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激战正酣,大小媒体写了一堆人物故事,还有一大堆营销号靠复制粘贴加剪裁赚了不少流量,内容上真真假假。我在这里也献上一篇文章,视角、内容,都与这些文章不同。本文基于华尔街日报、路透社、ESPN新闻发布、AC尼尔森收视统计等正式口径的报道写作而成,保证材料基本真实,但也欢迎大家善意指正。
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数字化生活的浪潮。雅达利电竞比赛(1980)、任天堂Famicom红白机(1984)、英国制作街机电竞电视节目(1984)、索尼和飞利浦推出CD-ROM(1985年)、电脑用户之间的简单在线聊天(1980年代中期)、街机电竞全美巡回赛(1987)微软的Windows 3.0操作系统(1990年)、任天堂世界电竞锦标赛(1990)、初代《德军总部》(1992)、《DOOM》(1993)、互联网正式诞生(1994年)、索尼PlayStation(1994年)、世嘉土星(1994)、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的老祖宗,1993年由苹果带头发售)。1979年-1994年出生的这一代欧美青少年 ,就成了世界第一代数字化生活时代的原住民,被称为“Y世代“。
体育赛事赞助商和电视台总希望能抓住年轻人的目光,因为年轻人才是将来,银发族是没有消费意愿的。但当时的各路赞助商、体育赛事组织者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传统体育项目对“Y世代“青少年的吸引力打了折扣。大批年轻人对一成不变的棒球和美式橄榄球失去了兴趣,宁可在超市停车场玩滑板也不看这些玩意儿一眼。“Y世代难伺候”一说在美国体育营销界不胫而走。而美国专业体育电视频道ESPN则敏锐地发现:极限运动自1979年诞生以来(最初诞生的是蹦极),在Y世代群体中有很多受众,于是在1993年开始筹备一场年轻化的体育盛会。
就在这时,美国专业体育频道ESPN在1995年夏季推出了针对Y世代观众的全新体育赛事—ExtremeGames,“Extreme Games“也在这一时期被中文圈人士翻译成了“极限运动会”,“极限运动”这个词儿从此进入中文世界。首届Extreme Games在美国罗德岛州和弗吉尼亚州的雪山召开,19.8万名观众现场观看了为期一周的比赛,比赛项目有:空中滑板(跳伞+滑板)、直排轮滑、常规滑板、运动攀岩、街头无舵雪橇、自行车和水上运动。
从1983年就在滑板比赛上无往不胜的传奇人物托尼·霍克轻轻松松地就把常规滑板比赛的冠军拿下。在运动会同期,还举办了一个X-Fest摇滚音乐节,这种“运动会加音乐节”的模式,使得Extreme Games更像轻松的大Party,而非绷着脸的官方运动会。受到选手、观众和赞助商的好评之后,ESPN决定改原定的每两年一届为一年一度。
为了方便国际推广,1996年的第二届夏季Extreme Games被正式更名为XGAMES,也就是今天的世界极限运动会。1996年中,ESPN决定在1997年召开冬季版本XGAMES。单板滑雪、雪山自行车赛、攀冰等成为比赛项目。1997年初,冬季版XGAMES如期召开,ESPN的母公司ABC调动自身的地面电视频道资源进行转播,使XGAMES获得了更大的覆盖面,特别是单板滑雪大受好评。同年年中,第三届夏季XGAMES顺利完成。
由于极限运动项目在北欧、西欧也很有市场。1997下半年,欧洲著名的体育电视频道Eurosport邀请XGAMES组委会到法国巴黎迪士尼乐园路演,欧洲市场向XGAMES打开了大门。
世纪交替,奥运会开始效仿XGAMES,却未能挽回观众
也就从1997年开始,XGAMES(世界极限运动会)与奥运会发生了竞争关系。
ESPN及其母公司ABC通过XGAMES在青少年市场大发利市,让一贯看重美国电视转播权收入的国际奥委会,以及有志参与奥运转播的美国各大电视台非常眼馋。
