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步入中世纪的西欧地区不仅失去了曾经庞大帝国的灿烂文明,也在军事斗争和武器装备上出现了巨大的停滞和倒退。然而,在随后近千年的战火纷争之中,重新屹立而其的王国和它的战士们再一次披挂上了属于勇者的盔甲与长剑,并随着文明的复兴而不断进化发展,最终淬炼出了骑士们最骄傲的荣光——那些优美华丽又所向披靡的钢铁甲胄。
欧洲中世纪,特别是中世纪中期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盔甲发展大体可以总结为从锁甲到全身板甲的逐步进化历史。得益于相对丰富的历史实物、历史画作留存和较为系统的考古学发展,从1066年诺曼征服开始到17世纪末的数百年盔甲发展历史在近数十年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复原和重现。同时,有一大批欧洲历史盔甲和战争文化的爱好者所组织的历史重演(Reenactment)和史实武术复原(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 HEMA)活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历史盔甲研究的进展。
在21世纪的当代,我们可以看到华丽考究的全身板甲活跃在重现的维斯比战役现场,也能够在全甲格斗的舞台上一览各式实用板甲衣的战斗风采,而无数的影视与游戏作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将引人注目的骑士盔甲形象传递到全球的爱好者眼中。因此,这些历经了数百年风沙和战火的盔甲武备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则变得愈发令人着迷。本系列文章将按照时间顺序,对11世纪到17世纪西欧地区的流行盔甲进行介绍,为大家简单梳理从朴实的锁甲长衫到华丽的全身板甲的发展与进化之路。
本文有部分资料来源为著名历史盔甲学者Ian Laspina的相关科普视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Dirk H. Breiding所著历史盔甲相关内容、英国华莱士收藏馆长Tobias Capwell博士的相关科普内容、英国历史学家Charles Oman所著《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一书、以及@DirtyRoy、@CervellierInn、@白药君、@柠檬红茶雪糕official、@Ydywuw等B站欧洲历史武备文化相关up主的视频科普内容,在此郑重感谢上述著名学者和大佬在相关领域的文献和视频翻译科普工作,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作者。
我们所熟知的身披盔甲骑马战斗的中世纪骑士形象主要形成在公元11世纪前后。在此之前的欧洲尚处于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之中,而在西哥特人、伦巴底人、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崛起的时代里,骑兵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建立起来。就像那些来自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麾下精锐战士们,他们在与维京人和马扎尔人的一次次奋战中逐渐重拾并发展了古老的武备与盔甲形制,并最终以身披锁甲、手执剑与矛的诺曼骑士的形象烙印在历史的节点之上。
反映11世纪骑士和精锐战士形象的历史佐证无疑非著名的《贝叶挂毯》所莫属,这张由被征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制作的精美图卷描绘了来自海峡对岸威武又强大的诺曼人。在公元1066年发生的黑斯廷斯会战(Battle of Hasting,也有翻译为哈斯丁会战)在决定了日后英格兰权力的归属以外,也奠定了骑士这一军事贵族的地位。在《贝叶挂毯》上,诺曼公爵和英王哈罗德的军队都身着类似的盔甲和装备,但相较于后者以步兵为主的阵列,前者拥有大量骑马作战的冲击骑士,他们的加入是这场战役结局的关键因素。
