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距离上次更新,竟然已过去了七个月,感叹时间流逝的废话就不说了。不光是没在机核更,全网所有渠道都没更,想静一静,休整一下。但是虽然没更,笔可是没停,这篇写完的时间是1月30日。到现在,写到70章了,涵盖1918-1945年波兰发生的一切事情。反正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写作也更熟练了。
当然,这都是书稿的初稿,没有校对,是最最原始的版本,但现在发给大家看我想也是足够合格的。
波兰军团 (Polish Legions 1914–1918)
1914年-1917年波兰的军事斗争
1914年-1917年波兰的政治事件
波兰军团(Polish Legions 1914–1918)
早在1908年,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帜在欧洲黯然褪色之后,巴尔干的权力真空引起了以俄、奥为主周边强邻的觊觎。在一番分赃争斗之后,奥匈帝国忽视这里复杂尖锐的民族、宗教矛盾,贪婪地攫取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欧洲国际局势剧变,东南欧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史称“波斯尼亚危机”。六年后,20岁的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斯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风光无两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那天是1914年6月28日。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十周以内,所有欧洲大国均卷入战争,一年之内,那一代人见证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世界大战。
塞尔维亚战争打响的第二天,毕苏斯基向全波兰发布动员令,各地蛰伏已久的武装部队迅速向奥地利集中。毕苏斯基迅速实施他的计划,即率军进入会议波兰王国,振臂一呼引发俄占波兰大起义。为此他宣布华沙成立了一个秘密国民政府,自己是波兰陆军总司令,这实际上是虚假宣传,旨在为他的行动争取合法性。8月12日,波兰军团开进俄占波兰境内,但现实让他大失所望,当地波兰人只把他视作一个叛乱者,没人相信毕苏斯基能成功。
煽动俄占波兰起义没有成功,这是毕苏斯基早期受到的重大政治打击,政敌以此大做文章质疑他的军事能力。1914年8月16日,波兰独立党派联盟委员会与加利西亚、利沃夫的中央国家委员会合并,建立了最高民族委员会(Naczelny Komitet Narodowy)。其政治目标仍然是与奥地利合作,组建奥地利-匈牙利-波兰联统的三元制国家。尽管一时风头无两,但NKN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他们的政治理念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8月22日,NKN在奥地利政府的许可下,下令组建正式的波兰军团,名义上归奥匈帝国军队编制,实际较为独立。由于之前的失利,毕苏斯基被剥夺了军团总司令的候选人资格,但他仍然是波兰军团第一旅的指挥官。8月27日,波兰军团成立,他们由“东方军团”与“西方军团”组成,数量最多时下辖约16,500陆军,总司令是斯坦尼斯瓦夫·普查尔斯基。此时局势对奥地利不利,俄军在加利西亚进展迅速,奥军连战连败。
在利沃夫失守后,刚组建的东方军团被迫后撤,他们士气低落,而且拒绝为奥地利卖命。奥地利当局很快解散了东方军团。东方军团的创始人之一约瑟夫·哈勒(Józef Haller)设法重组军队,在1915年5月以波兰军团第二旅的编制继续服役;波兰军团第三旅由斯坦尼斯瓦夫·萨普蒂茨基上校指挥。1914年9月底,波兰军团正式踏入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的猛烈战火凶暴地蹂躏在波兰身上,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的血腥冲突结束了当地自1863年起义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一战期间约两百万波兰人在四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他们大部分人与其他民族的士兵一样,在毫无意义的战争中流血牺牲。只有波兰军团才是真正为波兰独立而战斗的,战争初期军团还要面临缺衣少弹的窘境,但这是波兰复国事业踏出的坚实一步。
战争爆发之后,为了争取波兰人的支持,三国都对波兰人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政治让步和诱人的许诺。奥地利政府在8月初就向加利西亚的波兰人宣传反俄主张,许诺波兰独立,前提是被奥地利联统。德意志帝国也向战区的波兰人发放传单,许诺战后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但这是德国的政治阴谋,他们计划中的波兰君主国只是德国在各项领域严密控制的殖民地。俄国在8月8日,于国家杜马向会议波兰发布了声明,宣传普鲁士才是波兰的大敌,字里行间洋溢着大斯拉夫主义的“兄弟情深”。亲俄的德莫夫斯基对此非常满意,他在俄占波兰推行反对毕苏斯基的宣传,导致后者的起义计划无果而终。
1914年9月到12月,波兰军团作为辅助力量协助奥地利在加利西亚与俄军激战。波兰第二步兵团、第三步兵团被奥军调往喀尔巴阡山脉协助他们阻击俄军的进攻。10月29日的莫洛托夫战役是波兰军团与俄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6,000缺乏重火力的波军步兵与15,000俄军激战一天后成功突围。10月21日,奥德联军进攻俄国布登林要塞,毕苏斯基亲率波兰军团第一旅进攻驻守在阿捏林和拉斯基的俄军。23日夜,波军冒着俄军的重炮轰击付出惨重代价占领了拉斯基村,但侧翼奥军被俄军击溃,毕苏斯基被迫下令撤退。12月19日,毕苏斯基率军进入克拉科夫休整,将麾下军团改编为波兰第一旅,归奥匈帝国第4步兵师辖制。
