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感”是人们选择商品时追求的要素之一。
机核有许多卧虎藏龙的设计师,这次我邀请到了其中一些朋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精彩作品,以及对于“艺术设计”这份职业的感受与思考。
只要点击每个人的机组昵称,就可以跳转至他们的个人页进行关注哦~
A:在毕业后工作的很多年里,其实并没有创作过什么内容,直到我发现了C4D这个软件,才开始使用它来设计一些东西,直到现在,一直保持着随时创作的习惯,也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一个爱好。
A:当你的作品得到认可,并且找到自己的独特性之后,所有想法都可以通过这个媒介去表达出来,'作品也随之成熟起来,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A:设计师喜欢的有太多了,我的关注领域比较广泛,最爱的是Virgil Abloh,最近很喜欢Metro Boomin,因为他制作的纵横宇宙原声音乐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因为个人作品可以尝试各种可能性,即使它是半成品,或者表达不了任何主题的抽象作品,这个探索过程很有趣。
A:我泪点低,这类作品真是太多了。比如之前看灌篮高手,银护3,听坂本龙一的音乐。
A:RPG加车枪球,特别喜爱类似inside这种形式的解谜游戏
A:之前ps5烧了,所有游戏存档都没了,最近才把对马岛重新通关,很喜欢这个游戏。
A: 因为别的行业也不会,哈哈哈。热爱吧!从小就喜欢画着玩,看动画,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玩意儿。
A: 没有想法,不是技术上的,就是想不到做什么,就很焦虑。
Q: 如果让你推荐自己或自己的作品,你会说些什么?
Q: 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 我觉得尽量去平衡两者的关系,同时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语言,不然你的作品看上去就像素材网站里的一样,拿直接用素材就好,也不需要找你了,这也是设计师的价值吧。
A: 动作RPG,射击类,体育类的游戏,电影的话武侠,生活,战争的都行,我比较会关注它们的美术,构图啊啥的,算是一种学习和想法积累。
A: 喜欢孙一冰老师,人很有趣,摄影作品也很喜欢;还有翀哥,很喜欢的画,绘画和平面构成运用的很牛逼,商业和艺术兼顾。
A: 我喜欢机组闲聊节目,一群人聊天胡逼,很放松,哈哈。
A:两个人吧,一个是Peter Saville吧,因为我比较喜欢音乐相关的视觉,自然喜欢他的那些唱片封面设计。因为我也不太擅长画画,而他是采取那种“DJ采样”的方式做设计,这个“偷懒”的设计方式比较适合我,哈哈哈;
另一个就是Virgil Abloh,因为我也比较沉迷于街头品牌的设计,他把街头品牌和各种各样的其它领域的设计带进服装设计,我觉得特别有意思,Virgil在我心里是最好的创意总监,但是一个很普通的设计师。RIP VA。
A:困难就是跟客户沟通吧,平面设计本质是一个服务行业,不管是服务音乐人、商业品牌还是哪怕个人,跟人的沟通往往是最有挑战的环节,有时候会阻碍设计师,但其实客户也经常激发出设计师意想不到的灵感。
A:歌单异常重要,不同的设计要搭配不同的音乐。 Pop music sucks 哈哈哈哈。
A:希望能和一些我特别任何的创作者和品牌合作做出好玩的项目,而且特别喜欢是全面结合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当然也希望能有一天给电子游戏做帅的平面设计。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像前面说的,我一直理解平面设计是一个”服务“或者“合作”属性的创作形式,其实即使做着玩的个人性质作品,我也是希望更多人看到和给反馈,也是在潜意识中服务特定的受众。所以我理解,个人性质的作品只是跟平时的很多常见商业作品的服务对象不同,但同样是在沟通和服务。
