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传说,指的是那些发生于朋友、亲人或萍水相逢之人身上的现代民俗传说。之所以称其为“都市传说”便因为在这些传说故事中有着有别于传统民俗传说的现代背景元素。
“都市传说”这一用语最早由美国报纸媒体于1968年提出。
1981年,犹他大学教授哈罗德布伦范德发表了都市传说相关论述,他以美国都市传说“消失的搭便车的人”为例,提出都市传说的两大特点:一,都市传说必须具备传统民俗故事不含有的现代社会元素;二,都市传说必须揭示了某种现代社会的共有特点。
都市传说往往借助读者所熟悉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出写实氛围。都市传说的叙述者通常表示此事发生于他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身上,即FOAF(Friend of a friend),这使得故事更具个人色彩,同时添上一笔似真似假的怀疑论。
同时,都市传说往往会在故事的结尾试图说服读者进行传播,譬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发送XX人以上可保平安的“诅咒短信”。它们会让读者在不自觉中感到传播的义务,这令故事得到病毒性传播能力。
你我小时候有多少关于母校或本地的鬼故事是口耳相传而来的呢?
都市传说的故事类型包罗万象,最受读者们欢迎的显然是恐怖故事。
早期于欧美流行最广的都市传说故事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恐怖元素,譬如“消失的搭便车的人”、“死亡伴随的汽车”、“车顶的响声”、“灌满水泥的凯迪拉克”等等。
哈罗德布伦范德教授对“消失的搭便车的人”这个都市传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追根溯源,我在此摘录一些关于这个故事的信息。
在“消失的搭便车的人”这个故事的通行版本里,搭便车者往往会向司机借某样东西,通常是御寒的衣物。在消失事件发生后,司机会发现那件衣物覆盖在当地某个坟墓。另一些流行版本中,司机会凭借搭便车者留在车上的线索信息,找到他的家人亲属,却发现此人早已身亡。搭便车那日正是他的周年忌日……
早在1942年,民俗学家理查德比尔德斯利就已经着手研究“消失的搭便车的人”这个故事。他在全美尽可能多地搜集了这个故事的79个版本并逐一进行比对,最终他把这些故事分为四大类:
搭便车的人给司机留下了地址线索,从而让司机发觉他并非活人。
搭便车的人是个老女人,并且预言了将要发生的某种灾祸。
某人在某种风月场所认识了个女孩,而不是在汽车上。女孩借用了某样东西,之后被发现那样东西出现在坟墓。
搭便车的人并非鬼魂,而是某种神明。
由此可见,“搭便车的人”可能是现代作家根据古代的先知预言故事添油加醋而来。
都市传说发轫于十九世纪后期,在二战后迅速发展。彼时正是私家车开始普及的时代,尚且保存着某种神秘新鲜感的私家车作为都市传说传播的媒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时间跨越至二十一世纪,以私家车为背景主体的都市传说已经寥寥无几。
和汽车都市传说差不多的还有美国著名的“下水道鳄鱼”传说。
都市的下水道系统让许多人感到神秘,于是便产生下水道藏有短尾鳄的谣言,甚至有人说他们亲眼见到鳄鱼会从马桶里爬出来。
“下水道鳄鱼”的都市传说最早见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初,人们可能在纽约郊区的某些地方看到了短尾鳄鱼。然后,纽约下水道里有鳄鱼的故事就出现了。
在二十年代中其,一个全新版本的“下水道鳄鱼”故事出现了:
当时,路易斯安那州会出售一种锁在小水箱里的鳄鱼仔作为旅游纪念品。有纽约游客购买了此种纪念品,当鳄鱼越来越大时,有人就将鳄鱼冲进马桶。于是这些鳄鱼在纽约市的下水道里茁壮成长。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可都市传说就凭借着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证据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构建起了一条可信的逻辑链。在都市传说领域,奥卡姆剃刀理论不会奏效。即便没有必要,都市传说也会增加各种各样的设定。因为设定越是具体,情节就更加个人化。没有人可以抗拒一个充满真实地点、真实人物、真实年代的虚假故事。
