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汪海林老师的演讲《我与流量的战争》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引起热议,因为内容涉及到了时下比较为人关注的流量的话题,一时争论不断。究竟孰是孰非并是本篇文章要讨论的主题。只是在老师的演讲中提到了“漫画是使人钝化的艺术形式,建议国家不用扶持漫画产业,由它自生自灭”,认为“中国漫画会把中国的青少年都变成宅男。”因为并不想蹭热点所以当时没在微博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不过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我想现在我们可以心平气静的谈谈,漫画到底该不该被扶持。
汪海林对日本漫画有一个很严重的认知错误:战前的日本漫画无论是从内容、产业规模、群众认知程度上都无法和现在的日本漫画作比较。
老师在演讲中设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场景:说集英社创立于1926年 ,日本于1927年开始建地铁,又说上世纪 60 - 70 年代,上班族看字不方便就看图,漫画就理所当然的发展起来了。
的确,现在的集英社确实是日本 TOP 级别的漫画出版社,但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集英社确实和漫画关系不大。集英社三个字第一次登场是在 1925 年的杂志《尋常小学一年女生》上,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给小女孩儿看的杂志,她们肯定不是坐地铁的主力军。1926 年,集英社从小学馆的娱乐出版部门独立,又创立了《少年団》、《少公女》、《男子絵本》、《女子絵本》等刊物。
到 1928 年,集英社发行了一套叫《現代ユウモア全集》的书,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让集英社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有关于这套书的资料比较少,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套书的内页内容绝对是文字占比大于图像占比的。
战前的日漫漫画基本以讽刺漫画和儿童向的作品为主。前者主要刊登在新闻报纸上,后者不是所有小朋友都享受的起的廉价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下,漫画在大部分人心中的印象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恶俗。
上个世纪60-70 年代确实是日本漫画发展的高峰期,但促使这个高峰期产生的因素太多了。了出版管制的对象。比如说,连今天呗看成是温馨漫画的优良遗产的田河水泡的《黑野狗》也成了管制的对象。这种由国家进行的干涉在战争爆发以后越发露骨。
——引用自《战后漫画50年》
上个世纪60-70年代确实是日本漫画发展的高峰期,但促使这个高峰期产生的因素太多了。手冢治虫为故事漫画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印刷技术的进步、1940年代后半期出生的“高出生率的一代”,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活跃。当然,也有汪海林老师说的上班族在地铁上打发时间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母题,光用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的答案去推出国家不需要扶植漫画产业的发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退一步想,我们都知道漫画杂志中发行部数最多,受众最广的类型是少年漫画杂志。青年漫画杂志发行的部数可能还不到少年漫画杂志的十分之一。而少年漫画杂志读者层中占比最高的还是十岁——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坐在地铁上的上班族对拓宽漫画的种类(这一阶段也是写实系漫画、青年漫画、色情漫画发展的高峰期)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但要把漫画市场繁荣主要归功于他们,肯定还是无法让人接受。
汪海林老师又认为,因为我们现在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可以直接和地铁对接,所以我们可以跳过漫画这一阶段。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因果关系到底成不成立,先看看条漫的发展历史。
条漫可以说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形式上与纵版的四格漫画类似,但又在现有的漫画语法上做了创新,他们大部分是彩色漫画,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现在改编自条漫的影视剧集已经有很多了,尤其是在条漫发展最好的韩国,早些年的《奶酪陷阱》,这几年的《我的ID是江南美人》《他人即地狱》《梨泰院Class》《李尸朝鲜》等。由此可见即使是在网络和交通建设比较完备的国家,漫画依然有着广泛的受众,以及发展的可能。
汪海林老师说漫画是使人思想钝化的艺术形式。但光是对大友克洋的《阿基拉》致敬的作品就已经数不胜数了,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是漫改,著名的《东京爱情故事》也是漫改,蜷川实花的《恶女花魁》是漫改,《深夜食堂》也是漫改。欧美那边的漫改也不仅仅只有DC漫威,《斯巴达300勇士》《海扁王》《王牌特工》《罪恶之城》……从世界范围来看,漫画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影视产业的繁荣。
汪海林根本分不清楚动画和漫画行业。前面张口给漫画行业开了炮,然后开始指向他想要的结果。前面所有的内容全部是他编的或者是瞎扯的,用来支撑他的论点——「漫画」行业不用扶持,由于他不太懂漫画和动画的区别所以就全部开炮了。
2008年政策动漫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笔者自然了解。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动画」公司在骗补贴。当时很多企业都是按照以下的常规政策进行套补贴。
在地级市以上播出的二维动画奖励 500 元/分钟,三维 1000 元/分钟,上限为 100 万元;在央视播出的,在此基础上翻倍,上限为 200 万元。
然后就出现了大量的「动漫公司」(实际上全部是动画公司)做着低劣的动画,利用政策套补贴。还有就是政策性质的房租补贴,这个就更扯淡了。其实这类政策就是吸引动画和漫画相关的企业入驻当地的「动漫」园区,换别的公司来当地入驻其实真的也可以。
在这个政策下,一些漫画公司基本上需要靠拿到奖项才能获得政府的奖励。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在别的城市有一定规模,入驻到当地有政策的相关产业园。知乎回答里有人提到天津神界漫画,类似的情况也有有妖气当时在天津搞的漫画作者地区。但都是这类企业到了一定的体量,然后才能做到的。在以上政策的催生下实际上获得最大收益的是动画行业,不是漫画行业。
然后汪海林应当没有关注过国产政策最初的阶段。1995 年「5155 工程」 创立 5 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这几本漫画刊物可以说覆盖了整个后来的漫画产业。比如留住了颜开大叔的《雪椰》、姚非拉的《梦里人》、鬼女赵佳的《黑血》……
最后说说断章取义这个事情,汪海林公然歧视漫画这个独立的载体,然后把论点引到「漫画行业不需要扶持」。真正说点难听的,都这么大的人了,动画和漫画还分不清楚,一个影视行业的人来指点漫画行业,先搞清楚动画和漫画是两种东西再说吧……
国内漫画行业的从业者已经过的很苦很艰难了,几年前《琉璃夜》的作者甚至病死在家中,还要被行业外的人指指点点,关键是钱也根本没拿到,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评论区
共 8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