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眼下《侏罗纪世界3》即将上映了,虽然我更想等电影上映后再写点有关《侏罗纪公园》的事情,但是我现在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影院里看到它。所以姑且在那之前写出来吧,这次主要聊聊当初的老三部曲电影,还有它们对曾经的我的影响力。
很遗憾,当年的三部曲我没有在电影院里看过,那个时候我家所在的地方还没有电影院,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是电视上播放的片段(好像是第10放映室来着),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故事的梗概——科学家使用琥珀里残存的DNA复活了恐龙。那个时候的我只在书上看到过恐龙,唯一一次看到会动的恐龙只是一盘制作粗糙的科普短片而已(早就忘了讲什么了),突然间,还在上小学的我居然想看看这部电影,“会动,会吃人的恐龙”实在是太震撼我了。
于是,我和父亲找到了路边一家出租光盘的商店,很令人满意的是,那里有全套的《侏罗纪公园》电影,一到三都有。当然回忆起来,那些肯定是盗版,其中一盘的字幕还是繁体字(说来奇怪我第一次看到繁体字幕的时候就能认出大半字来的),只有第一部电影是中文配音。不过电影虽然有了,但是它们都是租来的,总归要还回去。
然而说来也巧,就在那之后不久的一天,我居然在自己常去的书店里看到了《侏罗纪公园》的原著,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有些电影是有原作的,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电影原著”这个东西——《哈利波特》不算,我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至少比《侏罗纪公园》晚了几年。只不过,我还不知道《侏罗纪公园》原著还有一本续作,虽然那本续作的评价本身也无法和原作相比。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完成了家庭作业的我迫不及待把《侏罗纪公园1》的VCD塞进了影碟机里,然后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恐龙时代之旅”。之后嘛……我也不知道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强是弱,看到恐龙吃人的我居然只是做了一个晚上的噩梦而已,难道儿童对那些血淋淋的场面承受能力其实比通常认为的强吗?我不知道,不过这些恐龙确实震撼到我了,虽然我在书上就看到这些恐龙的名字了——霸王龙、三角龙、剑龙、棘龙……但是电影对恐龙的塑造实在是太惟妙惟肖了,以至于我意识到自己的那盘劣质科普VCD实在是太糟糕了。
至于那本原著小说,我花了更久的时间才看完,以至于看完的时候我已经把VCD都还回去了。我也意识到原著相比电影有许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原著的开头(原美颌龙袭击人类小孩)被搬到了第二部电影里,而第三部里的翼龙场景其实在原著里就已经有了(最初不拍应该是技术问题),很多原著里的场景,比如毒死迅猛龙、麻醉霸王龙在《侏罗纪公园1》里都被删掉了,电影相比原著还加了别的东西进去,特别是第三部的棘龙。可惜当时我还没有把握故事的主旨,而且那本书的某些翻译现在看来一般般。
当时的我大概也想不到,这就是《侏罗纪公园》的结束了。不久之后,我买到了一盘迪士尼动画《恐龙》的 DVD,这次是中文配音的,虽然动画的内容并不符合实际,但是制作也足够精良了。然后是杂志赠送的BBC纪录片《与恐龙同行》的VCD,即使并不完整,这种风格鲜明的科普片也让我很着迷,而且后来阴差阳错地我在电视上补完了全部,虽然番外篇还差了一点。后来,电视上又播放了更多的恐龙纪录片,这个时候都是相对精良的CG制作了,我也从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对这些东西更容易理解了。
但是,《侏罗纪公园》再也没有出过续集,直到《侏罗纪世界》上映——然而当时我已经是大学生了。这个时代,恐龙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人们的审美也同样不是固定的。《侏罗纪世界》虽然依然很好看,对我来说却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回想起来,我甚至不知道哪个更遗憾一点——自己没有成为电影里的格兰博士还是人类直到今天都没有复活恐龙(或许永远都不可能了)?
