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电影鉴赏课的推荐片单里发现了一位名叫弗朗索瓦·欧容的导演,不过以我浅薄的水平,这之前并不知道他。但在看过他的多部作品之后有了不少感受,零散地发在了机组,现在想着整理整理,再次和大家分享一下。
弗朗索瓦·欧容其实算是法国知名导演,在90年代凭借多部短片成名,之后凭借长片也成为了各大欧洲电影节的常客,基本都是自编自导。依照豆瓣的说法是:“风格偏黑色、重幽默,带有心理分析的味道,具颠覆性,主题以探索欲望和越轨为主。有人把他比作希区柯克或夏布洛尔的衣钵继承者。 ”
观影之前简单了解一下导演后,我再一次感叹自己的无知。不过也得承认,如今的商业院线基本是被好莱坞的商业片和国产片占据,偶尔会遇见日本和韩国(曾经)的作品,除此之外的欧洲、拉美再包括非洲的电影进入普通观众视野的机会少之又少。
再加上欧容的作品题材内容尺度都挺大……也可能因此讨论得更少了。但咱这是艺术探讨对吧!毫无疑问欧容不是一个情色导演,这些元素只是他用来表达的依托。
另外豆瓣上他总会伴随着“同性恋”的标签,甚至被赋予了“LGBT导演”的称号。导演本人是否是同性恋我没关注,但就我的观影体验来说,欧容的确从不在作品中避讳这些内容,但同样不会刻意强调(毕竟作品里还有尺度更大的东西),所以我会觉得这些标签更像是强加的噱头。
总之接下来我会依照看过的作品顺序分享自己的感受,可能会想到哪写到哪,肯定会有剧透。
前文提到欧容是凭借短片成名的。1993年指导了短片《少年维克多的烦恼》,开始展露头角。次年指导了《我们间的玫瑰》,这两部我没找到观看的途径。
但同样是1994年的《胆量与实话》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风格。片名也不知是谁给的翻译,毫无疑问翻译成“真心话大冒险”是最恰当的,内容就是4个少男少女玩这游戏的过程。片长4分钟,全片几乎百分百是怼脸大特写,细致地捕捉少男少女们在与性相关的话题上试探时的表情变化,但游戏出现了他们意料之外的情况时,影片戛然而止。 1995年的《极乐死亡》中的情感就更加复杂。男主作为摄影师热衷拍下人们高潮时候的表情,且一直与父亲有矛盾,被姐姐告知父亲重病也难消芥蒂,却选择在父亲昏迷时冲进病房拍摄他的裸照。直到父亲真的去世才发现了一些他对自己的爱。片中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隐晦,我想起码正常人应该做不到理解男主的动机,但多少能感受到男主对父亲矛盾至极的情感。在本片中可以感受到其实欧容把性高潮和死亡做了映射,营造了一种奇特的氛围。片中有一段镜头:男主在暗房冲洗父亲的照片,然后挖去照片的眼睛,当作面具蒙在自己的脸上。我当时看得心里发毛,惊呼:“卧槽神了,正常人能想出来这么拍么!” 1996年的《夏日吊带裙》为欧容赢下了洛迦诺影展“明日之星”奖。年轻的男主和他的同性恋人一同度假,却对恋人感到厌烦,独自来到沙滩寻求宁静,却被一个女孩带进了小树丛。出来后发现自己的衣服被人偷走了,只能穿着女孩的吊带裙回去,反而勾起了和同性恋人之间的激情。欧容通过本片就已经表现出自己是多么擅长处理“青少年与性”的话题,把处于性别探索期的青少年表现得淋漓尽致。本片开场还有一段非常,呃,骚气的歌舞,B站能找到片段。
1998年的《床上戏》就更有意思了(可以这么说么),由几个风格各异的床第小故事拼成的一部短片。有《黑洞》这样怪异的,也有《头或尾》这样透露出青春气息的。总之就是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通过性连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
欧容早期的作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极具特色,已经展现出了他对人性和复杂情感的把控能力。他之后的每部长片也都能找到这些短片的影子,或许此时就已经为他“作者导演”的名号做了铺垫。
其实扫一眼这些短片的片名就能能容易地发现欧容始终围绕着“死亡”和“性”两个话题。《少年维克多的烦恼》和《极乐死亡》是关于死亡的,都表现出了死亡对主角某种特殊的吸引,以及如何面对亲人和自己的死亡。
欧容片中的“性”我认为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欲望的释放,一种是青春期的好奇探索,但两者在欧容的表达中都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自己。此外为什么我说“同性恋导演”是观众强加的噱头,因为欧容片中的性向经常是流动的,似乎重要的并不是对方,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探索自己的内心。
