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飞了两千公里赶往上海,落地小区就封控最后还拒了某易实习offer的事情已经成了家族群最大笑柄,但《极乐迪斯科》更新绝赞装载中!
这篇虽然名义上算是游戏测评,但是关于游戏的部分不会很多。一方面,《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已经火过了。我本来很早之前就想写这个游戏的测评,但是不知从何下笔。关于美术、音乐、随处可见的neta等等元素的解读已经很多,某站也有全部的结局视频,我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才能带来新意,索性就不写这些了。
另一方面,我想大家也许都喜欢看到一些不太一样的视角,所以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这篇测评,还请大家给我一点鼓励,看到最后吧。
这个游戏给我带来的“精神伤害”真的是颇有些沉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跟一般意义上“不太对劲”的人打交道;游戏中某些体验也是过于真实,真实到当阿P和rain聊天的时候,我甚至会对一些对话全自动颅内配音。糖糖的真名写作“雨”,读作“rain”。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我想用真名来称呼她,希望大家能够接受。
游戏的核心就是一个带有养成元素的视觉小说,管理好三种数值不要崩盘,在三十天内朝着最后的100万粉目标努力。视觉上充满了光污染,连游戏制作者都温馨提示可能会诱发光敏性癫痫,加上颇有一点蒸汽波韵味的像素画风,至少我可以说它“不大众”;听觉上则是节奏感极强的电音,有时候我甚至怀疑鼓点直接敲在了我的脑子里面。如果说傲娇在这个版本已经退环境了,那病娇早在上上个版本就已经退环境了。再加上部分破大防的结局,实属让我不知道该如何推荐比较好。
但是我还是想对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说一句,玩这个游戏,不会后悔。它是冰冷现实在游戏世界的一个阴暗投影。如果能从二十几个结局中,看出一些现实世界的端倪,进而理解一些互联网的本质,那就更是血赚。
早在1897年,社会学鼻祖埃米尔·涂尔干的著作《自杀论》中就清楚地写到:
有些评论说,《主播女孩重度依赖》是一部“贵圈真乱”的活字典。但是换句话说,翻翻这部活字典,字里行间看出来的不是“贵圈”,而是一种病态而畸形的现实。游戏这种形式,根本不具备“创造世界”的可能性,它本质上是核心制作团队对于历史及现实总和的理解。换句话说,只要制作游戏的主体还是人,就不可能脱离现实环境,而制作出超越人性的作品。至少在这部游戏中,每一个结局都一定能找到现实对应。
我可以非常确定地说,存在。甚至包括各位读者朋友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接触不到的那部分也存在。Ta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主流社会抛弃了,自然而然地生活在世界的边缘。
从游戏本身的剧情推测,Rain在我的视角里,是一个早期经历不良,经历过很多创伤事件,并且可能患有一些精神疾病的女孩子——这让她在人格水平上偏向于边缘型人格,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幻觉。但是她的社会功能可能比大家想象的好很多——也就是说,现实中的Rain,并不一定生活疏懒,社交退缩,兴趣减退,而是更像一个个性十足,特立独行的人。
为什么这么判断?比如说,在日本入住租的房子,入住之前也需要付一笔钱。我没有能力通过外出行程推断位置继而判定租金范围,但是至少说明,她具备一定的金钱观,并且提前准备了这一笔钱。有一些人会觉得这笔钱是从家里偷出来的,但一般来说,从家里偷了一笔钱,是不会如此轻描淡写地“回老家”的。同理,可以排除家里给了她一笔钱之后扫地出门的可能。我自己的推测是,家里完全不在乎她,异乡独居或者在老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
什么样的家庭会是这样的呢……我接触过的有留守家庭、主要抚养人均在服刑的家庭、主要抚养人因疾病失去抚养能力的家庭(包括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我倾向于第三者,父母一方可能生病了,另一方苦于照顾病人和工作以维持生活,无暇照顾Rain。这也可能是Rain遭遇校园霸凌以致最终辍学的原因。在任何一个文化中,失去主要抚养者支持的孩子都会过得非常非常艰难。
另外,想到做主播就立刻行动起来,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源尽可能的扩大内容面,这也体现出她的行动力。我从申请公众号到写出第一篇推文,时隔差不多两年。尝试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特别是手头没什么钱的时候。从直播的应对也能看出来,哪怕次次都选不太友好的彩色弹幕,Rain的应对都是相当不错的。