也许只有三部电影的《侏罗纪公园》没有成为我的童年,看到《侏罗纪世界》系列时我也没了当初的兴奋劲,但是那终归是我的第一次啊,第一次看到会动的恐龙,那么就顺便讲讲电影里这些恐龙的背后故事吧。
如果让我来给《侏罗纪公园》里我最喜欢的恐龙(其实都是些掠食者)排个顺序,那么大概是霸王龙-迅猛龙-棘龙-双嵴龙-美颌龙吧。首先说说电影里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侏罗纪公园》老三部里有不止一只霸王龙,第一部的霸王龙是一只雌性,第二部的霸王龙是一家子,第三部的霸王龙是一只雄性(考虑到地理位置有可能是第二部最小的那只霸王龙,没有官方解释)。《侏罗纪世界》里的霸王龙,也是第一部那只雌性变老以后的。
目前霸王龙是暴龙属的唯一成员,此前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曾被短暂划入这个属(所以特暴龙在某些老书里也被称为暴龙),但是今年似乎要把霸王龙拆成三个种了……这个嘛姑且旁观就好,古生物分类混乱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今天搞出三个霸王龙,明天没准还会把矮暴龙(Nanotyrannus lancensis)变成无效种,后天干脆多一个少一个属都有可能,君不见还有雷龙(Brontosaurus)先被搞成迷惑龙(Apatosaurus)的异名然后又成功变成有效种这种神奇的分类事件。总之除了人类以外万物皆可分就是了。对于古生物分类的事情,还是不要过于当真……
好吧言归正传,《侏罗纪公园》让我第一次知道霸王龙不是像袋鼠一样尾巴拖地的,在那之前,我的霸王龙玩具和书上画的霸王龙都是袋鼠模样的复原,甚至还有写到“霸王龙行走的时候必须用尾巴压着身体以免头重脚轻”。当然,后来我在另一部纪录片里也看到霸王龙走路的分析原理了,所以这句话显然不对。不过,虽然片中这只霸王龙造型在那个时代还挺新潮,但是它的原型到今天都有100多岁了。
片中的霸王龙是基于化石标本AMNH 5027复原的,这个标本是由正模标本AMNH 973(CM 9380)和真正的AMNH 5027组成的,最初AMNH(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希望用这两个标本打造成两只霸王龙进食鸭嘴龙的场景,但是因为这两个都不完整却几乎能互补,所以最后干脆用移花接木之术将两个标本合二为一了。实际上这也出现了问题,因为973比5027更大,导致今天的5027具有不符合比例的更大的腿。
1915年,这具标本正式开放,AMNH给它安排了相当“中二”的解说词——“古代的赏金战士”、“动物界最强造物”、“地球的绝对霸主”、“陆地脊椎动物中的最强食肉机器,将超强的破坏力和迅捷的速度合二为一”(最后这条是当时的馆长亲自写的)。虽然在它之后还有“斯坦”、“苏”等其他霸王龙化石出土,但是90年代那会的霸王龙科普资料几乎都来自它,比如霸王龙体长12-15米,体重6-7吨的数据,这个数字在我当时买的所有恐龙书籍上都有。
银幕上霸王龙的形象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电影拍摄之初,斯皮尔伯格曾试图给恐龙加入现代动物的特性,从而体现它们使用了现代生物的胚胎克隆,艺术家蒂姆·劳伦斯就在他的早期霸王龙泥塑里,在霸王龙的头部加入了蟾蜍的特征。而电影里霸王龙的形象实际上归于马克·麦克雷,他在缺少参照的情况下,完成了霸王龙形象的最初设计,其他的参与者还有马克·哈利特,他创作了霸王龙行为的一些概念以及性格设定;克雷格·穆林斯、大卫·奈格隆、约翰·贝尔和汤姆·克兰汉姆在他的设定基础上完成了许多概念图;古生物学家格里高利·保罗为霸王龙的骨骼和肌肉运动做了基础性的概念工作;古生物学家约翰·格鲁奇在科学基础上完成了霸王龙的概念设计;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为霸王龙的牙齿分布和形状给出了科学概念;霸王龙最后从定格动画走向了先进的CG……能让这只霸王龙动起来,也是团队的功劳啊。
