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GORE (to Willard) : We'll come in low out of the rising sun. We'll put on the music about a mile out.
WILLARD : Music?
KILGORE : Yeah. I use Wagner -- scares the hell out of the slopes -- the boys love it.
——摘自《现代启示录》剧本
* 本文原载于Collider,发布时间为2017年3月13日,作者Matt Goldberg. 原文地址 作为一部扣人心弦的怪兽大乱斗电影,《金刚:骷髅岛》尚且算是说得过去。金刚变得更大了,视觉效果也更进一步,导演乔丹·沃格特-罗伯茨(Jordan Vogt-Roberts)和摄影技师拉瑞·方(Larry Fong)都深知如何精心拍摄这只大家伙怎样对着任何可能妨碍他的人或物倾泻怒火。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金刚的悲剧性和象征性等基本元素(他是同类中的最后一员,他可以代表自然世界的威严与残酷),转而化身为横冲直撞的怪兽片,而且做的还不错。
问题是,沃格特-罗伯茨选择将他的电影设定在1973年,他想延续《现代启示录》的脉络对越南战争发表评论,但却不去做这种隐喻所需要的任何实际工作。
越南战争始于1955年,在六十年代初恶化扩大,最终于1975年结束。超过5.8万名美国人丧生,这一损失因为以下两个因素变得更加悲惨:首先,当时的兵役政策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那些无力退役的人;其次,这是一场没有明确目标,也缺乏取得胜利的确切途径的战争。
《金刚:骷髅岛》同意越南战争是一场“糟糕的战争”,但也仅仅是由此为反派角色普雷斯顿·帕卡德(Preston Packard, 塞缪尔·杰克逊饰演)提供动机。作为一名被授予多枚勋章的指挥官,他在经历战争之后感到了空虚。当他遇到金刚时,他看到的是一个他认为自己可以打败的敌人,因此击败金刚成为了纠正越战错误的象征。这也许是最为浅薄、最为无趣的动机,本质上是把一名越战老兵降格为了追捕白鲸的艾哈船长。
如果沃格特-罗伯茨哪怕是把投入到视觉效果上的功夫,以及用来寻思“如果我的男主角戴着防毒面具,用武士刀砍爆会飞的CGI怪物,那会不会很酷”这种事儿的精力的一半放到注重于剖析越战士兵的心理和动机上来,《金刚:骷髅岛》也能配得上对越南战争的隐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部电影在处理战争和悲剧方面非常轻浮浅薄。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刺激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我们的一些最为伟大的电影是对一场战争的直接回应,许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是既不公正也不必要的。对罗伯茨来说,这是一个极佳的历史时期,为他的反派选择去追杀金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机。尽管这部电影以1973年作为背景,但还是蕴含着一种无比享受现代生活的态度。
当比尔·兰达(Bill Randa, 约翰·古德曼饰演)走出一辆出租车,面对反战示威说到华盛顿将永远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团糟时,我觉得每个人都该大笑起来,因为相较之下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生活在最为有趣的时代。
当小队找到汉克·马洛(Hank Marlowe, 约翰·C·赖利饰演)时,沃格特-罗伯茨的现代态度就更加明显了。马洛问哪一方赢得了战争,他们却反问道,“哪一场?”而他回答道“问得好”,就好像他经历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并无两样一样。如果马洛是一名朝鲜战争老兵,我也许都会为这种说法买账(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表面上都是为了阻止共产主义的传播),但这样他就没有任何理由同日军飞行员作战并得到一把武士刀,也就不会有耍刀的帅气场景了。可是,沃格特-罗伯茨又想在台词中提及战争是多么糟糕,因此他最终将二战和越战画上等号,认为它们都是同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度催生的两样产物。
这就反映出一种令人震惊的缺乏远见的态度,尽管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可能是出于善意,即认为所有战争都是愚蠢的,但其实这样根本就不尊重任何一场冲突,也不尊重参战双方所涉及的历史。对沃格特-罗伯茨来说,这些导致数万人丧生的大规模战争仿佛都别无二致,这种观念反映出人们对于为什么要发起这些战争以及这些冲突带来的后果缺乏思考。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这部电影对勾搭越战背景和《现代启示录》所进行的尝试。这不是为了剖析或试图重新评价战争,而只是将其作为素材,从而引出抓人眼球的动作场面。这简直像是在越战纪念碑前玩滑板把戏。它无视历史和人类生命的代价,只想给你展示一些炫酷的东西。
而且正因为越战已经离我们过去四十多年了,他(沃格特-罗伯茨)可以安之若素。也没有人会想到在1975年或1985年拍一部像《金刚:骷髅岛》这样的电影,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其实对那些在冲突中受尽苦难的人们都不以为意。但是,随着时间开始治愈所有的创伤,越南战争的痛苦甚至开始消失在民众意识中,它在一本缺乏人性的历史教科书里沦为乏味的东西。
换一种说法,让我们假设《金刚:骷髅岛》是《金刚:骷髅沙漠》,剧情相似,但涉及到的是即将退出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士兵。现在,想象一下那些士兵被一只巨型猿猴踩死,或被一只庞大的蜘蛛刺穿;这是为了展示危险的环境,除此之外影片中甚至没有对这些死亡作出什么探讨。因为这些悲剧大多发生在海报上都没写名字的龙套身上,我们觉得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看到这样的电影,会让人感到舒服吗?或者说,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的时间点离伊拉克战争太近了?时间是区分恰当恰当与否的唯一方式吗?
我对以越南战争为背景或其他涉及到战争的大片没有意见,即使那些战争是离我们最近的(日本是唯一一个曾经遭到过核武器打击的国家,而他们早在1954年就与原子能所催生的哥斯拉进行过斗争了)。我不在乎把越南战争当做设定,但前提是要合乎历史逻辑地进行创作。像《热带惊雷》(Tropic Thunder)这样的电影之所以拍得不错,是因为讽刺了那些试图获得严肃对待的可笑之人,它嘲弄的是角色而不是历史。
但对于《金刚:骷髅岛》,沃格特-罗伯茨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他的隐喻或设定。这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虽然怪兽之争很有趣,但我希望导演能够选择一个更好的舞台或者更好的方式来处理他的潜台词。
虽然赞同作者的部分观点,但对文中呈现出的倾向性我却不敢苟同。借用原文评论区的一句话,“《美国队长》并不是一部二战片,而只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超级英雄电影”。的确,我相当喜欢乔·约翰斯顿的《美国队长》,虽然致敬了漫画故事起源但略显贫弱的二战隐喻并不妨碍我去欣赏片中的老派故事与复古未来主义画风的世界设定。
作为一名宅向导演,乔丹·沃格特-罗伯茨在《金刚:骷髅岛》中进行的表达也许可以被斥责为“埋私货”,但将之贬为蔑视历史严肃性的创作大可不必。题材嫁接是这类模式日渐固化的电影的新出路,至少《骷髅岛》进行了一次可圈可点的尝试。退一步而言,当流传至今的遗产已经由铺天盖地的meme和金曲串烧为面目所呈现,那场战争本身的荒谬性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