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希里亚故事集》起初主要由中短篇组成,由于作者的巧思,篇章并不像通常那样按照时间线推进,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切换。看似散乱,其实由暗线串联,逐步深入,让读者可以轻松踏入,直到回首时,才不经意间发现情节和人物相互联动,共同汇聚成了恢弘又不失精微的历史。
不过,塔希里亚世界的全貌依然无法一览无余,作者惜字如金,将大量的背景信息藏在水下。但一旦熟悉了叙事技巧,读者很快就能发现,塔希里亚现有的故事中,隐藏了众多尚未被详述的细节,如同小块拼图边缘的凹凸,等待着与之相契合的另一片。又如同走入高手匠人所造的古典园林,处处有景,又处处含蓄不尽,促人一探方休。
对这些隐藏细节的讨论一直是塔迷们的重要乐趣,十几年来,这些讨论作为塔希里亚世界的“假想拼图”,作为辅助线连接起尚被迷雾分隔的剧情岛屿,在读者心中扩展了世界的面貌。如同塔希里亚一样,它也是“双重”的,作者通过作品给定的主世界,以及读者的推理、假说、猜测彼此斗争的外围世界,共同组成了有关塔希里亚的“超作品”。
那么,除了读者们互不联通的大脑,这个世界还存在别的载体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所建造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塔希里亚资料站,瞎子摸象的集大成者——塔希里亚百科(注1),它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2008年左右,我被同窗好友安利了《塔希里亚故事集》,并在看完《世界》后彻底入坑,在我看来,三个意识的碰撞,如同在虚无中抛出三个公理,随后衍生出的一切现象无论如何复杂,跳过了多少论证,也必有迹可循。这个堪称隽永的世界设定令我深深着迷,之后我经常是在纵横网阅读连载(注3),顺便访问“塔希里亚殖民地”(注4,最早的设定资料网站和论坛),或者去作者最初开始连载的博客——中国博客(注5)阅读读者评论和作者给出的额外信息,以便对塔希里亚世界多一些概念。
然而,随着中国博客网于2012年底停止服务,这些早期互联网基地带着它们珍贵的内容逐渐凋零,只留下网页收藏夹里的空壳。当塔希里亚殖民地也开始出现访问不良和闭站预告时,我知道已经不能等待下去了,世界正在在坍缩!必须要做点什么。
要记录下这些资料,其实并不难,《塔希里亚故事集》连载了这么多年,但确实没有大红大紫,作品之外的资料量并不很多,而且作为一本漫画,除了本体之外却也没什么同人衍生(注6),动动手指,就可以把它们都存进我的电脑,即使网站有一天消失了,它们也能存在下去——但那样跟网站消失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把这些曾经公开的信息收为己有,让秘密随着时间褪去,这可不是我的本意——就像无形者突然来访,那一刻我突然知道,我想要的不只是留下那些资料,而是建立一个资料库,一个关于塔希里亚的资料库。链入它,一切讯息都会向你敞开,已知都会有出处,未知都会有解答,它会是自由的,平衡的,有秩序的,它应该像是一个真正的世界!
在此之前,我是《冰与火之歌》中文维基站的一个普通编辑者,大多数贡献都是翻译,润色,添加站内链接等基础性而不可少的工作。疏懒的我,只是因为兴趣偶尔编辑几笔,但也因此熟悉了维基的构架,并结识了灰机wiki的创造者们,获益良多。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要管理和运营一个维基站点,我是否拥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呢?要知道,在著名维基农场wikia(现在叫FANDOM)上,其实已经有过好几个塔希里亚主题的维基站,不乏优秀的内容页面,其中一个站点还有我一直希望能够复刻的互动地图(注7)。然而,它们中页面最多的一个也不过40,并且最后全部陷入了长期荒废状态。
我曾经一个个浏览过那些页面,“三眼火龙王”、“睿问魔谋杀案”、“彩虹之国”……一方面,吾道不孤,先驱们曾经有过类似的构想,并怀着同样的热情和爱意建立起它们,另一方面,任重道远,我要作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使我的站点不至于沦落如斯?