在11世纪中叶,骑士和精锐军士(man at arms)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盔甲一般是一套锁甲长衫(Hauberk)搭配带护鼻结构的尖顶鼻盔/诺曼盔(Nasal helm)。锁甲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骑士和战士们最主要的身甲形式,其由铆接的铁环编缀而成,外形类似衬衫,一般穿着在厚棉质的武装衣外面。此时的锁甲长衫拥有垂到大腿区域的、分叉的下摆以方便骑马,而袖子可以覆盖到肘关节以下。
而此时骑士们的头部防护一般以锁甲帽(Mail coif)或尖顶鼻盔为主,内衬棉质的武装帽以作为缓冲。尖顶鼻盔最早在维京入侵时期(即维京人还未获得诺曼底区域的封地)就广泛出现在维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法兰克人的装备中。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即诺曼头盔也证实了1066年的那场战斗的历史意义。除头盔和身甲外,当时并未出现成熟的手部和小腿护甲,往往以皮革手套/靴子等日常衣物为主。
等时间到了12世纪,贯穿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再次塑造了新一代的欧洲盔甲战士的形象。在锁甲长衫外穿着绘有鲜明纹章和标记无袖长摆的罩袍(Surcoat),佩戴平顶覆面盔或大型圆桶状巨盔(Great helm)成为了这一阶段骑士的标志性装束。而得益于12世纪相关历史资料的进一步丰富,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地复原出当时一名典型骑士或资深军士的盔甲配置。不过,无论是英国、法国、意大利或神圣罗马帝国,当时的战士们似乎在盔甲上没有太大差别。
在身甲形式上,占据主流的依旧是锁甲长衫,但相比于11世纪,其保护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上肢的护甲袖子覆盖了整条手臂,在手腕处束口,并在12世纪末期开始有分指形式(Gauntlet)或连指形式(Mittens)的锁甲手套出现;另一方面,锁甲长衫的下摆进一步延伸到膝盖,同时在小腿上出现用绳子绑在皮靴或裤子上的锁甲护腿,能够提供正面的下肢防护。
而此时欧洲骑士和士兵们的头盔选择开始变得多样起来,在12世纪早期,尖顶的诺曼鼻盔搭配锁甲帽或织物武装帽内衬的组合依旧十分流行,而在12世纪中期、特别是十字军的武装序列中,出现了一种平顶带护鼻或铁质面罩的新型头盔,它在战争中不断进化为包裹整个头部的平顶巨盔。此外,原有的诺曼头盔的尖顶也被削低成圆顶或向前突起的弯顶,似乎更利于佩戴和偏斜武器的打击。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蒙昧和混乱之后,中世纪的西欧终于迎来了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而在11-12世纪最早出现的那一批骑士军事贵族以及他们的精锐扈从们,也得以重新以包覆全身的锁甲长衫、结实的罩袍和威武的巨盔武装自己,再次前仆后继地投身于对土地和宗教信仰的无止纷争中去,并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百年迎来十字军东征的结束和新一轮战火的燃起。
在13世纪的西欧,英格兰史无前例地爆发了针对王权的革命和大宪章的签署,接踵而至的长时间内战让贵族和国王麾下的士兵和骑士们筋疲力尽;而在大陆一侧,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等诸多崛起王国之间的战火与纷争也在随着时间不断升级。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骑士和士兵们的盔甲开始出现大量的变化和进步,以应对越来越艰巨的对抗挑战。
由于大小的会战和遭遇战愈发频繁,参加战斗的势力和军队组成的形式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完善,这一时期骑士和资深军士在身甲外穿着的、绘有代表势力或个人阵营纹章标记的罩袍变得愈发普遍。而在罩袍之下,能够装备到的最好护具依旧是覆盖全身四肢的锁甲长衫,其中锁甲手套和护胫变得愈发普及,而单独佩戴在靴子或皮鞋外面的锁甲鞋也开始出现。
