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基督教时代的日耳曼人普遍认为,死后灵魂会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
日耳曼多神教信仰中最流行的“死后世界”无疑是名为 英灵殿“瓦尔哈拉”(Valhalla) 的维京天堂。在那里,战死的勇士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战斗,然后在奥丁的大厅里大吃大喝。
但并不是所有战死的勇士都会前往“瓦尔哈拉”。 有一部分战士去了一个相似与瓦尔哈拉的地方, “弗尔克范格”(Folkvangar),一个由女神芙蕾雅(Freyja)所监督的“死后世界”。
“无论她在哪里,半数的死者都属于她。另一半属于奥丁。"——《散文体埃达》
对于那些没有死于战斗的人来说,大部分死者都被送往赫尔海姆。
这个表面上的“地下世界”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休眠之地,因为在诸神黄昏之后,当下一个生命周期开始时,巴德尔(光明之神)和霍德尔(黑暗之神)将从这里出现。
拉格纳-洛德布罗克在9世纪被诺森布里亚国王扔进蛇坑而死。 一首名为“克拉卡之歌”(Krákumál)的古挪威诗中,作者写到拉格纳死后去往了诸神所在地。
“得知巴德尔的父亲(奥丁)为宴会准备好长凳,我感到很高兴。不久,我们就将喝到弯曲的牛角里的啤酒。进入奥丁居所的勇士不会为他的死而悲痛。我不会带着恐惧的话语进入他的大厅。
诸神会欢迎我。死亡的到来不需要哀叹......我渴望离开。女武神召唤我回家,她们是奥丁从万物之主的大厅为我送来的。我很乐意与诸神在高座之上痛饮。我的生命结束了。我笑着死去。”
如果文中描述的是维京人眼中的瓦尔哈拉,那么这种说法就直接与一些现代的猜测相矛盾,这些猜测认为瓦尔哈拉实际上是阴暗的赫尔海姆中的一个地方,是逝者的阴间。
但这听起来更像是阿斯加德,而不是赫尔海姆,因为描述中有一种天堂的感觉。维京人绝不可能因为想到自己死后可能会落入凄凉的赫尔海姆而在战斗中获得勇气。尽管维京人和他们的日耳曼先祖可能喜欢并期待着战斗中的狂怒,但他们似乎太不可能希望每天忍受被暴力伤害或杀害的痛苦。
另请注意,拉格纳宣称他无所畏惧——根据我们对与奥丁相关的英雄人物的了解,无所畏惧似乎是那些进入英灵殿的人的基本特征。
许多流行文化中都提到只有战死的人才能在来世与奥丁在一起,但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拉格纳并不是战死的。
无独有偶,辛菲特利,奥丁的后裔——在喝了一个女人给他的有毒的蜂蜜酒后去了瓦尔哈拉。研究者们质疑战斗致死是否真的是先决条件——如果拉格纳是在蛇坑中被杀死的,他很可能是被毒杀死的(就像辛菲特利一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死于战斗。况且即使是卑鄙的懦夫也可能死于战场上,像拉格纳那样无畏地死去,是令人钦佩的。
因此,极有可能日耳曼人认为可以毫不畏惧地迎接死亡,才是死后去往诸神之地的先决条件。
从罗马时代到维京时代的黄昏,日耳曼人以无畏的战士精神而著名(虽然可能是恶名),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相信并希望进入“天堂”,其中包括我们所说的瓦尔哈拉,可能还有弗雷雅的弗尔克范格。无论他们最终去往哪里——那里似乎都被认为是一片青翠之地,有充足的美食、美酒和伙伴(可能还有战争游戏,至少在奥丁的英灵殿是这样)。
这里额外提一句,有一种说法是日耳曼人可能认为火葬是进入瓦尔哈拉的条件之一。
并非所有日耳曼人都无所畏惧。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去往 瓦尔哈拉 或 弗尔克范格。
有些人死在床上,有的人病死。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人至少有时会去往赫尔海姆。尽管赫尔海姆与基督教徒所设想的地狱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赫尔海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死后世界,因为赫尔海姆是由洛基的女儿赫尔女神统治的。
然而,从更乐观的角度来看巴德尔和霍德尔将在诸神黄昏之后的新时代开始时从赫尔海姆中出现这一事实表明赫尔海姆可能是死亡与重生之间的一种过渡场所。
……日耳曼人似乎相信在海洋和其他水域中存在死者王国。当杰出的部落成员或领袖去世时,就会为死者的最后一次航行准备一艘特殊的船……北日耳曼部落可以进入北海和波罗的海。所以他们相信死者的国度存在于海底。但是日耳曼南部和东部部落……倾向于相信死者王国存在于某些湖泊中。船葬仪式与这种信仰有关,因为死去的国王可能需要他的船才能前往这个水下的死者王国。
