毫不像少年漫画的凄惨描写。极限状态下人们的样子,怪物的造型,但并不仅仅是令人讨厌的这么简单。作者对为了生存竭尽全力的孩子们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的惨状。更加有许多堪比恐怖电影的场景,只是看上数页,也会令人不寒而栗。还有一些楳图氏所特有的描写手法在其中,什么都没有的背景(沙漠和雨、洪水、悬崖、地下通道)也能感觉到极度的恐怖。
但是《漂流教室》中最恐怖的不是背景、不是发疯的大人们也不是异形的怪物或者绝望。为了“生存”,比大人更加冷酷,像怪物一般行动的孩子们,比任何都要恐怖。我至今仍能记得主人公因为阑尾炎发作,在没有麻醉的状况下进行切除收拾的场景。只要听到阑尾这个词,那个场景便会浮现在脑海中,同时希望自己“阑尾绝对不要出现问题”。对我来说那个场景比电影《黑鹰坠落》里的“大腿动脉手术”还要来的震撼。
在我孩提时代很喜欢下雨的学习。于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学校里把窗帘都拉上,造成一种与外界隔离的错觉。在荧光灯下,平日里的老师和同伴都在,学校本身有一种变成向黑暗进发的宇宙飞船的感觉,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寂寥感。台风来袭的时候更是如此,和同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想象着“漂流”的感觉。不是那种由大人们所创造的社会,而是由孩子们自己创造的世界(规则)。我十分憧憬这种“漂流”的成长环境。
所以对我来说《漂流教室》并不仅仅是一部漫画,而是与《十五少年漂流记》、《蝇之王》有同样影响力的少年文学作品。它们诉说的并不是“生还”,而是“漂流”这一有深刻含义的话语。《漂流教室》是一部描写了家族、友人、文明、社会的与“现世界”诀别的故事。
我以前认为“生还”就是一种传达MEME的“故事”。但是也有着“我回来了”并没有实现的“故事”。《漂流教室》的开头虽然有讲述“生还”和“生存”的动机存在,但最后还是描写了与吉村昭的《漂流》所不同的勇气与未来。最后孩子们的台词,对于经历了3·11后的我们来说有着更加深刻的意味。
说不定我们现在所尝试的“保存种子”,就是一种与前世代分离“漂流”后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MEME)也说不定。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