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能够在星巴克里买到两种咖啡,一种是将咖啡豆研磨成粉,用热水和滤纸萃取出来的手冲滴滤咖啡;另一种是在由咖啡机萃取出来的浓缩咖啡里,加奶和佐料调制而成的花式咖啡,诸如拿铁和卡布奇诺。
常见的咖啡豆种类有两种: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阿拉比卡种植难度更高,风味也要精致的多,星巴克声称只选用质量上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做原料。
世界的三大传统咖啡产区,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非洲、中美洲和亚太地区。咖啡浆果被采摘下来,通过特殊的处理去掉果皮后就得到了咖啡生豆,然后经过烘焙来完全释放它体内的香气。
由于浅度烘焙、中度烘焙和深度烘焙的差异,咖啡口感醇度也存在不同。
同样地,不同产区和产地种植的咖啡豆风味也千差万别。 非洲种植的咖啡豆,喝起来口感浓郁,香气四溢,有着花香和柑橘的风味;中美洲诸如危地马拉咖啡喝起来有清爽的酸度,伴着坚果、可可的柔和味道;亚太诸如苏门答腊咖啡,酸度更加饱满,咖啡如糖浆般浓稠,同时带有草药和泥土的风味。 不同产地的咖啡豆搭配恰当的烘焙工艺,造就了每一杯手冲咖啡独特的味道。
而对于调制咖啡,星巴克统一采用了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在咖啡机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被萃取出来,搭配牛奶、奶油、代可可脂等佐料,配制出每一杯递到你手中的星巴克咖啡。
用一句话来描述, 美式咖啡(Coffee Americano) 就是被水冲淡的意式浓缩,较好地保留了咖啡原有的醇香(只剩下纯粹的苦味),提神效果好; 拿铁咖啡(Coffee Latte)是最经典的传统饮品,“拿铁”在意大利语中是“牛奶”的意思,在浓缩咖啡中混入热牛奶,顶层覆盖一层轻盈的奶沫就完成了,它的魅力正在于简单;卡布奇诺(Cappuccino)与拿铁的区别在于奶泡更厚; 摩卡(Mocha)比拿铁咖啡多了巧克力浆,顶层有奶油,层次丰富;焦糖玛奇朵(Caramel Macchiato)比拿铁咖啡多了香草糖浆,顶层用焦糖酱绘出圆形棋盘花纹,口味偏甜;馥芮白(Flat White),又叫澳白,口味介于拿铁和卡布之间,比拿铁的咖啡味更重,比卡布的奶味更重。
以上,就是星巴克万年不变的经典咖啡。星巴克衍生的各种咖啡饮品,都是在这几款基础之上完成的。
如何找到一杯适合自己口味的星巴克咖啡呢?点一杯,来尝尝它吧。
星巴克饮品的名字大多繁复新巧,让人看上去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通常命名规则为:装饰词+原料1+原料2+经典咖啡=当季新品,举个例子:爱恋桃红抹茶拿铁=桃花风味糖浆+抹茶粉+拿铁咖啡。
除此之外,点单的时候,你还需要知道星巴克只有三种“著名的”杯型:中杯(Tall)、大杯(Grande)和超大杯(Venti)。星巴克伙伴会在杯子后面,把点单的饮品和顾客定制要求,包括你的姓名标注出来以便区分。
杯子后面可供标注的选项依次为:Decaf、Shots、Syrup、Milk、Custom、Drink。
Decaf,低因。如果有顾客需要低因豆,星巴克伙伴就会在框内打个X。
Shots,浓缩咖啡的份数。一般调制咖啡除了美式外,其他按杯型从Tall到Venti的shots数分别为1,2,2。
Syrup,糖浆。星巴克伙伴会把糖浆的缩写标注出来,例如香草糖浆是V,焦糖糖浆是C等。
Milk,牛奶。可选换脱脂奶N或豆奶S。
Custom,顾客定制。多点什么就X-**(Extra),少点什么就Lt***(Little)。
Drink,饮品。标识码为拿铁L,卡布奇诺C,焦糖玛其朵CM,摩卡M,美式A,馥芮白FW等。
如今的星巴克更像是一家咖啡食杂店,无论是面包、蛋糕、果汁、茶饮、口嚼糖或是星巴克的周边,你都能够在店内找到它们。除了咖啡,茶瓦纳(TEAVANA)和星冰乐(Frappuccino)是星巴克的另外两种常规饮品,简单来讲就是调味茶和冰沙,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就好。
点单结束后,工作人员或许会询问你是否需要办理会员卡。如果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2~3杯每月星巴克饮品的需求的话,那么星享会员对于你来说就是值得的。
星巴克员工之间以“伙伴”(Partners)来称呼对方,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店内的星巴克店员工穿着不同颜色的围裙。绿色围裙通常属于普通员工或兼职员工,级别为星级咖啡师。而黑色围裙的伙伴称作“咖啡大师”,他们是值班主管或门店经理。
