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波兰王国(Królestwo Polskie 1917–1918)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波兰国家委员会与“蓝军”的建立
自由与独立
摄政波兰王国(Królestwo Polskie 1917–1918)
1917年1月14日,华沙皇家城堡举行了临时国务委员会(Tymczasowa Rada Stanu)的开幕典礼,TRS是在德国人控制下的波兰临时政府机构,负责起草法律、建立行政单位等事务。委员会的三位领导人都是波兰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分别是华沙大主教亚历山大·卡科夫斯基、兹迪斯拉夫·卢博米尔斯基公爵和约瑟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伯爵。
毕苏斯基担任临时政府战争部长,4月成立波兰武装部队,即国家正规军。但毕苏斯基此时已下定决心拒绝配合德国人扩充军队的计划,因为德国人的伎俩很容易让人想到拿破仑和华沙公国的殷鉴教训,毕苏斯基宣称他的军队不是“德国殖民部队”。
促使毕苏斯基与德奥当局决裂的另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俄国二月革命。
长期累积的改革失败、经济混乱、政府腐败、反动统治、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等问题已经让老迈的俄罗斯帝国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从1905年革命到一战,即使面临战争失败、食品商品短缺的灾难性局势,尼古拉二世仍然拒绝与改革派合作。沙皇彻底站在了人民、军队和精英阶层的对立面,等待这个国家的只剩革命一条路可以走。1917年3月8日至16日爆发的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February Revolution)就是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
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东欧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人民的怒火中土崩瓦解。7月17日,沙皇全家被布尔什维克处决。同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宣布建立俄罗斯共和国临时政府。
俄国二月革命之后,毕苏斯基认识到协约国必将失败。他不愿波兰军团重蹈覆辙,变成其他大国博弈的炮灰。7月9日,波兰军团第一、第三旅官兵在毕苏斯基的影响下拒绝向德奥当局宣誓效忠,只有第二旅加入了波兰武装部队。德国人怒不可遏,在7月21日连夜逮捕了毕苏斯基与索森科夫斯基,将他们关押在马格德堡的军事要塞中,直到战争结束。第一、第三旅忠于毕苏斯基的军官也被拘禁,其他士兵被强制送到波兰武装部队服役。波兰军团事实上已被解散。
毕苏斯基被捕后,原先针对俄国的敌后破坏组织将目标变为德国。毕苏斯基被捕实际上极大巩固了他的个人威望与声誉,他已经成为波兰独立事业里中流砥柱的人物。
沙俄倒台后,俄国短暂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权与苏维埃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谴责克伦斯基政府继续战争,在5月举行了反战游行。7月,孟什维克在临时政府的支持下镇压反战人群,随后通缉列宁。随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布尔什维克成功粉碎了临时政府掀起的叛乱。1917年11月7日,俄儒略历10月25日,列宁与托洛茨基认为时机成熟,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开火,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很快被击败。11月9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诞生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早在1917年3月27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方面就向世界发布了《告波兰人民书》,书中庄严地宣称:“在一个半世纪里压迫着波兰人民同时也压迫着俄国人民的沙皇制度,已经被无产阶级和军队的联合力量推翻了。俄国民主派坚持承认各民族政治自决的立场。兹宣告:波兰在国家和国际关系上享有完全独立的权利。我们向波兰人民致以兄弟般的问候,祝贺他们在即将到来的为在独立的波兰奠定民主共和国制度的斗争中获得成功。”这是波兰独立后,第一个国际大国予以承认。随后,克伦斯基政府也被迫承认波兰独立。
