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于文章访谈《<MEMORIES>之大炮之街——火雾烟尘中的灰色乌托邦》,中间会有本人对于不同观点主观成分的添加,望谅解,期待您对于后续的期待和支持!
在 回顾《大炮之街》之前,我们先谈谈有关动画和电影之间 关系的一个小问题。
押井守曾有一句名言:“所有电影都将成为 Anime”(*注1) 这句话初听起来不可思议,因为即使把世界上现存的动画节目加在一起,大概也不会超过电影作品总量的1%吧。虽然在逻辑上存在明显问题,不过押并守这句话的确是有相应的背景台词的。按照押氏的观点,电影的实质,乃是对资讯进行控制的一门艺术。
众所周知,普通电影由于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导演事实上无法按照本来的想法控制所有的资讯细节——如复杂的摄影环境,演员的表演技巧等等;另外各种可能的外界干扰和意外事件,也需要导演做好妥协准备。
动画则相对不同,它从一开始就必须拟定出完备的资讯状态(如分镜,人物设定,美术背景等),并采用严格步骤将导演的演出意图落实到位。因此,动画导演对资讯的把握程度,必然超过一般电影导演。
不过随着媒体数字化时代的到来,CG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愈发占据重要地位,以往在真实拍摄中无法实现的设想,如今完全可以通过CG制作完成。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所有的电影都将成为Anime“,事实上也就是押井守对数字时代电影变革的某种判断。
然而老押可能还是过于自信了,因为即使在CS泛滥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坚持用镜头再现原生世界,并不特别在意主观操纵资讯的电影导演(比如岩井俊二、贾樟柯等等);另外真人表演和动画表演的巨大差别,也绝非CG技术可以实现的。
毫无疑问,大友克洋也是擅长掌控电影资讯的高手。在他早期的漫画中, 我们便可以发现他在镜头语言、人物表演等方面的惊人天赋。另外大友漫画 的题材宽度,思想深度,也绝非一般漫画家可以匹敌。总之, 这么一个奇人做起动画,自然如脱僵之马,一发不可收拾。 《MEMORIES》中的《大炮之街》,更是大友克洋风头正旺,挑战极限的作品。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大炮之街》,我们可以首先想到的词汇,也许就是”宏大“二字了。不过此宏大,并不在于庞大的世界观或爆棚的登场人物,而是在于大友克洋构筑整体镜头的庞大计划。反映到具体实施中,也就是所谓的”一镜到底“的拍摄模式(*注2)。
电影里不同镜头的切换,其实就是导演控制资讯的特有方式。 而所谓“一镜到底”,不营说导演自找麻烦,主动放弃了方便高效 的信息控制手段,而要将变化不居的资讯无缝完整地持续放出。如 果是真人电影,“一镜到底”尚容易设想,然而对于动画这种无中生有的艺术,其难度便可想而知了。不过对于大友克洋来说,挑战极限正是他的乐趣所在况且,《大炮之街》要呈现的主题 ―20 世纪之乌托邦神话一如果不用这样一个如同交响诗般波澜壮阔的 形式来呈现,也确实无法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吧。
当然,除了镜头设计的极度大胆之外,影片在人物、背景、CG特效、音乐风格等方面,也处处显示出别具一格,处处求新的理念。
两个哈佛高材生在住所谋杀了自己 的同学,将尸体放入箱子。让人吃惊的是,他们随后邀请了被害人的家人、朋友、女友、老师等前来聚会,并用装着肢体的箱子当餐桌。全片气氛紧张刺激,而且基本上由一个镜头贯穿始终(某些场景仍然使用镜头遮盖法换取了镜头)。
2.《俄罗斯方舟》(Russian Ark)2002
主人公作为一个旁观的讲述者,在 一所金碧辉煌的博物馆中见证了俄 罗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导 演为了完成一镜式的表演,事先花 费了数月时间用于练习演出和摄 影,并且记录设备也是特制的数码 光碟而非tape。虽然影片的拍摄 效果很好,然而一镜带来的走马观 花式的感受,使得影片的情节感 大大降低。
(注2:这里的一镜到底指连续不断的长镜头组成了整个电影并非指全片只有一个镜头)
虽然在《大炮之街》之后,大友克洋花费了惊人的时间和预算完成了《蒸汽男孩》,然而后者的历史地位,却永远无法超越前者《蒸汽男孩》让人见识了大友克洋将极尽写实的手绘和造价高昂的CG完美结合的案例。然而影片的好莱坞式气质和老套的说教情节却让众多大友克洋粉丝失望不已。这种失望并非来自对影片质量的质疑而是源于大友克洋一直秉承的“独立精神”的消退。
事实上理解大友克洋的动画只需要参考两个维度,其一是 “华丽的暴走”, 其二则是“独立精神”。华丽的暴走很好理解,这是大友克洋的杀手铜;那么所谓“独立精神”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不论是漫画还是动画,大友克洋的作品和日本动漫的主流风格一直保持着某种特别的疏离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他对刻画社会边缘人群,或者是人类荒诞可笑的行为,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在他的短篇漫画中,人们常常看到城市混混、地痞黑帮、命运悲惨的女性、孤独无依的老人、表情木呐的孩童,或者是被通缉的逃犯等等这些特异而鲜明的角色虽然给人层次丰富的映像,却总是逃不出世态炎凉的感觉。尤其是《阿基拉》之后, 人们更难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纯粹而正面的形象,或者感受到人和人之间温暖而缓和的关系,取而代之的,则是空虚极端的灵 魂,愚昧荒谬的社会。
在大友克洋的世界中,人类的文明既不高尚伟大,但却也不见得无可救药,大友克洋的创作方式,是偏向把深藏在人类本质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一种荒诞而黑色的夸大,让人们大吃一惊,并且若有所悟。
大友克洋另外一大特点,是作品中不但没有美女帅哥,同时还故意把人画得丑丑的,以至于有人怀疑大友不会画漂亮人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79年,大友曾半开玩笑地画了篇《危险,学生会长》的短篇,故事采用典型的少女漫画风格,女主角有着闪亮的眼睛,修长的身段,这让熟悉大友风格的人全都大跌眼镜。可见大友不是不会画漂亮脸蛋,而是故意避免把人画得漂亮。有人写文章说大友克洋如此做,是为了避免人们在媒介中寻找虚假的享受,换句话说,就是大友故意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大卖(尽管后来还是大卖了) 。
不过大友动画最为人们熟悉的特色、仍然是展现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他的S系动画中,机器人 ( 或者说是现代科技文明)和超能力仍然是主要的描绘对象不 过和主流动漫对两者极尽商业化包装不同。大友克洋笔下的机器人和超能力,不仅看不到漂亮而讨好观众的设定,反而是坚决地用一种冷冰冰的方式,展现其可怕而残酷的一面。也许在大友克洋心目中,所谓充当正义和爱的守护者的机器人(或超能力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命题。而唯一值得描写的,恰恰是其背后隐藏的危险的“强力意志”。
以上三点正是大友克洋独立精神的最佳明证到了 《MEMORIES》,他仍然在坚持这种创作倾向一一三部曲中除 了《她的回忆》,其余两部的美术设定明显毫无讨好观众的意 思,从主题思想而言,则更是隐含了对日本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然而遗憾的是,在《大炮之街》之后,大友对电脑技术的浓厚兴趣,似乎渐渐走上一个更强调技术,而忽视意涵的创作轨迹上。因此《大炮之街》,也就愈发成为他在华丽的暴走和珍贵的独立精神之间建立起完美平衡的终极之作了。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