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十二日,台城陷落。侯景派遣王伟入城拜见梁武帝萧衍。二人在文德殿会面,王伟拜于萧衍面前,呈上侯景的文书。萧衍对王伟说:“侯景何在?可召他来此。”于是,侯景带着五百名甲士,来到太极东堂,拜见萧衍。
萧衍见到侯景,神色不变,问道:“你久在军中,一定颇为辛劳吧?”萧衍强大的气场让侯景倍感压力,以至于汗流满面,不敢抬头。萧衍接着问道:“你是哪州人氏?你的妻儿还在北朝吗?”侯景慌得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得亏边上有其部下任约在。任约代侯景回答了萧衍提出的问题:“臣侯景的妻儿都被高氏杀死,唯有只身一人归顺陛下。”
接下来,萧衍又问了几个问题。此时侯景应该是缓过神来了,都亲自做了回答。萧衍问他:“你刚刚渡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回答:“不过千人而已。”萧衍接着问:“包围台城时有多少人?”侯景答道:“十万人。”“那现在你有多少人马?”萧衍最后问道。
“现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侯景仿佛找回了自信,他颇带轻蔑而又自豪地回答道:“如今普天之下都是我的人!”萧衍闻言,微微低下头,不再问下去了。
随后,侯景又去永福省拜见了太子萧纲。萧纲身边只剩下中庶子徐摛和通事舍人殷不害,其余侍卫都已经逃得不见踪影了。萧纲见到侯景,面无惧色,神情自若。他与侯景对话,侯景一如初见萧衍时,无言以对。
事后,侯景对身边人说:“我征战一生,即使在剑戟如林、箭矢如雨的情况下,也是心绪平静、毫不畏惧。今日见到萧公,居然让我心中害怕不已!真是天威难犯!但愿日后不再与之相见。”侯景下令,撤走了保卫皇宫的侍卫,并放任部下士卒大肆掠夺,宫中的乘舆、服饰,乃至宫女,均被抢得一干二净。建康城中的百姓见叛军入主台城,纷纷离开都城,四处逃难。
城陷两天后,侯景命石城公萧大款带着梁武帝萧衍的诏书,去城外解散诸路援军。柳仲礼接到命令,召集诸将商议对策。邵陵王萧纶说:“如今该何去何从,全看将军的意思。”柳仲礼看着萧纶,没有作声。裴之高和王僧辩义正言辞地说:“将军手握百万雄兵,居然坐视台城沦陷!眼下正当竭尽全力殊死一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商量的?”柳仲礼依旧沉默无语。
声势浩大的勤王大军至此正式解散,将帅们带领本部人马回归本镇。邵陵王萧纶去了会稽,柳仲礼则与弟弟柳敬礼,以及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等人开营投降,将士们眼见这样的发展,莫不哀叹、愤怒。
柳仲礼入城后,先去拜见了侯景,再去面见萧衍,萧衍对他无话可说。最后他见了自己的父亲柳津。柳津痛哭着说:“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你还来见我做什么?”
台城陷落,援军解散,所有希望在此泯灭。萧衍父子在面对侯景之时,确实是表现出了皇室最后的尊严,但这些对于当时的局势来说,实在无济于事。柳仲礼则一如既往的让人失望。
在《梁书·武帝纪》中,曾记载到在太清二年(548年)的十二月,“天西北中裂,有光如火”。而后,诸路援军汇聚。想必时人见天上出现这般异象,最初定会认为那是希望之光吧;然而,后来他们才意识到,那片从天空的裂缝中闪出的火光,实则是陨灭萧梁的地狱之火!
侯景入台城后,下令将城内堆积如山的尸体统统烧掉。许多身患重病但一息尚存的人,也在此刻被拖到尸体堆上,一并焚烧。脆弱的生命得不到丝毫的保护,转瞬之间,生死都化作了灰烬。作为南朝天子的萧衍已经无法保护自己的子民了——事实上,他连自己的生命也将难以保全。
侯景把持朝政后,进行了一番委任调度。对于归降而来的援军将领,他留下了柳敬礼和羊鸦仁,让柳仲礼回司州、王僧辩回竟陵;他让仪同三司萧邕担任南徐州刺史,代替西昌侯萧渊藻镇守京口;又遣其部将于子悦率兵东略吴郡;以任约为南道行台,镇守姑孰。
侯景对于朝政的不断介入,自然而然地引来了萧衍的不满。比如,侯景打算让他的部下宋子仙担任司空,萧衍反驳道:“三公要职,岂能交由他那样的人担当?”予以驳回;还有一回,侯景请求让自己的两名手下担任便殿主帅,依旧没能得到萧衍的允许。侯景心中忌惮萧衍,不敢强迫他。太子萧纲生怕侯景会恼羞成怒,做出不利于萧衍的事来,便流着泪来见萧衍,劝他尽量依着侯景。萧衍对他说:“谁让你来的!若是社稷有灵,那或许还有中兴的时候;若非如此,流泪又有什么用呢?”
