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2、13世纪(中世纪) 欧洲,众多教堂的玻璃都采用彩绘玻璃窗,让神圣的教堂耳目一新, 丰富的色彩,在光与影的雕琢下变成了美艳绝伦的艺术品,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拼接镶嵌设计竟然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韵味 , 不由让我联想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萌发的给我同样视觉冲击力的波普艺术 。
说是大下功夫,但其实也不多费劲,波普元素玩的就是直接的视觉冲击。
这种艺术之所以掌控着独特的魅力坐拥一帮喜爱的粉丝,是因为他的大众化。波普艺术将大众文化的形象运用到艺术中,强调任何文化中平庸的元素都可以通过鲜明撞色去体现,也可以用来反讽,这是它风格上的主流元素。
村上隆的太阳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管自己所设计的作品称之为超平(Superflat)。撞色卡通太阳花大面积复制铺满整个画面。无数不同角度的鲜明颜色的头骨以无限倍数的形式在整个矩形里呈现,色彩的疯狂输出使得人们被抓住了眼球。其实这种强大,稠密的布局,是希望烘托一种强烈的情感。就crazy skull来说,它是在嘲弄死亡,刷新大家对黑白生死形态的刻板印象。
而这种大面积的色彩碰撞产生的浮夸感,也被室内设计灵活运用在了众多家具上——地毯、沙发、枕头、壁画。有的人直接将整个客厅采用波普元素,让索然无味的朴实家具增添了活力和热情,也有了生命力。包括有的家庭会选择放几个波普元素的枕头在沙发上调动客厅平和的氛围。
大众化的波普并没有让艺术本身变得乏味和普遍,它通过商业化图像,刺激了艺术和商业界消费者的心。明星玛丽莲梦露,在1962年香消玉损,她的粉丝安迪沃霍尔创作了色彩错位的波普作品,打开了美国波普文化潮流的大门。画面上沃霍尔把几十张的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进行了重复的排列。通过色彩浓淡不匀,模糊不清的效果,似乎是要让形形色色的人们去记住这位自杀的谜样的性感女明星,也是一种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千篇一律的纪念或追忆的形式表达。
很多人对艺术持有距离感,因为他们觉得它抱有太多文化历史政治,它抽象费解,又远离大众生活。 可是像波普艺术这样,采用漫画,明星,商标,商品以及卡通等元素,使得人们不得不觉得它亲民。
波普抓住人们的日常,让此类风格拉近到人的生活中:可乐瓶,棒棒糖,苏打汽水,都是非常经典的早期作品带有的图案,这些商品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事物,拉近了消费者与商产界的距离,让观众更好更直观的感受和接受这类艺术。
抓住它日常这一特点,许多商业在产品的包装上,也加以扶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譬如LV早年就曾使用过村上隆设计的眼睛做联名,经典的老花色也改之为彩色,融入了浓浓的卡通漫画色彩,同样被品牌看中的还有设计师kaws的卡通人物形象,芝麻街人物与优衣库联名的衣款也因这些生动的卡通角色而畅销一时。正是因为这些冲击色彩极强的艺术卡通形象带来了时尚与潮流感,让消费者为之倾心。
重复的拼贴,冲击的颜色,非抽象的图案使得波普艺术大众化。对时尚而言,它是丰富多彩的一种风格体现,艳俗未必浅薄,独特的反抽象主义使得它在时尚界有自己的落脚点。而对于商业而言,它又包含多重的可能性,把科技复杂的工序加入波普艺术,增添了产品的活泼与跳脱性,也包装了科技与商业机械性的一面,所以波普艺术的直截了当,让它成为了商业化的社会产物。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