我们也可以在现代英语的某些词中看到这种信仰。例如,soul ('SOU-L') 和 sea ('SE-A') 这两个词都源自相同的日耳曼语词根。最初的日耳曼语单词是 *saiwaz,意思是湖泊或内陆海。而这个词最终在现代英语中变成了sea。但这个词根也产生了后来的日耳曼语单词 *saiwa-lô,意思是“属于湖泊或从湖泊中提取的东西”。这个词后来演变成现代英语中的soul。灵魂这个词可以具体追溯到德国南部和东部的日耳曼方言,那里的湖泊被认为是灵魂死后回归的地方。但有趣的是,在早期的北日耳曼语言中并没有发现早期的“灵魂”一词。所以看起来灵魂这个词最初与湖泊有关。
顺便说一下,许多学者也认为这与鹳能接生新生婴儿的古老信仰有关。这种信仰显然起源于北欧的日耳曼地区,它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在湖底下有一个灵魂居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灵魂还没有作为人类出生。
另外,请记住日耳曼人对赫尔海姆的原始概念并不是一个充满硫磺火的地方——那是基督教的版本。最初的日耳曼版本是死去灵魂的水下王国。事实上,这里也有一些有趣的词源。女神赫尔 ('HE-L') 的名字——以及她的水下王国赫尔海姆——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印欧语系。印欧语词根是 *kel,意思是“遮盖或隐藏”。……原来的“k”音变成了原始日耳曼语中的“h”音。于是kel变成了hel。但同样,它来自一个词根,意思是“掩盖或隐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与被湖泊隐藏或覆盖的水下王国的联系。
—— historyofenglishpodcast.com
因此,很可能有一种古老的信仰,即灵魂既会从水中出现,也会在死后沉入水底深处的未知世界。我们确实知道,对于某种方式的转世或重生的信仰在前基督教时代的日耳曼人中很普遍。
可能赫尔海姆是一个隐蔽的地方,一个沉睡的地方,灵魂在那里处于死亡状态,直到他们重新从死亡中苏醒,就像巴德尔那样。
赫尔海姆具体和水的关系尚不清楚。支持与赫尔海姆与水的联系的是传说赫尔海姆被一条河流包围的描述,有趣的是,河流也出现在希腊罗马人的概念中,这或多或少类似于赫尔海姆。
赫尔海姆通常位于世界树下方,三个重要的水井也是如此—— 乌尔德之泉(Urdarbrunnr)、 赫瓦格密尔(Hvergelmir )和 密米尔之泉(Mimisbrunnr)。这也许也与耶梦加德有关,世界之蛇躺在海底深处咬着自己的尾巴,神话中它是女神赫尔的兄弟*。
有趣且可能相关(关于水与死亡和重生相关的命题),耶梦加得让人容易联想到希腊-埃及神话中的 衔尾蛇(Ouroboros),它代表“万物一体” ,物质和精神,它们永远不会消失,而是在破坏和再创造的永恒循环中不断改变形式。
考古发现证实,许多日耳曼人在基督教化之前都被埋在土堆里(也就是土葬),而非火葬。
也许死者希望到达传说中另一半勇士要去的地方——弗尔克范格,芙蕾雅所在之地。
对于那些埋葬在家附近的人来说,也许他们的目的是作为这片土地的“先祖之魂”继续居住在这个世界上,与他们的亲属一起生活,并提供帮助。
“精灵和埋葬于土地之下的死者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
——《斯堪的纳维亚神话》第117页
似乎日耳曼人认为那些被埋葬在土丘里的死者有可能会作为与土地相连的灵魂继续存在。
弗雷(Freyr),芙蕾雅的哥哥,是精灵世界亚尔夫海姆( Alfheim)的领主。他的牙齿据说被作为礼物赠与(类似于基督教圣物)。据说他也被安葬在一个坟墓里,人们在那里向他献祭。
墓冢是山的缩影。有证据表明,一些前基督教时代的日耳曼人认为,被选中的死者,包括他的家人,都生活在圣山之中。在某些情况下,对先祖的崇拜和对特定山脉的敬畏很可能因此交织在一起。
亡灵作为土地之魂继续存在的概念使我们对日耳曼人的世界观有了重要的了解。被埋葬的死者居住在我们的世界--米德加尔特(Midgard),他们也可能居住在另一个世界,如亚尔夫海姆( Alfheim)。
因此,世界树(Yggdrasil)的各个世界并不是完全分开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神奇的联系,日耳曼人认为少数一些人或许能够在这些世界之间穿梭。
人类在童年造访了仙女的国度或与乐于助人的仙女互动的故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信仰。
传统日耳曼人对死亡的态度似乎与对死后世界的信仰一致。
这意味着他们对死后世界和灵魂的信仰与基督教不同,传统的日耳曼本土宗教有许多的死后世界,而且一个人在其中的时间不一定是永恒的。在日耳曼的故事中,死亡往往与重生有关,或者至少是各种各样的更新,使生命的循环继续下去,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