每届奥运会的财政收入中,近七成来自电视转播权出售收入。而美国大型电视台为每届奥运会支付的美国转播权费用,一般相当于该届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收入的近一半。由于这笔钱有一半会被分给举办地奥组委、各国奥委会和各个国际单项运动协会,最终形成的利益链就是美国奥运贴片广告赞助商——美国负责奥运转播的电视台——国际奥委会——各国奥委会——各个国际单项运动协会。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北美市场出现强劲对手,兹事体大,不能轻视。更何况,在奥委会的欧洲老巢,居然有人要把这个对手请进来。
1998年,在第一届冬季XGAMES落幕刚刚一年,国际奥委会就匆匆忙忙地在长野冬奥会上插入了冬季XGAMES的人气项目——单板滑雪。由于国际奥委会并不理解极限运动的实质,只是把这些项目套入自己的框架,导致单板滑雪在冬奥首次登场就充满了莫名其妙的麻烦:
国际奥委会疑似“肥水不流外人田”,绕过单板滑雪运动员自行组织的“国际单板滑雪联合会”,把单板滑雪奥运赛事划归此前从未涉足单板滑雪的国际滑雪联合会管理。导致挪威名将Terje Haakosen等世界顶级单板滑手抵制冬奥单板滑雪项目,“外行抢夺了单板滑雪”(国际单板滑雪联合会最终破产解散)。
当时来参加冬奥的一些单板滑雪运动员签了赞助商,然而奥组委禁止运动员使用签约赞助商的滑板,置他们于违约风险之下,一名意大利女将愤然退赛。
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此前从未禁止运动员使用大麻。但是当一位加拿大出身的单板滑雪冬奥冠军尿检中验出大麻成分(二手烟导致的),国际奥委会骤然变脸,宣布取消其金牌。最后国际奥委会吃官司败诉,被迫归还金牌,然后“事后立法”禁止大麻。
当年还没有推特、微博这样的社交软件,网络带宽也不快,大家都是56KBPS左右的网速,打开个大图都得等几秒。所以这些消息并没有传得特别开。
在奥运光环尚未褪色的、网络带宽受限导致视频和社交不发达的千禧年初期,奥运会通过引入XGAMES比赛项目,还能够吸收一些年轻观众。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单板滑雪U型池项目,使得18岁—34岁美国电视观众的收视率上涨了23%。
这一时期,XGAMES虽然也在做国际推广,但大多数是一种“有事没事做着玩玩”的心态,主要涉足亚洲:马来西亚吉隆坡、韩国首尔、阿联酋迪拜、中国上海(上海文广集团、上海体育总会)。偶尔转转欧洲。国际奥委会跟在XGAMES后面,一点点模仿XGAMES的项目设置——夏季奥运会的帆板、山地自行车、小轮车等;冬季奥运会的男女滑雪趣味追逐赛、半管滑雪、坡面障碍赛等。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坡面障碍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了让XGAMES人气项目坡面障碍赛进入索契冬奥,美国体育官员和俄方交涉,把俄方喜爱的平行回转单板滑雪也塞了进去。
但是,国际奥委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自我制约,导致奥运会无法完全跟上XGAMES的步伐。国际奥委会只是简单套用项目的框架,却并不理解极限运动的实质和青少年为何喜欢XGAMES的原因,赛事运作、管理、包装还是老一套。更准确地说:国际奥委会在引入这些项目之后,一般会把这些项目的管理权划给自己旗下旧有的各个单项运动协会,由这些老头子们行使权力、分享收益。
奥运会搬了那么多XGAMES项目,在美国的电视观众年龄却越来越老。北京奥运会时期,美国奥运电视观众的年龄中间值是46.7岁。伦敦奥运会时期,这个数字变成了48岁。里约奥运会时期,这个数字是53岁。索契冬奥会,美国观众年龄中间值55岁。奥运会之外的其他单项赛事也好不到哪去——2016年,ATP网球大师赛的美国电视观众年龄中间值高达61岁,花样滑冰的美国电视观众年龄中间值高达64岁、拳击比赛的美国电视观众年龄中间值是49岁,马术比赛的美国电视观众年龄中间值是63岁,WNBA的年龄中间值是55岁,冰球联赛49岁,NBA最年轻——42岁。包括奥运会在内,常规竞技体育不仅没有留住美国Y世代,连千禧一代(95后和00后)都没能留住。