1959年,作家罗伯特达利在他的《城市之下的世界》中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纽约下水道工人发现一只白化鳄鱼的故事。1973年,一本名为《下水道大逃亡》的儿童作品讲述了一条生活在纽约下水道的鳄鱼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路易斯安那故乡的故事。
美国记者大卫米克尔森曾对“下水道鳄鱼”的故事做过一番详尽调查。他调查了纽约市自上世纪二十世纪以来所有共十三条有关鳄鱼的出警记录,只有一次与下水道有关。
那是在1935年的二月,几个铲雪的男孩发现有条六英寸长的鳄鱼正在往下水道逃窜。男孩们用晾衣绳将鳄鱼拖了出来,并拿铁锹砸死了它。随后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条鳄鱼应该是被附近河流冲刷上岸,受铲雪行为的威胁,所以才逃往下水道,它并非来自下水道。
另外,根据生物学知识,短尾鳄也不大可能在下水道存活太久。下水道既没有鳄鱼的食物,其环境温度也远远低于鳄鱼生存所需的二十五至三十二摄氏度。
现代社会,许多都市传说和阴谋论流言划上了等号。曾经在中文网络煞有介事的“KFC畸形鸡“便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以“都市传说”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多如牛毛,在这里我想推荐几款个人认为还可以的都市传说作品。
展览河童尸体的小屋、能够回到过去的公园、会发出猫头鹰叫声的男子、爱上死人的女人们、能看到死者的窗户……
尽管名为都市传说,整本书的恐怖氛围并不算浓。《昨日公园》曾被改编为《世界奇妙物语》中的一集,常常被评为TOP 10 集数,是一个十分催泪动人的故事。
《冰人》讲述了一名男子于幼时在展览小屋目睹了河童尸体,过去的梦魇萦绕着他直到中年,而后他在此遇上了同一间展览小屋。
《猫头鹰男》、《死者之恋》两篇有很重的模仿江户川乱步的痕迹,不论是行文还是故事题材都非常乱步。这种以第一人称写就的猎奇小说往往会将悬念放在最后,这也是江户川乱步一贯的写作技俩。猫头鹰男的下场如何?爱上死人的两位女子最后如何行动?读者不看到最后一页恐怕很难猜到吧。
《月之石》开篇就将悬疑铺开,站在通勤电车里的上班族男子发现车窗外一栋大楼里出现了已故母亲的身影。如阿加莎《命案目睹记》般的开头,伴随着的却是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月之石”作为线索道具将读者带回大阪世博会,这和《蜡笔小新 大人帝国的反击》中广志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川凑人作为推理作家可能并不算多么高标,他在诡计设计和逻辑推演两方面都难说出众。不过在幻想故事创作上,他可能比起乙一、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等人更具有传统魅力,让人联想到昭和初期的新兴艺术派作风。怀旧之情中有新鲜之气,看似现代却古风尚存。
不走寻常路的游戏制作人须田刚一监督的恐怖游戏。被小岛秀夫誉为“唯二让我感到害怕的恐怖游戏”(另一部是同样PS平台的《钟楼》)。
初代《黄昏症候群》分为“探索篇”和“究明篇”二章,分别于1996年的三月七日和七月十九日发售。
故事主人公是武藏野市雏城高中的三名女生。戏份最多的由加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拥有不俗灵感的千里则扮演侦探的角色,痴迷灵异现象的任性小妹妹美佳则是戏剧矛盾的诱发者。三位可爱JK结伴冒险,上天入地调查灵异事件的真相。“校园七大不可思议”、“公园灵异照片”、“课桌上古怪笔谈”、“地下军事基地传言”、“不存在的站台”、“体育馆的哭声”……
光看故事题材,很多人会产生这不过是些老套的日式鬼故事而已的不屑一顾。但须田刚一就是须田刚一,他和另外二位编剧一起用极其细腻的剧本将这些老套的故事写出魅力,润物细无声地使玩家沉浸其中,身不由主、欲罢不能,陪伴三位JK探明一个又一个真相。
