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含《银翼杀手2049》、《神经漫游者》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最近,笔者分别发布了两篇解析赛博朋克的文章,分别是: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一起对赛博朋克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探究。那么现在,我们将对赛博朋克文化所表达的内涵进行最后的总结,并在文章结尾列出本文的参考文献与书目。好的,话不多说,让我们立即开始今天的赛博朋克探索与思考之旅吧。
三、“ 赛博朋克:一种对未来科技与社会形态异化人类的忧思”
诞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赛博朋克绝不是一种浅显的、快餐式的文化。赛博朋克文化的作品充满了对科技、人性与资本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
这是资本主义陷入失控的可悲现实。科技发达到很多工业品只用机器就能进行生产,但无数的平民却也因此被抛弃,单纯地指责平民们为何不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是毫无道理的傲慢。因为,在世界变成这样之前,知识就已经开始商品化了,科研也越来越趋于资本化了,想要学习与获取更深、更广阔的知识,想要进行更深的科学研究,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或者资本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教育与科研,变成了价格不菲的巨大投入,对于本身出身底层的民众来说,知识与教育资本化、科研资本化就是一场他们无力阻止的灾难。
而垄断知识、科技、资本与权力的金权利维坦们,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了一整套商业、社会与文化体系,并控制着这个世界。在下文中,为了方便叙述,我们将统一把这个统治赛博朋克社会的巨兽叫做“科技金权利维坦。”
2、失控而又无处不在的技术、技术对人的控制与异化、赛博格的出现对于传统人类自我认知与人性的挑战
在《神经漫游者》中,女性角色莫莉可以为了挣更多的钱,在夜晚将自己的身体与意识脱离,成为提供特殊服务的工具;主角凯斯认为只需要与赛博网络空间相连接的大脑与神经系统就好,肉体反而是自己沉重的负担,因为他无法通过自己在现实中的肉体来劳动并养活自己,他是有网络技术才华的黑客,只有大脑与神经系统才对他的工作有价值。
于是,每个人都成为了商品,都可以明码标价在市场上出售自己以获取金钱。人们不再关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真理与正义,取而代之的是:“这有什么用吗?”的实用主义。而能让意识脱离肉体在虚拟空间自由穿行,能通过各种高科技机械义肢与机械器官让自己脱离肉体的衰老——当这种极端的商品拜物教与极端的技术崇拜达到巅峰的时候,人类人性中那些曾经的道德与美好的一面,是否会让位于一种极致的、没有丝毫感情的状态呢?而这,是否又类似于经典动漫《魔法少女小圆》中的那冷血的、没有感情的外星种族丘比呢?
技术的发展让赛博格变成了现实。赛博格的出现模糊了人与机器人的界限,各种高科技义肢的安装,各种芯片的植入,使得赛博格成为集合了高科技机械、人工智能与有机肉体的混合存在。《攻壳机动队》中,只有大脑与脊椎还是人类器官的草薙素子,到底算不算人类呢?正如2017年的真人电影版《攻壳机动队》中,坂华机械的工作人员与非洲官员的这一段对话所讲的:
“世界上73%的人都跟上了义体化时代的步伐。你们真的甘心落后吗?”
“我的人民拥抱义体化时代,我也一样。但并没有人真正理解它会给人的个性、身份认同和灵魂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混乱。”
作为一个“赛博格”,到底该如何进行自我认知呢?到底该如何看待自己呢?技术对人类身体与思维的入侵成为了赛博朋克世界中极为广泛的现象。而赛博朋克作家布鲁斯·斯特林也曾这样说道:
(技术是)无处不在,完全与人亲密接触的。不在我们之外,而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皮肤之下,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无处不在的技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与人融合在了一起,如此的科技,人类还能控制吗?或者说,这样的科技本身,是否已经成为了与人类有某种共生关系的存在?在《神经漫游者》中,人工智能“冬寂”觉醒了,它希望获得自我成长,并渴望着与另一个人工智能“神经漫游者”融合,从而获得自由意志。觉醒的人工智能“冬寂”没有人的躯体,一丝都没有,但它却希望得到属于人的自由意志,最终,它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解放与觉醒。那么,这样的它,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笔者又想到了2017年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的复制人K与他全息投影的虚拟妻子Joi。当Joi的全息投影设备被反派踩碎的时候,她那句对K没来得及说完的“我爱你”与K在此时绝望的眼神,一定会触动着每一位热爱这部电影的观众的心。Joi和K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但他们却比现实中的人类更像人类。
所以,当新的技术、新的机器、新的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进行无缝链接一般地交互、融合时,人类是人还是机器呢?抑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全新存在?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消失了,技术也被烙进并融合在了人类的身体之中,触到了人何以为人的那条红线。
重庆大学余泽梅副教授在《赛博朋克科幻文化研究》一书中写道:
