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yl”——乙烯基,唱片的主要制作材料,黑胶的英文定义由此而来。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虫胶是广泛用于唱片制作的媒介,而虫胶的易碎性使得其在乙烯基(人造树脂)出现后被迅速替代。
此后,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开始大量生产LP唱片,黑胶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将金属圆筒用锡箔纸包裹起来,并设计出一个手动扭转的曲形手柄,圆锥形的唱筒记录并播放了清晰的声音。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就此诞生。
作为留声机的发明者,爱迪生唱片公司在20世纪初的三大唱片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有意思的是,当20年代的爵士狂潮兴起时,由于爱迪生个人极度厌恶爵士乐而拒绝发行爵士唱片,公司最终在1929年迎来倒闭的结局。
1888年,来自德国的商人埃米尔·柏林纳(Emile Berliner)发明了与圆锥式唱筒不同的碟式唱片。
他设计出一种利用转轴驱动硬橡胶唱片旋转的硬件,并且使用扁圆形涂蜡锌版作为播放和录音的媒体,同时也可以制作为母版复制,大大增加了唱片商业化量产的可能性。
柏林纳的专利在几经转手后,在Victor留声机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留下继续萌芽的机会。这两种不同的播放介质在音乐工业中并存了几乎20年,在唱筒逐渐被碟式唱片淘汰后,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双面唱片。
20世纪20年代,收音机和广播电台成为家庭娱乐中的主角,哥伦比亚唱片和Victor留声机分别被CBS和RCA收购,这似乎也预示着唱片行业附属于广播系统的未来。
在二战后,整个唱片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大萧条的到来让昂贵的留声机变成了普通欧美家庭必须被削减的额外负担。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便携、便宜的收音机来收听电台DJ播放的唱片。
在40年代,美国至少拥有一台收音机的家庭占比高达96.2%。
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正式推出12英寸、每分钟33转的Long Playing(在1888年生产的只能连续播放5分钟的碟式唱片基础上有飞跃式的改进),LP以其连续播时间长、品质优良的特点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在哥伦比亚公司研发出LP后,RCA Victor也发布了7英寸、每分钟45转的Extend Play唱片与之平分秋色。
这种EP唱片音质上佳,直径更小,方便携带,很快就占领了单曲市场。并且随着唱片制作工艺在良性竞争下逐渐完善,也为六七十年代摇滚乐浪潮的到来铺陈序语。
1962年,飞利浦发明了盒式磁带,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盒子在未来将改变音乐播放介质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索尼公司推出Walkman随身听系列,便携、新潮的外观很快抓住了年轻听众们的心。在80年代中期,磁带的销量开始超过黑胶唱片。
1982年,索尼和飞利浦联合推出了CD。音乐播放在数字时代被重新诠释,CD成为彼时唱片工业独占鳌头的宠儿。
2001年,乔布斯将1998年上市的MP3播放器技术运用到iPod之上,播放音乐的方式再次被改变。
到了今天,数字流媒体的降临使得MP3、CD、磁带的身影都逐渐从主流唱片工业中消散,智能手机几乎能满足现代人所有听音乐的要求。
而神奇的是,黑胶唱片却犹如大浪淘沙,在今天仍受到相当多听众们的追捧。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的报告,2019年黑胶唱片的销售收入是自1986年以来第一次超过CD。
报告称,2019年上半年黑胶唱片销量860万张收入2.241亿美元,CD唱片销量1860万张收入2.479亿美元。黑胶唱片的收入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增长了12%,而CD唱片的收入基本没变,因此按照这一趋势到年底黑胶唱片的销售额将超过CD。
The steam engine may be gone forever, and the quill has become history. But vinyl records are back again.
蒸汽机可能一去不复返了,羽毛笔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黑胶唱片又回来了。
BBC Culture曾对流媒体时代的黑胶复兴进行过调查,一位生产图书和黑胶唱片的德国中型企业负责人对此解释道: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黑胶唱片。它发出的不是数字化的死气沉沉的声音,它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温暖。
他认为,黑胶唱片的魅力部分来自于一种更为主动的聆听音乐的方式。
除此之外,相比于流媒体播放介质的数字扁平化,或许黑胶唱片所具有的整体设计性、艺术性和情感氛围也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原因。
这个观点在英国唱片行业协会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他们表示:“受调查者将播放唱片、音质和封面图片列为(喜欢黑胶唱片)主要的原因。”并且,在黑胶唱片的现代消费市场构成中,35岁以下的年轻听众几乎占到了消费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20世纪磁带和CD尚未出现时,黑胶唱片是唯一承载音乐爱好者们热情的形式,唱片的封面也成为衔接艺术家、音乐人、听众的重要媒介。
设计师施德明曾说:“唱片封套是唯一不会被人们丢弃的产品包装。”
的确,特定风格的封套设计能够大大提升唱片的辨识度,音乐人们邀请自己欣赏的艺术家设计唱片封面,对歌曲进行视觉传达的同时也构建起与乐迷之间的群体身份认同。
与21世纪越来越精简的数字化音乐形式相比,12英寸的黑胶唱片显得有些old school,也有些笨重。但唱片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恰恰建立在这份物理空间的存在之上,音乐人和艺术家的那些灵感与叛逆,时代的流行与印记,都保存在黑胶唱片这个整体之中。
黑胶对我们来说,不仅是音乐,更是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已经错过的美好年代。关于黑胶鼎盛时期的记忆和无数经典的唱片封面设计会通过音乐留存,在大众传媒和话语秩序中被反复品味、表达,会被再次聆听,也会被再次看见。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