1998年欧容指导了第一部长片《失魂家族》。主角一家四口原本温馨和睦,直到父亲从实验室带回了一只老鼠,让家里人一个个开始丧失理智,先是儿子突然在餐桌上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之后女儿又在梦游中摔下了楼。再加上女儿的男友,女佣和她的男友,一共7人在老鼠的影响下越来越混乱,做出各种挑战伦理的事情。
影片一直处在一种神经质的氛围中,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加上舞台化的设置,让整部影片十分荒诞,带着一些cult的气质。但又让观众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现在的疯狂都是本来就存在于心里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在梦中杀死全家人的过程无比真实,但最后变成老鼠被全家人杀死的一幕又足够离奇。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指导长片,篇幅的优势仿佛让欧容有机会毫不克制地添加各种荒诞的元素,说实话很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不适。
1999年的第二部长片《挑逗性谋杀》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更加成熟了,也可能只是欧容疯玩爽过了之后觉得可以认真拍片了。
导演自述本片是格林童话《糖果屋》的黑暗版。影片开场,女主和男主合谋杀死另一个男孩,两人一同去树林埋尸却被猎人囚禁,随着猎人翻阅女主的日记,采用倒叙的手法观众才知道女主一直迷恋被杀死男孩的肉体,于是欺骗并激怒男主实施了谋杀。而男主也在猎人的强迫下发现了自己同性恋的内在。最终两人终于逃跑,却被警察围捕,女主死在枪下。
片中有几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情节。一个是两人在最初开车逃亡路上撞死了一只兔子,女主作为谋杀的主谋却在此时大哭指责男主残忍;另一个则是两人逃离猎人后,第一次成功地大和谐,此时画面的近景确实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我觉得本片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恐怖元素,但全程让我坐立难安。几个角色做出的事情看似没有缘由,其实都是被自己没有察觉到的内心驱动着。男主是同性恋;女主恋尸,对死亡有病态的渴望;而猎人作为比恶人更恶的人,会通过分析男女主的心理来满足自己的掌控欲。
《失魂家族》和《挑逗性谋杀》两部片子,似乎都在呈现一种本能的原始欲望,是一种撕裂自己的社会伪装后疯狂的渴求呐喊,同时伴有对死亡某种病态的渴望和崇拜。仿佛导演在试图告诉观众: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只疯狂的,发病的,原始的野兽,会在某一刻把现在伪装出来的你完全扯碎,暴露出自己肮脏的,令人作呕的本性。
2000年的《干柴烈火》又是舞台化的形式。原本是异性恋的男主来到一个中年富商处租房,却被其勾引,在同居的日子里深深爱上了他。不久后男主原本的女友找上门来,又被中年男人的魅力折服,而富商的变性前女友也在此时出现,三人都深陷在富商的掌控之中。本片在狭小房间里舞台化的设计和相对固定的机位,进一步加重了房屋主人也就是富商的掌控感。
欧容在本片的尺度相较之前的作品有所回收,但依然在呈现直接的欲望。而我觉得欧容在本片中传达的观点似乎是:欲就是欲,和爱并不绑定,如果分不清欲和爱只能自讨苦吃。
临近结尾,三人为了被富商接受跟着他跳起了舞。这段歌舞其实有点让我出戏,但或许导演是希望我们由此感受到男主强行融入产生的突兀感。呃,还有种可能是为了之后的作品练手。
谁猜得到在前三部作品尽显疯魔的欧容之后会拍出这部可以说是温情的作品呢。2000年的《沙之下》让欧容再次证明了自己对人物心理强大的把控能力,除了能剖析黑暗的人性,同样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和女主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突然间在海滩上失踪。之后的日子里女主选择自我欺骗,维持原有的生活,甚至会“看到”丈夫在陪伴自己。这种很主观的叙述视角让我在观看时没能立刻分清是回忆还是幻想。当女主打算渐渐地开始新的生活,又有诸多的不适应。警方打捞上来的尸体多处证据都符合丈夫的特征,但女主又在最后凭借手表否认了。影片的结尾女主看着沙滩上远远的有个人影,向他奔去。
