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盖莱克(Edward Gierek)在1913年出生于西里西亚波拉布卡村,他的父亲死于一次矿难,母亲改嫁后移居到法国。盖莱克早年做过几年矿工,在1931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后来因煽动罢工被驱逐回波兰,又前往比利时参加左翼运动。1948年,盖莱克返回波兰加入统一工人党,先后当选瑟姆议员、中央委员会成员,政治局委员。1957-1970年,盖莱克担任卡托维兹省党组织第一书记,凭借精明强干的手腕和灵活务实的政策,他将卡托维兹工业区管理地井井有条。通过参与平息1968年3月事件,盖莱克增强了在党的政治地位,在12月事件爆发之前就被认为是哥穆尔卡的接班人。
相比哥穆尔卡古板严肃的样子,盖莱克的政治形象更加出众。因此,当大罢工席卷波兰时,盖莱克成了众望所归的领袖。哥穆尔卡决定向PZPR和莫斯科妥协,将权力授予了盖莱克。1970年12月20日,盖莱克当选PZPR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71年,盖莱克多次前往什切青与格但斯克,和当地基层工人和普通市民会面谈话,塑造了实干爱民的政治形象,重建华沙皇家城堡的举措也增添了几分民族主义的心态。盖莱克塑造的新领导班子对以哥穆尔卡为代表的旧时代老领导人进行了和平替换,为波兰政坛注入了新鲜血液。盖莱克主动与教会修好关系并展开合作,就是在70年代开始,教会正式成为波兰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引发哥穆尔卡下台的并非是政治动荡,而是长期经济危机爆发的结果,盖莱克对此心知肚明。因此,盖莱克政府改革经济的优先级高于一切。他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目标包括推进工业现代化、增加消费品供应、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计划将国民收入提高55%、工业生产增高60%、农业生产增高23%,这就是波兰第四个五年计划。但刺激经济生长需要国家出资进行各种花销巨大的投资建设,盖莱克的解决办法是国际借贷。由于盖莱克与西方自由经济体制的国家领导人关系良好,所以借款行动较为顺利,盖莱克随即开始实施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经济建设。
在盖莱克执政前几年,波兰确实出现了喜人的经济复苏迹象。政府废除了强制性农产品归公制度,继续落实私有化政策。在5年计划期间,波兰农业生产增加22%,畜牧生产每年增长7.8%,猪的数量增长60%,猪肉的购买量为80%,牛肉的购买量为50%,牛奶的购买量为52%家禽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农业拖拉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人工肥料的使用增加了43%。农业出产屡创新高,人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也大幅增加。物美价廉的肉、乳制品充盈货柜,西方商品也被引入。
华沙中央火车站是一系列前沿基础建设的代表,该项目1972年开工,1975年完工,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设计和电梯技术。1974年完工的华沙电台广播塔功率达到2百万瓦特,信号覆盖欧洲、北非和北美,646米的高度令它在1991年倒塌之前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构筑物。全国公路网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高速路与国道贯通南北,菲亚特等汽车品牌也授权波兰建厂生产私家车。应对婴儿潮,住房问题也得到重视,到1975年政府修建了大量公寓居民楼,约100万套廉价居民房,但住房需求仍然供不应求。
一片繁荣之下,危机也开始浮现,1970~1975年的经济增长也伴随着国债增加。盖莱克执政之初,波兰外债极少,到1971年底达到12亿美元,1975年已达到84亿美元。1977年为149亿美元,到1979年超过238亿美元。盖莱克原本计划用投资生产的现代产品卖给西方国家以偿还贷款,但这项努力以失败告终。因为盖莱克的改革始终没有涉及根本的制度重建,国家投资仍对重工业、采矿和机电行业过度倾斜,轻工业建设又遭到一定程度的忽视。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阿拉伯国家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惨败给以色列,于是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涨极大影响到波兰刚刚取得的经济成果,进一步限制了波兰的经济活力。随着偿还贷款的经济压力逐渐加深,波兰政府被迫停止对新工厂、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建设,波兰经济增速戛然而止。虽然波兰大跃进式的经济发展持续五年便戛然而止,但这几年仍给那一代波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出行有汽车。
当盖莱克政府享受完毕五年红利之后,所谓的“经济奇迹”立刻变成了经济危机。早在1974年8月,波兰还贷费用就超过了出口收益,大部分改革计划草草收场。以牛奶为例,波兰政府长期对奶农的收购价远超固定的市场价格,食品零售价格与生产成本脱钩,市民得到了实惠,政府却在“赔本赚吆喝”。波兰政府已经无力承受食品价格维持在1971年的巨大压力,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1976年为上一年的6.8%(1975年为9%),1977年为5%,1978年为3%,1979年在波兰人民共和国首次下降了2%- 3%
1975年12月,盖莱克首次承认波兰经济状况愈加糟糕,他表示要对“基本食品的价格结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这是涨价的委婉说法。波兰的媒体开始向民众宣传资本主义世界面对经济危机时食品价格上涨的新闻,盖莱克希望以此让波兰民众对涨价做好心理准备。1976年6月24日,波兰总理彼得·雅罗斯热维奇在电视上宣布涨价,其中肉类占69%,更好的肉类占110%,黄油和奶酪增加了50%,加糖100%,大米涨价了150%,蔬菜涨价了30%。
第二天,波兰人民以传统手段做出了对涨价的回应——罢工和抗议,史称“六月抗争”。华沙、乌尔苏斯、普洛克、格但斯克、波兹南、华沙等主要城市均爆发罢工与街头抗议,最严重的暴动发生在拉多姆,数百名工人被殴打住院,42人被判入狱。暴动虽然被强力镇压,但涨价的决定再难施行,特别是苏联也明确表态不支持涨价。
六月抗争的另一个结果是促进了波兰知识分子与工人的联合,在1976年9月成立了“工人防卫委员会”(Komitet Obrony Robotników 简称KOR),这是一个由反对派建立的,旨在通过法律、经济和医疗援助帮助被镇压工人权益的民间协会组织。KOR是后世波兰一系列民间工会的精神来源,特别是团结工会。在70年代后期,波兰民间自发诞生了一系列要求改革,与政府作对的工会组织,包括波兰独立联盟、“捍卫人权和公民权利运动”,以及“海岸自由工会”,后者在未来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盖莱克在这次政治运动中备受打击,差点宣布辞职。相比哥穆尔卡关上大门自给自足的政策,盖莱克尽可能的对外开放,他多次与美国总统、西德总理、法国领导人进行访问和会面。政府对西方更加开放的同时,对东方表示出了更多的顺从。1976年,波兰宪法中加入了与苏联保持“永恒的友谊”一条。
盖莱克修补了对教会的关系,与梵蒂冈建立了永久性联系。适逢波兰红衣主教卡罗尔·沃伊谛瓦当选教皇,称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盖莱克便以国家元首、国务委员会主席和统一工人党总书记的身份向这位波兰教皇发送了祝贺电报。1979年,保禄二世决定访问波兰,这是苏东阵营的首次教皇巡礼。教皇莅临华沙,在波兰引起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轰动
1980年5月,盖莱克在华沙与勃列日涅夫进行会谈,后者指出波兰的经济形势和债务问题非常危险,盖莱克很乐观,没有察觉到国内经济局势已危如累卵。同年夏天,作为对债台高筑和农业危机等问题的被动应对,波兰政府再次宣布食品价格上涨。8月,什切青与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当即宣布罢工。在政府代表进入造船厂时,一个中年男人正站在高处对工人发表演讲,围观群众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就是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掘墓者——莱赫·瓦文萨。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