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是连续不尽的, 然后背景的天空将呈现一致的光亮, 就像银河所显示的——因为不会有绝对的点,在那所有的背景中,星星将不复存在。因此。在那些,在这样的事态下,唯一的模式,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望远镜在无数的方向上发现空隙,将假设无形的背景。 因为距离的遥远,光芒从未能到达我们。
——埃德加·爱伦·坡
你是否喜欢推理小说?错综复杂案件,环环相扣的逻辑,奇智百出的侦探,阴险狡诈的凶手。推理小说就是读者与作者与斗智的有趣过程。之前我一直在给各位安利推理小说却未曾讲述这个庞大体系的起始于发展,所以从本篇文章开始我将会把推理小说这个体系以及分支进行一个具体的安利与讲解,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与阅读之后的作品。
推理小说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而他的缔造者便是美国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成员之一——埃德加·爱伦·坡。
爱伦·坡出生于1809年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自幼父母双亡的他被好心的约翰和弗朗西斯夫妇收养。在弗吉尼亚大学短暂的就读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辍学并开始从军生涯,在从军期间匿名出版了诗集《帖木尔和其他的诗》以此为契机开始了长达22年的写作生涯。
爱伦·坡在长达22年的写作生涯中,题材涉猎广泛,尤其以短篇小说见长。不论恐怖、推理、科幻、奇幻都极富浪漫主义精神。他的一生写过七八十篇短篇小说,而推理小说只有四篇,却成为公认的推理小说鼻祖。
1841年5月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奠定了之后推理小说的雏形。
该故事以一个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了一桩血案侦破的过程,一位青年妇女与其母在住处被谋杀,被害者死前接连发出惨叫,四周邻居闻其声连忙赶到,但楼房的出口与房内的门窗皆紧闭而且楼层较高,凶手绝不可能逃脱。警察赶到破门而入后,只见尸体不见凶手,并逮捕了一个无辜的嫌疑犯,却无法破案。此时,业余侦探-杜宾(也有译为杜邦)登场(这大概是推理小说史上第一个侦探),他依靠自己发现警方疏忽的线索,用及其精彩的演绎推理方式将这个悬案破解并抓获罪魁祸首。
《莫格街凶杀案》包含了后世推理小说的几个基本要素:
错捉嫌疑犯,警方把过多的注意力用在发掘嫌疑犯的犯罪动机与方法等等,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证据;
封闭的犯罪现场,迷惑住一般人,使该案件带有神秘气氛,让读者觉得甚是棘手;
用意料不到的结论破案。让读者抓破脑袋也想不到却啧啧称奇;
突显侦探以及侦探破案成功的关键点,较高的推理能力与明锐的观察力。
在推出《莫格街凶杀案》后,爱伦·坡创作了第二篇推理小说《玛丽·罗杰之谜》。本书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其实根据一宗美国的真实案件改编,它讲述了一个年轻姑娘被谋杀,尸体漂流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警方在好几个月的时间内都未破获此案,舆论哗然。而爱伦·坡将故事的发生地移到了巴黎,更改了人名与地名。
此书的主角依然是侦探杜宾,由于当时案件尚未破获(甚至到小说出版都未破获),小说没有正式结论,而是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对案情的许多关键问题(如犯罪现场、人证、物证、可能的凶手)摆出不同看法。后来该案破获,证明了爱伦·坡本人的推论每一个细节都是准确无误的。也缔造了后世推理小说又一个经典要素“安乐椅侦探”。
而第三篇推理小说《被窃的信》与前两部主题有所不同。
首先之前那个无所不能的侦探杜宾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智慧超群的心理学家。故事讲述了一位宫廷贵夫人丢失了一封重要的信件,偷信者就是宫中的大臣,简直是当着第三者面将信拿走。信中内容如有披露将会对当前政治有很大的影响,贵夫人向警察局长许以重酬将信找回。然而局长率人趁大臣不在,彻查了他的住所甚至还搜遍了大臣全身都一无所获。局长无奈只得向杜宾求助,而杜宾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信找回,原来信“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熟视无睹”,最明显的事物最易被疏忽。这便是后世推理小说中常说的利用人的盲点来破案的因素。日本有诸多利用身份、角度等等盲点的叙事性诡计推理小说,《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
第四篇小说《你就是凶手》主角已不再是杜宾,采用了一个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故事。
一个小镇上的有钱人被谋杀,他的好友为了报仇帮助警方搜捕凶手,之后确定凶手是死者的侄子,将其判处死刑。而故事的叙述者也就是“我”一直怀疑那些证据,对所有的线索重新审查,发现了一切都是伪造的,终于在死刑执行前揭发了真正的凶手。整篇故事用极具张力的戏剧性高潮结尾,凶手是最意想不到的人。
此篇奠定了侦探即是凶手的悬疑模式,也确立了心理破案的模式。罪犯布置假线索迷惑的这一手法后来也常被模仿。这类作品最出名的就是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
《希腊棺材之谜》也是我本人的推理入坑作。初次接触这部小说是在高中时期上网偶然得知一个叫EBC5电台的《推理悬疑》节目,播讲该故事的是女主持人Catherine。给我学生时代打开了接触另一种文学体系的大门。只不过之后就EBC5因为没有资金投入再也没有出过新的作品。
最后一篇其名为《金甲虫》写的是密码和隐藏的财宝。主人公由于解开了密码,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藏。故事虽看似叙述简单,但其中破译密码的桥段被诸多推理小说与悬疑小说借鉴使用。这种类型的小说最出名的就是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
爱伦·坡只用区区五篇推理小说,几乎写光了所有的推理小说类型。他的作品及其理性的推理伴随着相当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信服并且紧紧抓住阅读者的信。然而他在世时一生贫苦,曾被军校除名,晚年又因酗酒导致精神错乱。
1849年10月爱伦·坡因脑溢血去世。在他死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有崇拜他的大家对他的作品进行效仿以及致敬。斯蒂芬·金、丹·布朗,甚至是江户川乱步这个日本推理大家的笔名都是爱伦·坡的日语发音。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连城诀》里也曾有过对爱伦·坡的致敬,书中有描写有位武林名宿叫做铁骨墨萼梅念笙,他有三个徒弟,老大 “五云手” 万震山、老二 “陆地神龙”言达平、老三 “铁索横江”戚长发。这三人为了夺得武林秘籍《连城诀》先是联手弑师。之后万震山为了财宝与武功秘籍又将自己的小师弟杀死(虽然之后并没死)之后砌入墙内,因为良心不安便有了梦游的习惯,每夜都要反反复复执行砌墙的动作。此处金庸先生便是致敬了爱伦·坡的《黑猫》与《一桶白葡萄酒》。每夜反复砌墙的动作也与莎士比亚的名作《麦克白》如出一辙。
结语也用爱伦·坡本人的一篇诗作,就是那篇让他成为第一个解决奥伯斯佯谬的《我发现了》:
星星是连续不尽的,
然后背景的天空将呈现一致的光亮,
就像银河所显示的——因为不会有绝对的点,
在那所有的背景中,星星将不复存在。
因此。在那些,在这样的事态下,唯一的模式,
我们可以体会到,
我们的望远镜在无数的方向上发现空隙,
将假设无形的背景。
因为距离的遥远,光芒从未能到达我们。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