本片不再有之前的《失魂家族》和《挑逗性谋杀》的疯狂,也似乎没了那么多隐喻。而是细腻地描绘女主如何面对相伴几十年的爱人的死亡,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来探讨死亡。即便依然有克制的欲望,也夹带着女主对丈夫的思念。而至于丈夫是否真的死了,结尾海滩上的人又是不是他,片中也没有给出绝对的结论,而选择了交给观众自己想象。
我认为本片也标志着欧容风格的转变,他在这之后的作品似乎很少再有兽性欲望的直接暴露,而更加注重人物复杂纠葛的内心。
然后欧容又开始放飞了。2002年的《八美图》有一个豪华的阵容, 八位欧洲女演员在一座暴风雪山庄中争奇斗艳,共同斩获银熊奖。唯一的男演员作为纯粹的背景板,脸都没露。
与之相对的却是强烈的舞台剧感和狗血的剧情。以家里的男主人死了为引,揭露了这八个女角色之间的恩怨情仇,那可真是你来我往,乱七八糟,仿佛就想搞波糊逼大乱炖,竟有当初《失魂家族》的感觉。作为一部歌舞片,角色话说一半直接正对镜头开始歌舞,说来就来,完全不含糊,然后带来人物关系的飞速转变,瞬间化敌为友。一切的一切都好像在跟观众说,别认真啊,看美女发疯还不够么。
之后欧容又延续《沙之下》,指导了情感同样非常细腻的《爱情赏味期》和《时光驻留》
《爱情赏味期》上映于2004年,原名《5×2》,意味两个人的5个片段。用5种不同的风格依次呈现了一对情侣的“离异—分歧—生子—结婚—邂逅”。先告知结局让之后美好的相遇带上了凄凉,而观众实际也并不能准确说出导致两人分开的根本原因,因而又平添了一丝仿佛注定的宿命感。
2005年的《时光驻留》则讲述男主如何面对自己因为癌症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与《沙之下》中面对亲人离世相对。
在这两部片中,欧容确实很好地把握了人物情感。不过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来讲,两部片与欧容之前的作品相比在情节上会有些单薄,也少了很多隐喻和暗示,不太有解读的空间,再加上有些沉重的基调,会让影片稍显沉闷。
《泳池情杀案》上映于2003年,其实在《爱情赏味期》之前,但我觉得和《登堂入室》有相似之处,所以放在一起。
女主是灵感枯竭的推理作家,在老板的安排下去其乡下的别墅度假。到了才发现老板的女儿也住在这里。老板的女儿年轻漂亮,每天晚上换一个男人。女主和她呆在一起产生了嫉妒却又夹杂着母爱的复杂情感。
不仔细看的话影片前2/3和悬疑一点也不沾边,甚至影片的重点也跟情杀毫无关系(这是中文译名的问题),但认真就会发现似乎有很多情节相互矛盾的地方。清洁工的女儿是一个面容衰老的侏儒更是强调了这种不真实感,最终在最后的几分钟直接打破整部片子的逻辑,才让观众恍然大悟,这部影片发生的事情有可能完全是女主虚构的。女主虚构出来女儿完全是自身的对立面。自己年老色衰,而女儿年轻貌美;自己因为自卑禁欲,而女儿毫无心理负担地滥交。嫉妒来自于对自己不满和压抑欲望之间的循环,之后对女儿逐渐有了母亲般的包容又象征着逐渐接受了自己。可解读的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一段也只是我的个人见解。
2012年的《登堂入室》应该是欧容在国内评价最高的作品了。
如果说欧容之前的作品分别呈现了他一部分的特点,我觉得这部作品里欧容就把自己的所有特点综合在了一起,有所克制又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出来。
主角吉尔曼老师布置了周记作业,学生克劳德上交的内容却是他偷窥同班同学一家的生活。吉尔曼先生虽然仍未认为内容并不妥当,却觉得克劳德有很高的写作天赋,于是决定开始指导他,鼓励他写下去,却让越陷越深。
本片推进剧情的方式便是跟着吉尔曼老师读着克劳德的一份份作业,每次留下的“待续”便勾着观众同吉尔曼老师一同焦急地期待着故事后续的发展。
吉尔曼老师那种有着无比的创作激情,却又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上限带来的情绪,相信也有不少人能理解。从他的做法中就可以看出,对他而言,比起见证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道德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好像是我在初次在本文中提到“道德”。在欧容的多数作品里道德仿佛是不存在的,但却反而向观众强调了它的存在。因为道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当它突然消失的时候我们能立刻察觉到。