慢慢地,我开始了工作,2015年6月28日,塔希里亚百科(注8)在同样新兴不久的维基农场灰机维基诞生了。选择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站点,意味着没有原有内容的桎梏,但同时也变得无从下手。那时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创世”的艰难,概念无数,而词条却永远只能一个个写(注9)。尽管和一些经典奇幻作品相比,塔希里亚世界的体量还不算太大(现在则又扩展了不少,感谢邪神抛出设定的节奏,如果那时就有《秘典》出版,我断没有勇气一个人建站了),但要构建起它依然和我想象的不同(注10)。
我熟悉当时连载的每一个故事,叫得出角色的全名和绰号,知道事件的走向和波折,但在我脑海中那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世界,还需要经过许多变换投影,才能成为一叠叠可翻阅的风土人情地图——维基页面。而在这个“维基化(注11)”过程中,信息将会不可避免地丢失,为了弥补,需要引入更多的信息。
建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急于动手写词条,而是开始重读《塔希里亚故事集》。这一次(以及之后的无数次),绝不浮光掠影,而是深入到故事之中,去揣摩那些被作者隐匿起来的“水面下的冰山”。顺序阅读,细细篦过每一格,于是注意到了那些名言警句之外的铺垫信息(注12)然后,以某个人物为线索,串起有其出没的每个故事,于是重新认识了几乎每一个角色;接着,是那些命运交错的重大事件,有了对人物的新理解,我甚至可以把自己代入其中,如同切换视点人物,多方面地观察事件的全貌,搜寻背后的隐情,推测结局的影响……我构建了自己的拼图,现在是时候组装它们了。
To-do list已经生成,首先是作为基石的原作,每一个篇章都有了自己的页面。我怀着敬意将它们请入,并且建立了索引模板,它们会是将来的每一个新页面的根源。
其次是人物页面,以及它们构成的社交网络,再次是世界地理,舞台架设完毕。还有种族、势力、历史年表……以上林林总总,仅仅靠原作中直接给出的信息,百科站便已经初具雏形,但怎能止步于此?
我存下的资料终于有用武之地,作者旧博客的附言、论坛和读者群的问答催生了“邪神解密”;读者严谨的分析帖或群内脑洞大开的争论拓展了拼图的多样性;其他编辑者的加入,更使效率成倍提升……渐渐地,塔希里亚百科丰满起来,不断拓展。即使我自己也可徜徉其中,为之激赏不已,资料已经入库,概念已经定位,世界已经成型,再也不必担心了……吗?
在建设维基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怀疑,这样日复一日的苦耕,真的有意义吗?毕竟,百科站的一切都不是(根据维基精神,本来也不应该是)自己的创造,所有页面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来源于那一部伟大的杰作,来源于那一个不凡的头脑。而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维基贡献者,剪拼着原作,用《Minecraft》的创造者Notch的话说,不过是在“促成怪诞的真实”(注13)。诚然,一个小白读者根本不会来看wiki,一个硬核读者不需要wiki,而大多数普通读者,访问wiki则要冒着被剧透一脸的风险,并且丧失掉自己探图的乐趣。不久前,正是那乐趣支持着我把书翻了一遍又一遍。更重要的是,贡献者的局限性无疑也会局限这幅拼图,作为一件原作的“赝品”,它真的能经得住慧眼考验吗?
随着百科页面的增加(以及我们的广告),读者群、贴吧里的剧情讨论开始偶尔出现wiki的截图,有时作为结论,有时作为旁证,有时作为脑洞的钥匙,但最令我高兴的是有人愿意指出我们表述上的偏差、理解上的错误,以便我们改正。尽管编辑者还是只有寥寥数个,但愿意访问百科的人缓慢而切实地增长了,甚至,我们也得到了原作者的认可(注14)!
