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欣·西里西亚(Cieszyn Silesia)位于西里西亚地区的波捷民族分界线内,此地几百年来一直被波捷两民族混居,捷克人与波兰人同属西斯拉夫民族,长期以来语言文化较为相似,并无尖锐的民族问题。11世纪,波兰王国曾领有西里西亚全境土地,后因封建割据无力掌控边疆,西里西亚公爵转而效忠波西米亚王国,从12世纪到17世纪,切欣一直被波兰皮雅斯特分支贵族统治。16世纪,哈布斯堡家族夺取波西米亚王位,切欣归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7世纪中叶,切欣最后一位皮雅斯特血脉去世,这里的法理归属从哈布斯堡家族转交给波西米亚王国,19世纪又归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一战前,切欣西里西亚三分之二居民为东部的波兰人,三分之一为住在西部的捷克人。
谈到切欣问题,必须结合欧洲历史的大背景看。一战结束后,欧洲民族主义思潮进入顶峰,各地民族矛盾愈发尖锐,这是切欣问题的实质源头。法德民族矛盾,波乌民族矛盾,希土民族矛盾,俄波(波兰、菠萝三国)民族矛盾,还有更为血腥的巴尔干民族矛盾,所有民族都宣称自己的无辜,都把争斗的矛盾指向对方,这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典型现象。
黄线是16世纪初的公国边界
蓝线是1918年11月5日协定边界
紫线1920年至1938年以及1945年的边界
红线是1938年12月10日边境线
欧洲旧秩序崩溃后,新生国家的边境线划分是一战结束后好几年最突出的问题。20世纪初期,由于民族主义思想,波捷民族在切欣的冲突逐渐增多,捷克开始大规模移民,双方争办各自语言的学校。奥匈帝国灭亡后,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与波兰在划分边境时,切欣问题迎来总爆发。1918年10月19日,捷克人建立切欣公国委员会,九天后捷克宣告独立。捷克委员会旨在维持当地稳定,而且把尽可能多的地区纳入委员会管辖地区之下,其中包括许多波兰人聚居地。波兰人也很快建立了一样的委员会,双方开始争夺切欣的统治权。
因为切欣波捷民族混杂太严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愿意搬离祖先居住的地方。经过多次磋商,始终无法定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划分方案。11月5日,双方勉强订立了一个沿民族边境线划分的领土协议,但事后谁都没遵守。此时波兰深陷波乌\苏波战争,毕苏斯基期望通过谈判确定边境,但捷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拒绝谈判,动用武装民兵占领了斯皮什和奥拉瓦等区域。总的来说,捷克对切欣志在必得,华沙政府的关注点在国内重建和对苏战争,对切欣仅仅采用了强硬态度,但无法与捷克人进一步协商。火药味越来越浓,一场局部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捷克人非常渴望得到切欣西里西亚的重工业资源,还有联通科希策-博古敏的铁路,从1918年底,捷克政府就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武力占领。1919年1月17日,捷克政府指责波兰人没有遵守11月5日协定,以此为由,四天之后向波属切欣发送最后通牒,但华沙政府没有收到。1919年1月23日,捷克总统马萨里克下令15,000捷克步兵突袭波属切欣。捷克指责波兰没有遵守协定,然而他们也没有按照协定继续与波方沟通,而是近似不宣而战的进攻,这同样严重破坏了11月5日协定。波兰人只有毫无准备的4,000名青年志愿兵,基本无力抵抗捷军的进攻,民兵一路后撤,被赶往维斯瓦河一带。捷军在他们攻占的每一座城市都毁掉了波兰旗帜,即便许多城市的大部分人口都是波兰人。1月26日,捷军屠杀了十二名波军战俘。
捷军准备乘胜追击,将波军一路赶到维斯瓦河以东,还准备越过维斯瓦河进攻波兰腹地。波军集结了三千多人在维斯瓦河西岸背水一战,1919年1月28日,斯科科夫战役打响,此时切欣已经被捷克占领。战斗持续两天,波军在三倍于己的捷军攻势下守住了阵地。2月3日,双方在国联的压力下宣布停火。随后,在列强的斡旋下,波捷代表前往巴黎就领土划分谈判。