除了霸王龙以外,电影里的另一个明星就是迅猛龙,不过得先说明一句,片中的迅猛龙并不是通常说的蒙古伶盗龙(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或者不那么著名的“英良迅猛龙”(Xunmenglong yingliangis),而是恐爪龙(Deinonychus antirrhopus)。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因为顾问们摸鱼了,而是因为当时有一种理论认为应该取消恐爪龙这个属,把恐爪龙划入伶盗龙(即迅猛龙)属,而剧组科学顾问之一的格里高利·保罗正好是这种理论的提出者,再加上Velociraptor这个名字比Deinonychus更朗朗上口,于是就这么定了。即使这种分类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却一直沿用至今。
实际上,虽然都属于驰龙科的同一个亚科,恐爪龙和伶盗龙的差别不是一点两点。按主要体型来看,恐爪龙长3米,高0.87米,重73kg;伶盗龙更小,长2.07米,高0.5米,重15kg。伶盗龙脚上的钩爪甚至比恐爪龙更大,其他地方的差别也不是一点两点。而电影为了让迅猛龙的形象更为凶悍,还加入了最大的驰龙——犹他盗龙(Utahraptor ostrommaysorum)的一些特征,同时还以迅猛龙出土于蒙大拿州的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和蒙古伶盗龙“划了界限”。
好巧不巧的是,2015年就在美国的南达科他(和蒙大拿同属地狱溪组)发现了新种大型驰龙——达科他盗龙(Dakotaraptor steini),它的大小和轮廓几乎和电影中的迅猛龙完全一致,甚至和真正的霸王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同一地点!这属于预知未来了,不是吗?
片中迅猛龙的形象也是来自马克·麦克雷,其他的参与者和顾问有马克·哈利特、格里高利·保罗等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用作远景的迅猛龙定格动画里,恐龙有分叉的舌头,但是在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的反对下被取消了。据哈利特所说,最初斯皮尔伯格设想让一群鸡戴上头套,假肢和假尾巴,然后不停做出鸡吃米的动作完成捕捉,最后利用电脑处理完成迅猛龙的动作,但是这个计划被放弃了。电影里的迅猛龙由穿着皮套的演员扮演(恐龙的几个部分采用无线电和电缆控制)。在原定的片尾里,两只迅猛龙都是被人类主角消灭的,但是最后为了制造一下气氛感,来了场霸王龙和迅猛龙之间的对决(其实最初霸王龙也是要被人类主角消灭的,但是导演最后决定捧红一下这位明星恐龙)。
鉴于皮套还是无法完全表现出恐龙的特性,《侏罗纪公园2》里迅猛龙的动作来自一系列的液压系统,只有面部动作依然使用电缆控制,这套公园吉祥物式的操作系统让迅猛龙的动作更接近真正的恐龙,只有一些腿部动作继续使用了皮套演员。片中迅猛龙的行为其实也和现实中恐爪龙的行为有些接近,而配色也发生了差异——雌雄性出现了外貌区别。根据官方解释,现代许多鸟类的雄性颜色都会更加鲜艳,作为鸟类的远古亲戚,迅猛龙也应该会有类似的特性,这样也方便观众区分。
到了21世纪,在中国发现了驰龙科新种——千年中华鸟龙(Sinornithosaurus millenii),这是一种具有羽毛的小恐龙,这种恐龙虽然无法飞行,但是应该能够利用羽毛平稳从高处降落甚至是短途滑翔。很快,越来越多的带羽毛驰龙科被发现,这显示这些恐龙和今天的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伶盗龙和恐爪龙在现实中也是有羽毛的。紧随科学进步,电影对迅猛龙进行了重新设计——雄性的吻部更加细长,而且脖子上还有羽毛。与此同时,剧组也为雄性和雌性各分配了一具液压动作支架,而皮套演员继续被用于腿部动作。这就是霸王龙之后的明星恐龙——迅猛龙的诞生之路了。
再说说棘龙,《侏罗纪公园3》是我第一次看到会动的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棘龙没有出现在我那盘粗制滥造的恐龙科普片里。就是这一次出场,让棘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两部里无比强大的霸王龙,居然被棘龙秒杀了……当时的我实在是无法相信吃鱼的棘龙居然能轻易消灭吃肉的霸王龙,因为我的那本书上就画着棘龙吃鱼的图片,而且还解释了棘龙为什么是吃鱼的恐龙。结果,吃鱼的居然比吃肉的厉害很多?
