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最后生还者2》中获得最好的体验,我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空出了一周的时间,重玩了一遍一代,还高价预购了能发顺丰空运的游戏光盘。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发售当天网上就剧透成灾。我虽忍住没看,但脑子里还是被钻进了几个关键词与画面,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猜想。
而且天公不作美,纵使光盘发的空运,但北京因为疫情的原因,物流走得格外慢。在等待的两天里,我索性把手机戒了。
6月22号中午游戏终于到了,开始游玩后,最震惊我的不是游戏内容,而是PS4 Pro巨大的轰鸣。而且因为刚玩通六十帧的一代,对画面更好却只有三十帧的二代是有轻微不适的。好在游戏足够优秀,让我忍着不适,连肝了三天,最后花费了二十六个小时通关中高难度。
放下手柄那一刻,我的心情格外复杂,但庆幸的是,所有因被剧透所产生的坏猜想,都被打消与推翻了。
我整理了一下心情,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来概括:让人不适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但一定是不甘于平凡的。这是一段极其难忘的旅程,相比于一代更着力于个人情感,二代的主题更宏观也更沉重,不论是艾莉团队,还是埃比团队,都只是荒芜世界里的尘埃,但每个人都想成为照亮周身方寸之地的萤虫,这有错吗?
抒发完感慨便重拾手机,开始阅读网络上关于这个游戏的讨论。我之前预想的应该是褒贬不一争议很大,没想到,居然是一面倒的恶评。我的脑子里瞬间闪过了埃比的西雅图第三天,那个岛上的火光,闪过了那一张张杀戮异己混乱失序的扭曲面孔。
我看了很多很多的讨论,理智让我远离这些,但手却不受控。我很沉郁,理不清自己的想法。我刚从芭芭拉水天一线的海滩回来,还没有足够消化掉游戏带给我的震撼,却又遇到了另一场无声无血的屠杀。
一款游戏理应被评价,不论是正面的褒奖,负面的批评,不同角度的评价都需要有,但被仇恨,被曲解,被单方面定性成剧情喂屎,显然是不对的,是不公正的。于是打算也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它可能不专业,也不合你的心意,但一定是一个玩家的真实心声。
整个二十六小时的旅程里,我一直是享受的,倒不是说我享受这个剧情,而是我享受游玩的趣味。这款游戏,虽然是剧情驱动,但依然是具有极强可玩性的,哪怕是在大家都说体验不太好的艾莉篇,也有好几场难忘的遭遇战。一个游戏,让你打起来像是实时电影,光是这点,对我来说就足够优秀了。
不过我也感受到了,这款游戏至少应该在困难难度,才能有足够好的游玩体验。我个人觉得,难度应该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末世下,进到一个废弃的房间,全是资源补给,对我来说太出戏了。而且资源多到溢出,敌人却一枪一个,这本身就是对游戏体验的破坏。所以一个合适的难度,是体验这款游戏的良好基础。
关于游戏工业的技术层面倒是没什么争议,我也就不展开了。这里着重聊聊最有争议的剧情部分。
首先说说剧情架构,因为有不少人都说,剧情其实不错,但叙事节奏不对,结构不好,所以导致它成为了一坨“屎”,真是这样吗?
剧情架构分为四部分,杰克逊篇是起源,接着是艾莉的西雅图三天,埃比的西雅图三天,最后是芭芭拉的落幕——结仇,复仇,拯救,放下。这四部分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很多朋友表示如果把埃比篇提到最前面会好很多。但我觉得其实不对。如果一款续作在一开始需要操作一个陌生人物七八个小时,而且她还在不停提及复仇等事情,那么她的复仇对象一定跟前作主角团有关,这种容易被猜到的情节是没有张力的。
况且埃比线必须放在后面还有一个缘由,就是你一定要亲手杀掉那些人和狗之后,才让你看到他们平凡善良的另一面,让你后悔也罢,让你无奈也罢,总之这才是编剧的目的,让你意识到复仇的后果,暴力的残酷与无意义。
当然,这种结构并不新奇,可别忘了这是电子游戏,而非影视。况且能操作“反派”这么长时间,确实是一件很新的事情。
相信没有人能一上来就喜欢上埃比,甚至到最后都喜欢不上她,但这并没有关系,要推进游戏就必须跟她合而为一,战胜关卡里的重重敌人。这当然可以说是生硬,这是在说教,这让人极度不适,但这就是顽皮狗有意而为之的。
我在游玩到这部分的时候也在思考,在游戏中,让人不适的是不是就是不好的?说教式的价值观是不是一定要反抗的?这两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最终在埃比篇的最终战,也就是与艾莉的剧场对战时得到了答案。
相信亲身体验到这场战斗的玩家心情一定格外复杂,甚至很难用几个词精准概括。特别我的敌人还是最高难度的艾莉,她真的太灵活机警了,她就像游戏一开始的我一样,而我成为了那些杂兵,被她用我升级过的武器与技能,虐杀了十几次。