1918年8月29日,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关于废除前俄罗斯帝国同普鲁士和奥匈政府签订的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和文件的法令。这样一来就断绝了奥匈帝国或普鲁士再想从条约上做文章的可能性。但是,苏维埃并没有在《告波兰人民书》中落实边境问题,这成了未来双方剑拔弩张的原因之一。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向美国国会递交了一份欧洲和平计划,被称为“十四点原则”。在此之前,威尔逊向欧洲派去了秘密调查团,研究欧洲各地区的历史与现实政治,制作了一份理想主义的停战计划。“十四点原则”强调废除秘密协定,弥合各国宗教与文化的隔阂,对各国领土、殖民地变迁也提出了建设新意见。在第13点,威尔逊特别强调了应“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其中应包括无可争议的波兰人口居住的领土,应确保该国拥有自由安全的出海口,国联应保障其政治和经济的独立性。”
因德国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美国商船,美国宣布在4月6日加入协约国对德开战。
1918年6月3日,英法意三国正式通过了关于保证波兰独立的决议,即“建立拥有自有出海口的统一和独立的波兰,是持久、正义、和平欧洲法律程序的一个条件。”协约国承认了波兰独立,但在波兰边境线的具体划分问题上模棱两可,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日后就是他们制约波兰、影响东欧局势的重要筹码,也是波兰建国后长达数年边境战争的主要原因。
约瑟夫·哈勒对《布列斯特条约》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波兰军队的出卖。他下令波兰军团第二旅脱离德军控制,与俄国境内的波兰第二军合并。德军马上做出反应,要求摄政委员会命令第二军在乌克兰卡尼夫村休整,迅速派出12,000军队包围了波军。哈勒没想到德军翻脸这么快,军队没做好战斗准备。德军命令波军投降,哈勒马上命令手下8,000人原地坚守。4月18日,卡尼夫战役打响。双方激战两天,波军不仅守住了防线,还对德军造成了数千人伤亡。但波军已经没有弹药,双方指挥官约定停火,哈勒同意在放行波军的前提下投降。结果波军放下武器后,德军马上俘虏了他们,3000多人被俘,剩下的成功逃走。哈勒本人也逃出生天,潜往莫斯科。
1917年8月15日,罗曼·德莫夫斯基在瑞士洛桑建立波兰国家委员会(Komitet Narodowy Polski 简称KNP),该组织主要由保守的右翼国家民主党和真正党组成,目的是在协约国之间增加影响力,推动波兰独立。哈勒将军辗转经过摩尔曼斯克,坐船抵达法国后加入了KNP。在德莫夫斯基的大力支持下,法国政府终于同意组建一支隶属法军的波兰军团,由美国波侨、波兰人战俘和法军中的波兰人志愿加入。经过一年的训练,波兰军团成功建军,因其蓝色军装,又被称为“蓝军”。蓝军的意义非同凡响,它是唯一被协约国承认的独立波兰军队。
在德莫夫斯基与KNP的努力下,法国于1918年9月20日承认了波兰独立,随后英、意、美等国相继承认波兰独立。在一战期间,毕苏斯基主内,德莫夫斯基主外,他们虽然政治理念迥异,甚至是一辈子的政敌,但在推动波兰复国的事业上都居功至伟。
1920年2月,约瑟夫·哈勒将军被任命为波美拉尼亚前线总司令。他率领第16步兵师抵达索伦,沿途恢复被德军破坏的秩序,在2月10日抵达波罗的海岸。哈勒受到格但斯克波兰人的欢迎,被赠予两枚白金戒指。后来哈勒骑马率部前往海岸,在众多高官将士的簇拥下,举行了祝福海军战旗的天主教仪式,象征着波兰的海岸受到波兰海军的守护。随后,哈勒举行了一次波兰与波罗的海的“婚礼”,作为波兰重新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象征性仪式。将军把一枚戒指扔到海中,说道:“我以波兰共和国的名义,约瑟夫·哈勒将军,已经掌控这座古老的斯拉夫波罗的海沿岸。”
与俄国停战之后,德国企图快速击败法国的梦想也在美国的压力下破灭了。1918年的春季攻势取得了些许进展,这有赖于德军的风暴突击兵渗透战术,德军一度将炮弹送入巴黎市区。但是德军的优势只是短暂的,反而因为过度推进又出现了后勤问题。年中,协约国稳住了阵脚,开始发动“百日攻势”反攻。7月,损失了近30万军队后,筋疲力尽的德军被推回马恩河。9月,德军败退到兴登堡防线,同盟国败局已定。随着战事日趋绝望,德国国内爆发了强大的反战运动,同盟国败局已定。10月,德国社会已经崩溃,基尔港水兵发动起义,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18年11月9日,魏玛共和国建立。