由于波军主力仍然在东线与苏俄交战,捷克代表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权,而且捷军屡屡不遵守停火协定,越界袭击波军。2月25日,在列强的干涉下,捷克获得了比11月5日更有利的边境线,波兰人失去了战前三分之一土地以及大片资源,更不利的是,这片土地上波兰人占绝大多数。波兰政府当然不愿意吃这哑巴亏,年底建议在切欣举行全民公投,捷克人被迫同意了。投票实际上延续了好几个月,在此期间波捷人民爆发了更激烈的民族矛盾。捷属切欣的波兰工人实施罢工,平民之间的绑架和仇杀屡见不鲜。拖到1920年,由于红军对华沙的猛攻,波方被迫同意遵守国际仲裁。捷方得寸进尺,又在原定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领土。
捷克占据切欣西里西亚1269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95,161的人口,占总面积56%,总人口68%。其中包括14万波兰人,11万捷克人,3万德国人。波兰占1002平方公里,17.9万人口,占总面积44%,总人口32%。科希策-博古敏铁路、卡尔维那工业区还有众多煤炭资源都被捷克人攫取,波兰人的地区只有农业资源。华沙愤怒地抗议这个不平等条约,但于事无补。倨傲的捷克人还故意拖延新领土的交割行动,以期羞辱波兰政府。
1920年波捷边境线就如凡尔赛协定一样,不是和平的到来,而是战争的开始。捷克不满意这项条约,准备同化或驱赶在境内的十多万波兰人,还要吞并整个切欣。波兰因苏波战争无力顾及,但耻辱和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华沙不能容忍十几万波兰人在捷克境内饱受歧视欺凌,更要夺回西部的工业资源。捷克实际上在1920年之后在新占领区大力推行不平等政策,许多波兰活动家受到迫害,一些矿山甚至只允许捷克工人工作。
我们必须清楚,波兰吞并切欣事件并非个案,而是包含在慕尼黑协定这一更大事件之内的。
1938年9月29日,欧洲大国首脑(捷克与苏联除外)齐聚慕尼黑探讨对德政策,得出的结果就是可耻而天真的对德退让政策,以出卖捷克利益为代价。德、法、英、意四国最高领导人签署了把对捷克至关重要的战略防区苏台德割让给德国人的条约,在希特勒战争与轰炸的威胁下,捷克领导人被迫同意了放弃抵抗。
波兰并非没有考虑放弃入侵捷克,甚至考虑过帮助捷克抵抗德国。9月30日,波兰外长贝克参谋长有如下回忆:
“那天晚上消息(慕尼黑协定)传来时,贝克召我去见他,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讨论是否应该动员起来捍卫捷克斯洛伐克。贝克还与总参谋长讨论了此事。最终,我们听到贝克下达决断:“如果可以肯定捷克人想反抗,那就可以这样做。(协助捷克)”但是,没有迹象表明捷克人准备反抗,而且我们的信息使我们得出结论,捷克人将彻底崩溃。”
“只要波兰不对我们发动进攻,即使在德国所有部队的共同攻击下,我们的军队也可以抵抗两天。”
如果波兰援助了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确认中立的情况下是否一定能挫败德军入侵?这个问题与如果法国援助波兰,是否能打败德国一样属于历史假设。现实是捷克妥协了,波兰妥协了,法国和英国也妥协了。妥协的最终结果就是差点葬送了欧洲文明。
1938年参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除德国外还有匈牙利与波兰,波兰政府早在1934年就准备武力解决切欣争端。在确认慕尼黑条约已经落实之后,波兰政府必须做出选择,是否借此机会夺回1920年被捷克人侵占的波属切欣,答案是肯定的。华沙要对捷属切欣动手的原因除了收回领土外,还要借助切欣的铁路枢纽与资源在未来防御德国可能的进攻。从这个角度来看,波兰在1938年对捷克的入侵与第二年苏联对波兰的入侵在行为逻辑上是一样的,甚至与1795年奥地利参与瓜分波兰的逻辑也如出一辙,都是在确认对方的失败不可避免后尽量扩充力量以应对未来的冲突。此外波兰政府的另一考量是通过慕尼黑事件可以缓和德国在格但斯克、波兰走廊的紧张局势,但波兰政府与英、法一样低估了希特勒的贪婪和疯狂。
