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当古人第一次对现世的人人物物产生留恋的时候,就会问这个问题,因此中原关于幽冥世界和阴曹地府的传说也是由来已久了。
如果要观察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陵墓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有记载最早墓殉兴盛的时期是商代,可见在商代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身后事了,在商之前,也就是从三皇五帝及夏的时候,那些有名的君主死后魂往往向上飞升,成为神明(古人认为人由阴阳二气组成,阳为魂,阴为魄,死后魂魄分离,魂升魄落)
这里说的与魂密切相关的就是“仙”,仙的原型也许可以追溯到《庄子》所说的姑射山神人,肌肤如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由于四海之外。《道教生死书》中对仙的描述是将身体转化成为气,从而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因为仙与人死后的魂都在天上,所以人们就会设想死后人也会如同仙一样获得自由。但是对于帝王来说,长生不死的仙确实很吸引人,但世间的权贵也不是那么容易放下的,生者的生活希望得到延续,因此有必要为魂魄寻找一个新的归宿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所谓的黄泉其实是以前大家挖地,总是能挖出水来的缘故,人们认为地下有泉水,而天玄地黄,是故地下世界叫作黄泉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㝱,上帝其难从。”
“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招魂》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说:北方风雪千里很凶恶、南方食人蛮族很凶恶、东方有十个太阳很凶恶,西方流沙烈很凶恶,天上九重天有怪兽镇守很凶恶,到了地下——“那里有扭成九节的土伯,它头上长着锐如刀剑的角,脊背宽如双开门冰箱,十指永远流淌着鲜血,追起人像闪电一样;还有三只眼睛的虎头怪,它们都喜好食人”——也很凶恶,所以魂魄你还是早日回归楚国把,这里真是太好了。可见此时已经有“天上”与“地下”两个场所的概念了,而地下的主人就是“土伯”,从前魂属天,魄属地,此后魂与魄都统一归于地下
东汉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就是汉代的楚辞注释本)中写到:
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这里的后土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女性神,也就是后土娘娘,她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汉代的《礼记·月令》的《年中祭祀》中写道:“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马.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礼记·月令》描绘的其实是一个以太阳为核心的世界架构,太阳的变化形成四时,每时对应一班神,有对应的祭礼,而四时的变化与五行也有所关联,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土作为核心,被放在夏秋之交,这也与人们对于“土地”本身的崇拜有关,根据《礼记·郊特牲》载:“大地承载万物,上天垂示景象,从大地取材,从上天取法”,因此尊崇天而亲近地的,这种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
这里的皇天和后土是两位神祇,根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后土是炎帝的后裔,共工的女儿。在道教出现后,将其奉为三清神明之下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三清六御),掌控阴阳,化育万物,是大地之母,主宰山川,剩下的六御分别是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灵的青华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微大帝、统御万神的勾陈大帝、统御万类的长生大帝。
这可以视作第一个幽冥世界的雏形,它的主宰就是后土娘娘;但是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另外一套以泰山蒿里为中心的冥界神话,并有了“泰山主人生死”的传闻。(蒿里,位于泰山以南,汉以前称作“高里山”,以前多是古代帝王的禅地之所)
《孝经援神契》载:“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
《水经注》云:“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一说法是佛教轮回往生理念的传入中原的结果,中国传统的身死灵魂不灭的认识和佛教轮回转世的思想进行了融合。根据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书的《神仙传》中说后土娘娘掌握“六道轮回”,因此有一说法是后母娘娘化身轮回,意图帮助天下亡魂转世,完善了天道,在此之后,在汉武帝泰山封禅的过程中:
“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
这里的“地主”神是谁呢,也不卖关子了,就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是一个称号,那到底是谁呢,没有一个笃定的说法,一说是太昊氏,因为在上古的说法中,五位贤君:轩辕、颛顼、祝融、金天、太昊分别作为五帝镇守四方;但可以认为是古老的泰山神祇信仰的一种流变,成为东岳大帝之后就开始司职具体的任务了。而且道教一直有三魂七魄的说法,就像之前所说的,人死后魂魄是会分离的,于是当时形成这么一种观念,认为魂去高处的梁父山,魄去低处的蒿里山,而蒿里山、梁父山都在泰山脚下一带,因此东岳天齐大帝也叫作泰山府君,作为冥界之主统御着泰山冥府。