我明白了这个游戏的目的,它不想我深度代入到任何人,它用不适感把我逼出来,逼到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待这场复仇,这个城市的战火与杀戮,这个世界的崩坏与人心隔阂。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让人不适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但一定是不甘于平凡的。而说教式的价值观并不在于说教本身,而在于这个价值观你认不认同。当我操控埃比经历了岛上迷乱的杀戮洗礼,又跟昔日的自己对决之后,想到这个游戏的大主题可能是反暴力。最恐怖的是,这么老套的价值观,这么生硬且说教式的手法,却因为电子游戏这一特殊的载体,让我在打完第三部分的那一刻,产生了极强的震撼感。
而且我察觉到,它跟一代的气质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一个并不算新奇的故事与内核,却因为游戏这一载体,变得格外鲜活有魅力。区别在于一代是让所有玩家沉浸代入进去,二代是逼迫所有玩家抽身出来。
可抽身之后呢,是无尽的空虚啊,无意义啊,玩家在这种奇妙的心境下,开始了最后一部分。这恰好也是艾莉的心境。我见很多人说游戏停留在这一刻就好了,最后艾莉的再次出发没必要。这种说法其实没有考虑到艾莉自身的艰难处境。
艾莉面对的真是复仇吗?是对残忍杀害了“父亲”的凶手的简单报复吗?我认为不是。她的情感太复杂了。
首先,乔尔欠下的火萤债,是为了救自己,所以当乔尔被火萤复仇后,她内心除了仇恨,还有很深的愧疚。同时乔尔的做法并非自己的意愿,因为她也曾寄希望于火萤,跟那个医生一样,试图拯救世界,甚至她一度希望自己死在那个手术台会更好,因为那样更有价值,可惜乔尔以爱之名,用杀戮换回了她。
换回来的艾莉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存在,她似乎丧失掉了自己活着的意义。这种空虚在她得知火萤真相后彻底卷成了漩涡,她崩溃大哭,以责怪乔尔的方式开始逃避着一切。所以当她在医院的地下得知埃比是火萤旧部时,某种程度上是能理解她的复仇的,但自己的仇恨也是真实的,无法消解的。
于是在这种矛盾的情感冲击下,她执着而迫切地想要跟埃比有一个了结,结果却又失手杀掉了欧文跟梅尔。怀孕的梅尔让她联想到了同样怀孕的女友蒂娜,于是这接二连三的杀戮所产生的自责感全部涌上来,让她的精神趋于崩溃,最后在汤米叔叔的劝说下决定回杰克逊。
但是收手并不会结束,本就空虚的生命并没有因为跟蒂娜成立家庭就丰盈起来,爱也无法让她释怀仇恨与暴力带来的心理创伤,她必须要解决掉自己的噩梦。所以在汤米叔叔的刺激下,她又踏上了寻找埃比之路。
这趟旅途的开始,让我好奇故事将要带我到何方。因为艾莉累了,我也累了,但她要一个解脱,我也要一个结束。
结果在沙滩上看到埃比的那一刻,我触动了。昔日的“金刚芭比”已经瘦成了普通人。特别是在艾莉解绑,她下来,疲惫地说,那边有船的时候。我甚至不觉得艾莉是来杀她的,而是来救她的,就像千里迢迢救一个伙伴。可惜这不可能,这两人永远没法成为伙伴。一番强撑起来的,拼尽全力地打斗之后,于水天一线间,一方目送着另一方远去,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通关后,我觉得一切都挺好,虽然十分大胆,但故事是基本完整的,逻辑也是自洽的,可能有些剧情和配角可以再雕琢深挖,但并不影响整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冲击与力量。不过确实是累了,精神跟身体都很疲惫。
来聊聊最敏感的剧情争议吧。因为也有人持的观点是,这游戏不是结构问题,就是剧情问题,剧情就是在喂屎,一开始就喂屎,一路喂到结尾。
最开始的争议,无疑是乔尔的死。首先乔尔为什么要死得这么早,这么憋屈?因为艾莉的复仇,需要强动机。这个情绪不仅要给到艾莉,也要给到玩家。如果只是大家之前猜想的,为女友蒂娜报仇,那么情绪是立不住的,因为玩家对蒂娜没有任何情感。所以我觉得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说,乔尔的死是非常好的开篇。
其次的异议是乔尔为什么会放松警惕,身陷敌营自报家门?网上有很多解答了,首先是汤米在战斗时叫了名字,其次他们是被尸潮逼到埃比营地的,而非主动去的。这一段乔尔其实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唯一主动的行为就是救了埃比。
很多人说一代的乔尔不会救人。是这样的,一代的乔尔是一个连汤米都受不了要搬走的人,一个冷漠的走私犯。但他后来也因为艾莉而变得重新柔软了起来。特别是在二代的时间线里,在艾莉的闪回中,乔尔更像是一个人了,一个真实的父亲。乔尔死后艾莉会去他的房间,里面有很多的吉他,一个行尸走肉是没法热爱音乐的,所以他已经在杰克逊过上了养老生活,性情已然不同是合理的。
第二个争议是埃比为什么会为了两个疤脸帮的孩子背叛组织?事实上她也是被动的。一开始她是为了寻找欧文而违抗命令。后来被疤脸帮抓,被孩子救,一路逃出去,把孩子送到房车应该就可以了。但为什么第二天还要回去救她们呢?
