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在于记录自己“玩了几个小时就没玩的游戏”,并且进一步探索我为什么没有结束这款游戏的原因。我是一个很擅长放弃和失败的人。
没有玩下去的游戏意思是:我没有打到结局。不是我觉得这款游戏玩法有缺陷、这款游戏美术丑、这款游戏发行商制作组里面有垃圾人也不是我收了对家的钱。就是我没玩完而已。
《Hellblade: Senua's Sacrifice》
最开始知道这款游戏的时候应该是2020年的春天。其实这款游戏发售的宣传似乎不是在这个时间,当时发售已有一段时间,但我刚好有很多时间逛steam,当时还在读大学,20年寒假被摁在家里坐牢45天。那个时候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很难稳定吧。并且在这期间和我的伴侣分手了,本就不健全的心智和糟糕的现实处境,分手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我陷入了一种,不一定是有心理疾病,但是很难被称之为心理健康的状态。我很清醒,也很痛苦。
但是痛苦是会过去的,会从“哦好他妈的痛苦”变成“我现在很忙是因为忙起来没那么痛苦”。当时就读的那所袖珍又友爱的院校没有开学,大家都在家里上网课,所以我开发了很多在床上听课和一边听课一边摸鱼的办法。比如开着老师的声音逛steam。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遇到这款游戏的。当时好像就在打折,我也没有立即买,加入了愿望单。我看了很久评论区和游戏的介绍,找了很多文字性的资料来看。第一时间就非常感兴趣,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是一款好游戏。但又知道我现在不能玩这个游戏,或者说没必要。
我害怕游戏塑造的场景真的有够分裂,让我本就在挣扎的神经末梢加上更重的砝码。我也害怕游戏塑造的场景真的吓不倒我,那是不是说明我的精神指数已经超过了游戏塑造的限度。最后还是买了,下载了没有点开。因为要玩其他的游戏,为了给电脑腾出空间又删了,删了再也没打开过,一直搁置在库。两年之后,在经历了更糟糕的一切之后,暂时地拥有了生活稳定和精神稳定,我从库里扒拉扒拉把它找出来玩。我心想,我一点儿都不害怕了!我真的很strong。把窗帘拉了起来,房间布置得非常阴暗,阴森森的家衬托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玩家之心。
然后从划独木舟的进场CG,我就开始“变得满意”。我没有成体系地研究过电影技法,拍摄角度等等知识,但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CG的制作人员在用很多成熟的办法引导我的恐惧。在进入森林之后森林的场景,耳边的絮语——尤其是耳边有人和我说话的感受,我好像很熟悉。而这种我太过于熟悉的体验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游戏制作组到底还能给我多少惊喜呢?
我看到了宏大的世界观,对北欧神话的背景讲述虽然有点生硬,但是还蛮有意思的。很好。我看到优秀的场景设计,山和海边,看到很多。很好,我很喜欢山海,而我远离山海也已经很久。我还听到优秀的,有设计的游戏音效。很好,听起来像我真的疯了一样。
从惊喜的心情里脱离,开始感到害怕的时候是除了低低的絮语之外又出现了一个透明的男性形象,也有着男性的声音。人物地身份似乎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云云。我知道这是自己心灵里分裂出来的声音,有和自我截然不同的观点。这集我见过,在我脑子里。
游戏的机制是如果死亡达到一定次数会删档,好像在恐吓我。谢邀,有被恐吓到。遇到困难我就想退缩。我又是战斗苦手,这个游戏战斗又没有红蓝条/红绿条。不知道为什么战斗的时候还有点掉帧!退堂鼓一级选手已经开始打鼓。大约我也是没有战斗精神的一个人。
越玩到后面耳边的絮语越让我感到不适。我最后关掉这款游戏之前玩的部分是一个小的解密结束,限时从火里挣扎地跑出去,然后开始打关卡boss。当时我已经玩了两个小时左右,已经到了差不多该退缩(xiu xi)的时间。我想我也不必再玩了,我是自己从火里跑出去的人。关掉游戏我也通过评论区了解到剧情,基本和我理解的差不多,是一个如何从精神疾病,甚至是糟糕的精神状态里拯救自我的游戏。我很害怕,不想玩了。我不想重新拯救一遍自我了。
永远逃避,永远原谅他人,但从来不放弃自己。我会原谅你的,但是请你不要再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了。
听说还有下一作,下一作出了我还买。我对自己的预期也是可能玩不完。没关系,我是人傻钱多也好,支持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也好,我会买的!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啊,是啊是很丢人!但是难道我的痛苦就不真实吗!而且我是先云后补票的,跟着攻略一步也不敢多走。我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但——到第一只精英怪的时候包里已经有龙咳了。哈哈。我是苦手,我是废物,哈哈。