12月22日,索森科夫斯基奉命在小波兰省洛夫科维克阻击俄军对奥军的包围,俄军使用轰炸波军阵地后发动冲锋,希米格维少校指挥第一团拼死抗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波军最终守住了阵地。俄军经常在大雾的掩护下发动刺刀冲锋,波军也用刺刀反击,激战持续了两天。波兰第一旅在四天三夜的血战中守住了阵地,挡住了俄军16次进攻,有力阻滞了俄军的包围,为奥军后面的反攻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一年时间,第一旅基本在沃伦一带作战,与奥军一道防御俄军的勃鲁西洛夫攻势。1915年6月13日,第二旅沃索维奇骑兵中队向罗基纳村的俄军阵地发动冲锋,15分钟之内连续攻破对方三道防线,波军多位指挥官战死,史称“罗基纳的冲锋”。
1914年10月22日,毕苏斯基开始领导波兰秘密军事组织(Polska Organizacja Wojskowa 简称POW),该组织战前就活跃在俄占波兰,一直从事敌后破坏行动。至1915年,POW在俄占波兰甚至俄国本土建立了庞大的间谍网以截获俄军情报,毕苏斯基还特别指示POW着重培养和训练军事人才。
另一边,德莫夫斯基在11月建立了波兰国家委员会,着力促进波俄政治合作,特别是推动建立与德军对抗的波兰军团,但俄国人对此顾虑重重。1915年1月建立的波兰军团被称作普瓦维军团(Legion Puławski),他们只有数千人,而且在俄国军需官的阻挠下普遍缺衣少粮,缺乏装备和训练。俄国高层并不信任波兰军团,2月份,沙皇尼古拉一世干脆下令禁止军团扩编,还剥夺了军团制服和名称里所有和波兰有关的元素。尽管如此,普瓦维军团仍然忠诚地为俄军作战近半年,多次保护俄军在德国猛烈攻势下安然后撤。至8月,由于得不到补员,普瓦维军团仅剩一百多人,而后退出了战场。
1915年,俄国在东线的惨败,加上俄国政府对波兰政治力量的打压,德莫夫斯基不再对俄国抱有幻想,开始在国际上寻求恢复波兰独立。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联合协约国对抗德奥联盟。1915年8月,协约国受到了沉重的军事打击,英国在加里波第惨败,德国在8月5日占领华沙,但西线战事陷入僵局。尽管波兰活动家在国际四处呼吁,但英、法为维持与俄国的盟约而支持俄国的宣告,即波兰问题属于俄国内政。
次年6月,俄国成功发动勃鲁西洛夫攻势,波兰军团协助德奥军队艰苦防御。开展已逾两年,波兰军团约损失15,000人,但活下来的人都成了老兵,他们基本构成了未来庞大波兰军队的核心指战员。
1915年8月24日,德国在华沙设立了临时管理机构华沙总督府。奥地利当局寻求将波兰纳入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但这项计划受到了德国的反对。毕苏斯基认为俄国人被赶走,继续与德奥合作将无益于重建波兰国家,从此开始授意波兰军团逐渐削减补员,开始积蓄力量。
面对恶化的战局,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制订了一项增强波兰自治权的草案,尽管加强后的自治程度仍然弱于奥占波兰。但即便是有限让步也无法获得沙皇的同意,萨佐诺夫很快被解职。尼古拉二世的强硬态度埋葬了波兰亲俄派仅存的忠诚,失望的德莫夫斯基离开俄国前往瑞士洛桑,寻求与法国政府合作,将波兰独立推上战后国际政治的议题。德国当局为获得波兰人的效忠,也做出了承诺后者自治的政治让步,毕苏斯基也在8月抵达华沙。
1916年,虽然在年初法国承认波兰问题是俄国的内部事务,但国际局势的变化令人始料未及。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粉碎了德国人速胜的期望,米字旗继续统治日德兰海峡,德国公海舰队遭到战略失败,罗马尼亚也宣布倒向协约国。面对战局的日益恶化,德国人必须对波兰继续做出让步,以期获得预想中的一百万生力军。此时俄军勃鲁西洛夫攻势仍在继续,7月4日,13,000俄军猛攻波匈联军共同防御的科斯蒂奥什诺夫卡奥军防线。毕苏斯基亲临战阵指挥,波兰军团第一旅死守主阵地两天,以战损超过50%的代价成功拖延了俄军的进攻。9月,波兰军团改为波兰辅助军。德奥当局注意到独立波兰军队的利用价值,终于下定决心。
11月5日,德奥联合发布了所谓“11月5日法案”,承诺建立君主制的波兰国家。消息一出,引起俄国的强烈反对,英法为安抚尼古拉二世,也支持俄国的决定。但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言支持波兰独立。11月5日法案其中对波兰主权问题含糊其辞,但其意义不可小觑,时隔多年,波兰问题重新回到了国际视野。尼古拉二世被迫对波兰人做出进一步政治让步,但为时已晚。他的政治生涯,个人生命甚至罗曼诺夫王朝即将寿终正寝。
《俄国史》 摩斯·沃尔特;
《夹缝中的东欧六国》;
《东欧史》 孔寒冰;
《波兰史》 耶日·瓦卢克斯基;
《波兰史》亚当·扎莫伊斯基
《波兰通史》刘祖熙;
《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 万昌华;
《 波兰史--谱写悲壮乐章的民族 》 洪茂雄;
《波兰简史》斯坦尼斯瓦夫·阿诺尔德;
《东欧史》 孔寒冰;
《民族的重建》 蒂莫西·斯奈德;
《不折之鹰》 哈莉克·科汉斯基;
《波兰通史》 米列尔·赫列诺夫;
《God's Playground:A History of Poland》 诺曼·戴维斯;
《 White eagle, red star: the Polish-Soviet war, 1919–20》
《Poland: The Conquest of History 》 乔治·桑福德;
《 Poland: The First Thousand Years》 Patrice M. Dabrowski ;
《 A History of Poland》Anita· J ·Prazmowska
英\波\俄\wiki;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