而盔甲中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骑士和战士们佩戴的头盔,从12世纪中晚期出现的平顶带面具的覆面盔开始逐渐被水桶般的巨盔所取代。而在13世纪中后期,平顶的巨盔又开始重新拾起了诺曼头盔时期的圆顶风格,这些圆顶巨盔(sugarloaf)更适合偏斜和卸除对手武器打击的力量和冲击。
然而这些沉重且昂贵的头盔并不总是受到欢迎,许多骑士在加入战斗之前、或在下马步战的时候依然会选择佩戴开面式的诺曼头盔甚至是锁甲帽。而逐渐重回战场并取得和骑兵协同战斗地位的精锐步兵们,则选择了著名的、形如铁锅的壶盔(Kettle hat)作为自己的保命神器。这种广泛流行于基层士兵的头盔和几乎同时期宋朝的范阳帽有异曲同工之处,宽大的帽檐既可以有效防护投射物和兵器的击打,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为士兵遮阳避雨。
在13世纪中晚期,骑士和战士们的身甲终于实现了一种突破性的进展,在锁甲长衫外披挂的板甲衣(brigandine)极大地提升了防护水平。这种形式的盔甲最早可能来源于战场的改造或一些工匠面对骑士客户的新奇需求所进行的创新,即以披挂在锁甲外侧的结实罩袍为基础,用织物或用铆钉将一片片方形的钢制甲片固定在罩袍的内侧。早期的板甲衣在思路上和后世东方的布面铁甲极其类似,这种使用“大片铁板”以增强锁甲防护的手段迅速在整个西欧流行起来,其本身的形制也在即将到来的14世纪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而与此同时,将整块的钢铁甲片固定在关节或四肢处的尝试也渐渐在13世纪的骑士与资深军士中开始流行,最早的尝试是将一对长方形的小型甲片通过织物绳索固定在肩部,作为除头盔外最早的“板甲组件”出现在锁甲长衫的身甲之上。随后,一种类似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的金属护胫甲开始出现,它用整块的铁质甲片锻造为半圆桶型并佩戴在小腿前侧,取代了相对笨重不适的小腿锁甲。
从西欧历史盔甲的发展上看,13世纪的骑士们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虽然出现了少部分板甲组件和原始的板甲衣,但大体形式依旧没有脱离11-12世纪中世纪中期的经典骑士形象。随着历史继续前进,这片土地在数百年的纷争中逐渐开始恢复生产和建立秩序,一个个大型的王国相继崛起并开始扩张,而所有将西欧盔甲推向颠覆性进化的14世纪,将在生产力和军事斗争的巨大变革中轰鸣着到来。
对于欧洲而言,14世纪的军事斗争规模和烈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英格兰与法兰西两个主宰欧陆的王国爆发了著名的百年战争,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等一众国家卷入了这场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血腥战火之中;而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也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佣兵战争。高强度的军事斗争改变了战场和武器装备的形态,也直接促进了骑士和士兵盔甲的巨大转变。
在14世纪,欧洲军队的专业化水平和训练程度开始大幅提升;一方面,职业化的精锐军士为骨干的步兵阵列获得了战斗力和组织度的显著加强,已经不再是经受几轮简单的骑士冲锋就会崩溃的弱小军队了;而另一方面,长矛、长弓和大幅升级的盔甲赋予了步兵对抗大量精锐骑士的能力,也逐渐剥夺了骑士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职业化的复合军队成为了主流。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著名的克雷西会战和普瓦捷会战,在克雷西战役中,鲁莽冲锋的法国骑士们没能啃下组织纪律严格的英格兰人阵线,来自英国长弓手的凶猛火力严重限制了骑士的冲击路线的速度,而下马作战的英国骑士则在步战中完成了对法国骑士们的无情收割,这也迫使法军在普瓦捷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步战战术。造成这种改变的因素除了凶猛的长弓外,就是士兵们的护甲相较于13世纪出现了决定性的变化。