游戏在本质上仍然属于文字AVG。虽然玩家可以操控三名女生进行探索,不过并不存在什么战斗或潜入要素,一切都是脚本。游戏中有多个剧情分支,玩家必须利用在探索中取得的信息线索来分析出最合适地对话选项,不同选项将决定故事的走向和三位JK的命运。每个章节均提供了“大吉”、“中吉”、“凶”三种结局。只要取得“中吉”便可以进行下一篇章,可这样就无法解锁隐藏章节了。
画面放在现代属于很低档的水平,可是换任何一家别国工作室都不可能做出这么有怪谈气氛的游戏。
常见的都市传说,三名性格迥异、刻画到位的JK,看似模糊其实精细的像素风,在恐怖桥段突然插入的真人影像Jump Scare。《黄昏症候群》在灌水、伏笔以及恐怖元素堆砌之间达到绝妙的平衡。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年代原因,本作没有汉化,对日文水平自信的文字AVG爱好者请尝试一下。顺便说一下,《弹丸论破2》里黑白熊制作的《暮光症候群》致敬的就是本作。
比起《黄昏症候群》来,日本一的《流行之神》系列在中国玩家圈子里的名声要大很多,原因是PSP在中国大陆的普及程度远高于PS。
《流行之神》系列作品众多,形式更多,漫画、小说、电影都有。在PSV上还推出续作《真·流行之神》。我只推荐PSP上的三部曲。
《流行之神》是纯粹的文字AVG游戏,玩家扮演刑警风海纯也入职警视厅警察史编纂室。名为编纂室,实际上是专门处理普通刑警解决不了的邪门歪道案件。
编纂室科长犬童兰子是个天天守着电视赌马、高深莫测的女人,看上去她好像啥也不懂,总是迟到早退。风海纯也只能和孔武有力却胆小如鼠的后辈小暮宗一郎出外勤。
《流行之神》有一套称作“勇气值”的对话系统。在故事中有时会遇到需要消耗勇气值才能进行的选项。玩家必须合理分配好勇气值才能看到最完整的故事真相。如果将勇气值随便花在那些恶搞的、无谓的KY选项上,将会不可避免地走向bad end。
这套系统让《流行之神》有别于《诡计对逻辑》等许多类音响小说,让游戏变得不那么像阅读小说了。
和许多纯灵异或纯推理的都市传说游戏不同,《流行之神》在每个篇章都向玩家提供了“灵异线”“科学线”两条路。如果你是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那故事就会走向推理和科学的方向,灵异现象将得到部分科学解释。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那故事就会走向拜佛跳大神的灵异线,会用魔法来打败魔法。但不管科学线还是灵异线都只能揭露一部分真相,必须通过二周目才能看清案件全貌。
《流行之神》还有套和《黄昏症候群》相似的评价系统。在每个故事的解决篇之前会有一段类似思维宫殿的人物关系图。玩家需要在各个人物关系的空白处填上正确选项。根据人物关系图的完整度,游戏将给出“优”“可”“否”三种评价。
虽然人物关系图的评价并不影响游戏进行,而且部分人物关系在游戏中并无明显提示,玩家不得不蒙一下。
《流行之神》中的都市传说和《黄昏症候群》有所重复,譬如“笔仙”“不存在的车站”“诅咒短信”等传统都市传说在两款游戏中都有描述。但《黄昏症候群》毕竟是女高中生为主角,而《流行之神》是正儿八经的刑警,所以在故事的惨烈和血腥程度上后者远超前者。
透过JK和刑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都市传说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同作用。
《流行之神》第二部、第三部似乎有完整汉化版,第一部倒是没有。本世代系列还在PSV和PS4上出了新系列《真流行之神》两部曲,可惜口碑不佳。《真流行之神1》不再采用章节叙事,而只有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玩家的不同选项将改变NPC的设定。玩起来有种看校园舞台剧的感觉,上一个选项里还是好人的NPC在下一个选项就成了幕后黑手。这样叙事手段让故事代入感非常薄弱,玩家体验违和。
所以《真流行之神2》立马摒弃了前作风格,回到系列传统的章回式叙事。《真流行之神》主角是新人女警北条纱希,角色十分色气,由P站网络画师担纲人设。在《真流行之神2》中还有个隐藏的美女法医百合结局,宅男喜欢。
剧情依然是追查都市传说,可不知为何失去了老三部曲那股坊间怪谈的粗粝感。高清晰度的CG图让故事显得没那么神秘了。哪怕本作血腥场面倍增,哪怕出现拦腰斩断的尸体,都无法再带给我老三部曲风声鹤唳的紧张感。
