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奥斯卡,《犬之力》先以12项提名领跑全场,最后拿到“最佳导演奖”。在奥斯卡以外的电影业界,《犬之力》还收获200多个奖项与300多个提名,堪称全年最大的赢家。
导演简·坎皮恩曾与陈凯歌分享戛纳金棕榈奖,还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她的作品往往贯穿细腻独特的视角。在《犬之力》中,更是将独有的美学发挥到极致。
《犬之力》的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围绕一对经营牧场的富人兄弟展开。哥哥菲尔强壮聪颖、粗犷跋扈,深受牛仔们拥护。弟弟乔治温和、沉默,存在感稀薄。几十年来,两人都住在儿时共用的卧室里,比起兄弟,更像生活和事业的搭档。
可一天,弟弟乔治突然宣布,他和地位悬殊的寡妇露丝结婚了。菲尔对此震惊又气愤。不速之客露丝搬来牧场后,菲尔非但拒绝承认新弟媳,还使出种种小动作折磨她。
接着,露丝与前夫的儿子彼得也搬来牧场。少年16岁,白净瘦弱,喜欢折纸花,是菲尔最鄙夷的“娘娘腔”,经常被嘲笑与捉弄。但一次偶然,菲尔意外发现彼得很有勇气,不禁产生了“改造”他的想法,开始主动接近。
就这样,看似极端不同的两人越走越近,竟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成了朋友。但温情的表面下,是暗涌的谋划,他们的情谊到达顶峰时,意外的结局也骤然降临。
《犬之力》的气质很独特,有西部、悬疑、爱情元素,又打破了类型的蕃篱,意涵丰富、后劲极大。电影一出,豆瓣上就涌现了无数的分析解读向文章。除了导演的功底,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拥有精彩的底本。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托马斯·萨维奇的同名小说。萨维奇曾获古根海姆奖、福克纳文学奖提名,常被视为著名西部小说家。《犬之力》是他的后期成熟之作,也是最受赞誉的作品,却不是人们印象中典型的“西部小说”——没有惊险火爆、充满雄性荷尔蒙,反倒是故意跟这个类型唱反调一般,淡淡铺陈间流露着对“什么是男人”、“什么是真正强大”的质疑。
可以说,这部小说像是早生了半个世纪。它首次出版于1967年,因为思想太超前,当时理解的人寥寥无几。进入2000年后,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它是罕见的佳作。《纽约时报书评》就高调地夸赞:“如果文学市场还存在公正(或者更高品位)的话,过去三十多年里,这本书无疑应该占据畅销书榜顶端。”
坎皮恩也是近年,才在家人的推荐下读到它。之后,这个故事便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她迫切地想把它搬上大银幕。而在坎皮恩之前,已经至少有五个影人产生过同样的想法,只是都没有成功。
有人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犬之力》:这是一个审视“有毒的男子气概”的故事。
“有毒的男子气概”是近年学界与媒体都常使用的热词,指一种陈旧的社会规范,要求男性强大、好胜、隐藏情感,通常还要富有攻击性、贬低女性,否则就“不够男人”。这种“男子气概”往往害人害己,所以“有毒”。
电影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菲尔。他外表英俊、名校毕业、家境优越,却刻意维持着脏乱粗犷的做派。但暴戾的外壳下,是不敢示人的内心。在崇尚肌肉的牧场上,菲尔看似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其实无比孤独,遇上真正的“狠人”时,也变得不堪一击。
在小说里,菲尔的形象更加丰满复杂:他不修边幅,双手伤痕累累,说话语法乱飙,实则精通数学与外语,博览群书,还有敏锐的艺术嗅觉,常常令不了解他的人大吃一惊——
“他的习惯和外表会改变陌生人对‘贵族’的理解——贵族就是有资本做自己的人。”
只要愿意,菲尔能和上至州长、下至帮工的任何阶层的男性打成一片,哪怕对方坐过牢,也不妨碍他欣赏其优点。可对女性和“娘娘腔”,菲尔却充满轻蔑与厌恶,就连自己的母亲也不例外。而他的厌恶,其实源自对“自己不够男人”的恐惧,也是一种自我厌弃:
“菲尔知道,做一个贱民是什么感觉,而他唾弃这世界,如果世界先唾弃他。”
彼得则是“有毒的男子气概”的直接受害者。电影中,彼得出场时已是淡漠少年,突来的杀伐果断也令一些观众稍感不解。小说却从彼得的出生讲起,用细腻而超然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生于破败家庭、早慧纤弱的孩子如何长大,如何因不够“阳刚”而格格不入,又如何怀抱复仇的意志与出人头地的梦想。后来的发展,也就自然而然了。
“在围栏里,家禽会把残废或畸形的同类啄死,同样的,在学校里,彼得也被凌辱、被嘲讽、被人叫娘娘腔。他们围着他站成一圈,嘴里发出整齐划一的残酷嘲弄,眼里洋溢着快乐的光芒……彼得注视着他们,像一个狡猾的老头一样意识到:他应该用自己的方法反抗他们,而不是用他们的方法。
“他创作着一本梦想之书,击溃家庭的失败,击溃永不停歇的风声,画出未来世界的蓝图。他会让这张蓝图成为现实,方法就是成为一名伟大的外科医生。”
在性别规训与阶级壁垒的双重压迫下,彼得要换取未来,只能要么逃离,要么复仇。可即便成功了,也是另一种悲剧。
另外两位人物乔治和露丝,也是这种压迫的受害者:一个因温和寡言而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一个嫁入大宅就失去原有的事业,还被质疑是“搞阴谋的贱货”。
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彼得的父亲约翰,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对男性的期望的牺牲品。
约翰起初是一名实习医生,天性善良敏感,在大城市却没能获得留院工作的机会。为了谋生,他带上妻子露丝来到西部小镇,耗尽积蓄开了家诊所,却发现大牧场的富人从不来这儿看病,找上门的穷人都付不起诊金。
尽管如此,约翰还是不计报酬地替穷人接生、治病、疗伤。维持家用则靠露丝经营旅社。虽然帮助了许多人,可发展事业的愿景破灭了,约翰便坚定地自认为是个失败者,日渐抑郁。
“他去给一个妇人接生,结果接下来一个死婴。太幸运了,这孩子太幸运了,他想。这是一个永不失败的灵魂,永远不会在坚不可摧的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面前畏畏缩缩。”
约翰有时也想证明自己并不失败,证明自己有知识、有修养,就可以和富有的牧场主平起平坐。现实却给了他迎头痛击。一次,在与菲尔这样的“真男人”交锋后,他彻底绝望。这件事,也为后来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在电影里,约翰的故事被几笔带过了,导致不少观众对彼得的动机产生了疑问。类似的留白处还有不少,而看过小说,一切隐晦不明的线索、暧昧难平的情愫、抓心挠肺的悬念,都能得到解答。
《犬之力》是这样一个既温情又残忍的故事:性别规训会被突破,强弱的表象会被颠覆,受伤者也能得到救赎;但是,每个笃信“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的人,都不会在这种法则中幸免于难。
可翻阅这本书,我们至少可以领悟:一个人无论看似多么强大,都可能成为弱肉强食和社会偏见的受害者。我们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永远源自对他人的善意,以及对自己的认同。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