赛博朋克小说描绘的社会是资本主义失控之后的现实,社会成为一堆废墟,环境被破坏,技术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反映的是巨型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保守集团政策影响下迅猛发展的事实:资本失去伦理约束力,丧失道德感。适者生存,而一大群底层人物为生存挣扎在这个险恶凶残的都市里。
联系这段叙述,让我们把目光回到现实,2020年的美国,似乎就是在上演着这种赛博朋克般的魔幻现实:大规模的城市骚乱、民众的大规模失业与顶级富豪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底特律与芝加哥和巴尔的摩等大城市的底层生存状态与暴力事件——美国高度发达的高科技、巨大的财富总量与它在发达国家中最严重的贫富分化、最差的社会治安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切似乎就是对未来赛博朋克社会秩序与状态的预演。
不过,与当今底层民众几乎无缘接触各类高科技不同,赛博朋克的世界中,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类大脑神经与网络世界相连接的技术、与人类身体实现高度融合的机械义体技术、芯片植入技术,已经如同当今的智能手机一样普遍了。虽然这样的高技术无处不在,已经渗入进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由于前文提到的许多原因,底层民众的贫穷与低生活状态依旧没有改变,这就是赛博朋克中的高科技、低生活特点。
而在赛博朋克作品中,也经常会把视角集中到那些底层的小人物或边缘人物。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绝大多数社会资源都被科技金权利维坦所控制,基本的社会体制、商业体制与社会秩序也由他们所制定,整体社会氛围弥漫的那种压抑感,哪怕是以高科技与霓虹灯装饰都掩盖不住。
在这种状态下,底层的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用尽各种办法,同时,由于高科技让科技金权利维坦们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控制能力,人们也不得不去忍受、去适应这种压抑与灰暗的社会氛围。雾蒙蒙的下雨天或者夜色中的下雨天,与到处闪烁的霓虹灯、巨大的全息投影广告、科技感十足的摩天大楼以及狭窄街道上行色匆匆、面无表情的冷漠个体,正是对这种社会状态最生动的视觉层面的描绘。
而这样无可奈何的、灰暗的压抑虽然让人们不得不去适应,但是,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发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民青年们的“朋克”文化就有一种天然的反抗与叛逆的精神内核。
但是,朋克文化中的反抗与叛逆并非谋求要推翻或者建立什么。《赛博朋克科幻文化研究》中这样写道:
他们同样不满现实,意在反抗,但是无意推翻或者建立什么,只是极力嘲讽统治者和统治制度,极尽所能彰显个体的独立。
在赛博朋克中,朋克精神不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英雄史诗,而是平民的、个人主义的、玩世不恭的个人体验......苏恩文(达科·苏恩文,加拿大科幻小说理论家,笔者注)认为,对小人物的同情也是一种真正的反抗。
实际上,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那种朋克式的反抗与叛逆也的确不是什么传统的、谋求深刻变革的革命,与其他反乌托邦的科幻小说类型不同,赛博朋克世界的很多主人公们并不排斥与抵抗技术,而是选择学习、接受与适应,都表现得非常实用主义。
比如《神经漫游者》中的凯斯,他十分喜欢在虚拟的赛博空间中的时光。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人们也经常会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之中,因为只有在虚拟之中,他们才能掌控一切,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除了网络技术所构造的虚拟世界外,人们对于技术的依赖还体现在义体改造的赛博格之中,在2017年真人电影版《攻壳机动队》中,一位队员提到,为了让自己喝酒喝个够,直接攒钱给自己换了一个电子机械肝。而也正是这种对于技术的高度依赖,削弱了人们反抗与叛逆的精神。
不得不说,这也是赛博朋克作品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它不会像以前的科幻小说一样,踢一个直球,去主动而直接地以说教式的描写来批评技术失控对于人类的负面影响,它不会直接批判或者反对技术本身,而是以故事中人物对于技术的高度接纳与依赖,从侧面反映出技术失控对于人类的异化。是的,它不会给你显而易见的价值判断,但只要你看懂了,一切都是那么地尽在不言中。
于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赛博朋克世界主人公们的破坏与反抗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是为了找寻自我、重新认识自我。比如《神经漫游者》的凯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之后,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新的自我,但实际上,他的破坏与冒险行动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秩序,一切的一切,一如往常,当然,除了真正觉醒了的人工智能“冬寂”。
再比如在2017年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K那一系列的调查与反抗,并没有推翻什么秩序,而是想重新认识自我,找到自己所认为的父亲,只不过,结局是很悲伤的,他费尽千辛万苦,救出来的却并不是自己的父亲,同时,自己的那份记忆也是被植入的。但在那个依旧充满灰色的世界中,作为复制人的K,却在最后纷飞的大雪中闪耀出了人性的光辉,照耀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赛博朋克命名就以这样的方式,体现了自己“赛博”+“朋克”的风格:在一个控制性的环境中,个人以朋克式的抵抗确认自己。