我虽然现在没有玩这个游戏,但我毫不质疑我还会继续打完这个游戏。目前游玩时间已经达到六十个小时。在这个时长下,可以说我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成本和联系成本在熟悉游戏的整体机制。目前还没有玩完,快要解锁工厂了但还没有解锁工厂。
真正的理由:最近《OW2》上线了需要肝战令,很忙。
为什么没有玩完,是因为这个游戏需要比较完整的时间来玩。我平时整块的时间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读书,看电视剧,打扫屋子,炖牛肉,打《OW2》。留给单机游戏尤其是这么长流程单机的时间不多。
至于为什么还会把这个游戏玩完,是因为这个游戏陪我太久了。我有无数个理由搁置却没有一个理由能够把它抛弃。我在20年寒假和第一学期的时候,度过了这款游戏的头二十个小时。游戏里的蓝天白云和对面农场的大片农田,弥补了我现实社交的缺失,也满足了我对广阔天地的向往。那个时候我不经常出家门,也很难到乡间田野去转转。我很思念这一切,但是这些都离我太远。不过屏幕离我很近,《波西亚时光》给我这一切怀想都添上了实现的可能。之后22年的春天我也经历了这样大段空白的时间,并且伴随着更糟糕的心态。当时我也在玩这个游戏,大致是25-50小时左右的时间。我很高兴《波西亚时光》一直陪着我。
进入游戏开始认真经营我的工坊。造一堆炉子摆在门口,加快生产效率,然后攒钱扩建家园和房子。因为听说房子2级可以和npc建立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骨子里的思维方式就是攒钱买地,然后有空搞搞人际关系,同时身上没啥现金,有点钱就开始继续攒钱买地扩大产能……一般现实里都会因为遇到政局动荡或者市场波动之类的外部原因守不住家财,但是游戏里不会。这款游戏的拥有感实在是太足了。一切都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所有的资产性物品,包括人际关系好感度之类的指标,都只有交换没有夺走。
后面明特出现在村子里之后,我每一天玩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把我常常放在包里的十几个黄金萝卜羹(好像是叫这个名字但它是一道荤菜)送给他一个。他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的管家,帮我摸动物,摘果子和收获材料。然后我和我的家禽,我的小白马小羊驼,铺天盖地的机器,几棵大树小草一起做任务接任务,每天都在认真生活。春夏秋冬,日升月落都在用力生存着。
给自己制造困难然后克服它就会快乐,可是,如果克服不了就会变成苦难。
BTW,我最近沉迷了新的游戏,每天为一些逻辑难题掏心挖肺,估计最近也没空把它玩到结局。再找时间吧~小行星毁灭地球和我做完波西亚时光的主线任务,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而且后面还有沙市镇呢,我的打工生活还在继续!
Steam的购买记录只是我的补票记录。最早的时候玩的是在安卓上下载的盗版,每天沉迷于此。当时家里管得非常严格,我还在读中学。没有网银也很难摸到电脑,罔谈Steam。前三作我应该都玩过三遍。第一遍是安卓盗版,第二遍是安卓iOS补票,第三遍是steam补票。我很高兴我是个“攻略懒惰型人格”,这让我体会到了这款游戏里很多探索的秘密。
中学的时候英语也还没到能够看懂剧情的地步,但是解密实在是太有趣了,怎么能把一个盒子里做出这么多有趣的机关,也有这么多变化。带着金属质感的蒸汽朋克透露着隐约的恐怖气息。小镇做题家的1.0版本哪里见过这么有趣的东西,我经常拿着手机躲在厕所里玩,我妈问我是不是在马桶上生根了?没有,我就是在玩游戏!等我打开这个盒子我就从厕所里出来。
我打开第四部的时候已经是在大学的宿舍。我有很多时间玩游戏,也玩过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打心眼儿里觉得第三部其实已经没有前两部带给我的那种探索的乐趣了。这未必全部是游戏机制的问题,而是我已经体验过非常多次探索的乐趣,麻木总会在此间空隙偷袭。打到结局全靠信仰支撑。以至于玩第四部的时候,觉得很干枯。
这种干枯意味着:你不能给我一点别的东西了吗?我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没有逻辑联系,剧情也是程式化的发展。玩法上我只需要按一些看似活动的金属按钮,等待提示的几十秒刷新,带上镜片。这些都没找到下一部就会开始查攻略,查到这个关卡怎么过就关掉攻略。我应该是在某一关一个叫kitchen的场景耗尽了从信仰而来的耐心。这样千篇一律的枯燥玩法不是我最开始接触到解谜游戏的时候那个精致的盒子带给我的喜悦和成就感了。我对游戏的定义是反效率的。我就是来浪费人生以达到活着的目的,而不是来过关集齐全成就发到社交媒体上展示我强壮的游戏肌肉。
算了,关了吧。解谜游戏的核心体验就在于我能解出谜题,让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能做到些什么事情呢”,而不是依靠外力,譬如攻略视频。从我在厕所里玩游戏的时候开始,认可的游戏玩法就不是跟着攻略亦步亦趋,是要死磕到天崩地裂。
差不多了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同时欢迎其他同好和我交流你半途而废的那些游戏,不一定回复但一定会看。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