侯景把城中的守卫都换成了自己的兵卒,因此时常可以看到这些叛军士兵骑着马、带着弓刀在宫城里进进出出。萧衍眼见此景,便问直阁将军周石珍这些士兵的来历。周石珍回答说:“他们是侯丞相的甲士。”萧衍闻言大怒,叱责周石珍说:“为何称他为侯丞相?他算哪门子丞相?直呼其名不就行了?”身边的人见萧衍发怒,都深感恐惧。他们的恐惧是来自于萧衍的龙颜大怒呢?还是说,他们害怕侯景在知晓这些情况后,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
渐渐的,侯景开始裁制萧衍各方面的需求,连最基础的饮食需要也逐渐不予满足,萧衍因此忧愤成疾。此时的梁武帝萧衍,已经是一位八十六岁的老人了,身心双重的打击同时降临在他那风中残烛般的躯体上,他究竟还能否撑得住呢?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萧衍病卧净居殿,因为口中干苦,向身边侍者索要蜜水解渴,但是未能如愿。萧衍在喉中发出“荷!荷!”的声音后,慢慢合上了眼睛。这一天,梁武帝萧衍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侯景下令秘不发丧,并将萧衍的遗体转移到昭阳殿。太子萧纲听说萧衍去世的消息,呜咽流涕,但不敢高声。皇宫内外的文武众臣都不知道萧衍的死讯。直到五月二十七日,侯景才正式替萧衍发丧。这一天,太子萧纲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侯景则调集军马,分兵把守朝堂。
被誉为“俭过汉文,勤如王莽”的南朝令主、梁武帝萧衍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经营一生的天下毁于一旦;作为虔诚佛教徒的自己,最终也被饿死于台城。清朝有部以萧衍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叫做《梁武帝演义》。在这部小说中,萧衍最后修成正果、魂归极乐,堪称对史实的过度美化。不过,在现实中,正当他苦求甘露而不得时,那两声“荷荷”的声音,究竟是生命临终之时最后的挣扎呢,还是对自己眼下深陷困境的苦笑?最后,死亡降临的时刻,对他来说,或许就是登入极乐世界的瞬间吧。毕竟一切都结束了,他也就此解脱了。
萧衍死后,太子萧纲即皇帝位,大赦天下。而在先前围城之时,趁乱称帝的萧正德则于此时被降为了侍中、大司马。对此,萧正德失望透顶。他选择背叛萧衍,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坐上龙椅。他寄希望于侯景,期盼着萧梁秩序的崩溃,他好在其废墟上建立自己的天下。可最终,侯景没有选择他。
萧正德对萧衍的感情应是极其复杂的。在他带领侯景军马进入宣阳门时,曾对着宫阙朝拜,望风流涕;他和侯景约定,台城陷落后,要杀死皇帝萧衍和太子萧纲。城破后,萧正德带领人马、挥刀闯入,欲行弑逆。但被侯景的人挡在了门外。后来,萧正德见到萧衍,再度留下了泪水。围城前和破城后的两次流泪,可以看出萧正德对萧衍仍有感情。毕竟他们在叔侄之上,还有着一层养父子的关系。直到萧衍长子萧统诞生,萧正德才回归本宗。
萧正德屡屡犯下大错,萧衍往往宽恕。这些恩情,想必萧正德是记在心中的。但是对自己未能继承皇位的怨念最终盖过了这一切,使他选择与侯景联手,颠覆了萧梁天下。
可是现在,皇位依旧不是他的!侯景没有照约定杀死萧纲,反而立之为帝!要不是自己作为内应帮助侯景长驱直入,叛军岂会这么轻易就包围台城?此时,萧正德感觉自己被侯景出卖了。
自知被侯景利用完就丢弃的萧正德悔恨不已。他秘密给鄱阳王萧范送去书信,招他带兵入援。是的,萧正德打算背叛侯景!他计划故技重施,让萧梁宗室从外带兵,自己作为内应,里外合力平息叛军。不过很可惜,他的信件被侯景的人截住了。之前被降为大司马时,萧正德已经颇有怨言,这些侯景都看在眼里。侯景担心萧正德终将为祸,此时看来,如他所料。于是,在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九日,侯景矫诏处死了萧正德。对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反而会成为隐患的人物,侯景毫不犹豫地予以了铲除。
