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从笔尖到键盘,从画刷到手写板,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转变他们的创作工具。甚至连传播工具本身,也逐步丰富了自己的传播属性,变成了一种新的创作工具。不论是《女巫布莱尔》式的伪造纪录片还是《解除好友》的社交聊天界面,他们都在用自己独特的互动形式,向受众传递新的故事。
这股风潮和“掐头去尾,不要当间”的“新怪谈”故事相结合,在2010年代又掀起了一股新的恐怖浪潮。不论是相对有规模的电影制作团队,还是孤军奋战的创作者个体,都能用独特的手段将一个怪谈故事讲出新花样。
而利用美国电视文化进行深入创作的local 58频道,则是当中的翘楚。
由于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全世界相比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高,因此他们的公共传媒产业和相关文化更加成熟有条理。举例来说,覆盖广泛的广播网络,年轻人喜欢的Podcast和有声栏目,以及类型广泛的付费点播频道和有线电视——这也是local 58的创作来源。
这样一个传媒资源丰富的国家,加上地广人稀带来的熟人社会聚落,使得社区电视台和电台成为一个“虽然能力有限,但是略带滋味”的存在。一个郡大几千人的便民服务(天气预报,EAS警报系统)和地方特色栏目(付费栏目,议会焦点,甚至是类似不孕不育医院式的地方商业广告)全靠社区电视台负责,让社区频道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媒介。
这种人们熟悉不过的东西简直就是创作恐怖故事的天然温床:恐怖意象创作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扭曲现实”,一份酸甜辣加俩鸡蛋不要香菜的烤冷面不可怕,但是如果烤冷面里面加的不是香肠而是小孩的手指头,这就很吓人了。local 58正是通过这种对于正常内容的“替换”,逐步把正常的电视节目替换成怪谈,让人不寒而栗。
以local 58最经典的“Contingency”短片为例,本来是十分正常的结束播报,结果突然插入一块紧急信息播报。这份紧急信息播报里面的总统一封信,条理清晰的说明了“我们完犊子了,直接人生重来”的事实。接着在变调的背景音乐中,几乎图文并茂,循循善诱地“指导”民众,甚至连小孩和宠物都不放过,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威胁才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短片的最后甚至还做出了“紧急澄清”,表明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误会”,“对造成的不便深表抱歉”。然而短片的一系列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这部短片的背景应该是上个世纪60年代,那时电视频道的权威性不言自明。又有多少人,在“紧急澄清”之前已经完成了“Alt+F4”的操作呢?
在新时代的怪谈故事中,“替换”只是制造恐惧的第一步,恐惧的真正关键是制造节奏。不管你的短片是十几秒还是三分钟,都要在最后达到“于无声处起惊雷”的效果。可以说,几乎绝大多数的“新怪谈”故事,都对拿捏节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旦创作者开始急吼吼的甩精神污染素材,那这个恐怖故事就是失败的——不论他有没有吓到人。
说到节奏,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儿童对于电视广告的恐惧。当家里的孩子一个人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可能给他带来阴影,原因就是节奏不当。对我而言,当时心理压力最大的一个广告,就是XX白药“伤口好的快”短广告。
整个广告也就10秒左右,前面9秒几乎都是人畜无害的广告歌谣,结果最后一秒突然毫无预警的剪辑到白色背景和企业商标,一句毫无感情的“XX白药集团出品”加上周围的沉默,让你整个人都开始坐立不安,因为你不知道为啥画风就莫名其妙的转变了,你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local 58中的“Real Sleep”短片就是节奏大师的经典代表,整段视频时长5分11秒。前3分钟就是标准的“养生讲座”形式,而且还用问答环节跟观众直接达成共识。但是,3分钟之后,屏幕上就开始反复播放过度曝光的人脸,并且视频强行把这些扭曲的人脸和睡眠联系到一起。
一方面暗示你“屏幕没有人脸,你会睡得很香”,另一方面屏幕上则是“人脸到处乱窜,睡眠就是死亡”。互相矛盾的信息和掩耳盗铃的操作,让人深感不适。
任何形式的创作,最后都离不开“距离感”的掌控。如果掌握不好气氛,在严肃的场合破坏氛围的严肃性,最后“距离”就会变远。这不是说离生活越近就越好,太近了观众就会自己入戏,开始给作品细节挑刺。“距离”过近对创作者而言那是自讨苦吃。
local 58在这个方面可以说处理的十分详尽:虽然短片时长都相对较短,但是不论是电视台的ID还是节目单,都处理的十分得当,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一旦出现要脱离现实的“破功”情况,创作者会通过音效视觉的失真迅速让观众脱离出来,不会持续“找茬”。
相比起来,local 58的模仿者们就要差很多:ECKVA太喜欢直接甩精神污染素材,十分影响观看体验;channel 7经常在3分钟视频的第一分钟就开始吓唬你,并且频繁使用频闪。最关键的是,它跟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电视台重名了,导致观众经常出戏;channel 65背景作为一个正经电视台,节目单居然用卡通字体,就算失真的再厉害,代入感依旧很差。
忘一个更大的方向说,距离的把控是这类视频,乃至新怪谈类故事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关键内容的有效模糊,要比处处都保真要好得多——毕竟你既不是德生收音机,也不是伪纪录片。
PS: local 58这种“放送事故艺术”存在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信号劫持,欧美国家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信号劫持事件。对广播和电视无线电传播波段的信号劫持,属于违法行为,在此不再赘述。
PSS:这种“伪造真实”的创作手法,在近十年已经变成了一种浪潮,我的文章也受到了一部分影响。但这种创作手法终归还是取巧之计,真想做出好东西,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评论区
共 2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