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不好说,但在中国,《弗兰肯斯坦》或许是毫无争议的第一部现代科幻小说。
上过机核电台的《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里这样写道:
科学与哥特小说的结合带来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7)。
——詹姆斯·冈恩《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我个人觉得此处翻译成:“科学与哥特小说的结合带来了第一部可称之为科幻小说的作品”似乎更准确。“可称之为”和“真正意义”在程度上还是差那么一丢丢的。但译者和编辑很笃定地将其定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从冈恩的其他作品中,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冈恩对《弗兰肯斯坦》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科幻本身并没那么肯定:
布赖恩·奥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小说史《亿万年狂欢》中认为,科幻小说始自《弗兰肯斯坦》。……但是,《弗兰肯斯坦》中,也有不少非科幻小说的因素。
——詹姆斯·冈恩《科幻之路》
不过冈恩虽然对《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没那么笃定,但好歹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下一个例子就更离谱了。
现代科幻历史学家常常认为英国科学浪漫故事源自玛丽·雪莱的作品,然而,《弗兰肯斯坦》的哥特式陷阱使得它只能被归类为反科学小说传统,《最后的人》是一部宿命论灾难小说,它同样与哲学是对立的。这两部作品的影响并没有立即呈现,但它们却成了强大的幻想小说传统的模板。
—— 爱德华·詹姆斯 / 法拉·门德尔松 《剑桥科幻文学史》、
本书的作者压根不赞成《弗兰肯斯坦》是科幻起源,但是中国的编者十分自信地在这段下方加了一条注释——
编者注:玛丽·雪莱,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无视作者观点,中文编者通过加注清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拥护《弗兰肯斯坦》就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莱(英语: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婚前姓戈德温(Godwin);1797年8月30日-1851年2月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短篇作家、剧作家、随笔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因她在1818年创作哥德小说《科学怪人》(或译《弗兰肯斯坦》)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清楚地提及玛丽·雪莱因《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之母。
只提到了《弗兰肯斯坦》是科学小说的早期范本,压根没提科幻之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在中文语境下,《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的论点,在各种资料和相关词条下,被翻来覆去地强调着。
太多的评论家都认为科幻小说始自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这近乎成为一种信条。而如前所述,我们的研究对这一点不敢苟同。但是,无可置疑的是,该作品完全称得上“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这一称号。
——亚当·罗伯茨《科幻小说史》
只能说,当下来看,《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依然是存在争议的。尤其是,争论背后涉及到了另一个核心——什么是科幻?那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
毫无疑问,《弗兰肯斯坦》是一部重要的,对后世科幻有着巨大影响的里程碑作品,但它之所以被树立为“第一部”科幻,绝非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单纯的“科幻文学作品”。
首先是文化层面上的原因,在书的序言部分,奥尔迪斯写道:
在我的论述之前,几乎没有人关注过玛丽·雪莱那部“前维多利亚时代”的旧小说。在看了电影和电视中对这一主题的低级模仿后,他们相信自己知道了他们并不知道的东西。
这里奥尔迪斯强调了,在他的《千万年大狂欢》(后来加工成《亿万年大狂欢》)之前,《弗兰肯斯坦》并不是以文学著作的身份出现在文学圈的。相反,它广为人知是是因为当时的电影、电视、漫画、动画里充斥着科学怪人的形象。
1910年爱迪生工作室拍摄了第一部《弗兰肯斯坦》电影后,科学怪人成为了西方恐怖电影的当红IP,1930年环球影视开启了弗兰肯斯坦宇宙,一连拍了五部科学怪人系列电影,该系列大获成功,科学怪人、和木乃伊、狼人、吸血鬼一起成为西方传统四大怪物。在此之后,英国的汉默电影公司又一口气拍了七部“弗兰肯斯坦系列”电影。
1973年奥尔迪斯开始发表《千万年大狂欢》的时候,《弗兰肯斯坦》原著的影响度要远低于影视改编作品,很多观众误以为弗兰肯斯坦是科学怪人的名字。而奥尔迪斯将《弗兰肯斯坦》被定为第一部科幻,也是有考虑到该作品在科幻圈外的巨大群众基础。
在这些信念中,最首要的是对科幻小说起源的坚信不疑。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幻小说始于玛丽·雪莱的《弗兰克斯坦》就像说出一个石器时代的真理。我们知道得越多,对起源问题就越发难以确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每过十年,文艺复兴开始的日期就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奥尔迪斯《亿万年大狂欢》
奥尔迪斯在书中也表述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科幻小说的发展和兴起,科幻小说若想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必须赋予其某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概念”。而在强调其特殊性的同时,解决它的正统起源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弗兰肯斯坦》作为一本写于十九世纪早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在科学崇拜取代神学崇拜、女性独立思想开始觉醒、传统文学逐渐式微、新兴类型文学正在抬头的时代里,一位女性作家创作的杰作,文中提及了新人类的出现和毁灭,提到了创造生命这种旧神学里的经典命题(同样也是当代科幻里的经典命题),种种条件使得《弗兰肯斯坦》具备得天独厚的种种舆论资源。事实证明,奥尔迪斯的判断非常正确。这部小说被定义为科幻小说的起源,基本满足了当时整个科幻圈的种种诉求。
最后,确定《弗兰肯斯坦》为科幻起源,是奥尔迪斯关于什么是科幻这个问题的一个解答。在奥尔迪斯心目中,科幻小说本质是哥特小说的一种变形。
我们的定义中存在着一个推论:主人公拥有的超常力量越多,小说与纯科幻小说之间的距离就越近;反之,主人公越普通、越脆弱,小说与科幻小说之间的距离就越远。
——奥尔迪斯《亿万年大狂欢》
正是奥尔迪斯关于科幻小说的这个定义,导致当下很多科幻研究者对《弗兰肯斯坦》是科幻起源的论断持否定态度。因为,随着科幻小说的发展,旧时代那种“超人”主角似的科幻小说已经完全过气了。相反,反乌托邦、或然史乃至赛破朋克,乏力脆弱的普通人成为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角,在这种语境下,奥尔迪斯关于什么是科幻的定义明显是很多研究者和创作者无法接受的。
综上所述,奥尔迪斯根据自身和时代的需要,将《弗兰肯斯坦》定义为现代科幻文学史上“科幻起源”。这个论断的推出,曾为现当代科幻的发展和风行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科幻文学的发展和进步,有关“什么是科幻”问题的深入研究。这个论断在当下的科幻研究中,并非是无法动摇的铁律。相反,它甚至有那么一点点过时了。
但是,遗憾的是,国内的科幻圈抱持着一种通过“武功排行”和“论资排辈”获得参与感的粉丝心理,过分强调这个“科幻起源”,不免造成很多误读和限制。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