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发来书影,说刚好在永宁门旁边住着,对窗拍了一张城楼。他说自己是西安人还没上过城墙,成天路过入口,没进去过。有点不好意思。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作为城市的居民,身处的城市是熟悉的大布景,看起来老套,偶尔有变动,很难激起更大的好奇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成为游客,反倒能更严肃认真地观看城市。
@不知知:旅游熟客我本人已经上过不止一次城墙了,白天上过夜里上过。这次来西安之前正好手里有朋友给的胶片机,带到城墙上创作了一番,作品后面附上。
每次上墙,心里想的不是参观历史现场,而是“我要在城墙上骑自行车”,或者跟同行的人说“你知道城墙上可以骑自行车吗哈哈哈哈”……(嗯对这次也是想去骑的但7月末的烈日使我放弃。)
城墙不像博物馆,它外观太直白了,参观城墙的游客一般不会去租导览耳机,也不大会去阅读本来就寥寥的介绍文字。城墙上有一个唐长安城微缩图,本旅游团里的西安本地居民在图上给我们指出自己家的位置,我则是脑子里调出了《轩辕剑叁:云和山的彼端》那张跑了一万次的长安城地图套上去,想着这边是白连仪府,那里有个井是DOMO工作室秘密入口,东南边是王大善人家,这里那里后来烧起来了……
城墙作为一种纪念碑,可能是最醒目又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每天路过但不上去,上去也不好好学习就逛逛商店——这种永远存在在生活里的城市纪念碑,我还挺喜欢的。
新游客初来乍到会更兴奋一些,想多留一些纪念。尤其当下出门旅游的机会更珍贵了。
第一次到西安,也是第一次到西北部,坦白说有一些刻板印象,到了却发现天气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干燥炎热,辣子也不是特别辣。
永宁门在我看来很现代。入口处电子检票,城楼修缮一新,纪念品商店有非常多的潮流文创,大概和现在很多景点差不多,只是去的时候游客少些。她是城市核心的名片,也和时代一起进化,把一部分历史的灵韵注入到城市的气质里。很难说哪一块砖石是最原初的样子,“穿越”的感觉需要闭上眼睛、用心去看。
此刻我想到另两面墙,都是前不久在北京看到的。一是宛平城墙,在卢沟桥边,能看到炮火留下的弹孔。宛平城墙衔接了从前在课本上读到的史料,也是旅游地,但周围已经是祥和平静的居住区,没有带来多少意外的震撼。另一面墙在一个朋友家的小区后街,一次散步时才发现它一直在那里。平滑的混凝土质地的隔音墙,墙的另一边是高铁轨道,黑暗中它异常巨大、强硬,让人想要远离,却又如此迫近。可能因为我跟它才真正属于同一个时代吧,对我来说,它是沉默巨物,最接近墙本身的意义。
扯远了,说回西安。克里斯带我们吃了很多好吃的,有本地人之选也有网红热门店铺,每天摄入200%的碳水(克里斯:绝对低估了)。但必须要说,西安行最大的遗憾是,居然没有吃上肉夹馍。
@克里斯:本西安土著先要说,西安的辣椒本来就不辣。从未辣过。希望不要以讹传讹了。
将西安城墙放入“重生的城市”这篇文章中,没有什么乡愁元素。只是在关注“古迹修复之后存真度”这个话题时偶然的一些所得。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没有永宁门,只有南门。过年的花灯很热闹,有烟花有好吃的。总会时不时听到城墙要连通的消息,莫名兴奋,仿佛什么盛世华章。
再之后的记忆里,自己也退化成为一名游客,完全失去了本地人的自豪。但永宁门一直是回到西安的必经之地。有时候会在城墙根溜达溜达,从远处拍一张不知所谓的照片。这么说来,写这篇文章、做这次策划(并为此看了几本书),反而是我和它最亲密的接触。
这次登上城墙也和以往不同。到底有谁会在最酷热的伏天去一根树毛都没有的城墙上暴晒呢。好在走了几百米就全体体力不支放弃了。抓紧时间实地对照观察了城楼-闸楼-箭楼复原时的纰漏,旁边还有一对父女在大声朗诵修复说明石碑。
微信搜索“离线”(theoffline)选购新刊。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