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在开始拍摄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一定要看的,那毕竟是我爷爷经历过的战场。而《我和我的父辈》俨然成了一个年货系列,短片见功底,这是个非常好的见证创作者功力的机会。
我私下给了两部电影不高的评价,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看电影之前我看了电视剧《功勋》,里面的前两个故事恰好一个讲朝鲜战争上的士兵李延年,一个讲奉献一生克服万难终于造出氢弹的于敏,某种程度来说,恰好跟这两部电影的故事撞车了。
《长津湖》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场,它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远在别国的仗,它的开头生动地把书本上的文字展现了出来。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政治角度考虑出兵的必要性,但士兵认同吗?我问过我爷爷,他说,美国佬快打到中国了,不赶走他们他们肯定打过来。我想这是他受到教育和部队宣传的结果,但同样的宣传肯定也在美军士兵身上:他们肯定相信他们是带着正义来到朝鲜战场的。但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士兵能顶着零下三十度的低温活活冻死,在埋伏的过程中活活烧死也不哼一声,也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我爷爷被炮弹炸出的土埋了半截身子,拼命爬出来死里逃生之后立即主动请缨顶着炮火给前线送弹药。
而《李延年》的开始半小时就通过对试图逃跑的“小安东”的审判解释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人,都有试图守护的人。美国人的炮弹已经落在了安东,现在我们在这里,还有机会赶走他们,不让更多的炮弹落在故乡,你走了,回到家乡,到时候面对炮弹,你能怎么办呢?《长津湖》中的宋时轮说,“我们的土地要被他们抢走,就这么简单。”其实哪有那么简单?我们的战士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抵挡钢铁洪流的时候心中如果只是为了保护土地,那也太狭隘了。“保家卫国”的背后是几十年来的屈辱,是看到朝鲜人民惨状之后回想起故乡是如何被外族侵略糟蹋,是对战火殃及亲人的恐惧,而这一切构成了深入每个人骨髓的家国情怀,绝对不是“为了让我哥看得起我”,“军人的荣耀”能够比拟的。
我对于朝鲜战争的了解与很多人一样,大都是通过纪录片了解的。当然,我比很多人要多一个信息来源,那就是亲历了抗美援朝的爷爷。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几乎是在顶着炮火艰难地阻击。
“我表哥在二营,整个营都炸没了,只有通信员跑回来,我们接着顶上去……山顶上被炸得矮了一截……”
这是我爷爷的亲口描述,加上国内外纪录片里对长津湖的多角度展现,我们能确定的是,这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极度不对称的战斗。我们在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在零下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静静地等待敌人进入包围圈,然后突然发动进攻打退了敌人。其中很多人在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并没有站起来,因为他们早已经冻死了。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当我们跟着主角团的时候,有感觉到美军强大的火力让我们动弹不得吗?一个土豆让我们的士兵挨饿了吗?零下三十度的温度对我们的士兵造成了多少影响呢?
《长津湖》有表现美军的可怕吗?有;《长津湖》有表现我军将士的勇猛吗?有;《长津湖》有表现出长津湖战役吗?没有。《长津湖》只是试图把《英雄连》的故事放在朝鲜战场而已。
我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战场与人物太割裂导致的。很多战争电影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某个具体的人物展开,自然观众的某个情感的落点也在那个人物上。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我们会期待拯救瑞恩的结果,当然,在《长津湖》中,我们也期待看到五千里关于家里房子的承诺如何兑现。五千里五万里两兄弟之间都把死亡快说穿了,我们当然也期待他们兄弟之前如何在死亡面前表现相互的情谊,结果以上这些什么都没有。
我们一定需要主角在战争中死亡吗?当然不会,但是我们一定要在开了头的故事上期待一个结果,而《长津湖》却让很多角色身上的故事戛然而止。而当它拥有一个不错的开头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故事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条大河从高山奔涌而出,我跟着它试图追到那海口看到海洋,却发现主干道在经历一片平原的时候戛然而止,突然消弭无形。
三个导演执导一部戏,我不知道合不合理。一部电影的战斗跟对话是可以分开的吗?一部电影的主旨难道不是贯穿始终的吗?假设不同的导演对一场战争的理解从根本上就不同,我们能得到一部完整的战争片吗?