好吧,这只能怪杰克·霍纳这个老贼出了个用棘龙取代霸王龙的主意。这位仁兄一直认为霸王龙是行动缓慢的食腐动物,他甚至故意让斯皮尔伯格在第二部电影里安排了一个反派角色罗伯特·伯克,这人的原型就是剧组里坚持认为霸王龙是顶级掠食者的罗伯特·巴克,而这个反派角色的结局是被霸王龙吃了(当巴克看到和自己同名的反派角色被吃的桥段后,他给霍纳的答复是“看,我告诉你霸王龙是掠食者了吧?!”)。除了这种略不厚道的事情以外,霍纳决心在银幕上让霸王龙吃瘪,而此时的剧组恰好也有更换新的恐龙主角的计划(他们起初选择的是重爪龙,Baryonyx,和棘龙是同科),于是棘龙就这么成了主角。
但是,棘龙的化石完整度实在是太差了,当时人们对棘龙的了解几乎都来自重爪龙,而棘龙的外观也在重爪龙和鳄鱼的基础上强化。棘龙的概念依然是由马克·麦克雷完成的,配色由里卡多·德尔加多创建,麦克雷最后敲定,而和棘龙对战的霸王龙则是直接沿用了前作里雄性霸王龙的动作支架,然后进行了翻新。总体来看,电影里的棘龙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吻部变宽了,腿也变高了,而霸王龙那段从吃腐肉到咬不断棘龙脖子到被反杀,活脱脱就是一个吃腐肉只会吓唬人还被反杀的“龙哥”形象,正经点就是霍纳确实把私货成分拉满了。
棘龙作为第一个反杀霸王龙的肉食恐龙在这之后倒是拉满了存在感,加上化石不完整,确实跟飘在天上的鹅毛一样,只是这地上吹的风似乎不够了,2014年,棘龙化石11888的数据解析完毕,发表了论文,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完整的棘龙后肢(对,也就是《侏罗纪世界》上映前一年),这下所有人都知道棘龙其实是大型兽脚龙里的“矮脚虎”了,之后又发现棘龙具有桨形尾,这下棘龙直接变成了半水生动物。嗯,电影里不也有棘龙游泳袭击船只的一段么,虽然那段其实是改编自原著里一段霸王龙瀑布戏,但是放个半水生恐龙演,还挺合适的呢。
如果说棘龙的科学水平不够高,那么双嵴龙(Dilophosaurus wetherilli)就是完全不科学了,我当时看电影时看到这家伙喷毒液吃人的时候除了恶心居然是糊涂,什么恐龙有毒了?一看原著是双嵴龙我就更糊涂了,恐龙科普书里的双嵴龙多么高大威猛,怎么到电影里就变成还没人大还多了个喷毒能力了?而且这个颈佩是什么东西?怎么跟澳洲伞蜥(Chlamydosaurus)这么像?更迷惑的事,后来有个也对恐龙“略知一二”的同学还说,双嵴龙就是有毒液!动画里都这么说了!但是我怎么都无法相信双嵴龙会变这么小,书上白纸黑字的6米500kg呢?