Q:这些主题是如何激发起你的创作灵感的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A:就是日常中喜欢的电影、音乐、游戏、服装会一直给我刺激和灵感,就想着把这些想法分享出来。比如我特别喜欢说唱音乐,就一直希望找个契机给自己的作品出音乐,所以就借着我们自己中秋节礼盒的机会,让好朋友ButtaSmooth给我专门制作了歌曲,还自己录了磁带分享给朋友。给这些内容来设计,就会特别有干劲,哈哈哈。
A:两个吧,一个是《星际穿越》开头在农田追无人机的片段,并不是传统的感人情节,但音乐和画面的整个氛围就不知为何让我很感动。
再有一个是三首同样叫《Last Call》的歌,Kanye West、J Cole、Logic都唱过这同名同主题的歌,以那种叙事的角度讲他们做音乐早期比较艰难的阶段,里面都是很多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和经历,我记得Kanye大概唱到他从芝加哥到纽约后,租房子和在宜家买家具的事,Logic唱到借住在朋友家地板这些事儿,还挺励志和感人的。
A:因为我是一个很顺规蹈矩、宅在家里打游戏的类型,反而比较反差的喜欢黑帮片,比较常见的《教父》《黑道家族》都特别喜欢。游戏上喜欢CRPG,也是因为《辐射》的节目才入坑的机核,疫情期间还回去玩了《博得之门1》,特别特别的喜欢。
A:四十二,因为我也是本科在沈阳的学的广告,我们学校离的也很近,我估计我大他一届,感觉他说的我都挺有共鸣的,而且主要我虽然喜欢科幻,但看不进去书,所以喜欢听四十二讲科幻故事,省的自己去读书了,哈哈哈。
A:《火线》节目!虽然知道录完了在逐步放出,但真的等不了,也希望后面可以讲讲hbo别的剧。
Q:你被人用枪指着,如果能连续聊同一个话题30分钟他就不会开枪,你会聊什么?
A:给他介绍说唱音乐或街头品牌,我是这方面的安利之王,30分钟根本不够。
正经说的话是硬盘吧,毕竟吃饭的东西都在上面(家人和宠物不跟我住一起,就不在讨论范围了)
A:当工作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会陷入到自我怀疑当中。感觉做什么都不对。做设计的话,松弛感还挺重要,但是很多设计师包括我自己都有一些拧巴。概括说来就是,天赋不够吧。
A:有个小院子可以种种地,啊?专业成就?能拿一些设计奖吧,只能妄想一下了。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其实一开始成为设计师是没得选,但是这么多年一直做这个,则确实是在于个人选择了。
仔细想想,做设计痛苦和快乐的比例,甚至可能痛苦多数一些。但是做设计又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让一件事物变好看是一方面,更新的表达方式的探索,来获取更多的共鸣,让产品更好用、更低成本、更环保(平面设计里关于信息的有效传达,包装设计里关于材料选用……)等等,都是可能是设计师考量的范畴。就像为了一个预期,去解一道题,当你抓到趋向正确的答案时,像是齿轮嵌入了刚刚好的位置,然后嗖嗖拧转起来。这是偏个人性质的感受。
其实,做的纯个人性质的项目确实比较少。在的我理解中,设计大多数其实是为围绕着“他人”,无论是否商业,最终落在实处的产物,还是会与很多人面临的需求或者问题紧密关联。这些正确的废话,却一直是我的真实想法。设计是通过一种手段去解决问题罢了,只不过选用何种手段,是有“个人性质”的。
与“解题”的自我感受不同,你心中明白,有时候努力通过设计手段做出的改进,就是在做正确的事,哪怕这件事很微小。这很酷。
当然,实际工作中可没那么洒脱,根本没办法面面兼顾,自己还差得太远太远。但是我依然秉持这些想法不断修行中。
所以呢,为什么做设计?当然是因为做设计很又爽又酷啊。
A:泪点很低,看星际穿越会哭,玩死亡搁浅会哭。甚至重新看指环王,听《May It Be》都哭。因为我感觉自己没机会生活在那个世界,就好像面对逝去的人,无法重新见面一样,无法挽回,无能为力。难过。
A:想听西蒙主持的平面设计相关栏目,可以讲一讲机核这么多年来品牌视觉、活动视觉相关的内容。CEO作为一个把平面设计作为跑团技能的人,怎么能忍得住不开这类节目?!