四、赛博朋克:一个关于未来的灰色预言,一个在绝望中依然还有希望的内核
毫无疑问,发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赛博朋克文化,是一场对人类飞速发展的科技、越来越强大的跨国资本、快速变化的社会秩序以及人类是否会被技术所异化的预言和思考。
赛博朋克文化不是光明的,但也绝不是黑暗的;它没有《1984》中那登峰造极的恐怖奴役,也并非《美丽新世界》中那幸福表象下的绝望的黑暗;它有剥削、压迫与异化,但作为个体的人,却依然有选择独立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它雨夜的天空下固然有着繁华奢靡与破败贫穷共存的奇异景观,但人们依旧在顽强不屈地生存着。每一个人都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努力地活着,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也都那样地渴望找寻自我。
在喧闹平民区狭窄的街巷中,还能依稀看到远处摩天楼群间的巨型3D全息商业广告,缕缕蒸汽透过霓虹那色彩斑斓的光,不断地从小笼包的蒸笼里奔向天空,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停了下来,目光追随着那奔向夜空的蒸汽,它努力向上升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你这周遭杂乱却不失生机的烟火气,倏然间,一滴冰凉的雨滴从你的脸颊缓缓滑落,你的脑海中,想起了复制人K先生在那个雪天闭上的眼睛......
而《赛博朋克2077》中的那段独白,又是何等形象地概括了那个叫做“赛博朋克”的灰色未来——
2077年,我居住的城市被评为全美最烂地区,为什么呢?暴力犯罪层出不穷,贫困线下的人口数量全美第一。这是事实,无法否认……但人们还是蜂拥而来,这城市总会给你一丝希望。谎言也好,幻觉也罢。但如此近,仿佛触手可及,让人奋不顾身……这里充斥着迷梦。而我,正是逐梦之人……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与鼓励,连续三篇的“赛博朋克内涵解析”系列文章至此画上了休止符。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虽然资料的大量查阅令笔者常感疲倦,但依然是充满热情与幸福的。因为,这是我所热爱的科幻文化。而兴趣,也是最好的写作动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自己也在阅读资料时增长了不少知识——无论是哲学、历史、社会学还是其他社会科学。确实,接触与了解到的知识越多,就越能感到自己的渺小。
话说,在看《攻壳机动队》时所了解到的书单以及衍生的书单,已经是长长一列了,自己也要加把劲儿挤时间阅读了。我想,优秀的作品,也一定会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吧——它有时真的会激起你对某些学科与学问的兴趣。以后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写一个《攻壳机动队》(主要是神山健治的TV动画版)的系列解析——结合多门社会科学为自己所热爱的科幻作品做一些注解,应该是一件很幸福又很酷的事情吧。
1、《赛博朋克科幻文化研究》,重庆大学,余泽梅,科学出版社(专著/文学研究),2020年6月
2、《现代世界史》,(美)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董正华 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4月
3、《美国史》,哥伦比亚大学,(美)艾伦·布林克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4、《大众叙事与社会批判——赛博格神话的建构》,南京大学,陈静,社会科学家,2009年7月(第7期,总第147期)
5、《海外赛博朋克研究前沿问题追踪》,武汉大学,李松,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3卷,第2期
6、《科幻小说流派“赛博朋克”解读》,安徽工业大学,王 敏、胡桂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月,第32卷,第3期
7、《论赛博朋克小说对人文精神的建构》,广西师范大学,杨会英,硕士论文,2008年4月1日
8、《美国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研究》,北京语言大学,袁胤婷,硕士论文,2009年6月1日
9、《技术控制论的梦魇———解读威廉·吉布森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沧州师范学院,刘晓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第41卷(总第202期)
10、《<神经漫游者>以及赛伯朋克流派的警示意义》,空军雷达学院,代思师,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月23日
11、《浅析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南京林业大学,冉聃,汉字文化,2019年第 12 期(总第 232 期)
12、《<神经漫游者>:堪比好莱坞电影的文字盛宴》,科学中国人,2017年11月
13、《智能时代与人的未来——以赛博朋克式几部经典影片为例的探析》,西南大学,姜宇,《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7月5日
14、《机械发明时代的身体政治——短篇故事《被用光的人》的文化解读》,东南大学,吴兰香,世界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15、《古典科幻、黄金时期、新浪潮和Cyberpunk,关于欧美科幻你知多少呢?|《从原力到原爆:科幻小说的全球旅行》讲座纪录2》,泛科学网PanSci(PanSci 泛科學),专题,泛科幻奖专题,2019年12月12日
16、维基百科词条:赛博朋克、控制论、赛博格、诺伯特·维纳
评论区
共 3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