嗯,电影对双嵴龙会喷毒的解释是,因为DNA不够完整加入了箭毒蛙的DNA结果制造出了一只矮化还有毒液的恐龙。也许是为了不和迅猛龙混淆,又给它加入了威慑用的颈佩。但是,现实中双嵴龙根本没有毒液,甚至那个时候所有恐龙都不一定点出了毒液这个科技点,从来就没有人论证过双嵴龙会喷毒,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毒液。唯一一种被认为是有毒的恐龙实际上就是前文说的中华鸟龙,在它们的颌骨里发现了连接牙齿的空腔,但是后来,更可信的解释是那些空腔应该是恐龙掉牙时留下的。
美颌龙(Compsognathus longipes)是电影里的另一种羽量级恐龙,不过你也许注意到了我在介绍小说的时候用的是原美颌龙(Procompsognathus triassicus),是这样,小说里介绍的确实是三叠纪后期的原美颌龙,但是到了电影里,就变成了侏罗纪后期的美颌龙。在我那个时候的恐龙科普书上,将美颌龙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只有一只鸡那么大却能够群体捕猎大型动物。不过这实际上是错的,美颌龙作为最小恐龙的记录在20世纪末就被打破了,而“只有一只鸡那么大”的德国标本BSP AS I 563后来被证明是一个未成年个体,真正的成年个体是法国发现的MNHN CNJ 79。根据新的研究结果来看,成年美颌龙体长有1.25-1.4米左右,重约2.5-3.5kg,比1米左右,1.3kg(正模)的原美颌龙稍微大一些。
小说里的原美颌龙是有毒的,会用唾液麻痹较大的猎物,那么现实中的美颌龙有没有毒液呢,答案是没有。美颌龙没有捕猎大型动物的能力,它们的牙齿又小又尖,更适合猎捕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而它们的前爪也并不发达,第三指已经退化了,失去了实际功能。虽然美颌龙科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prima)是有羽毛的,但是美颌龙化石上没有羽毛的印痕,这说明美颌龙其实就是电影里那种光秃秃的样子,或者只有少数羽毛。
至于为什么电影选择了美颌龙而不是原美颌龙,个人觉得搞混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美颌龙的名气要比原美颌龙大很多,在《侏罗纪公园2》里有美颌龙杀死人类的场景(改编自原著里哈蒙德被原美颌龙杀死),那段的幕后花絮里就将美颌龙称作原美颌龙,更怪的是电影里罗伯特·伯克还把美颌龙称为Compsognathus triassicus,这显然是用原美颌龙的种名套上了美颌龙的属名,难道说电影里的美颌龙实际上是原美颌龙和美颌龙的混血新种?我们无从得知。
说完了恐龙再来说说翼龙,翼龙不是恐龙这个应该是很热的热知识了,当然实际上这俩也都属于主龙类下的鸟跖类(和今天的鸟纲关系密切的那部分,今天的鸟纲也属于这一类)。原著里的翼龙在我小时候那本书里被翻译为翼手龙,其实它并非是翼手龙属的那个唯一种(Pterodactylus antiquus),而是西阿翼龙(Cearadactylus atrox),但是到了电影里又变成了无齿翼龙(Pteranodon longiceps)。很显然,还是因为无齿翼龙名气更大,外观上更容易识别的原因。
原著里的翼龙戏码在第一部电影里没有拍出来,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足,到了第二部里才拍出了无齿翼龙的镜头,而原著里的“鸟笼”场景直到第三部才被真正做了出来。虽然现实中的无齿翼龙是没有牙齿的,但是电影里的无齿翼龙显然是有牙齿的,而且个性也凶猛很多,甚至像老鹰一样拽着人起飞(原著里有相同的描述)。这当然还是艺术加工的结果,电影里的无齿翼龙和真正的无齿翼龙相差甚远。
无齿翼龙属目前只有两个有效种,不过由于它是白垩纪晚期的大型翼龙,且有数量繁多的化石出现,它也是翼龙目里最有名气的物种之一了。无齿翼龙没有牙齿,以鱼作为主食,化石揭示了这一点。无齿翼龙有巨大的头冠,被认为可能是类似飞机尾翼的方向舵,或者是雄性炫耀用的工具(暂无证据说明无齿翼龙存在两性差异)。从今天的角度看去,电影里无齿翼龙实在是有些太凶暴了,看看这小牙齿,这眼神,这光秃秃的皮肤,这巨大的翅膀(至少10米的翼展)。但是这么瘦弱的翼龙真的会这么敏捷吗?