中国香港内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援引香港当地学者的介绍,表示亚洲地区年轻人远离体育比赛直播的情况比欧美更加严重。张姓学者表示,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时代,年轻人不是讨厌体育,只是讨厌被动地坐在屏幕前看着一堆人磨叽几小时也得不了几分。
隔着一条大西洋的欧洲稍微好些,欧洲年轻人远离体育赛事的动向,要到前几年F1赛车改革和2020年欧超联赛风波时才浮上水面。不过,欧洲的电视传媒和体育营销公司,肯定率先试出了水温,他们从2010年起,再度向XGAMES伸出了橄榄枝。
2010年之后,奥运会苦苦挣扎,XGAMES依旧年轻。
2010年起,ESPN启动XGAMES的大规模海外推广。特别是2013年,ESPN与法国CANAL+、西班牙TV3、中国上海文广等伙伴合作,在全球范围搞了一波力大砖飞的硬性推广,在全球六个城市办了比赛,电视播放覆盖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媒体和社交网络运营也很有成绩。但由于部分赛点收入不及预期,在暂停海外拓展两年后,ESPN改用授权合作制进行海外拓展,撤出了拉美和德国,以挪威、中国、澳洲作为基点。
在XGAMES开展海外拓展的时候,由法国极限运动界发起,欧洲市场和资金支持,主打夏季项目的“国际极限运动节”异军突起,成功打进中东和南美。“国际极限运动节”与XGAMES的最大差异就是新开了源自法国的跑酷,但欧洲以外地区不设跑酷项目。
对手进军欧洲,直捣黄龙,国际奥委会被迫加紧了“年轻化改革”的步伐。2010年,美国滑雪界通过国际雪联向奥委会提出,应在索契冬奥增设两个XGAMES项目,而奥委会的答复是:“除了你们提出的这些,再加上单板滑雪自由式,岂不更好?”
2014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这一议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让奥运会“破圈”,让尚未接触到奥运会的群体和社区与其发生关系,甚至要考虑通过时尚、音乐等手段把他们拉进来。简而言之,“奥林匹克2020”议程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把带有浓郁青年亚文化色彩的极限运动拉进来!
为了吸引更多城市申办奥运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赋予主办城市项目提名权。刚好这时东京奥组委急需改善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擅自更改主会场设计和会徽抄袭),便按着奥委会和各个单项运动组织机构的“点菜”,在2015年提名了四个极限运动项目——滑板、自由式小轮车、冲浪、运动攀岩。滑板和自由式小轮车是XGAMES主力项目,冲浪和运动攀岩则曾在XGAMES露脸。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日本奥组委遵照本国政府“振兴地方”的口号,把日本滑板队安排到了偏远的新泻县村上市集训。
东京奥组委的项目提名获得通过,但奥运大家庭在统合滑板和冲浪时遭遇了抵抗。夏威夷原住民怀疑有关方面借着冲浪奥运化大搞“洗白”和“文化挪用”。而冲浪业界的反弹则更加剧烈。
2002年,美国轮滑协会公开宣称,自己有权管辖该国滑板运动。这从天而降的“爹”,遭到了整个美国滑板界的抵制。接着,位于欧洲的国际轮滑联合会和国际自行车联盟陆续表示:他们有心把滑板送入奥运会,但前提是:由他们来管。国际奥委会觉得“反正都是脚踩轮子”,便在2014年指定国际轮滑联合会负责滑板运动。2015年提名滑板项目,就是由国际轮滑联合会“点菜”,东京奥组委“端菜”,再由奥委会走批准程序。奥委会枪毙了东京奥组委为国际轮滑联合会提交的轮滑相关项目,留下了街式滑板,又自行加上了滑板公园赛,用意昭然若揭。