1919年1月18日,和平会议在巴黎召开,27国代表汇聚一堂。虽然参加会议的国家很多,但在国际事务中真正具有话事权的仅有英、法、意、美、日五国,由于日本代表人微言轻,所以基本由四大列强主导战后国际秩序。首先是针对几大参战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将战败国资产补偿给战胜国,其中包括制裁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而后列强决定建立国联,以期调停未来可能的国际冲突。中国北洋政府派遣陆征祥、顾维钧和曹汝霖参加巴黎和会,期望收复山东省的权益和租界。但英、法、意还是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愤而拒绝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开始。 波兰代表也参加了巴黎和会,但他们与其他小国一样,只能被动接受大国的安排,无力影响国际局势。
随着德奥势力的全面萎缩,10月,波兰摄政委员会解散了德国人控制的国务会议,华沙总督被迫将波兰武装部队的权力还给波方。10月7日,摄政委员会宣布波兰独立,约瑟夫·维森斯基临时政府成立。11月3日,维森斯基政府试图发动政变推翻德国人建立的摄政委员会,但以失败告终。第二天,瓦迪斯瓦夫·沃洛布尔斯基临时政府建立,毕苏斯基与索森科夫斯基也在11月10日返回华沙。毕苏斯基与摄政委员会达成协议,将卢布林的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迁到华沙,该政权是由POW建立的联合政府,与左翼的加利西亚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摄政委员会宣布解散,POW也解散了。11月10,波德全面停战,11日,一战全面停火,毕苏斯基被委任为波兰陆军总司令,正式从摄政委员会手中接管权力,而后下令所有在波德军撤退。
毕苏斯基是波兰独立事业中居功至伟的人物。在他军事和政治成就之上的,是毕苏斯基个人作为一名为民族自由而战的斗士的传奇事迹、是他来自左翼但超越一切党派纷争的大局观念、也来源于他坚守民族气节,被德国人囚禁了16个月的坚持忍耐。毕苏斯基此时不仅手握波兰最高军政大权,而且威望无人能出其右。51岁的毕苏斯基终于向全世界宣布:“遵从整个民族共同的愿望,波兰国家重新诞生了。”
从1795年波兰政权被瓜分消灭,至今已过123年,无数爱国志士用鲜血浇灌的希望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波兰宣告全世界,以自由与独立之名复国成功,白鹰复又翱翔在欧洲上空。波兰宣布独立之后,无与伦比的狂热和激动席卷全国,包括海外波侨。人们涌上街头,高呼自由、独立、联盟的口号。为了这一刻,四代人默默努力,无奈的等待。终于,第五代波兰人完成了这项崇高的历史使命。一战期间,有约45万波兰人阵亡,90万人负伤。
鉴于迫在眉睫的内部和外部危险,为了统一我国的所有军事力量和维持秩序,摄政委员会将军事权力和波兰军队的主要指挥权移交给约瑟夫·毕苏斯基准将。成立国民政府之后,摄政委员会根据先前的声明将国家权力机构交给约瑟夫·毕苏斯基准将,他从此成为国家权力机构的一部分,他有义务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本呼吁书予以确认。
——波兰民族摄政委员会
得以复国,波兰人的努力自不必说,国际局势的变化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首先是一战直接摧毁了波兰人民头顶的三座反动大山,波兰革命党原本以为德奥或沙俄总有一方是胜利者,没想到他们全部失败。更重要的是,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从根本上终结了“欧洲宪兵”与根深蒂固的沙皇专制制度,东欧许多民族因此得到解放。再加上经过多次革命斗争的经验,波兰的政治家已经非常成熟,在不同的道路上都探索出了可行的复国方案。列强的支持也不可忽视,英法愿意波兰独立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要在苏俄与中欧之间树立一个屏障,其次也起到在东部制约德国的效果。新建立的波兰国家承袭波兰立陶宛联邦共和国法统,正式称呼为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年11月17日,毕苏斯基组建詹德利·莫拉切夫斯基政府,按照左派标准立法执政,接管各地地方政权,开始了重建波兰基层行政单位的职责。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