实际上,确实有一种观点认为,无齿翼龙的翅膀长宽鼻达到9:1,比信天翁的还高,其习性应该也和信天翁差不多。信天翁是一种长时间停留在海面上的海鸟,主要捕食鱼类,它不必频繁扇动翅膀,因为气流足以支撑它的重量进行动力滑翔。不过这样的话,无齿翼龙的飞行能力势必会变差,远远无法达到片中那种突然俯冲还能抓起一个人的程度。然而,更新的研究发现它们的翼载荷是能够支持长时间扑翼飞行的,不过也有新的研究认为无齿翼龙需要借助热气流飞行(不同于依靠海风飞行的信天翁,反而类似已灭绝的桑氏伪齿鸟)。
无齿翼龙以鱼类作为主食,虽然它们也会捕食头足动物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但是它们并不能像海鹰一样抓鱼,对于其捕鱼习性的最初推测认为,它们像剪嘴鸥一样将长喙浸入水中直接捕食鱼类。不过这种假设基本上默认无齿翼龙无法从水中起飞,而且一旦掉进水里就会直接沉底,但是对无齿翼龙身体结构的分析不一定支持这种理论。另一种观点是无齿翼龙的习性类似今天的塘鹅,它们收拢翅膀冲入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追逐鱼类,然后再从水中起飞,理由是它们的脖颈,头部和肩膀较为粗壮,类似今天的塘鹅等潜水鸟类。
不过电影和原著都将翼龙描述为四肢行走的动物,这倒是和现实较为接近。过去人们对翼龙的地面行走模式一无所知,只能通过骨骼结构分析认为翼龙可以在地面上直立。翼龙究竟是像蝙蝠一样四肢行走还是鸟类一样双足行走,历史上一直是个争论不断的话题,过去曾经有人认为翼龙和恐龙、鸟的关系较为接近,双足行走甚至是奔跑的可能性很大。然而,随后发现的翼龙脚印化石,例如神龙翼龙(Azhdarchidae)化石中同时存在三爪的前足印和四爪的后足印,证明了翼龙是四足动物。根据行走方式的进一步推断,翼龙站立时整个脚掌和地面接触,属于跖行姿态(参考今天的猴子和熊还有人),翼龙的四肢也是和身体垂直,而不是爬行动物那样位于身体侧面的。事实上,在地面上捕食的翼龙也不在少数,例如哈特兹哥翼龙(Hatzegopteyx thambema)。
再来说说沧龙(Mosasaurus),虽然老三部曲里没有沧龙,而沧龙的首次亮相已经到了《侏罗纪世界》里,但是实际上在《侏罗纪公园3》的概念阶段就已经出现了未来《侏罗纪世界》里的沧龙雏形了。在概念图里就有沧龙繁殖池,不过最后将其删除了,原因可能是因为海洋爬行动物不可能被蚊子吸血……不过到了《侏罗纪世界》里,直接说用骨骼表面残留的DNA就复原了,这个嘛,也有可能是当时技术力不足对吧。
仅靠这张图当然无法确定这是什么沧龙,甚至剧组有没有想好做出沧龙的完全体也说不准。不过这个外形还是比较准确地刻画了沧龙的外观,比如较为细长的身躯和鳗形尾。虽然2014年开始很多沧龙被确认具有歪形尾,不过也有沧龙确实具有鳗形尾,例如海王龙(Tyloasaurus)。沧龙并不是恐龙,而是有鳞目动物,而它们也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里相当出名的。虽然沧龙最后缺席了老三部曲,但是新的《侏罗纪世界》倒也是圆了这一块,也没什么遗憾了。
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考虑到那个时代的古生物研究水平,《侏罗纪公园》老三部曲其实在很多细节上还属于挺科学的科幻电影了。虽然科幻电影不是硬核科学资料,但是剧组确实在许多古生物学家的“理论指导”下,通过那个时代还不算发达的特效技术,成功第一次在银幕上以如此栩栩如生的方式复原了恐龙,它引发的恐龙热潮甚至还反哺了古生物科学。当初少年时代的斯蒂芬·古尔德因为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幻想曲》里的一段恐龙短片《春之祭》有了成为古生物学家的志向,谁能说《侏罗纪公园》三部曲没有制造几个堪比格兰博士的古生物学家呢?
