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你出生了,是个男孩。你的父母对你视若珍宝,呵护备至。随后你上了一个昂贵的双语幼儿园。8岁的时候,你开始用父母的手机刷抖音。15岁时,你考上了少年班,提前步入大学。后来,你决定出国留学。你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很多想法都和在国内时不同。29岁的时候,你结婚了。你决定前往一所普通高校当老师,准备开始过着幸福而平稳的人生……
因为编辑部搬家的原因,我们几个编辑都只能在家办公。说实话,在家办公的效率可比在编辑部高多了——在公司总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会议或者大家吹水聊天而影响了文章的进度。如往常一样,在完美地敲下最后一个句点后,我决定抬头放松一下脖子,顺便看看小群里的沙雕群友们又再讨论什么新鲜玩意儿。
结果我发现,但凡我打开每个群里,似乎所有的群友们都正在互相交流着不知道从哪个地方生成出来的“人生履历”:有的0岁胎死腹中,有的人500岁遁入仙门,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家徒四壁。但总体上来看,每个人的人生履历都显得特别“无厘头”。
我是个喜欢凑热闹的人。正当我想张口问这是什么游戏的时候,群友似乎心有灵犀般地直接甩出一个连接。点进去一看,白底黑字简简单单的页面,上面写着七个大字——
“不就是个网页测试么?有这么好玩?”我不屑地在群里打出了这两个问句。
“别废话,你快试试,让我听听你这游戏文化推手的评价!”群友在这段后面跟着的QQ表情“龇牙”让我莫名的有点儿生气。
试试就试试,不就是个网页游戏么,还能玩出啥花样儿?我的倔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于是点击鼠标,按下页面上用细线围成的“开始”按钮,手上还在键盘上飞速地敲着字:“想人生重开?用人生重来枪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手游玩家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天赋抽卡”,下面的十连抽按钮似乎已经预示了点下后会发生什么。虽说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抽卡画面,但一大堆映入眼帘的、还带着稀有度颜色的随机词条却不免让我有种玩Roguelike的感觉。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条看起来似乎别有一番意思:例如有的可以让快乐+2,有的会让所有属性-1,甚至还出现了“你有强迫症”、“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神秘词条。但比起词条本身的这些五花八门的数值变化,这些词条的名称看起来却更加有趣。
“天龙人”、“急了急了”、“动漫高手”、“网络巨魔”、“永远的神”……这些常用在我们日常交流的词汇中的各种俗语,构成了这个游戏的基本语言,读起来真是有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仔细一想,在游戏中会刷出纯负面的词条本身就是个很微妙的事情。这《人生重开模拟器》似乎毫不遵循传统Roguelike的设计思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实在是够放飞自我的。
我装模作样地“深思熟虑”了一下,随便选了三个天赋后进入了下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也很简单,只需要将20点分配进“颜值”、“智力”、“体质”、“家境”这四个选项即可。“体质千万别低了,不然还没出生就容易胎死腹中!”,群友开启了指导模式。
颜值0、智力7、体质10、家境3,这数值想走个演艺圈看来是没戏了。
点下了“开始人生”的按钮,这个属于我的人生故事就像BASIC语言一样,一条接一条地展现在了眼前。
我是个女孩,从小生活在城市,父母没怎么精心照顾过我。后来我上了个普通小学,获得了三好学生。升入初中后,我的数学老师因为课外补课而被逮捕。高中的时候有一只狗跑进班里跟我们一起听课,但很快就被闻讯而来的城管抓走了。
我考上了一所985大学,学校里总有各种大佬的讲座可以听。再往后,我成为了打工人,我的私人生活越来越少,工作却越来越多。
两年后,我结婚了,孩子出生了。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我们一家出去旅游,电视里传来了联合国解散的消息。等到进入不惑之年,6G信号已经覆盖了全球大多数地区,人造食物火遍了全球,天然食物没人吃了。我看着电视里面传出来的深山里面发现了穿古装的居民,直觉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鲜统一了韩国、人类几乎可以控制天气、我发现了一个“按下去后会获得大量金钱但人类会在1000年内灭亡”的按钮,但我没按。后来,近视眼已经可以轻松治愈,诺贝尔奖也停办了。