这里我也想问我自己,对于朝鲜战场,我期待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对于我来说,如果你的电影披上了某个战役的名称,那么你就肩负起了反应这场战役真实境况和面貌的责任。我不反对用精彩的战斗场面反应我军单兵之勇猛,但我们的朝鲜战争,尤其是前期阶段,靠的更是巧妙的战术和顽强的毅力取胜的。
《长津湖》的第一场遭遇战,电影充分表现了小规模战斗中的战场和战术技巧,但是我的确不知道开着美军坦克与他们的坦克对轰,双方炮弹在中间碰撞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真实的。无独有偶,在《李延年》中的坚守346.6高地的战场上也出现了我军士兵开着美军坦克与对面坦克对轰的场景,但不同的是,《李延年》的这一段之前早已做好铺垫:为何我军士兵会开美军坦克:因为那是前国军士兵,开过坦克;为何他要舍身冲到坦克里:因为他希望成为战斗英雄,也因为面对对方坦克实在太难了。最后他成功了,但远远没有《长津湖》里那么幸运,他的炮弹没有撞开对方的,最后与对面同归于尽了。
《李延年》更像是朝鲜战场版本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每个鲜活的战友一个个带着他们的故事走向终点,很不幸的是,终点几乎都是牺牲。《李延年》中最终要的战斗就是346.6高地坚守战。在失去与营部的联系之后,李延年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剩余的兵力,用一些巧妙战术,面对敌人钢铁部队,寸步不让,战友一个一个倒下,剩下的人带着死者的寄托活着。虽然战争故事里的角色的终点不一定是死亡,但是有多少人能拥有那样的幸运呢?《李延年》则是用一个个“我们是怎么死的”故事来表现当时的朝鲜战场:我们聪明,坚韧,我们靠牺牲换来胜利。
从战场表现来看《长津湖》做的很好,但其他方面来说,《长津湖》远没有《功勋》里《李延年》那么好。当然,如果《长津湖》的结尾是五万里抱着五千里的骨灰坐着渡船回到家里盖房子,那我对它的观感会好不少。
能让我跟着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一起流泪,说明在那一刻我是认同我面前的这个角色的感受的,也能与之共情的。我看到马仁心把叫做乘风的娃娃紧紧抱在怀中,眼里满是疼爱,那一刻他的悲伤喷涌而出,我会心痛流泪;我看到十岁小男孩放飞孔明灯,哭着求妈妈平安,我能感受到他对母亲的爱和害怕失去的惶恐,同样也会心疼流泪。当然,在我看到于敏紧张到手抖,只能靠背诵《出师表》来缓解的时候,当我看到昏迷的于敏在被自己苛责为什么进度这么慢的时候,他的憋屈,他的自责同样让我心疼流泪。
但《诗》很奇怪,虽然不少场面让我感动,次数多于《于敏》,但我始终觉得《于敏》的故事更胜一筹。
当然,拿一个半个小时的短片和一个足足6集的电视剧相比是不公平的。但是,两者的故事太过相似,以至于其中主角们的一些感情是相通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就两个作品对于这些感情的表现可以做一些对比。
两部作品中,《于敏》聚焦于“两弹一星”中的氢弹,而《诗》聚焦于“两弹一星”中的卫星。同样是国家高级科技人员,历经千辛万苦投身到看不到边的事业中去,两个故事中的主角遇到的问题大抵也相同。
《于敏》从主角投身这项研究的选择,家人的支持,以及其中的种种困难,方方面面表现了这个行业的艰苦以及这批人的伟大;而鉴于篇幅,《诗》的故事聚焦在这样的家庭如何处理与下一辈产生的矛盾。
《诗》梦幻而浪漫,故事中的诗源自父亲的善意谎言,而这个谎言不得不由母亲去完善。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妈妈不得不隐瞒爸爸去世的真相。这样的谎言当然不会持久,反而让母子产生隔阂。故事的高潮在妈妈如何与孩子消除隔阂。母子之间的矛盾因善意和爱而积累,也因爱与善意而消弭。
但是,当我看到这里不禁还是要问,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毅然决然在那样的环境中选择了工作?
《诗》的结尾,故事中的诗终于出来了,它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
告诉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荣与梦想、挫折与悲伤。
告诉你,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见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让死亡变得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
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让平凡的我们去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人类的航天,是作为生命的我们,能做的最浪漫的事
我明白了,我之所以更喜欢《于敏》,可能是因为这首诗根本无法说服我。我无法接受你们因为要做最浪漫的事情而抛弃家庭。
于敏在焦急地等待某次运算结果时,紧张到不能自已。这时候他再一次背诵起了《后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
他的搭档继续道:“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另一同事继续道:“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最后于敏眼含泪光,收尾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了,这才是他们选择这条路的原因。除却一些众所周知的关于破除核讹诈的威胁,更多的是一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大义。这一刻,实验室的这群年轻人不需多言,大家心中熟知的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一刻,他们对家庭的愧疚和亏欠被“我将无我”的超然境界所超越,这或许也应该是《诗》应该有的答案。在不浪漫的现实中,孩子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理解父母,就像马背上的乘风一样,他的父亲那一刻做出了一个无私的选择,那也是他们为何伟大的原因。
《于敏》的结尾远远没有诗意。等氢弹终于爆炸的那一天,举国欢腾,而他却只能掩藏自己的喜悦。他提议买份烤鸭,却被妻子拒绝:因为他们家里拮据,有些买不起了。最后他只能偷偷躲在家里的角落哭泣,这是为他自己而哭,也为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关工作者而哭,当然,这是喜悦的泪水。这一刻,我同样为了这名伟大而隐秘的科研工作者感到心疼而泪流不止。
《功勋》的视角虽然跟随着那些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但其实展示的更是那些他们身边的人们,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人,那些为国家级安全奉献了一生的人。总之,去感受国剧的独特魅力吧,去感受我们的演员的功力吧,甚至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找问题吧,我相信它至少能说明一些问题,关于为何我们在遭受百年欺侮之后能慢慢站起来的问题。
评论区
共 10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