欧容片中的角色总是在打破道德限制之后暴露极端的欲望。我的个人主观感受是,欧容在试图告诉观众,所有人表现出的都是被社会道德规训后伪装的模样,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埋藏着的有悖社会道德的欲望,这在他前期的作品中表现得相当直接。而随着他技法的逐渐成熟,作品思想深度的加深,那些“背德的欲望”变得不那么“极端”,但开始引导着观众去思考,表面上的我们是否是真实的自我,还是道德要求下的自己。
尤其是这部作品,我们作为读者或者观众,读小说,看电影得到的满足感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窥私欲,也就是八卦欲。欧容利用了这一点成功地挑动了观众的心,逐渐代入到吉尔曼先生的情绪中。可以说,欧容在对人性的把控上确实是大师。
2013年欧容回归了自己擅长的青少年性意识觉醒的主题。片名直译就是“年轻漂亮”,海报上的女主实在是美得不可方物。
17岁的伊莎贝尔潦草地在海滩上向一个游客交付了自己,之后的几年里一面在家人同学面前维持着纯洁的形象,另一面又暗地里为他人提供性服务,直到暴露,没人理解不缺钱不缺爱的她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片中最有深意的一段镜头是在海滩上,伊莎贝尔用第三人称的视角看着游客身下的自己,全程表情木然。由此,包括之后观众能清晰地认识到,伊莎贝尔本质上并不是想以此填补自己什么欲望,但可能依然没多少观众能理解她的动机吧。
或许我能。片中有一段同学们在课上对青春的探讨,我想起一句话:“青春太美好,以至无论怎么度过都是一种浪费。”片中的伊莎贝尔始终有着比同龄人更成熟的内在,还撞见过母亲偷情,继父在家里“裸奔”。尽管年轻,但她早就明白了成年人也并不像他们表面上那般干净。
人们总说青春美好,是因为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但处在青春中的我们面对无穷的可能性往往无所适从,当我们心智逐渐成熟,开始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却受限于社会阅历,太容易陷入无尽的迷茫痛苦中。从这点上说早慧是种诅咒,因为这意味着你要比同龄人承受更漫长的痛苦。片中的伊莎贝尔就是这样,她以成熟的着装上班,谎报出更成熟的年龄,自认为比实际的年龄更成熟。
当陷入迷茫时,我们会觉得越来越难理解这个世界,也觉得这个世界理解不了我们,甚至我们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因此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那么不真实,那么虚无,不能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仿佛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其中就有人选择了肉体的直接接触来发现真实的自己,虽然这有悖于社会道德,却是他们能找到唯一的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客观实体的方式。
伊莎贝尔就是在找自己,但我又并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达到了目的。片尾年老嫖客的妻子邀请她见面,她第一次享受到被人当作成熟女性的对话,似乎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
《花容月貌》之后欧容依然有多部评价很高的作品,比如《弗兰兹》《感谢上帝》等,但我还没来得及看。
我觉得欧容并不是一个适合向大众安利的导演,因为观看他的作品时,观众的道德观念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但只要能接受这些出格的元素,一定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在我观看了他的这么几部作品之后,也明显感受到了他风格的变化。早期以短片起家,就已经呈现出了对人性和情感的把控能力,开始拍摄长片后敢于采取非常大胆和激进的表现方式,讲述各种荒诞的故事。随着技法的沉淀在中期开始转向更加现实的风格,细腻地刻画人物复杂纠葛的情感。日趋成熟后又开始在叙述诡计和手法上做出挑战。
但无论如何,欧容镜头中的人物总是要面对欲望或死亡,在过程中或许会挣扎,也可能最终屈服, 但却让他们认识到了更加真实的自我。观众也可能会开始思考,去除虚伪表现后真正的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呢。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