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品味一部好电影时,必然要分析故事的时代背景。因为时代,会决定影片的基调,特别是当剧中的人物不可避免的与时代的洪流发生冲突时。
那么就让我们沿着麦克斯的回忆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影片最初的背景叙事并不是关于1900这个人的,而是有关一艘从欧洲开往美国的巨大游轮。
船上载着从富裕到贫穷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并且“永远存在着那么一个人,他一定会是人群中第一个发现美国的人”、“这不是错觉,而是命运”、“如果你看着他的眼睛就会知道,他从孩童时便心怀着名为美国的梦想”。随着一声激动的“America!”自由女神像仿佛穿过曼哈顿的重重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镜头滑过船上欢呼雀跃着的乘客们,影片的英文名在沸腾的人群组成的背景中浮现——《The Legend Of 1900》。
1900年的美国,正是第三次移民浪潮的高峰时期,那时的美国作为自由、平等、开放的象征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移民。大批外来者的涌入为美国这个新生国家注入了庞大的劳动力群体,推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所以当时的美国各州已经开始立法对各国移民进行不同程度的限制,但这仍然无法阻挡无数心怀梦想的人们涌向美国,“弗吉尼亚号”就是这一切的缩影。
其实在这个时候,有关时代和命运的阴霾就通过片中人物对于移民局的态度来以及1900养父——那个笑着面对死亡的锅炉工的那句“这个该死的世纪的第一年”暗暗地埋下了。
影片第二段背景叙事是麦克斯初次登上弗吉尼亚号的场景,根据片中台词的推测,应该是在1927年麦克斯24岁的时候。在这一段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批的手艺人排着队想要在船上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而麦克斯凭借自己精湛的小号表演技巧赢得了港口围观人群的喝彩和站在船上的1900的鼓掌,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工作。用麦克斯自己的话说“那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人们的眼中充满了希望”“游轮的出港仪式仿佛是为我一个人举办的盛大派对”。
根据《那年夏天:美国1927》书中的描述,那时美国的股票市场欣欣向荣,所有人都相信美国将开创被后人称为“美国世纪”的新时代。1927 的美国人已经是全球最富裕的民族了,他们已经开始大规模享用冰箱、收音机、留声机电话、电风扇、电动剃须刀和汽车等家电与耐用消费品,其他国家的人们要等到一代甚至几代人之后才开始成为标配。那仿佛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然而,如果你熟知后世的历史就会知道,仅仅两年之后,1929年10月,美国股市便开始不可逆转的崩盘,经济危机笼罩了美国,美国从此进入了超过十年的经济大萧条的时期。
时代的暗流如船身下的大海般变化莫测,而船舷上的人群依旧欢呼喧闹浑然不觉。
影片第三段背景叙事是麦克斯下船时的内心独白:“1933年8月21日,我离开了弗吉尼亚号。带着我的离职文件和薪水,就这么离开了”。
1933年,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日益恶化并向全球蔓延的时代,一个“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的时代,那或许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如果你完全理解了“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弗吉尼亚号上”这层意义,你就能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这个故事----一个将麦克斯作为主角,讲述人与时代抗争的故事:
一个男人出生在新世纪的头几年,他在少年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于梦想的追求,他想要用一把小号征服世界,而他也确实拥有相当的表演天赋。
在24岁时,他登上了往来于大西洋两岸的豪华游轮弗吉尼亚号,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在船上收获了事业和最好的友情,那是他的“黄金时代”。但人终究无法完全看透时代的方向,随着经济大萧条从美国扩散到世界主要经济体,游轮的生意越来越差,麦克斯不得不离开了弗吉尼亚号另谋出路,而之后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麦克斯的人生完全被时代的洪流打乱。
算算看,麦克斯应该是1903年出生的,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麦克斯至少已经42岁了,一个人大半的人生已经过去。这个人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他所希望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人到中年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只为了能吃顿饱饭。
1900的船是有形的,飘在海上;麦克斯的船是无形的,就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麦克斯这个形象代表的是作者本人,也是正在看这部影片的我们每一个观众。
当麦克斯最终找到1900,两个老友对坐在一起时,麦克斯问1900,“这艘还能叫做船么?这就是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啊,你不觉得这里很危险么?”而1900静静看着自己的好友,反问道:“你最近怎么样?你的小号呢?” 麦克斯局促地看了看其他地方说到:“我也已经放弃吹小号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吧。”
那么看到这里,我想请问大家,你们真的认为1900应该离开弗吉尼亚号么?这个缺乏基本社会常识也没有身份证明只是能弹奏钢琴的人,在那样一个时代到底应该怎么生活呢?当我们看到影片的最后时到底是觉得1900更需要麦克斯,还是麦克斯更需要1900呢?我们到底应该更同情1900?还是更同情麦克斯呢?
1900并不是简单地不敢下船,他只是勇敢地选择了回到船上。
在确认了1900的心意后,两位挚友站起身来,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次真的就是永别了。而后,麦克斯提起皮箱艰难的一步一步登上舷梯,准备离开弗吉尼亚号,脸上满是悲伤。那动作和1900当年提起皮箱坚定的转身回到船上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在想:麦克斯要去哪呢?当他走上钢制的舷梯,走上陆地这艘大船的时候,他的希望在哪里呢?他要怎样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呢?
1900静静地站在下面望着自己的好友,双手插在兜里,与初次见到麦克斯时一样的潇洒。突然,他叫住了麦克斯,开始笑着讲一个自己将要在天堂上碰到的不公正待遇的笑话:“我就要去天堂了,而看门的可能都找不到我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这么奇怪,叫什么1900。而且胳膊估计一会也要被炸掉了,天堂上没准根本没得换。”麦克斯被1900逗乐了,他抹了抹眼泪,神情回复了一些镇定,两个人再一次挥手道别。而后麦克斯带着坚定的表情开始继续向上走。
1900再一次叫住了他:“嗨,麦克斯”,麦克斯低头向1900看去。“想象一下我用两只右胳膊弹钢琴的样子,希望我在上面能找到架钢琴吧”,1900随后笑了起来。麦克斯也笑了,当他再次抬起头时,阳光照在了他的脸上。
我一直认为这段细节是全篇最精髓的场景。1900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死亡,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但他依旧拼命地向自己的好友讲着笑话,描述自己在天堂上的遇到的种种不公,化解着自己心中的不安,也努力抚平着自己友人内心的悲伤。
1900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坦然的、待着些许不安的,面对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这,就是他的生活。
当麦克斯第一次劝1900下船的时候,1900说过:“我觉得你们陆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去问为什么,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的。”
设想一下,当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过“海浪”与“战火”的洗刷,变成一艘锈迹斑斑的废船时,当这艘船上已经空无一人,甚至当我们的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我们能坦然的说“看,这就是我的一生”吗?我们能一边笑着面对自己的死亡,一边安慰还守在我们身边的亲人或者挚友么?还是我们不停的在后悔自己过去的选择,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呢。
我无法知道自己的人生最终将在何处,但我希望坦然面对自己选择的生活并为之奋斗终身。这就是我的弗吉尼亚号,我将和它一起走向终点。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