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爵士乐开始兴起后,Solo这一形式变得更加重要。跟根据爵士历史学家Wynton Marsalis的采访,在很早期的爵士乐里(譬如Buddy Bolden) ,就已经有很多小号乐句开始塑造和流传,为后续小号独奏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范本。尔后到Louis Armstrong时期,正因为他无人能及的(小号)高音,使老爹成为当之无愧的爵士乐明星。要知道,当时还是大乐团时期,而他本人早期也不是靠卖唱出名。强烈的演奏风格,为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正因为如此,大乐团团长也会刻意安排桥段让乐手自行发挥,比如 Duke Ellington 让萨克斯手 Paul Gonsalves一次性吹出27个和弦。
尔后,硬波普爵士乐出来后,强调技术和个性的乐手相继出来了。尝试旋律化和弦的演奏出现,并且会刻意安排让每个乐手都能独自发挥。这时不论是Lee Morgan、Joe Henderson、或者是 Clifford Brown ,这些爵士乐手均获得大量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激情独奏的同时,另一种伴奏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根据主旋律和即兴部分,去演奏第二条旋律线的伴奏,这让爵士的即兴表演开始上升到另一种高度,甚至触及到复调的一些概念。而这时候的佼佼者,就是John Coltrane和他著名的三度圈。
真正把Solo编曲发扬光大的,还得是同样来自英国的滚石。Mick 跟 Keith 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想玩蓝调,还是那种很草根、很原始的蓝调。在早期翻唱披头士歌曲《I Wanna Be Your Man》时,Keith就弹一些很糙很刺激的Solo。尔后在他们逐渐壮大的过程中,Keith 开始编大量的Solo来为乐曲服务。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滚石的代表名曲《Symphony for the Devils》。虽然在这首歌裡,Keith 根本没弹几个音,而且还断断续续的。但他证明了这种单音演奏的确能给歌曲带来高潮,并且让歌曲的段落更加清楚。
Solo成为摇滚的主角时刻,基本上还是从七零年中初到八零年代末。在这段时间里,首先是重型金属慢慢开始出现并成熟,很多强调技术的吉他英雄陆续登场,譬如“电吉他地位排行榜”永远的老二Van Halen,又或者本身就具有极强古典底子的 Randy Rhoads 或者Yngwie Malmsteen,甚至连不怎么强调演奏的前卫摇滚 Pink Floyd 和 David Gilmour 都得时不时Solo两下表示进行到歌曲的高潮部分。
而在往后那场金属狂热中,什么 Thrash Metal 四大天团、欧澳各大金属乐队、甚至连长毛流行金属 Bon Jovi 也要求他的吉他手 Richie Sambora 总得弹点什么。在这个大前提下,摇滚 Solo 变得无比的卷,如果你听过《Tribute (Live)》,很难不被 Randy Rhoads 那精准的演奏所震撼;如果你听过 《Studio Albums 1978-1984)》 ,那种把吉他当钢琴弹的演奏方法让 Van Halen 永垂不朽。如果你听过 Yngwie 的速弹……虽然他的速弹记录早就被人超过了,不过能在录音上打败他的人还很少。这当然不用讲充满“史”味的 Slash 了…
从90年代开始,金属,或者说 Solo,就不再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了。除了 Grunge 摇滚天生自带反偶像的性质(想想看 Sonic Youth 把各种噪音混搭后就能出专辑……),独立摇滚和电子舞曲也开始逐渐兴盛起来。独立摇滚即强调独立精神,和弦1645就差不多了,更复杂的编曲都慢慢被人可以屏弃。至于舞曲,很多都是重复的桥段,再Riff进行的过程中做一点点变奏,也不需要层次分明的歌曲结构,更不需要那冗长得不得了的Solo……
整个九零年代,我印象深刻的主流摇滚Solo居然是Oasis 的《Champagne Supernova》,而且那个Solo的程度,跟Keith在《Symphony for the Devils》裡那种糙Solo几乎差不多……
千禧年过后,强调Solo的摇滚乐团越来越小众。Linkin Park 跟 Coldplay 不需要Solo,需要 Solo 的 The Strokes 跟 The White Stripes 远没有前面两个火……其他像Trivium等金属乐队,受众跟影响也远小于八零年代的金属前辈(我认为有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越来越重越来越吵,以至于很多人耳朵都快受不了)。
随著摇滚乐的逐渐没落,那个最能代表摇滚的 Solo 和电吉他,逐渐消逝在各大作曲和混音的世界里……
近况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吉他的未来应该是如何。因为跟摇滚乐深度绑定的电吉他,已经随著欧美摇滚逐渐退潮而开始滞销。曾经有个传言,说有媒体采访 Eric Clapton,问他对于现在越来越少年轻人学吉他这一事有什么看法,搞得他很无语。不管这件事是否真实,Gibson 跟 Fender 的销量在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个人猜测这也可能是恶意涨价的原因之一,因为走不了量只能走价)。似乎电吉他很快就要跟CD或者是MD一样,将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了……
但我认为这只是一表象。
第一,电吉他虽然渐渐脱离大众市场,但他也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你可能认为Slash之后就没有吉他英雄(我不知道John Mayer算不算?)但你可能不知道 Julian Lage、Mateus Asato 等新生代非常优秀的吉他演奏者,尤其是 Lage 曾经跟许多爵士老炮都有合作的录音或现场,而 Asato 还跟 Suhr 合作出签名琴。还有圈内为人所熟知的 Guthrie Govan,目前仍活跃在各大唱片录音室里(尤其是跟配乐大师 Hans Zimmer 在布达佩斯的演出,有兴趣者一定要找来看看,Govan 在里面的演出堪称小提琴演奏家的水平)。
当然,与摇滚绑定的,不光是电吉他,更多的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几个基础和弦,再配上不怎么专业的演奏,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歌曲,并成为万人敬仰的摇滚巨星(以前还有位日本作家把摇滚巨星跟希腊神话并排比较过)。这些人的乐理知识不一定丰富到哪裡去(好比爵士萨克斯大师 Coleman Hawkins 就公开承认他不会音阶,甚至还认为学会那玩意就演奏不了爵士,只会变得跟白人一样了)。但是他们天生就有独特的音乐才能(Jimi Hendrix 也完全没接触过乐理,Miles Davis 跟他讲和声时 Jimi 一脸困惑,结果 Miles 一吹 Jimi 立刻明白),所以爵士摇滚出现了很多草根英雄。他们用他们手中的乐器实现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故事,况且实在不成功也可以拿去骗骗异性(或同性)朋友。
所以我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原声乐器时钢琴是乐器帝之王、小提琴是乐器之后;而在电子乐器的时代键盘是乐器之王,电吉他则变成乐器之后了。之前我就看过Gibson的采访,他们认为电吉他早就在六十年前定型了,现在的大小琴厂其实就是在那边小修小改而已; Keith Richards 也说过,Gibson 跟 Fender 早就做出最好的吉他了。尤其是真正的 Les Paul 59,二十几万美金的价格都快往小提琴那个方向前进了……所以我认为,电吉他的演奏并不会消沉或者停滞,他只是逐渐潮专业化、演奏化的方向前进了(而且在我心中,Les Paul 的确是电吉他里最有小提琴风味的型号了)。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