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律法》(The First Law)是由英国作家乔·阿克罗比所著的奇幻小说系列。该书正传共三册,由屈畅、赵琳、赵志强三人合译出版。
故事(正传)主要讲的是:旧帝国与魔法衰落之后,故事的舞台环世界中,一支奇怪的小队——高傲自恋又向往荣誉的青涩骑士,天赋异禀心怀仇恨的女战士,神秘博学却看似另有所图的法师,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蛮人战士——踏上了寻找传说中神秘武器“种子”的旅途。名义上,他们的目的是为联合王国带去和平与胜利、将邪恶的“食人法师”从这个世界上驱逐,但他们各有打算……与此同时,残酷的战争和宫廷权力游戏也没有停歇,这只小队归来后,每个人都要面对更严酷的(或更啼笑皆非的)结局。
三册总字数约 1,008,000,在不深读的前提下,个人实际阅读时间约为30小时。
乔出生在英格兰的兰开斯特,生日是1974年的最后一天。在令人窒息的兰开斯特王家语法学校上课。
年轻的时候,他花了大部分时间玩电脑游戏,画游戏中的幻想的地图。在这段时期,他第一次有了写奇幻小说的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90年代末期他接触了乔治 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大受感动,决定重新开始写小说。2002年他又潜心坐下来写当年构思却没能完成的史诗奇幻三部曲。
在他家庭的帮助和支持下,《The Blade Itself》在2004年完成。2005年得到编辑Gillian Redfearn的赏识,2006年正式面世。至今已经在13个国家出版。后续的两本书《Before They are Hanged》和《Last Argument of Kings》也分别在07年和08年出版。分享同一个世界观的后续作品《Best Served Cold》和《The Heroes》广受赞誉和好评,均取得不俗的销量。
啊,值得一提的是,乔·阿克罗比现在仍然是个 重度游戏玩家 ,年近五十的他经常尝试新游戏,发表对游戏的看法。或许是这种始终热衷冒险、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让他的作品越来越丰富多彩吧。
喜欢电子游戏的小说家似乎不多,印象里有梁清散老师( 还有他的名言“xxx法环,手感不行,不如x狼” )。可能这个爱好多少有些不上台面……
(如果有其他比较著名的作家,希望您在评论区告诉我,在此叩首。)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意义不明,结合我们的拜占庭主题,很容易让人怀疑“在架空或半架空世界寻找拜占庭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虽然我没看过,但下意识想起了下面这本轻小说)
为了证明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首先我们先看个问卷(或者看下面的截图):
这个问卷有点难度……至少对于我这样的新人创作者来说难得可以。对于比较有经验的创作者,也相当麻烦。
相比而言,如果能用现实中的历史去类比和辅助自己的世界观,或许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另一个方面,基于现实历史的奇幻小说,可能更容易具备沉重的 现实感 ,这也是很多读者喜爱的东西。
经过长达两天的考据(结合老宅男特有的瞎联想能力),我找到了联合王国就是拜占庭的几个理由:
《第一律法》的一大特点是人物长相整体偏丑。北方蛮子罗根疤痕无数,南方女侠菲洛不顾小节,第一法师巴亚兹是个秃顶胖老头,审问官格洛塔是个残废瘸子,骑士杰赛尔是个帅哥(但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毁容),而他心仪的姑娘是个放浪土丫头。外传中更是有很多角色破了相。
听起来是不是比某个不管走到哪里都能俘获女人心的猎魔人真实多了?
抛开这些,书中角色塑造也是相当出色。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会面临人生难题和道德困境,会怀疑会恐惧会自私会贪婪,也会挣扎会振作会逃避会求索,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现实投影。
好人与坏人的界限也模糊得比以往的任何奇幻小说更加彻底。你可能觉得这名角色是个好人,因为他所追求的目的道德正确,但是他在达成目的的过程却又不择手段,最终达成的结果也可能和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你觉得是坏人的角色的确卑鄙狭隘阴险狡诈,为了自保不择手段,却又在不经意间被他的一举一动深深牵引甚至感动。
在人物塑造和剧情走向的层面上,《第一律法》相较传统的奇幻小说不啻为彻底的颠覆,它提供了不少看似典型的人物和剧情桥段等待读者上钩,往往当你满怀信心地觉得故事要朝着自己料想的方向发展时,作者会丝毫不留情面地将那些陈词滥调的“典型”砸个粉碎。
翻开第一册,可能会被“终章”两个字整个云里雾里。看完第三册的最后,“序章”两个字或许才会解答这个问题。这一点或许可以类比《空之境界:未来福音》的开篇,但不完全一样。
还有一个是主角们之外的边缘角色,常常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杀一个回马枪。虽然可能不会影响到剧情的大方向,但会给读者造成足够的震颤。
另外,这本书里对于死神的称谓是“大平衡者”。对于很多人物来说,这种平衡在书中可能不会来得很快,但不会缺席。(虽然我不信所谓的“正义xxxx,但不会xx”。)
“从内容上讲,整部作品可概括为‘反转’版《魔戒》。作者曾直言书中的核心人物巫师‘巴亚兹’就是他心目中现实主义版的‘甘道夫’。”
——译者序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靠杀死小说角色来营造悲剧色彩,《第一律法》中所体现出的绝望感、宿命感,个人在对抗命运时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对残酷现实的冷静认识和全面臣服,更让我觉得余韵深长。我们都活着,但是我们或许只是没有更糟。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总有一些存在是超越虚构世界,映射到现实生活的。它可以是对于旧秩序的反抗,它可以是比封建制度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它可以是依附在金币上的新权贵……它可以是任何一种强而有力的、不容拒绝的存在。
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书中的角色,“我们”,都会服从于、甚至直接去体会、乃至倾心于它的强而有力。
那么,在《第一律法》中,魔法已经成为过去,谁会成为新的统治者?
这首诗也像是奇幻小说,而且也是现实隐喻过于沉重的奇幻小说。神不是神,魔不是魔,人不是人。(网友说,可以理解成弗洛伊德的超我、本我、自我,但我觉得这样似乎有些弱化了这首诗的现实性。)
总之,“人”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不管虚构还是现实。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