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顶着谍战光环爱情故事片怎么就能跟硬核的军事片相提并论了呢?
观察事物不能只看表象啊,同志们。虽然这个电影名为“菲利普船长”,但是实际这个电影有三个主角——两个互相飙戏的船长和一个隐形主角:美国海军。
在我看来,从USS 班布里奇舰登场开始,整个电影的主角,就变成了美国海军。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2009年世界第一海运公司马士基的一艘货轮(阿拉巴马号)在阿拉伯海亚丁湾附近海域遭到索马里海盗登船抢劫并劫持人质的事件。此事是当年的轰动性事件,索马里海盗也是凭借此事而全球出道,登上了各大媒体门户。而经历此事的理查德菲利普本人还专门出了书讲述这段故事。
电影中的情节展开基本和事实相符。除了英勇的船长是虚构之外,海盗绑架了船长理查德·菲利普并搭乘救生艇逃离最终被美国海军拦截、击毙了三名海盗逮捕一人这些基本事实是准确的。
影片的导演是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熟悉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招牌就是把人晃晕的肩扛镜头语言,比如谍影重重系列。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是拍纪录片出身的导演,对于场景还原有着蜜汁执着。
这部戏他的想法就是尽可能搞重演,搞原样还原——从物到人尽可能还原。
好在大导演就是能刷脸,马士基公司总裁大笔一挥,就租借了一艘阿拉巴马的同级姐妹舰亚历山大号给他们拍戏。
影片中所有轮船上的取景都是真实的亚历山大号上的场景,跟阿拉巴马号几乎一模一样。而请的演员大致可以分为三拨,一拨是以汤姆·汉克斯为代表的职业演员,包括商船船员、海豹六队和个别有台词的龙套。另一拨是专门去找来的索马里演员,包括Muse“船长”团伙。最后一拨就是美国海军的现役人员。
而索马里的群演们,也都是没有演过戏的索马里人,是生在非洲之角,长在阿拉伯海西岸的索马里人。甚至连戏份很多的黑船长团伙也一样,此前都没有演过戏,是完完全全的处女秀。
而在这部电影的拍摄中,为了保证惊喜效果,导演故意没有安排演员对戏。两位船长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开机之后的劫船戏上。
职业演员中,除了专门演军人的Max Martini为首的海豹6队(也就是DEVGRU)以外,常规海军的演员中还有一个飞过F18的海军陆战队航空兵退伍兵,出演VBSS的带队队长。其他没台词的演员也大都是海军现役。
除了演员,本片服化道也非常到位。以出场最多的VBSS人员为例——
除了VBSS,其他海军军人的细节也都很用心——与其说用心,不如说是本色出演根本就没有用道具。
美国海军对这个电影的支持完全不亚于此前的硬广告《勇者行动(Act of Valor)》。和勇者行动突出宣传海豹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亚丁湾巡航的CTF151中的美国海军水面舰艇。
为了满足导演的苛刻还原要求,美国海军向剧组开放了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诺福克海军基地(NAVAL STATION NORFOLK)给他们拍外景取素材,同时直接调派两艘驱逐舰、两艘登陆舰、一艘护卫舰和一个海军战斗直升机中队赞助拍摄。于是这些舰艇和飞机连带上面所有的海军人员,都客串了一把大片演员。
所以当我们在片中看到大量军语和海军流程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的像那么回事。那是因为这些海军军人没有在演,他们是在“工作”,根本不需要演。这也是导演保罗的题中之义。
其中两艘驱逐舰分别是阿利伯克级神盾舰DDG96“班布里奇舰”(事件主角)和DDG103“楚克斯顿”。因为“档期”问题班布里奇舰只是提供了外景镜头,主要的摄制工作是在姊妹舰楚克斯顿上完成的。
两艘登陆舰分别是大黄蜂级的LHD1“大黄蜂”和LHD3“凯萨奇”。一艘护卫舰是佩里级的FFG40“哈利伯顿”。
直升机中队是HSC-9“三叉戟”中队,装备MH-60直升机,负责搜救和特种作战支援。
实际的处置,除了DEVGRU的全程参与,常规海军是由CTF151编队中的班布里奇舰,拳师舰和哈利伯顿舰合作完成的。在电影摄制过程中,由于拳师缺席,其戏份由同级姊妹舰客串完成拍摄。
海军如此大手笔的出人出船还不用片方掏一分钱,那不还得可劲使唤?
可是导演的想法非常简单粗暴——他不要海军演,他只需要让海军的人把演戏当成演习。于是,舰桥传令的是海军,海军的小艇临舰登拿(VBSS)组是实打实的海军VBSS,拘捕羁押的是海军,最后医务室那场戏也是全真演习。
相信看完全片的人一定会对汤姆汉克斯最后这段炸裂演技记忆尤新。但是对于我而言,除了炸裂演技,还有货真价实的美国海军急救人员的本色演出。
确实,剧中出演海军Corpman(卫生员)CPO O'Brien的,是现役的军士Danille Albert。而整段的急救场景,就是完整的美国海军医疗创伤接诊流程——也就是说,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里,只有汤姆汉克斯是在演戏(我估计都真冰没见过这么优秀的演习演员)。有人可能会说那你这对手戏的军士不会演戏啊,没错,他们确实没在演戏——他们真的是在工作,而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后来的访谈中Albert军士表示她也是到了急诊室这场戏才第一次见到汤姆汉克斯真人,当时她整个人都惊呆了。毫无疑问的,第一遍肯定是NG了,但是整理完情绪之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品。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此片,美国海军海军情报局西海岸办公室主任Russell Coons有过一段话,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
出现在影片的中的海军舰艇实际都进行了特定的训练。我们在与海豹突击队合作的过程中,也事先安排了一次能够展现出他们真实水平的训练。我们对于真实事件其实非常敏感,在得到高层的指示后,我们用现有的资源尽全力去重现这次事件的全过程。这对于海军的利益来说是无法估量的,公众会知道海军在事发海域,并为公众提供应有的保护。
以海军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遍地都是,好莱坞的烂片也出了不少。有的片名字唬人,但是打开一看简直是败絮其中。像《菲》不挂军事名的硬核军事片,而且还叫好叫座的,还真的不多。
一直以来美国海军坚持以各种高调低调的方式做军宣,电影、电视、游戏应有尽有,在潜移默化中吸引人投报海军。但是他们也是看菜吃饭,针对片方的情况有选择地提供支持。像《菲》这种电影,简直是天赐良机,绝对不可能错过。最终的结果,也是少见的皆大欢喜,叫好又叫座,美誉不断,票房丰收——此片成本只有五千五百万美金,而全球票房高达两亿美金,净收益三千九百万。没有美国海军的赞助,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菲》给日后的商业电影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是跟军方合作就不能提名不能拿奖,更不是和军方合作就会失去艺术性。关键还是看你拍什么,选择如何表达。
一部军事电影,仅仅剧情画面镜头好,只能是一部电影,称不上军事片。而如果只是追求硬核内容,追求军事还原,那就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失去了艺术的意义。只有建立在硬核之上的艺术加工,才能获得更为重要的“溢出屏幕的真实”。有了这种加工得恰到好处的真实,就能得到一部精彩纷呈得电影。
评论区
共 2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