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哪怕 AI 作画还远远谈不上尽善尽美,但它的价值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人文价值方面,无论你是否了解绘画知识,我想那些千奇百怪的画面显然都能给你带来不同程度启发。技术价值更是不言而喻,AI 作画不仅能推动人类画师技术进步,更是对 AI 算法和诸多科学技术领域有着积极意义。
经济价值上虽然有所争议,但自从巴黎的艺术组织 Obsible 将 AI 画作《Edmond de Belamy》搬上佳士得拍卖会,并最终以 432500 美元的价格售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 AI 作画潜在的收益。佳士得拍卖会的主管 Richard Lloyd 甚至评价道:“这幅作品虽然不是由一个人类画家所创作的,但说实话,它和 250 年来佳士得所拍卖的其他画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时至今日AI作画还是缺少“人味儿”
好,大概理解了 AI 作画的历史,让我们将视线收束到当下,尽管各大公司的程序都在不断进化,但现阶段还鲜有作品能够称得上是艺术品。我个人将其归结于缺少“人味儿”,色彩配比、构图方式、作品立意或许都可以由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输出,但唯独人类主观的经历和情感难以复制。
支撑上述观点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可以频繁的在 AI 作画中感受到恐怖谷效应。AI 作品中涉及到人类的部分极为抽象,甚至那些图像只能算是类人生物。模糊的五官、异样的身形以及反常的生理结构,仔细审视就会让我们产生不安的感觉。
当然历史上本就有一些抽象派作品让人不适,甚至其中涉及人类的部分更加难以理解。但历史上那些艺术家们将人类的躯干或五官扭曲是有代指和意图的,比如英国具象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亨丽埃塔·莫赖斯肖像的三个研究》,其画面的扭曲程度更甚于 AI 作画,但弗朗西斯用人像的扭曲程度代指时间、年龄和生活对所画者身体的影响,由此让作品显得极具探讨价值。
显然 AI 在这方面缺失了作画意图,现今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人工智能拥有自己的理念,它们只是在成百上千幅画中进行“对抗性”算法。一方面生成随机图像,另一方面则通过输入储存的画作,双方互相纠正之后,算法在进行模仿和产出,最终生成图像。可惜现在的 AI 不能感知画家的作画意图,所以哪怕它能产出精美的艺术品,但无法拥有“人味儿”。
除人像之外,哪怕是 AI 擅长的风景画领域也同样如此。一幅画作为什么在诞生之初就具有艺术价值?因为创作者为此付出了感情、因为画作中所反映的内容具有时代意义。历史上不乏创作者因为一幅画锒铛入狱,甚至惨遭杀害,所以那些知名画作是具有情感价值的艺术品。
AI 作画不需要面对那些限制和挑战,现阶段情感要素也就成了它的短板。当然,这里并非是在说 AI 作画无法呈现情感,无论是谁以是什么形式产出什么画作,对其内容产生共情是人类的天性。不过当你告知作品出自 AI 之手,情绪波动便会陡然降低。或许这也算是我所谓的“人味儿”之一吧。
未来AI作画有可能代替人类吗?
聊到这里,我想各位朋友对于 AI 作画的发展、现状、困境都已经具有一定了解。那么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你觉得未来 AI 作画会代替人类吗?我的答案是:未来 AI 作画会成为类似笔刷、画布、颜料的工具,在某些领域全面替代人类,但不会是全部领域。
举个例子,《赛博朋克2077》的城市构架与场景搭建为人津津乐道,但其背后代价是无数设计师和开发者辛勤加班。如果 AI 作画可以几秒钟生成一套符合要求的原创设计,你是甲方会怎么选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追求所谓的“人味儿”?还是选择 AI 作画节省资源投入别处?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就像 19 世纪初摄影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由于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艺术家们否定它业界也普遍没有很高的评价。但如今回看摄影不但进化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走入平常百姓家,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既定的艺术类型。所以,我认为 AI 作画最终会成为一种工具,就像照相机与摄影一样,它会让很大一批商业画师失业。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先不说 AI 作画究竟还有多久才能作为成熟的工具运用到商业领域,更重要的是艺术一直是高度主观的东西,很有可能即便技术成熟了,AI 作画依然无法符合大众审美。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你是美术专业或者设计专业的学生,或许已经可以关注一下 AI 作画了,毕竟这可是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玩家,确实期望 AI 技术能够早日成熟,这样一直困扰游戏开发的成本问题想必也会得到一定程度化解,从而诞生更多优秀的作品吧。我已经等不及体验第一款完全由 AI 制作的游戏了……
好啦,本周的【果核文化】到这里就结束了。以上结论只是我的一家之言,难免有片面和不妥之处,欢迎各位指正和讨论。那么你对 AI 作画持什么态度呢?欢迎踊跃留言~各位有想看的话题也不妨发在评论区,大家一起交流。
评论区
共 1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