我的担忧在逐渐消散了,即使读过了维基提供的资料,也没有影响大家在内心构建自己的塔希里亚世界,百科站所做的不过是分享那些流散于个体经验的知识,而此外的幽微玄妙之处,终究需要每个人结合自身的际遇、以及世事人心去体会。
因为,我认真度过的每一天,其他人认真度过的每一天,还有作者笔耕不辍的每一天,本来就都属于我们在其中“呼吸、吃饭”的真实世界,在其上的,则是自现实脱胎,又可在其中寻找真实的精神宇宙。而塔希里亚世界则是这幅宏观图景的一隅,经由作品与“超作品”与现实相连,塔希里亚百科是塔希里亚故事集的赝品,塔希里亚故事集是生活的赝品,通过作为赝品的载体,我们最终分享的,是我们的生活。
五年来的运营,塔希里亚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塔希里亚世界是拼图一角,塔希里亚百科是拼图一角,阅读着塔希里亚世界,编辑着百科的我的生活,仍是拼图一角。这一方拼图,我很高兴,能与所有人共享。
感谢灰机维基,绝对是最好的中文维基农场,没有之一。
感谢另一位主要编辑@st0114(@acb),弥补了我的不足,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塔希里亚百科。
感谢魔都群读者们,你们的塔希里亚闯作是我的欢乐源泉。感谢@大尉在灰机论坛(注15)上记录了它们。
2. 作者在中国博客的资料在关站前,在网易博客建立了存档,塔希里亚百科及时存下了部分资料,如今网易博客也无法被访客浏览了,而这一切的大背景则是博客时代无可挽回的落幕。
3. 纵横漫画连载页面:http://tarsylia.zongheng.com/(现在已经消失了)。
4. 塔希里亚殖民地:http://tasria.5d6d.net/ (现在已经消失了)。
5. 作者的中国博客:http://wc31415.blogcn.com/ (现在已经消失了)。
6. 请不要提萝莉厄尼尔,拜托了。(为什么这个还不消失?)。
7. 塔希里亚互动地图:http://zh.tarsylia.wikia.com/wiki/Special:Maps/18280/ (现在已经消失了)。
8. 选择“百科”而不是“维基”给站点命名是因为我觉得“塔希里亚维基”听上去实在太拗口了,而且全是音译词好像咒语,不过现在大家提到它还是会用“维基”或“wiki”作为简称。
9. 这仍是塔希里亚百科不成文的规定,基本完成一个词条前,别去碰下一个。所以虽然还有很多灰链(未建立页面),但你决不会在点击后发现这个词条只有一个标题或者一句话,就像灰机维基的某某站和某某某某站(灰机之外的就更别提了)
10. 为了激励自己不要弃坑,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每天至少编辑一次,可以说5年来基本达成了这个目标,最多曾连续编辑了近1000天。
11. 什么样的作品适合维基化?这个问题可以带着维基人的骄傲回答“万物皆可维基化”,毕竟连俄罗斯方块或互联网段子都有自己的维基站。不过,我认为还是有一些作品比其它更适合,那就是有“世界感”的作品,譬如《塔希里亚故事集》。
12. 《塔希里亚故事集》中的名言警句是许多读者为之感悟的对象,可能也是它被认为富有“哲思”的由来,但当我在营销号那里看到光秃秃的它们时,同样的句子就完全失去了在故事里的那种魅力。
13. Notch的原文翻译如下:“想象一下茫茫多的Wiki编者都把其他人的作品当成自己作品的基础,按照他们先假设为正确的结论推测真理。那不是在促成怪诞的真实吗?”顺便一提,我是在Minecraft Wiki看见这句话的。 14. 建站之初,我曾经给邪神发过邮件请求授权使用作品,但这种显然过于冒昧的行动没有得到回应,直到稍晚的某次面基之后,我们才开始有节制地在塔希里亚百科中使用作品截图(参见 维基百科:合理使用方针)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