为了防止外行领导内行,2004年,Gary Ream、 Mike Jacki 等从业人士联合一群滑板品牌组建了国际滑板联合会,Tony Hawk等顶级滑手参与其间,与外行们展开了激烈的博弈。2014年,国际滑板联合会与XGAMES和世界最大滑板联赛STREET LEAGUE缔结了合作关系,而国际轮滑联合会在滑板圈没有任何积淀。国际滑板联合会与国际奥委会、国际轮滑联合会进行反复交涉。2016年,经奥委会调解,国际轮滑联合会同意让出奥运会以外所有赛事的主办权和奥运会滑板赛事的部分运营权。然而,世界各地的滑板运动员们仍不接受。2017年,国际轮滑联合会与国际滑板联合会合并,新组织名为World Skate,统一与国际奥委会对接,其中的滑板业务全部交给国际滑板联合会的旧团队打理。
全球滑板圈中,不喜欢奥运的情绪根深蒂固:“奥运将把我们变成类似奥运跆拳道的花架子”。2007年,时任奥委会主席罗格曾收到一份上万名滑板爱好者签名的抗议信,反对将滑板收入奥运。2016年,巴赫收到了一封7500人签名的抗议信,内容大同小异。虽然这两封抗议信没能阻止滑板进奥运,却也使得国际奥委会有所顾忌,从而放弃了让轮滑圈掌管滑板的决定。
如果说收编项目,算是国际奥委会的“软攻击”;针对性的提出XGAMES的兴奋剂问题,就算是国际奥委会的“硬攻击”。2016年,赶在XGAMES欧洲冬季赛开赛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打破多年来的表面平静,公开提出:XGAMES缺乏兴奋剂检测程序。作为国际奥委会下属单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也迅速予以跟进。
XGAMES成立二十多年来,一贯坚持独立运营,不受国际奥委会管辖,因此也就无法设置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标准的兴奋剂检测程序。但XGAMES的官方态度是:欢迎并配合各个单项运动委员会对XGAMES选手进行突击药检。因此,反兴奋剂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依然悬在每个参赛选手头上。ESPN立即予以反驳。
一软一硬过招下来,奥运会的收视颓势并没有改观。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可以说是集中XGAMES滑雪项目最多的冬奥会,但美国收视率比索契冬奥会下降了7%。2020年东京奥运在欧盟和北美收视大跌。奥运会前三天,法国收视率比里约减少74%。美国NBC流媒体+传统电视的收视率萎缩了近50%。只有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获得收视正增长。
与此同时,XGAMES却收视奏凯。虽然因为疫情中断了一年(也被迫放弃在崇礼和张家口的办赛计划),2021年7月中旬,在没有现场观众状态下召开的XGAMES美国本土夏季赛仍然实现了13%的传统电视收视率涨幅,而在社交网络上,本届XGAMES夏季赛的短视频播放量翻了4.39倍,达到1.05亿。疫情期间,迪士尼曾声称考虑过出售XGAMES,如今已无声无息。
在Reddit论坛上,世界各地的网友开帖讨论了东京奥运滑板比赛的转播,大家七嘴八舌地抱怨着一堆在XGAMES夏季赛滑板项目上不可能出现的东西:糟烂的导播切换、奇怪的转播机位、难言优秀的街式赛赛场设计——坡度太陡、栏杆平直,导致所有选手减速.....
其实,没有提到的东西还有很多,XGAMES拥有的下列东西,夏季奥运会永远不会拥有——同期举办的摇滚音乐节、为街头滑板和野外滑雪爱好者准备的自拍短片评比单元、惊心动魄的越野摩托车花样特技比赛、仅限哈雷摩托的泥地赛道比赛......
注:和滑板一样,国际体操联合会与全球跑酷业内团体,正围绕着跑酷运动的管理权展开激烈博弈。2024年巴黎奥运会并未加入源于法国跑酷项目。八个月前,奥委会主席巴赫接到跑酷业内人士公开信,要求不得将跑酷加入奥运会。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