就在台城即将落入叛军手中之际,镇守在外的萧梁皇室成员,却不断上演着同室操戈的戏码。湘东王萧绎命令他所督的各州刺史发兵入援建康,而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不愿亲自出马,嫌隙遂生;台城陷落后,萧绎打算讨伐侯景,他让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负责粮草运输,却遭到萧誉的拒绝。于是,萧绎命其少子安南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取代萧誉。并派长子萧方等率精兵两万,送萧方矩前往湘州上任。萧方等进军至麻溪,萧誉领七千军马之于交战,萧方等大败,他自己也死于这场战斗。萧梁皇室的自相残杀,算是正式开幕了。
萧绎听说萧方等兵败战死,便又派出竟陵太守王僧辩、信州刺史鲍泉,率兵进攻湘州。当时,竟陵方面的军队还未到齐,王僧辩打算等人马集结完毕后再出击。于是,他和鲍泉去见萧绎,希望延后出征的日期。萧绎则认为王僧辩对时局采取观望态度,不积极配合他对付萧誉,因而拔剑怒道:“你是在害怕出征吗?难不成你和他们是一伙儿的?若如此的话,今天我就要了你的命!”说着,萧绎一剑重重砍在王僧辩的大腿上,王僧辩当场昏厥,鲍泉吓得不敢作声。之后,王僧辩被关进狱中,他的母亲亲自来向萧绎求情,萧绎气消后,派人给王僧辩送去疗伤药,王僧辩因此保全了性命。出征之事,落在了鲍泉身上。
太清三年(549年)的八月十六日,鲍泉与河东王萧誉交战于石椁寺,萧誉战败;十八日,两军战于橘洲,萧誉方面再度失败,阵亡将士在万人以上。连连败北致使萧誉退保长沙,鲍泉率军前往包围之。
萧誉告急于岳阳王萧詧,萧詧亲帅步骑二万二千人自襄阳出发,进攻萧绎的所在地:江陵。萧绎闻知此讯,大为惊恐,立马问计于狱中的王僧辩。王僧辩提供了自己的应敌策略,萧绎赦免了他,并封他为城中都督。在之后的战斗中,萧詧处于不利地位。萧绎依部将之计,派五百骑昼夜兼行、袭击襄阳。萧詧见状只得连夜撤退。
之后,王僧辩代替鲍泉包围长沙,对抗萧誉;萧詧生怕自己敌不过萧绎,便遣使求援于西魏,请为附庸。萧绎命司州刺史柳仲礼镇守竟陵以对付萧詧。西魏丞相宇文泰则派遣大将杨忠前往增援襄阳。宗室间的气氛越发剑拔弩张,梁武帝的子孙把所有战意都发泄在了自己人的头上!
忠勇的永安侯萧确决心刺杀侯景,结果事情失败,萧确被侯景处死;南郡王萧大连镇守会稽,最终败于侯景部将宋子仙之手;而远在蜀中的武陵王萧纪,则冷眼看着这一切。
侯景方面则在这期间继续着军事扩张行动,陆续拿下晋陵、吴郡、姑孰、钱塘等处。在该年年底,侯景部将宋子仙攻克会稽,自此,三吴之地全部落入侯景手中。
在这一年的八月间,东魏的实际掌权者高澄被自家厨子刺杀,其弟太原公高洋开始接过权力。东魏主元善见初闻高澄已死,认为朝廷的权威即将恢复。但随着高洋的掌权,元善见很快意识到来者不善,并失望地发出哀叹:“此人似乎也不能相容,朕不知会死在何日!”
西魏丞相宇文泰遣使襄阳,增援萧詧。宇文泰早有染指江、汉的意图,此次参与萧梁皇室内斗,对他来说正好是个出兵的机会。
萧梁的始兴太守陈霸先集结郡中豪杰,打算讨伐侯景,但屡屡遭到阻挠。广州刺史萧勃派人劝阻他说:“侯景骁勇善战,天下无敌,之前各路援军凑齐十万人马,尚不能将其击败,就阁下这些军队,能有什么作为呢?不如权且留在始兴,遥张声势,这才是最稳定的做法!”
陈霸先依旧决心讨贼,便遣使江陵,表示愿意受湘东王萧绎的节度。萧勃不甘心,联结当地土豪势力遏制陈霸先的勤王军。陈霸先的讨贼征途能否顺利进行呢?
随着天下局势的持续混乱,风雨飘摇的太清三年,就这么走到了尽头。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