山内大辅的《都市传说的诅咒》短片系列,共有三部“东京篇”“神奈川篇”“北海道篇”。其中不乏一些中国亦熟知的都市传说。
说老实话,影片质量并不高。不过都市传说本身就是粗糙的鬼故事,从结构上看和中国古代没头没尾的笔记小说无异。正因为其粗糙,所以极其适合进行随意改编,但凡出现一个原始版本,立马就会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地流行到全球各地。
比如《神奈川篇》中有个都市传说是午夜时站在镜子前,对镜中的自己问十遍“你是谁”。笔者在中学时就听闻过类似都市传说。
当时我们班级的女生流传一种见鬼的方法,就是在凌晨两点时对着镜子削苹果。我们几个住校的男生听说了就决定试一试。别说削苹果了,我们一边蹲坑拉屎一边吃苹果都没有见到鬼。但就是这么扯淡的都市传说偏偏最能俘获青少年的心灵。
《无头骑士异闻录》、《永生之酒》等著名轻小说的作者成田良悟的另一系列作品,共三部,均以短篇集的形式讲述了或奇幻或科幻或恐怖或暖心的各种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总会出现这么一个叫“针山先生”的边缘角色。针山先生往往和故事主角并不发生直接关系,可总处在“主角的朋友的朋友的亲戚”或“朋友的同学的父亲”或“同事的朋友的邻居”这么一个微妙的疏远关系。
从小说中其他角色的描述来看,针山先生完全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一点灵异能力都没有。可就是这么个人承担了传播都市传说最重要的“FOAF”——朋友的朋友——角色。
在小说开篇序章中,负责调查坊间都市传说的某个八卦周刊记者如此说道:
针山真吉,37岁。有位天使脸孔魔鬼身材的太太,女儿是高中生,儿子是小学生,职业是图形设计师。从基本的传单、书籍和商场看板到公司商标、游戏软件包装,他的设计工作范围很广。不用说,作为一名设计师,他是成功的,但是也就仅此而已。接触外星人啊超能力啊灵异感应啊之类的能力一切皆无,作为人类,他看起来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了!尽管如此,在他身边却总会发生点什么。这个名为针山的男子的存在本身就是我迄今为止处理过的最奇妙的事件。在一个又一个事件中充当配角,但从他的视角看——以他为中心的世界令种种事件得以扩展延伸。针山先生他,简直就像是世界的中心!
小说第一部的第一个故事便取材自日本有名的都市传说“斧男”。某对高中生情侣待在家中,女生偶然发觉床底藏着一个手持斧头的男人,她怀疑其为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连续杀人魔“斧男”。于是女生在不被床底男人察觉的前提下,向男友各种暗示想要出门。可令人不解的是,平时看起来性格温顺的男友在今天态度坚决地不想出门,甚至还用蛮力阻止女生离开房间。女生不由得害怕,“难道我的男友才是‘斧男’,床底下的正是他刚刚杀掉的人的尸体……”
在《世界的中心,针山先生》的第二部与第三部里继续出现了以都市传说“出租车司机”“51区黑衣人”为蓝本的短篇。当然,这些故事背后仍然有个叫针山先生的边缘配角。
比起大红大紫的《无头骑士异闻录》和《永生之酒》,《世界的中心,针山先生》由于未被动画化,因此即便在成田良悟自己的粉丝圈里,它也算不上什么大热作品。又因为其短篇集的性质导致角色人气一直上不去,对于这么有趣的作品来说,实在很可惜。
(由于是超短篇,找不到单独版本,就拿了法月纶太郎的《去问人头吧》一书封面)
拿下推理作家协会短篇奖的小说。一对父子根据“幸好你没有开灯”的杀人犯都市传说,抽丝剥茧地在谈话间解开了一桩都市传说模仿杀人事件。由于篇幅所限,这部作品在人物上几乎无所刻画,出场者除了主角父子二人全是推理符号。我甚至觉得这个作品都不需要赋予角色名字,单纯用A,B,C这样的代号就足够了,还更有本格的意味。
每个城市街角都有个杀人魔、每个学校都曾经是墓地,都有个穿红马甲的女孩,都有个在床底下跟你背靠背的室友……
人们钟情于传播这些牛鬼蛇神的故事,恐怖的事物能让人更加感受到生存的实感。人们热衷于都市传说,除了猎奇心理之外,或多或少也因为想要确认当下生活平静安宁的那么一点不自信吧。
评论区
共 8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