有人说这里突兀,其实不然,首先埃比虐杀掉乔尔之后,虽然大仇得报,但内心也有暴力杀戮带来的阴影,包括梅尔欧文在内的伙伴,都不太认可她的做法,所以她有一个心魔,这个心魔在被欧文戳到之后,当晚就酿成了一个恶梦。所以她第二天与其说是去救孩子,不如说是去做点事情让内心好过。可是当她千辛万苦从医院搞来手术用品时,梅尔却嘲讽她假惺惺,她委屈哭了,而后雅拉看穿了她的心理,前来安慰她,说她是个好人。
其后埃比本来决定跟欧文去芭芭拉找火萤,但熊孩子引她去了岛上。岛上遇到WLF组织老大,逼迫她做选择,她还没选择叛变,老大就被打死了,随后只好逃亡。这时候玩家操控埃比,遇到的WLF士兵已然成为敌人。你可以选择不打他们,但他们会打你。所以没得选择,在埃比没有把勒弗让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组织定义成叛变了,但她知道勒弗已经不是疤脸帮成员,而且也有了情感连结,怎么可能轻易让出来。
说到底,对埃比剧情的诸多争议,都是因为玩家讨厌她,不仅因为她杀了乔尔,还因为她本身的形象就不讨喜。我当时也很抗拒,但后来一想,一个少女为了复仇把自己练成这个德性,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她被仇恨折磨了四年,最后见到乔尔,难道仅仅因为乔尔把自己救了,就会饶他吗?不会的。
但这里又牵扯出了另一个争议,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剧场埃比会放过艾莉?她复仇完成,又通过拯救孩子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解脱,本来从岛上回来,应该是全新的开始。但发现朋友惨死,自己又被卷裹进了复仇的漩涡。最后她打败艾莉,听到蒂娜怀孕的事,想到梅尔,本欲痛下杀手,勒弗劝住了她。这里的勒弗就像一束光,提醒她,不能再被仇恨吞噬。于是她选择了放过艾莉。其实放过不意味着原谅,而只是不想让内心再受到仇恨的炙烤。
与之相反的就是汤米了,因为他被复仇的怒火彻底烧枯了,我不知道他是因为乔尔,还是杰西,或者是自己的腿跟眼睛,又或者是这所有的伤害,总之他跟妻子分居,满世界打探埃比的消息,已然是一具行尸走肉。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种变化,事实上人在遭受痛苦一定会有变化的。汤米要是还如之前那般善良无私,反而对不起那些伤痛。
最后一个争议,艾莉最后为什么会放过埃比?我始终觉得她放过埃比,要好于杀掉。这不仅仅是一部分沉浸了二三十个小时的玩家的意愿,对于她自己,也需要得到解脱。人最难的就是跟自己和解。最后那场架,本来都打不起来,因为埃比放下了,她带着孩子,在找火萤,找希望。但艾莉没有希望,她内心一片荒芜,所以必须要打架,杀掉对方或者杀掉自己都是解脱。可复仇是容易的,死亡而来的解脱也是容易的,直面千疮百孔的生活却很难。庆幸的是,艾莉最后选择了一条难的路,因为她知道那是乔尔希望她走的路。
写到这儿我心中郁结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舒缓,也是时候放下这款游戏了。最后,我理解每一个对它感到愤怒的玩家,但也庆幸自己是这种小众、实验性表达的接受者。
评论区
共 3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