由于泰山封禅的影响,泰山府君的下属神职人员机构与汉代官僚制度比较相似,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冥府里的机构设置比当朝官府机构设置还要齐全。人间官府有的机构里面都有,人间官府没有的机构里面也有。比如冥府系十王殿分别设具有减福、增寿、还魂、劝孝、恶报等功能的部门;十王各殿接收的鬼魂,按其生前不同表现,或加量处罚,或施以酷刑,或尽快投生,增享寿命…
泰山封禅是一件非常具有荣誉感的事情,显示帝王受命于天,也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表述一番政绩如何显赫,至今一共有六位皇帝有记载的封禅泰山(当然后来的几个朝代不举行封禅之礼有其他的原因):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封、禅,分别对应了天地——“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原战乱不断,人世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地府的事情:道教快速的发展起来了。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34—156)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老子为道祖,创立道派,入教的人每人出五斗米,因此也被叫做五斗米教,其实就是道教。
看三国的朋友大都知晓张鲁,他早年依附刘焉攻略汉中,之后又与刘焉之子刘璋反目,在汉中搞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建安二十年(215年)投靠了西征汉中的曹操。张鲁事实上就是道教的继承者之一,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随后“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把这股风气借着魏晋政权扩散到全国各地。
道教认为“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五岳大庙就是五岳大帝治理鬼神的场所,比如匈奴人死后,就魂归赤山,巴蜀人死后就魂归岷山,这样一来巴人的冥府就在酆都。世界这么大,为什么非得是酆都呢?因为在泰山地府流传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发现梁父山和蒿里山既不高,又平淡无奇,感觉作为地府好像又没什么道理,这个时候道士陶弘景提出了罗丰山为鬼神之地的说法,他指出,罗丰山位处北方,上有六宫、六天宫、鬼王北阴大帝居中主持。可陶弘景所讲的罗丰山之地却十分模糊,不像泰山地府那样有具体的地方,根本找不出一个与之对立的地方,于是许多人就挖空心思琢磨罗丰山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终于确定是在四川省的丰都县(现归属重庆市)平都山。
《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载:"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
右六宫,是北帝所主,六天鬼神所治,领人之死名,死者莫不由酆都六宫也。”
南北朝时期,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府的信仰,陶弘景所撰《真灵位业图》记载:“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这里说大帝一次任期3000年,现在才2023年,还没退休。
酆都大帝相传是:“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另一说法是紫薇大帝在幽冥界的化身,他的生日是九月九日。根据之前道家的说法,天下这么大,一处冥府肯定不够用,公务员得多招一点,因此之前的东岳天齐大帝分管泰山冥府,这里的北阴大帝分管酆都冥府,计划通。但其实两者分的没有这么明确,可以视作两个不同体系的遗留,但是在道家神话和民间杂糅中都融合起来了,因此也有说法是东岳大帝主管高级问题,酆都大帝主管阴间事理;或者是东岳大帝负责阴间入口管理,酆都大帝负责具体阴间事物执行——总的来说,新的酆都大帝是道家立得,传统民间还是以泰山府君作为冥界神祇信仰,酆都大帝没法完全取而代之
酆都成为鬼城之后有很多趣事,比如路引,酆都的路引是进人地狱的凭证,过去人们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早早“超生”,纷纷购买路引,丰都的路引因此畅销全国各地,这对丰都的本地人来说,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而奈何桥原为后来明朝蜀献王所建,叫通仙桥,后来被称为奈何桥,是通往地狱的必经之路。此桥下凿有一池,名叫血河池,过去许多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施舍财物,祈求死后神佛保佑过此桥。僧尼们生财有道,就在桥上涂满桐油蛋清,这样人们就会常摔倒而掏钱包给阎王爷上供,以求消灾免祸。
这里很容易联想到后来“九泉”的说法,比如汉代的阮瑀就写过: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在最初,道家将“九泉”比喻为达到终极圆满,而这种圆满需要拥有九种人生境界。但后来因为古人迷信和传播的关系,认为是每个人死后都会前往的一个冥界归宿——古语中“九泉”的释义为“犹九渊”,指九个神泉,分别指的是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和溟泉。
到了唐代,佛教“地狱”的观念开始于泰山府君的冥界系统产生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泰山地狱”,纯粹的地狱观念算是舶来品,某种程度上是对原来道教神话的一种改造,因为传统的说法其实是“阴曹地府”,也就是另一个行政体系,而负责罪罚的“地狱”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同样在地狱的观念普及开来之后,人们就统一认为死后灵魂进入地狱服刑,不再强调了魂和魄的分离了,而原先的梁父山和蒿里山也不再被提及:
在泰山地狱系统里就有一条奈河,它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人们一般把泰山三分三界,南天门以上为天界,天上住着神仙,称为仙界,南天门下垂紧十八盘东侧是一条小河,发源于天街,叫顺天河,河水沿盘路向南下泻,流到中天门时,被中溪山挡而西流,经黄岘岭时,河床淡黄,溪水清澈,故此段名为黄溪河,河水流到竹林寺时,折向东南,造就了竹林禅寺的无尽风水,南流经无极庙东墙,便来到了西溪著名的龙潭瀑布。
一条宽约一米的白色石英带横贯河床,自西至东,横亘在悬崖之上,人若是在石英带南侧,脚下水流湍急,下瞰悬崖莫测,踏错一步,命丧黄泉。人若是在石英带的北侧,但见流水依依,清澈明朗。一步两重天,因此这条石英带名为阴阳界,南天门以下,阴阳界之上为人间,又称阳界,是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生活奔波之地。顺天河流经阴阳界之后,便称为奈河,奈河经泰安城西部向南,出城后汇入泮河。奈河直通地狱,也就是蒿里山,因为据说那里是地狱所在地。
佛教的地狱名堂很多,比如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十八层地狱等等,这就直接为中国的地狱形成了一个现成的蓝图,佛教地狱原本在须弥山下,进入中原之后把须弥山和泰山进行了融合;把原本种类繁多的佛教地狱精简了一下,并且用中国老百姓熟悉的人物担任职位;最后是引出了佛教的“阎王”的概念,阎王这个说法也并非佛教固有的,相传其起源于古印度的民间信仰和婆罗门教:
在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中,阎摩是太阳神毗婆薮的儿子,太阳神本想娶娑罗纽为妻,但娑罗纽忍受不了太阳神刺眼的光,便找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女人来代替。替身新娘为太阳神毗婆薮生下了阎摩和阎密兄妹俩,由于替身新娘不是神,所以她生下的孩子只能成为凡人。凡人难免一死,阎摩就是人类第一个死者,因此是必死的人类的祖先,是死者之王。作为第一个必死的人,阎摩担起寻找死者归宿及通向冥界之路的重担。后来他发现了冥界,自己就成了冥界之王。
泰山地狱中,酆都大帝和东岳大帝都作为名义上的管控者,而阎罗王则作为具体的管理者,他的形象一般采用的是古代朝廷判官的形象,佛教中的阎王不止10位,而是13位,如《梵汉对映私抄》中称冥界有十三冥王,皆为诸佛菩萨化身,又称十三佛,分别负责死者的七七日至三十三周等忌日的点化超度,其中的十三冥王都是诸佛菩萨临时变化的。阎罗王是地藏菩萨变化的,而阎罗王本身只是一种职务或职守,实际将其人或其神取消了。其实,让面慈心善、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去掌管那些既阴森可怖又血淋淋的各种地狱,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于是,继而又出现了汉化的十大冥王即十殿阎王的说法,取代了十三冥王,并一直流传至今:
第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生死寿天,统管幽冥吉凶。
第二殿楚江王历,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掌管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四殿五官王吕,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五殿阎王天子包,本来在第一殿,因屡放屈死者还阳,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和十六诛心小地狱。
第六殿卞城王毕,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和枉死城,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七殿泰山王董,司掌热恼地狱,又叫礁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八殿都市王黄,司掌大热恼大地狱,又叫热恼闷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九殿平等王陆,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
第十殿转轮王薛,专司各殿到此的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
因为人们对于阎王爷一直包含一种希望能维持人间公平公正的态度,去为人间那些逃脱罪行的恶徒带去因果报应,平复自己生前所遭受的没有道理的苦难,所以长此以往就会把许多清官也一并奉为阎王的做法,比如包拯、范仲淹。因为地府的形制几乎就是人间官府衙门的翻版,倒也完全没有违和感,所谓“人之正直、死为冥官”。
到这里现在人们熟悉的地狱形象就基本完成了。从原始对于“土地”的崇拜和“人间”的留恋开始,人们构想出一个地下世界来作为生者的延续,随着佛教轮回思想和汉代泰山封禅的影响,泰山府君第一次作为一个统一的冥界世界的主宰形象,泰山鬼府设七十二司、十王、五道将军等职位;在道教兴盛之后,出现了天下多处冥府的说法,也立起了酆都大帝的说法,此后各个冥府系统一直共存,直到唐代佛教对于道家神话和各个民间信仰进行了一次大杂糅,形成了“泰山地狱”的系统,当然也把酆都大帝给容纳了进来。对于这些各个系统的残余,新的系统总会采取一种包容,架空,然后新设机构的方式,也就是十殿阎王的出现,当然其中的人物和形象都与佛教原本的相差甚远,吸收了大量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也并立了许多的民间新创。
最后还是补一句,这些故事在现在只能归类为神话文俗之流,大家看着乐一乐就好,最近在粉站看了mlz掌柜的乡村人集市系列的跑团,也是以背靠本土冥界基调的一个故事,算是非常有意思的。
《人去世后灵魂会生活在什么地方?从殉葬制度到幽冥体系的发展史》 执笔神话
《从泰山蒿里到酆都鬼城:中囯本土的地狱世界》 抱朴
《中国道教生死书》 宋道元
《玉历宝钞》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