父母相继离世,让我觉得自己也老了,很容易就会疲惫。后来我耳朵也听不清了,生活也变成了充满了几乎没有成本的娱乐的老年生活。
人生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度过,直到90岁的时候,我在睡梦中安详的死去。
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还算不错的人生旅程。我兴冲冲地把履历贴到了群里,却没想到遭来了群友们的一阵“奚落”:你这人生也太没劲了。过了一小会儿,他们也纷纷贴出了自己的人生所遭遇的故事——
似乎每个人的故事都比我的要离奇曲折的多,这让我觉得有点儿不甘心。于是我决定再开一轮,看看这次是不是也能遭遇到类似的故事。
看着屏幕面前“你死了”三个大字,我半晌没回过神来——等等,这就GAME OVER了?不知为何,我的心底里突然涌起了一股子莫名其妙的莽劲儿,想看看我反复重开自己的人生,究竟还会遇到怎样不同的故事。
“你发现孩子学的东西连你都不会。”、“你的家庭越来越困难,温饱都成问题。”、“你被一个骗子骗得倾家荡产。”、“你怀孕了,公司找借口把你辞退了。”……在不断反复重开自己的人生的同时,我突然发现我的内心开始逐渐被那些负面的事件所占据——虽说人生中也不断有好事发生,然而在随后十几次重开的人生里,我再也没有过一次活到90岁。
我开始变得有点儿着急。为了能够寻找到活得更长久的办法,我不再把命运交给随机数,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调节属性点的倾向,在选择天赋方面,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回避那些只有负面效果的词条。
然而我发现,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开中,我并不能完全掌握住游戏中自己那个小小的人生——那些会降低你自己属性的事件总是会在你不希望出现的时候悄然而至,而那些会改变世界的大事件也并不会向你所期盼的方向发展。
每次通关后,游戏会根据你的属性数值为你的人生进行评分,然而相比起想要再开一轮的冲动,最后这分数的存在感却一点也不够强烈。
我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游戏中所描绘的“人生”是可以被控制的,但实际上,想要完全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在这个小小的《人生重开模拟器》却又是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因为它依靠着着大量的、随机的事件与天赋,在改变你的属性的同时,轻易地把你的人生导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抬头看看表,四个小时过去了。这也就说明除了上厕所以外,我已经在屏幕前麻木地点了四个小时的鼠标。
媳妇端上了一盘洗好了的葡萄,用责备的语气给我说道:“差不多行了啊,也该歇歇眼睛了吧。”说的也是,我这人一玩起游戏来就很容易忘乎所以,于是我站起来,决定去阳台放放风。
因为我不抽烟,所以极力地眺望风景是我特别有效的能够缓解疲劳的方式。我特别喜欢瞪圆了眼睛努力望向远处的风景——建筑也好、车流也好、云彩也好,在远望着他们的同时,还能捎带着放空一下大脑,甚至连整个身体都会觉得轻了不少。
天边的云彩已经被夕阳映成了金黄色,看上去暖洋洋的。我推开屋门,却没料到入秋的空气却有点冷。一个猝不及防,打了个冷战。
但也因为这个冷战,之前昏昏沉沉的大脑却一下子清醒了许多。顿时,之前那几十轮的重开的人生记录,就像是潮水一样,不断开始涌入我的思维中。我努力用大脑把那些一条一条的文字整理成段落,却突然发现,每一次的重开的人生,竟然都是一部完整的,包含了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
《人生重来模拟器》与我之前玩过的所有的有Roguelite的游戏都不一样:它的每一个轮回都是独立且完整的,有着明确的开头(出生到上学),过程(成家立业到老年生活),结局(最终因为某个事件而宣告死亡),并掺杂着转折(各种稀奇古怪的随机事件)。哪怕是因为各种原因突然暴毙,但从客观角度来讲,这确实是出现在在我们真实生活当中的事件,接受起来也并不会觉得困难。
游戏中的“死”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束的标志。而在游戏中,你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互相独立,(基本上)互不影响,每一次都是崭新的诞生,而每一次也都是崭新的死亡。这就意味着我即便是在任意一个轮回结束的时候退出游戏,都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依依不舍——因为“死”了就是人生结束了。就像是幕间剧一样,这一场故事也就真正的谢幕了。