尽管星巴克已经对咖啡口味做了很大的调整,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味蕾来说还是不够友好。要想成为星巴克销量出众的饮品,秘诀就在于向在杯里不停地加糖浆、奶油以及各种“花里胡哨”的佐料,咖啡的味道越淡越好。 也难怪精品咖啡圈时常对星巴克抱有一种醋味的敌意,正如同热衷于追求美食的爱好者不会去麦当劳品鉴一样,他们认为星巴克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咖啡文化。
一种说法是星巴克提供成本低廉,质量尚可的咖啡——相较于星巴克门店周期店租和人力成本而言,一杯饮品的原料成本所占售价的份额的确可以称得上“成本低廉”。即便星巴克将店内的工作伙伴都称作星级咖啡师,他们要做的也不过是在半自动咖啡机上按下萃取咖啡的按钮,然后面带微笑地端送到你的面前罢了。如果你买了一杯星巴克咖啡,选择外带而不是在店内现饮,从划算角度来说你就亏大发啦!
星巴克的咖啡不一定是最好喝的,但一定是有保证的。标准化的制作工艺使得你不必由于咖啡师手法的影响,承担饮品口感质量水平的波动。无论是咖啡豆还是原料,星巴克均提供产地证明和优良的卫生保障。作为一家商业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是成功的,甚至可以算作是商业咖啡进入高水准台阶的行业基准线。星巴克一定程度上也为培育和教育咖啡市场,普及咖啡文化做出了努力。
然而,对于缺乏饮用习惯的这片土地来说,或许咖啡始终不是追求口感的最佳选择。中国人购买一杯咖啡的动机与社交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国人的脑海想象中,咖啡是和“优雅”分不开的,“味道”反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相较于星巴克30元一杯的售价,即便路边摊出售6元口感相差无几的咖啡,也少有人会在有奶茶或瓶装饮料替代品的情况下选择它。
星巴克由Gordon Bowker (作家)、Zev Siegl (历史老师)、Jerry Baldwin (英语老师)三人创立,他们最开始的动机仅仅是想把最好的咖啡豆带到西雅图。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在派克市场开张。“星巴克”名字的灵感来源于《白鲸记》里嗜好咖啡的大副“Starbucks”,徽标是一个袒胸露乳的双尾塞壬女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早期咖啡贸易商的航海传统和公海上的传奇故事。小众的精英读物和朋克的徽标无不彰显着早期星巴克反主流的姿态。
起初星巴克仅出售咖啡豆,但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的加入带来了改变。作为营销总监,在意大利米兰的咖啡馆里,他找到了咖啡的未来。舒尔茨看到了当时美国少见的场景:当地人在咖啡馆里会客、闲坐,人们悠闲地交谈打趣。舒尔茨意识到,大家想要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享受咖啡的时刻,这才是星巴克要做的——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星巴克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 虽然星巴克很少做广告宣传,但却拥有最高超的营销手段。星巴克欢迎衣着华丽的弄潮儿,带着Mac笔记本来到店内的橱窗前办公,自拍,发到社交网络,他们手中的咖啡杯就是星巴克最好的广告。社会对有钱又闲的中产生活格调总是趋之若鹜。点一杯星巴克咖啡,意味着在消费层面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能够轻松负担得起一杯生活中的不必要开支,它廉价地给予所有者一种成功的错觉。
星巴克早已不再是先锋和反主流的坐标。 一个有趣的点是,星巴克的徽章在几十年里,悄然变化了多次。女妖的头像被越裁越大,遮住了胸前的包袱;蛊惑人心的塞壬女妖,也在宣传中变成了类似美人鱼的女神,可见一斑。
即便有种种声音,星巴克依然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星巴克代表的自由主义和随性的精神,在今天深刻地影响着主流社会。
而星巴克咖啡,到底是一杯饮料而已。不必优雅,俗一点也可。
评论区
共 10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