1938年9月22日,匈牙利也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九月底,波兰向捷克发送最后通牒,要求捷克政府在限定时间内从原波属切欣撤退。同时,潜伏在原波属切欣的波兰民兵开始破坏行动。10月1日,捷克政府被迫同意,将波兰要求的领土,也就是之前被捷克吞并的地区还给波兰。但是,波军索取的领土在“11月5日协定”的基础上又向西扩张了一部分,这其中又有很多捷克人聚居地。如果收复波兰人居住地还有道义上的正当性,那侵占捷克人居住地就让这次行动变成了罪恶的入侵。在1920年和1938年波捷冲突中,两国的作为完全一样,侵略者从捷克变成了波兰,历史在循环。波兰人随后在福莱斯特和切欣县对捷克人反攻倒算,三万捷克人移民,两万人被强制回国,所有捷克的图书馆和学校等设施被关闭,推行波兰殖民政策。之前捷克人怎么歧视和迫害波兰人的,后者如数奉还,手段完全一致。
慕尼黑协定的另一大受益者,甚至是仅次于德国的受益者便是匈牙利。1939年3月14,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同时,希特勒允许匈牙利参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一次维也纳仲裁中,匈牙利就向北吞并了斯洛伐克大片土地,1939年又占领了外喀尔巴阡-索乌兰,与波兰接壤。
事实证明,波兰吞并切欣为极大的外交败笔,或者说,在所有收复波属切欣的办法中,波兰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从事后角度看,这极大缓解了德国在国际局势上的虎狼姿态,间接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德国乐于用一个小型铁路枢纽为代价换取更有利的宣传收益,将混乱不堪的欧洲局势进一步搅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直言波兰就是纳粹德国的同谋,但是一年之后,《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归苏联势力范围,两年之后,苏联事实吞并(解放?)波罗的海三国。
德国吞并捷克之后,在捷克推行了强制德国化的政策,将捷克的黄金储备,财富,资源,军事力量掠夺一空,极大增强了德国的军事实力,缓解了国内矛盾。德国获得了2175个野战炮和大炮,469辆坦克,500枚高射炮弹,43000挺机枪,109万个军用步枪,11.4万支手枪,约10亿发小型武器弹药和300万发高射弹药。这些武器足以武装当时的一半德军。1939年3月15日,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人被迫成了第三帝国战争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二战中,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解放,二战结束后,苏联吞并了东部喀尔巴阡地区。捷克最大规模对德国居民的报复行动开始了,160万德国人被赶回西德,成千上万人又死于迁徙中的疾病和解饿,还有捷克人的暴力行动。这都是对纳粹当局压迫捷克人的报复。
1945年硝烟散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单方面表示1938年的边界划分是无效的,人民波兰当局直接派兵进驻切欣。斯大林不愿意波捷冲突愈演愈烈,要求波捷代表赴莫斯科谈判。1947年3月10日,在苏联的斡旋和担保下,波捷签署友好协定,边界争端暂时搁置。1958年6月13日,早已处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波兰与捷克终于在华沙握手言和,将边境线定为1938年1月1日,也就是慕尼黑事件之前的边界。
从此之后,波捷再无边境冲突,和平鸽终于飞翔在两个西斯拉夫民族的头上。奥尔扎河静静流淌,见证了两个兄弟民族的千年兴衰。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