当然,《人生重来模拟器》做的并不细致。我就曾经遇到过妻子连续去世两次的情况,也遇到过离婚了还有孩子出生的事件。明明是一个bug,但是在游戏中,却变成了一种荒诞而离奇的黑色幽默。
我并不认为开发者要通过游戏去抨击什么现实问题——游戏中的那些事件固然经典,却又缺乏足够的深度。开发者们似乎并不想着借由游戏中的事件深挖那些事件背后的内涵,只是想把它们当做一个标志,来让为游戏增添一些人生的“真实感”而已。
所以,就算游戏中的那些事件再怎么真实接地气、亦或者再怎么顽梗玩到飞起,每一次GAME OVER却丝毫不会带给我任何的负担和不适,看到某些事件甚至还会让我不由自主地笑出声。完事儿之后再细细的回味人生中走过来的点点滴滴,也丝毫不会觉得人生是那么的沉重。
能够用汉字与数字带来这样一次别具一格的游戏体验,这就说明,我确实小看了这个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网页游戏了。
想到这里,我突然对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感到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开发出这么一款粗糙却又充满乐趣,讽刺却又包含着幽默的小作品呢?我回到电脑前,在游戏网页的左上角,找到了游戏的GitHub页面。显然,作者似乎并没有把这个游戏视为商品,而是大大方方地把游戏的源代码放到了网站上,供人查阅和改动。
我查阅了一下作者的名字,叫做VickScarlet。然后通过这个用户名,摸到了作者在bangumi的页面。
出乎我的意料,这位Vick是位非常标准的二次元用户:喜欢佐仓绫音、水濑祈、种田梨沙,听《BanG Dream!》(似乎还推Poppin’Party),追当季的大部分新番,玩GAL和3A大作——除了我不会开发游戏和GAL玩的少以外,我们的爱好还真有点儿类似。如果能与差不多能对上电波的人对上话,或许也能问到一些更有意思的问题。思前想后,我决定试着采访一下他/她。
从资料中,我找到了Vick的推特和其他的账号(唯独没有QQ和微信),然而他的推特关闭了私信,其他的账号又没有联系方式。联络的途径似乎被硬生生地隔断了。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一位群友突然发给我了一张游戏中的截图。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起在推特下面留言等对方回复,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来的更快捷一些。我在表明了来意后,添加了这位QQ名叫“神户小德”的用户,在群里面,他的昵称叫做“概率密度”。
在数学上,“概率密度”等于一段区间(事件的取值范围)的概率除以该段区间的长度。但很可惜的是我数学一直都不好,所以很难领悟到这位开发者昵称的由来。为了缓解等待的焦虑,我就从他的个人简介中顺藤摸瓜,加入了一个有关《人生重开模拟器》的交流群。
看得出来,游戏的突然火爆也让这位策划有点儿应接不暇了。而群里面不断地有新人涌入,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您好,请问一下您是人生重开模拟器的作者吗?也就是说您是GitHub上的那位@vick_scarlet吗?”因为事先已经表示了身份,所以我用这一句作为开场白。
“不,他是程序,我是策划。”很快就得到了神户小德的回答。而我也由他的引荐,拿到了Vick的联系方式——
Vick的QQ昵称叫做“绝世美女种田梨沙”,果然应了那句老话:还是种田适合老子。
就这样,一个双线程的突击采访开始了。为了节省时间,我决定开门见山地直接问起了开发缘由:“当初是怎么想到的‘人生重来’这样一个题材?”
神户小德首先回答到:“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们群里面聊天时,讨论到颜值、体质这些属性如果可以自由分配你会怎么分,然后做了个问卷投票。感觉不过瘾,就想做个游戏出来。”
“也就是说,因为某个话题而引起来了这样的讨论吧。”
Vick接过了我的提问:“主要是他提议的,当时在群里面吐槽一些时事,还有一些工作生活上不愉快的事情。”
“所以我大胆猜想一下,就是正好抱怨‘如果人生能自己加点就好了’这样的话题?”
“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很多动画都是那些‘异世界转生’之类的题材嘛。”Vick这番话让我意识到,“转生”这一题材似乎在每季的新番里都会有个那么一两部。虽说现在穿越剧大部分都是爽文,但这种“让自己尝试下另外一种生活的机会”的故事,对于每天忙于工作或者上学的普通人而言其实还是有挺大的吸引力的。
“然后讨论些哲学问题,比如意识是什么,怎样判断自己和前一天自己是同一个人,意识克隆或转移问题等等。”,Vick的话并没有说完整,但我已经能大致猜出来这个游戏诞生契机是怎样的——
如果没错的话,《人生重开模拟器》的诞生源头就是从群里面大家的日常聊天开始,渐渐发散到了如果想要重来一遍人生的话,想要让自己有怎样的先决条件。越想越不过瘾,于是终于下手做个小游戏试试。通俗点讲,我们管这种行动叫做“头脑风暴”。
那在决定做成游戏之后,游戏的整体框架思路又是怎样构思的呢?
