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使用已有十来天,尝试了几个不同的主题,星际建筑、中国怪兽、古典园林鸟瞰图等等,每次都能获得超预期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着迷于对下一次惊喜的期待,就会被这一股图像流裹挟而下,跟掷骰子的赌徒没什么区别。
一旦发现系统得出了一张我非常喜欢的图,就会让它无限更新下去,像收获果实一般贪婪地攫取新的结果,让系统在某套词语限定下衍生出无数令人兴奋的变化,直到我对这个图式看腻为止。
不过有时候这种发现的兴奋感也会被失落冲淡,就是当你发现原来你所拥有的结果并非唯一的时候,在gallery里的图片下方系统会提供一些其他用户生成的类似图片,如果别人不如你的倒罢了,但是经常会发现其实一些模式已被别人早已尝试。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不错,打碎了被Midjourney培养起来的虚妄的ego,因为真正的艺术家其实是AI,而非用户。另一方面,这也是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吝惜分析prompt的原因,因为真正创意的部分不在于此。
这几天它推出的describe功能,也就是从image2prompt,用户提供一张图像,系统来给出这张图的4种描述。这对用户来说是一次窥探prompt描述词汇的机会,因为你可以去真正了解AI是如何看待一张图片的,在“它”眼里,这张图片拥有哪些符号。
所以我使用半个世纪前的老科幻杂志《Galaxy》的封面进行试探,这本杂志出版于1950年至1980年,上面发表了大量黄金时代风格和新浪潮的短篇作品,其封面也影响了无数视觉艺术家。杂志的法国版《Galaxie》是墨比斯小时候最喜欢的读物之一,也影响了他对科幻的理解。
下面是《Galaxie》杂志的几张封面,我把它们丢给Midjourney解析,并把它得出的4条结果逐一再进行图像生成,看是否能够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最终大部分生成图像都没办法完全还原出原封面的风格和神韵,所以说image——description——image的方式还是会损失很多信息。
这几张图的描述文字所生成的AI图片我就不展示了,因为没有惊喜。我真正想展示的是当我实验到最后一张画面比较抽象的图片时所得到的结果。
大体而言是几种科幻符号的构成,就是这张图的4个描述文字中的一条给了我惊喜,并让我不断更新衍生下去,除了有科幻封面之外,还有许多大概可以被称为“太空抽象”的作品。prompt:The cover of galaxy science fiction, in the style of collage figuration, miscellaneous academia, eccentric props, sidney sime, miniaturecore, fragmented planes, realistic anatomies --ar 5:7 --v 5。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下面就是由这张图以及Midjourney的新描述而衍生出的图像,我选了18张风格大体一致的杂志封面分享给大家,否则会太多。整理之下,我发现它们正好可以按照由19世纪古早风格到20世纪70年代风格进行排列: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