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日本沉没》后很震惊,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个民族深处最敏感、脆弱的对未来的恐惧感体现出来,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中国人对未来对末日的恐惧是什么?我想了很多年,没想出来。但作为人类,我们对宇宙肯定有共同的恐惧,这也是《三体》重要的思考来源。”
——刘慈欣
日本文学最大的奇迹之一《日本沉没》,经过第三次影视化改编,再次上映了。小松左京x汤浅政明x坂本龙一,这次,能行吗?
据说,从小看漫画长大的孩子,是轻易不会想去东京工作的,因为,东京是在各类作品中被摧毁率最高的城市,没有摧毁过东京的幻想系作家,也不是真幻想系。2020年这个不断见证“活久见”之年,日本人也未卜先知一般推出了《日本沉没2020》,真是“元气满满”的一年啊!
日本的演艺界就像一个收藏家一样,有“洗版”的习惯,名作改编至少会拍三个版本,比如经典作品《白色巨塔》平均五年新拍一版。
而《日本沉没2020》,算是《日本沉没》的第三个主线版本。
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以狂想日本列岛因地壳大变动而沉入海底,讲述了地质学家研究发现由于地壳变化,整个日本将在380余天后沉入海底,日本政府、科学家、民众与天灾战斗的故事。
《日本沉没》的故事极其硬核与残酷,仅仅是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一个字都不用写,估计也能卖爆,因为,每个人都会在里面加入自己的猜想和推理。
果然,1973年它一发表就轰动日本社会,销出四百万册,获得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并迅速影视化。
1973年第一版的《日本沉没》电影,阵容非常硬派,导演是拍大河剧和任侠电影的森谷司郎,主人公演员藤冈弘是演出假面骑士的硬汉。
那时的《日本沉没》还近乎于现实题材,悲壮情绪满格,当年创造了入场人数超过50万,票房高达四十亿日元的记录。彼时的日本,所有人都在谈论《日本沉没》,可惜1973年没有互联网来留存当年的口水盛况。
到了2006版的《日本沉没》,男主演是1974年出生的文艺男草彅刚,导演樋口真嗣出身于“抢钱俱乐部”GAINAX,和庵野秀明算是朋友,主要拍动画,也拍摄漫改作品。
虽然这一版本的灾难特效视觉化非常专业,但是,此时《日本沉没》的危机感已经“玩笑化”,和其他动漫作品中玩动辄就摧毁世界的桥段差不多了。
此外,《日本沉没》还有个副线版本叫做《日本之外全部沉没》,看起来像是个小成本B级片,实际原著上也是大佬筒井康隆的作品。
筒井康隆初中时智商就达到178,《穿越时空的少女》、《红辣椒》都是他的原作。他和《日本沉没》的作者小松左京,短篇王星新一,并称为日本科幻“御三家”。
杂志上的日本科幻御三家照片,星新一、小松左京、筒井康隆,《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据说来自三人在一次饭局上偶然的玩笑,并和原作《日本沉没》一起分获74年日本星云赏的最佳长篇和短篇
《日本以外全部沉没》2006年被改为电影上映,海报上强调了“原典”小松左京。能让一个大佬放下身段去戏仿与解构的作品,其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小松左京让日本沉没,筒井康隆则让日本之外的国家全部沉没,各国精英流亡日本。
电影中,艺术家、大导演来客串日本特色的英雄怪兽特摄片,展示的是一场闹剧,也是一种政治寓言——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大,都是对其他族群的压迫。
小松左京创造的是日本民族的命运悲剧,然而,经过成千上万创作者的海量创作堆砌,世界毁灭都成常态,日本沉没也没啥了不起了。
况且,有了前两部改编电影将原著大幅软化(而且并不算成功),再加上筒井康隆的戏仿,《日本沉没》还能翻出什么花样呢?