“就……想着平时玩的的那些肉鸽游戏,随便做的。当初做着打算发群里让群友玩的,没考虑那么多,所以整个都很简陋,也没有美术音效啥的。”神户小德说出了一个特别简单的理由:“随便做的”。
确实,硬说《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完成度其实并不高,有些功能似乎都没考虑过要做出来——比如当我在页面右上角点击排行榜的时候,会冷不丁地跳出一行小字:“别卷了!没有排行榜”。
“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我以为最多也就有一两百人玩。”稍等了一小会儿,他又这样回补充了一句。
“大概是游戏中那些随机的要素和一些贴合时事的事件让大家觉得很逗的原因吧?”我提出了这样一个不够成熟的猜测,但从我的观点来看,这种能够让玩家们有着各种天天耳濡目染的“既视感”元素,才会让游戏有着十足的亲和力和传播力。
“时事恰好是因为我不会编二十多岁以后的事情,导致事件过少,加上去凑数的。”直觉告诉我神户小德这种真诚而直白的回答绝对是发自真心的。
“那么您二位具体负责游戏的哪些部分呢?”我转移了一下话题,打算聊聊他们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的事情。
“我负责设计命名和一些规范,数值由他设计。”Vick说道。
“明白了,也就是说你跟概率两个人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分工合作?”“对。”这种有着明确分工的制作方式,在之前采访独立游戏团队的时候也见过多次,大部分都是开发成员分居异地时最为常见。不过对于小团队而言,这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独立开发体制反而会拥有更高的开发效率。我向两个人确认了一下,虽然没有透露自己的居住地,但两个人确实不在一起,这也是他们两个人第一次合作开发游戏。
我追问道:“从构思到第一版出来,整个游戏开发的时间用了大概多久?”
“两周多吧,主要是我文案写的慢,在准备考研抽时间写的。他代码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写好了。”神户小德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而且他代码也基本上没什么BUG,BUG都是我配表时搞砸的。”
配表这个工作是每个策划都要经历过的一种“磨炼”。简单来说,“配表”是一种规定格式的文档(大多数是XML文件)。游戏中的一些关键参数会从这个配表文档中直接读取。一般来说,策划可以通过直接改动表中的参数,就可以直接进行修改游戏的规则、配置等操作。不过配表本身就是一向比较累的工作,动辄几千行的表格,看久了真的是头晕眼花。
“初始版本确实用了几个小时吧。不过后面还有后续修了些bug,大概花了两三天。”Vick补充了一句。
一个人配表花时间比较多可以理解,几个小时就能把代码写完,这确实有种参加Gamejam的速度了。“游戏的第一版开发过程看起来非常顺利,在游戏开发完成之后你们又对其进行完善了吗?”我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没有……直接就发出来了。所以你看,游戏中还是出现了各种重婚、复生等乱七八糟的BUG。”神户小德说道。“凌晨的时候只发在群里还有某小众网站上,游戏人数就已经突破预料了(几百人)。早上在贴吧又发了一次,结果游戏突然就传开了。”
“是的……要是预想到了,就加点banner广告了(雾)”神户小德打了个哈哈,“是改善一下再发啦。”
“游戏中那些事件似乎埋了特别多的梗,这些梗都是神户小德你在写文本的时候临时发挥的吗?”我一边说着,一边发了张截图过去。
“对。比如这就是苏联的梗,就直接拿来用了。”在神户小德的口中,随手把一个热门梗改到游戏里似乎是件并不困难的事情。
“这些文案都是你自己一个人想的吗?还是在群里面跟大家讨论之后整理起来的?”
“大多是自己想的。”神户小德作了回答。“不过农村部分我不会编,是问了群友后再写的。”
“那么游戏中的属性数值,事件的影响以及计算也是你提前设计的吗?”
“拿角色的四维举例的话,这些数值会对角色产生哪些影响呢?”仍然对游戏感到困扰的我,决定问一些关于游戏本身的问题。
“出身,事件触发条件,事件触发后的分支条件这些。”
“那我猜一下,比如说体质越高,在角色老了后摔跤会造成属性的影响就会越低?”
神户小德好像“摇”了“摇”头,说:“基本都是‘是非判定’,不会做那种越高越咋样的。”也就是说,游戏的整个判断的机制都是“那种只要大于一定数值,则会怎样怎样”的类型。
“群里面有事件和天赋的配表文件,网站上也能看到源代码。”不过抱歉的是,我只学过一点点的C#,看懂源代码这件事对我来说着实有点儿困难。不过由于我曾当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策划,要说读懂配表还是有点儿信心的。
“那么我再举个例子,例如刚出生的时候会有概率遭遇到摔倒地上的事件,这种事件是随机触发的还是也同样是跟自身属性有关?”