至此我们大致完成了Rain的画像:一个脆弱感性、高度不稳定又敢想敢做的女孩子。
理解了Rain,就能理解Rain与互联网互动的核心诉求:接纳与认同。
Rain想要一百万粉丝,来弥补成长过程中本应存在的关注;她又想要一个能够接纳她与认同她的容身之所。这也就是在绝大多数的结局中Rain走向自我毁灭的原因——因为在互联网上,这种地方是不存在的。
我斟酌了很久该怎么写这一节,写了几次又删了几次。最终我决定还是把我最真实的想法呈现给大家,这也是从《主播女孩重度依赖》收获的感悟。它可能是错误的,乃至于偏颇和极端的,但它也是真实的。
最近有一个概念很火,叫做“个体原子化”。指的是现如今在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原子,与其他人的联系变得非常薄弱。随之而来的就是“社恐”,大家都懂,这逐渐从一个疾病名称变成了一个身份标签,进而演变成一种状态。看上去,我们在经历一个由集体走向个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逐渐疏远,我们更独立了。
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变得更独立,反而空前地渴望认同和接纳。之所以产生了“原子感”这种东西,是因为个体在报团取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发声,从而形成了“原子感”这个概念。而很多人又是如此地害怕被主流互联网抛下,于是自发地认领标签。
以我自己的观察来看,很多人并非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质”,而选择了与相同特质的人相处。反而先判断哪个群体最容易接纳自己,认同自己,然后再根据这个群体的标签塑造自己,进而实现“接纳自我”。互联网无限放大了这种方式的可实现性,只要基数足够大,任何标签都足够聚集起足够多的人,来实现一种“我不孤独”的状态。
但是这终究是一种幻觉。我们目睹了太多“圈”的分崩离析,最后在互联网上沦为梗和笑柄。每一个“圈”都会形成小团体,小团体内部又能分成保守派激进派和折中派。一开始输出内容,后来演变成观点,更后面就只剩下纯粹的情绪。好的,完蛋了。我们换个小众的平台,再来一次。
让我们回到游戏。当一个失去几乎所有社会支持的辍学女孩子试图整合一百万人的认知,让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形成接纳与认同,这几乎就已经注定了毁灭的结局。在某几个世界线上,也许Rain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主播之路。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一步走错就是粉丝团体的分崩离析,然后就是网暴乃至人肉。每个粉丝希望从超天酱身上得到的东西有本质的区别,超天酱和Rain自己也有本质的区别。不管是试图弥合差异,还是躲在每一种人格面具下即兴表演,对精神的负担都远超Rain这样一个普通女孩子所能承受的极限。
这也就是为什么“塌房”成了主流——戏剧的表演是一时的,人设的表演是一世的。人设与自我差别越大,表演越难,塌房越快。再加上自媒体时代,保守秘密又变得如此困难。圈子的核心一夕崩坏,追随者作鸟兽散,又迫不及待为自己贴上下一个标签,融入下一群体,生怕成为被抛下的一员。
可是到最后,我们终究要在漫长人生中回答一个问题: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者眼中的我,脑海中的我,和真实的我,究竟有多少不一样需要去弥合?一个人最强有力的接纳与认同,是来自“我”这个认知主体的接纳与认同。即,接纳自己,认同自己。一个无法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又怎么能做到真正的独立呢?
因为她如此真切地想要改变自己,并且付出了行动。她做了我没有做的事情,尽管她是个纸片人。以她在直播时的“网感”,我很难想象她对互联网是一种白莲花式的一无所知,但她还是选择发起了挑战。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堂吉诃德式的勇气。
不用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我自己直接承认我过度解读。因为我太缺少这样的气质了,所以我把这种希望投射在了Rain身上。我希望这个美丽、脆弱又敏感的女孩能实现她的梦想,然后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也真诚希望每个读到这篇文章或者玩过这个游戏的人,会记得这个固执地离开家,第一次坐在电脑桌前打开摄像头的Rain·超天酱。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