《日本沉没》之所以当时“震惊”四百万日本读书人,是因为这部作品的立意一直在当代日本人的知识结构底层沉睡。
日本一直是个“物哀”的国家,樱花虽美不长久,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日本是个永远在推翻自己之前的时代的国家。战国时代苦,因为战争不断,百姓穷苦,连想上洛(去京都控制天皇)称霸的大名(日本的地方诸侯),理想也不过“是上洛之后,我要吃盖了一个鸡蛋的红豆饭……”
德川幕府让日本内部长久和平数百年,迎来的是黑船入侵,丧权辱国……又是一个值得批判的时代。
昭和前部就不说了,《日本沉没》发表的1970年代,正值国际风云变幻,铁幕,冷战,核危机……日本看似经济繁荣,但是,整个世界不过是放大版的战国争霸。
《日本沉没》很符合当时的一种末日观,只不过,具体到了日本自然沉没这种形式,在立意上超越了政治性的对抗,变成了一种天命的决绝,才让绝望感无限放大。
从创作角度来看,《日本沉没》之后,日本的幻想系作品虽然众多,但是在结构立意上突破这部作品的作品很少。
反倒是多年后,美国人拍出来的《2012》,以及中国的《流浪地球》,既抛弃了救世主模式,也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国民性。
平成时代开始,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青年最早开始了废宅化,即使ACG之外领域的普通青年,也开始了放弃上进的佛系生活,苦中作乐,在无力对抗的社会与命运面前,寻找日常的小确幸。
《小森林日记》、《生存家族》等作品,体现苦难中的自我安慰,成了一种日本的文艺系主流价值观。
此时,他们不但放弃了救世主,也放弃了对抗命运命运要碾压我的时候,我选个舒服点的知识躺下,您随便碾压,我幸福了。
虽然我不想提,但是抢钱名作《EVA》,绝对是我躺平,你随便碾压的巅峰表达……
令和的时代来了,平成废物如今回看起来个个都像硬汉,在这个丧到反而只能苦中作乐的2020年,《日本沉没2020》的上映,实在是太会看空气了。
《日本沉没2020》是TV动画,从硬汉片到文艺片,再到电影名片改动画片,完全是把作品改编的序列规则反着走了一遍。
能给这部名著改动画片背书的,当然就是本片导演——鬼才汤浅政明,他可是能驾驭《恶魔人Crybaby》的狠角色。之所以被称作鬼才,是因为他敢于、也能够驾驭大师的作品进行动画改编。
汤浅政明的代表作之一《四叠半神话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出色还原了森见登美彦话痨又脱线的原著小说气质。
另一部代表作《乒乓》,原著漫画作者则是改编难度超高的松本大洋。
松本大洋是日本漫画界的路标级人物,《乒乓》本身是青年向,对读者的年龄和阅历要求都很高,想要改编,首先就要得直面十几万铁粉的挑剔。
《乒乓》的第一次影视化是2002年,直接拍了真人电影,因为想动画化,其挑战性太高了*,小导演不够格,大导演不想冒险。十几年后,才有汤浅政明这种头铁又手腕灵活的导演敢于接手。
*动画和漫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语言,将静态分格组合构图的漫画改编成动画,绝非水到渠成。动画的视觉信息流需要控制节奏,而很多漫画大师的作品,比如松本大洋的《乒乓》,展示的节奏感非常微妙,空间和时间的跳跃性也非常强,甚至有静态写意的画面,想要在动画里还原原作的气质,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
汤浅政明对于漫画节奏在动画流速中的转换的把握能力,可能靠天生本能吧。
在《乒乓》中,他展现出了近乎幻觉的视觉营造,其新作《不要对映像社出手》也有体现。
正是因此,汤浅政明的另一个标签是“视觉系”动画导演。
汤浅会怎么呈现日本沉没?在预告中,《日沉2020》开头就是东京大火,城镇破灭,纯纯地狱模式展开,剧情落却是家庭向,以东京的武藤家一家四口为主线,故事从如何在大地震下逃离东京开始……
汤浅版《日本沉没2020》第一话的开篇。动画本身如何,我们下次再聊~
与这个剧情结构相近的作品《生存家族》也许可以拿来做对比预期,《生存家族》主要是文戏,一种柔软的当代文明与物资供应链的崩溃展示,内核凶险,但是表面上柔情。
评论区
共 5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