“每个年龄对应一个事件池,从池子里随机抽符合条件的。”神户小德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回答了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翻看着写着游戏中一千四百多个事件的配表,才发现原来《人生重开模拟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通过并不复杂的的判定标准,在配合上不同阶段的随机事件池,两个简单的系统相互影响,以网络迷因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展现形式,让游戏有了种想让人不断继续循环玩下去魔力。
看着看着,我的视线移到了游戏主界面上位于标题下面的一行小字:这垃圾人生一秒也不想呆了。看起来真是相当深刻而又振聋发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悟呢?我决定问一下神户小德写这句话原因。
“那个图的梗。”他给我发来一个表情,再见我是外星人.jpg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感悟,也没什么抱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本以为想从这小游戏中发现点儿人生的大彻大悟,回过头来才发现一切都只是在玩梗而已。
作者荒唐言,玩家辛酸泪。
都云人生难,谁解其中味。
“这倒是没有。”从码代码速度和搭起游戏架构的速度来看,我猜测回答我这句提问的Vick应该是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
我突然想听听从程序员的角度对游戏的看法,于是便问Vick:“对于这个游戏,您觉得满意吗?”
“这个游戏本来是想小圈子里面自己玩玩的,没想到会火起来,大家能喜欢,这部分我是满意的,但是完成度我觉得还没有够。如果有时间和精力,还是想完善一下游戏的扩展性。”Vick似乎在忙着回复其他的消息,我过了一小会才收到他回复。
作为策划的神户小德否定了我的猜测。“没有,我要学习了,已经浪费很多时间了。”他接着说,“而且这种小游戏只会火一两天,比如某西瓜(指的应该是之前曾经火过一小段时间的《合成大西瓜》),没必要后续再做了。”
“而且也是开源的,随便改,现在已经很多群友改成各种乱七八糟的了。”看着他打出来的这句话,我看了一眼群里的讨论。此时的群里已经有群友开始分享修改过的《人生重开模拟器 超级无敌版》了——橙色天赋保证刷出,轻轻松松能够活到500岁,让原本就不断反复的人生又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之后会不会考虑再试试开发游戏?”我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随后我又跟两个人聊了一小会。神户小德正在准备考研,但他自己总觉得“现在这天天游戏的样子八成是考不上了”;平时他喜欢玩《原神》,《炉石传说》,《雀魂》,上上《魔兽世界》的怀旧服,有时还会玩玩GALGAME;得益于自己之前在小游戏公司学会了配表的机会,这次才能有机会把游戏做出来配完。
而Vick似乎一直很忙碌,他告诉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游戏程序,自然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参与到游戏开发的现场中;对于游戏本体的后续完善他自己内心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等到我今天再打开游戏的时候,发现在主界面已经有了直观的数值显示了。
群里的讨论热度一直都没有减弱。游戏主页增加了Discord的链接与黑色背景模式;魔改过的《人生重开模拟器》已经可以直接选择十个天赋,还附带四万点的基础属性,然而游戏的平衡被影响,玩起来变得索然无味;有攻略站已经通过分析源代码,言之凿凿地声称发现了进入某个流程的必备条件;那些荒诞不经却又看起来如此正经的事件,在无数个群里面被发了又发——无论是“云南发现一种红白斑点蘑菇,吃了可以变大”、是“你到东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学府演讲《我的努力》”、还是“美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
对于神户小德和Vick而言,《人生重来模拟器》不过只是个脑洞大开的小游戏,它没有承载着过多的含义,也没有被赋予多么高的期待。然而每个在游戏中轮回了数十遍甚至上百遍的玩家,也就是我们,却对这样荒诞不经的故事如此执着与着迷。
《人生重来模拟器》不是《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不会给你带来一次完美无瑕的人生体验。但正因为这种“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不完美,才会让我们能够从这个小小的游戏中感受到了源自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才会让我们愈发的想要在游戏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启游戏,无限趋近于那个最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生。
别为了那些顶级的属性而内卷了,那样的人生实在是少了点味道。
正如我们被新冠疫情打的措手不及一样,我们无法预料到第二年会发生什么,也不能真正“重开”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才会把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寄托在游戏这个媒体上。但无论你前一晚的人生是否是化身魔法少女与侵入地球的银河帝王战斗,还是孩子在学校闯祸了你去挨老师批评。第二天迎接你的朝阳,却总还是那样金灿灿,暖洋洋的。
想想,世界上有76亿7696万人,也一定会有一个人与你有着同样的故事吧。
评论区
共 6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