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庵野秀明在采访时表示,EVA未必真正完结,剧场版中空白的14年会想以某种形式来呈现,但他认为目前自己不会继续讲述这部已经结束的故事。
尽管朋友圈里纷纷“别了所有的Evangelion”,但显然“痞子(庵野秀明的绰号,下同)”还不准备抛弃这块金字招牌。笔者并非那种周边满屋、熟读设定集的《EVA》真粉丝,但这部动画无疑在太多人的成长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8月13日上线亚马逊Prime Video之后,相信无论是不是粉丝都能感受到《EVA》系列的影响力。《终》的故事紧接上一部剧场版《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在这部作品里,“痞子”给所有角色,给自己横跨四分之一世纪的个人诗,以一个Happy Ending。新剧场版的故事并不处在最初《EVA》的世界线,但社交媒体依然留下了笔者所谓“告别青春”的矫情文字,仿佛抛弃曾经愤世嫉俗的自己,才能购入成人世界的门票。
与《EVA》相伴成长的故事,近期各位想必看腻了。作为油腻中年人的笔者不想掏出那些脂肪含量过高的感慨式发言,今天让我们聊回到作品本身,《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作为系列故事的结局,它满足预期了吗?
1.少年无法创造奇迹,也没能成为神话,14岁的我们还在问询如何与世界相处
“御宅文化”、“二次元”、“宅男”等词如今看来并非贬义,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为“宫崎勤东京・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日本民众和社会反对御宅族、反对动漫的声讨,以及对动漫行业及同人界的禁制和自我监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整个业界面对长达几年的低潮期:题材倒退、数量减少,倍受各方歧视和批判。
在这种背景下,《EVA》中探讨的人际关系及与人沟通等话题是时代产物。其中碇真嗣这一角色,代替无数14岁少年问出了他们内心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成长中经历过上述阶段,笔者从不认为“青春期”、“中二病”等等名词可以概括那时迷茫的心境。真嗣那段苦大仇深的故事并不常见,但试图逃避一切自我封闭的少年 是无数人内心世界的男主角。
就笔者而言喜欢上《EVA》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将那时的抑郁情绪具象化成为一段机器人大战使徒的故事。在那个还不明白无病呻吟含义的年纪,大抵所有的喜欢都是简简单单的共情,所以对于新剧场版的期待自然落在了真嗣的成长上。
尽管“痞子”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不懂宗教,但整个《EVA》系列无疑融入了浓浓宗教元素以及哲学思辨。
Evangelion对应了基督教传统的福音书,剧情里《死海文书》的预言中也包含耶稣受难式的朗基努斯之枪刺穿初号机。第一次冲击(First Impact)后,陨落天体留下的生命之卵“莉莉丝”,以及地球本身栖息着自古以来的生命之卵“亚当”,最终独立孕育出人类和使徒,仅凭名字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出处。
尽管在表象上《EVA》使用了大量基督教元素,但并不为其背书。天体陨落带来的第一次冲击,对应了留存在各个文明传说中,那场远古时期毁灭了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许多史前文明的大洪水。
剧情后续发展更是展现出浓厚的哲学思辨意味,贯穿始终的“人类补完计划”表面上是让人性回归神性的手段,以求彻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隔阂AT-Field,但这种人内心的进化,解决问题同时进行了长篇的心理描述,那片“橙汁海”向受众发问肉体与灵魂的关系。
二元论的观点自古希腊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套用到《EVA》的故事里同样成立,灵魂与肉体,个体与群体,人类与使徒,三组矛盾在新剧场版中会如何展现,自然是我们非常期待的。
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可以说人类补完计划就是这种哲思的具象化体现。《EVA》之所以横跨四分之一个世纪依然保持极高的讨论度,神秘的宗教符号和精妙的哲学巧思功不可没。
我们理所当然带着期盼的眼神等待“痞子”掏出更多深度问题,认同与否定在此时并不重要,动漫领域少见的严肃讨论氛围或许才是《EVA》系列背后珍贵的精神财富。
3.对于少年少女美好未来的畅想,青春期悸动背后的CP党
CP党争是否推动了EVA出圈?是否有利于系列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笔者不能妄下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期盼少年少女结束苦难迈向HappyEnding是可以接受的美好祈愿。每个人都期望找到自己的绫波丽、明日香、渚薰、真希波、葛城美里、加持良治、甚至是碇源堂……尽管遗憾是岁月流逝中最常见的注脚,但至少期盼喜欢的角色拥有幸福并非贪念。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应该是笔者途中暂停次数最多的一部《EVA》,坦诚地讲我无法断定它是否符合心理预期,但情绪的起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痞子”依然用一部电影表演了触动无数人内心的神奇魔术。
庵野秀明依然希望粉丝摆脱消极情绪,至少不要把《EVA》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不过之前打破第四面墙对观众喊出:“舒服了吗?”的粗暴手段竟变得如此温顺,60岁的庵野秀明用近乎劝慰的语气告别了所有的《EVA》,也提醒我们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对现实生活。
抛开粉丝滤镜,在电影结构的完整性上能明显看出《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的赶工痕迹。后半段剧情中大段大段的设定经由角色台词抛出,不少背景故事和核心设定如果能在前作缓步铺陈或许观感更佳。
《EVA》一贯的宗教符号以及哲学思辨也在HappyEnding里逐渐消散,“痞子”用一部作品分解了前作中无数意识流构架起来的世界,真嗣与真希波奔向新世纪的场景,强调了重视个体本身,TV版和旧剧场版里那种总体统一,个体生命支离破碎的设定瞬间瓦解。
当然,解构并不意味着“痞子”彻底否定了此前的《EVA》,我觉得最好态度不是把它当作教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反观视角,庵野秀明在60岁决定与世界和解,而我们不管是否接受都无力反驳,就像笔者的身份认知已经从“宅男”转变为所谓的“社会人”。笑着拥抱生活,迈步走向未来都是极好极好的事,AT-Field或许不再死死钉在胸前,夜里入梦来得也不应该是均一化思想的冲击。
无论如何就笔者而言,《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是一部“非常不EVA的完美EVA结局”。我宁愿“痞子”一如往讲出些“狂妄至极”的新理念,但这好似垂暮老人般的温柔突然得让人无所适从。庵野秀明曾说“《EVA》只是把我的人生映射在屏幕上而已”,这次明日香说:“我曾经喜欢过你,但可惜我先成了大人……”看完电影的一瞬间,我仿佛感知到对于《EVA》,庵野秀明真的没什么好留念的了。
如果说曾经那位名为碇真嗣的少年给予了我抑郁同好会似的安慰,那么对于新剧场版的喜欢里似乎掺杂进了各种各样的自我感动,自我满足。无论表面的情感多么热烈和丰富,背后都有群体性宣泄的意识侵蚀着那单纯的喜欢。
无论写出怎样的文字,我回看时都不免在脑中多出一双眼睛,小心翼翼地透过指缝偷瞄旁观者的目光,以确定自己的情感是否正常,应该扩大它还是应该缩小它。当我这么做的时候,情感不再只是自然流露,它成为了一个工具,一个代表自己喜欢《EVA》,一个代表自己看懂了《EVA》,一个代表自己依然能够融入当今互联网讨论的工具。
尽管如此,笔者依然可以坦诚的说能有《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作为EVA终曲,真是太好了。绫波丽学会的那几个词“早安,晚安,谢谢,再见”,或许就是庵野秀明对于粉丝最好的祝福。无论如何,永别了,所有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