至于电影和原著改编相关的问题,其实最遗憾的倒不是原著没有被完整拍出来,而是原著的核心在电影里被弱化了。《侏罗纪公园》里数学家伊恩·马康姆反复提到的“混沌理论”就是全书的主题,即人类无法完全驾驭科学发展的趋势,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科学将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催命符。人类试图通过改变自然规律复活恐龙让自己取代上帝的地位(成为造物主,从物质而不是精神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但是却创造了灾难性的后果。在原著的结尾里还提到恐龙正在朝整个世界扩张,显然给读者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原著的续作会不如前作的原因,前作已经把该讲的都讲完了,续作差的不仅仅是把几个人写活这一点。
但是这种有关造物主的思辨却不一定适合好莱坞大片,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会在电影里和你大段谈哲学,观众们比起思考人类能否成为造物主更喜欢看大恐龙激情搏斗,就像古罗马那些贵族比起谈论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更喜欢看斗兽场里狮子和老虎打架一样。而这带来的问题就是,原著里的哲学内容在电影里被弱化了,事实上你可以认为从《侏罗纪公园1》里编出那个霸王龙大战迅猛龙的结局这种弱化的趋势就开始了。而到了脱离原著的《侏罗纪公园3》,新登场的棘龙不再是基因工程制造的混沌蝴蝶,而是一只《狂蟒之灾》风格般大杀特杀的怪兽,整部电影的剧情架构也和一般的怪兽片没什么两样了。
到了新的《侏罗纪世界》系列里这种趋势依然在继续,原创的暴虐龙彻底成为了超越自然的混沌蝴蝶,新登场的沧龙也不过是个除了吃就是吃的大怪兽,而《侏罗纪世界2》更是又回到了恐龙猎人和保护者对立的套路中,《侏罗纪世界3》看样子又要捧红一个叫南方巨兽龙的新神了……不知道如果原著作者克莱顿还活着,他看到这么多的新恐龙会有什么看法?还是他会觉得《侏罗纪世界2》的结尾终于对接了原著的真正结局?
唉,这种“流行化”可能也是不可少的一步,观众们可能本身就没有多少会愿意去记住那么多恐龙冗长的拉丁学名,他们更乐意看到不同长相的恐龙单纯地乱打一气都不是没有可能的。而这些“立意下滑”的《侏罗纪世界》电影赚到的钱实际上比曾经的《侏罗纪公园》三部曲还要多很多,还催生了更多的衍生作品——动画、游戏、漫画、玩具一个不少。今天看着《侏罗纪世界》长大的这群人里,是否也会诞生几个新的古生物学家呢?
至于我自己嘛,我虽然没有成为那些古生物学家里的一员,但是无法否认的是,那个周六的晚上在电视机前迎来第一次“恐龙时代之旅”的我,收获的快乐再也没有重现过,也许是因为当时我的快乐阈值很低,也许只是因为电影中和恐龙的“初遇”,确实是无法复现的,梦幻般的经历。我的童年里想想也没多少快乐的新东西了,能有《侏罗纪公园》陪伴一小程已算大幸。
哦,对了,祝愿各位能观看《侏罗纪世界3》的朋友们观影愉快。希望看着《侏罗纪世界》长大的孩子们不要忘了对恐龙的热情吧。
https://www.amnh.org/exhibitions/permanent/saurischian-dinosaurs/tyrannosaurus-rex
https://www.nhm.ac.uk/discover/whats-wrong-with-these-dinosaur-reconstructions.html
https://extinctmonsters.net/2015/11/20/amnh-5027-at-100/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Tyrannosaurus_rex/Film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Velociraptor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Dilophosaurus
https://overmental.com/content/20-jurassic-world-easter-eggs-and-nods-to-the-original-trilogy-26794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Compsognathus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Pteranodon
https://jurassicpark.fandom.com/wiki/Mosasaurus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