首先,板甲衣开始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精锐军士和骑士们的普遍装备。在14时期前中期,锁甲长衫开始逐渐缩短为更为灵活方便的锁甲衬衫(Haubergeon),相对应地,士兵们开始将逐渐成熟的板甲衣套在躯干的外面作为主要护甲,此时的板甲衣甲片逐渐变大和产生穹壳结构,罩袍则几乎仅作为板甲衣表面的织物外罩而保留,此外还出现了相配套的裙甲以弥补下腹部的防护空当。
其次,大量普通的一线士兵也开始用织物填充加强的软甲(gambeson)作为保护躯干的主要选择,其代替了锁甲长衫或板甲衣作为接近制式的简单甲胄标准。除头盔外,在软甲的基础上,大部分士兵可能都会获得少量的关节板甲组件进行加强。例如著名的杰克链就是一种用长条形甲片包裹在肢体外侧的防护结构,其作为完整板甲下位代替的士兵选择。
而与此同时,以整块钢铁制作的板甲组件也开始成套出现在作为基底的锁甲衬衫与内衬武装衣的外面。首先出现的是四肢部分的甲片,例如13世纪就出现的板甲胫甲和小型板甲护肩(spaulder),以及随后继续整合进入的板甲护肘、板甲护膝、板甲臂甲、板甲护腿等。它们的早期形式多以“板条甲”为主,即将多组长条状的甲片固定在织物基底上,再包裹到肢体上作为防护。但在后期逐渐被一体式的板甲结构所取代。
这些四肢甲片在14世纪中后期几乎可以从正面完整覆盖整个上下肢,并且拥有足够的铰链或空隙区域供关节活动。而手部防护同样实现了板甲化,即分指的沙漏型手甲(Hourglass gauntlet),其腕掌部是完整的板甲穹壳结构,手指则没有单独的防护,或由小型甲片的连接提供保护。
随后出现的则是板甲结构的主角,即一体式的板胸甲结构。早期的板胸甲主要覆盖上至锁骨,下到肋骨底的胸部区域,以保证优良的贴合性和对躯干旋转的最小限制,而腹部往往还是以锁甲组件覆盖。此时的板胸甲一般只有正面部分,即胸甲和两侧自然延伸的肋甲,后背则直接用皮带连接,并没有背部的甲片进行保护。此外,此时的板甲衣结构也向着板胸甲靠拢,采用大型的圆弧甲片以增强结构钢性和防护能力。
在头盔方面,14世纪的骑士和精锐军士也开始有了更完善的保护和选择。一方面,主宰数百年的中盔(bascinet)结构开始流行,其一体式的盔体包裹了整个头顶、脸颊和后脑区域,顶部为类似诺曼头盔的尖顶,内衬与多层的锁甲顿项链接,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头部防护。大部分中盔都是开面设计,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面罩结构开始出现,有简约平滑的猿面盔、也有呈角锥突出的猪面盔、还有后期较为大型的巨犬盔。
而部分骑士还会在中盔外面继续佩戴一层大型的巨盔——没错,14世纪的大型巨盔采用了套娃的形式,一般在内部往往会有一个小碗状的头盔,或直接采用中盔作为内衬。这些大型巨盔比13世纪的前辈们要大上整整一圈,还会在此时已经流行起来的骑士比武活动中出现拥有大量装饰和雕花的版本。
当我们进入14世纪的克雷西或普瓦捷的战场上,就可以发现此时的骑士或重装军士们已经用成片的钢铁护甲包裹了自己,但这些板甲组件往往都是额外套在本就不够轻便的锁甲之上,本身还存在限制关节活动的各种局限,这些因素促成了重装骑士或士兵们逐渐失去了13世纪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也间接促成了步兵战术的演变和骑兵地位的衰落。
因此,在接下来的15世纪里,成熟的全身板甲结构大量减少了锁甲的使用和重量(特别是哥特风格),而更为贴合肢体的设计也进一步改善了关节的活动能力,终于将这种强大的盔甲形式推向历史的舞台之上,并再一次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与骑士和士兵们的命运。
从诺曼征服的锁甲长衫,到十字军征服的血色罩袍,勇士们追随着领主为了土地和信仰拼死战斗;从欧陆王朝的板甲铁衣,到文艺复兴的华丽戎装,骑士们驾驭着战马在原野和城墙下骄傲冲锋;从梵蒂冈城下的高顶轻盔;到维也纳郊外的闪亮胸甲,战士们手持着枪矛排成战列,在炮火与铁蹄面前屹立不倒。欧洲历史盔甲的发展见证了那些在一千年里、在血与沙的战场上冲锋、奋战、胜利或死亡的战斗史诗。它不仅仅是军事科技与战争艺术的结晶,更是身居其中的那些勇敢生命的最好归宿。这些或朴实坚韧,或华丽雄伟的历史盔甲将作为人类文明曾经最为残暴又热血时代的留存,在钢铁与灵魂的碰撞中长久回响。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