A:我的本质是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给落地生产,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真正的捧在手上的感觉简直太棒了!
A:当我发现可以从设计中获得满足感以及成就感的时候,并且一天不整点什么出来就浑身难受的时候(曾经难受到拣红砖头在地上画画)。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设计其实分为两个类型,艺术设计和商业设计,前者和纯艺术一样更倾向于表达,后者则倾向于服务,而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做设计服务,所以一般在工作之外,就会把自己的一些创意以及审美通过设计的形式去表达出来。个人还是更倾向于自我表达,作品一旦和市场勾结,总感觉始终都会有妥协的一天。创作就纯粹一点,当一种发泄就可以了。
A:想让西蒙把以前的一些常规电台节目给复刻一下,通勤摸鱼必听节目好不好。
A:最成为一名驱魔道士,或者当一名DJ也行,我要让所有人听我的歌单!!!
A:相比在机组发的平面字体设计,我本人是做 UI 设计时间更长一下,算一下大概七八年了。
我是学机械设计的,和美术完全搭不上关系,只是在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些宣传社团,认识了一些美术学院的朋友,蹭了他们一些课程,然后喜欢上了摄影、美术和绘画。
工作之后的前半年因为太无聊,晚上回见看一些摄影和后期的教学视频,无意间看到了一个 UI 设计的教程,一个 ICON 的设计,因为十年前的 UI 设计还是非常拟物化,所以设计师们都竭尽全力让图标好看到会让人想舔的程度(乔布斯当年对于 macOS UI 设计的评价也是如此),当时就被这一门设计所吸引,跟着教程一步一步做下去,能做出美的设计。
同时借助与 Photoshop 等设计工具来做的话,对于没有接受过传统美术的人来说会更容易上手,所以就迷恋上了这一门设计类型。
下班一有时间就画图标画界面,是我一次发现自己也有创造的能力还有热情。
A:工作半年之后就决定自己应该试试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就辞职去了上海找了第一份设计的工作。
恰好赶上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最初期,对 UI 设计的需求量很大,同时对设计水平的要求没有特别高,所以能比较容易进入设计行业,然后就一直在设计行业里摸爬滚打。
如果要选一个的话,那应该是 Mike Matas(个人网站:https://mikematas.com/),对于不了解 UI 设计的人来说,可能对他不熟悉,但是在 UI 设计行里面他应该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他最早在苹果参与第一代 iPhone、iPad 的 UI 设计,然后自己创业做过交互电子书、智能家居等一些项目,然后又去了 Facebook 做了一些阅读产品,现在加入了 Jony Ive 的设计公司 LoveFrom,总之一个挺神奇的设计师。
在 2011 年的一个 TED 演讲上,他演示了自己做的交互电子书的一个功能,通过吹起的方式演示风力发电的原理,让我第一感受到好的设计原来是可以这么有趣、直观和灵动。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前段时间看了一些王受之老师的设计师的课,他解释道:“工程是关于物和物之间的问题,设计师解决物和人之间的问题”。
我觉得说得非常好,设计大多数时候不能是纯艺术,也不该是纯艺术,设计通常是用带有艺术性的方式来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我觉得就这个过程就挺艺术的,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很难避免个人性的体现,与其说想做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不如说是在设计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个人性质。
A:可能不算是自己最满意的,但是是自己做得很开心的作品。
今年年初决定做一套字体设计,因为平时做平面的时候,很多作品都最后没有被委托方选中,但是自己很喜欢,所以决定把一些落选的稿子整理发出来,还有一些在逛街遇到有趣的字体都想自己复刻一下,所以在机组上发了一些字体设计的帖子。也准备继续做下去,持续发布。
Q:这些主题是如何激发起你的创作灵感的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A:比较常见的主题就是逛街遇到的一些街头字体,之前也在机组上发过。
前段时间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然后看到一个卖土魔芋的招牌,当时觉得这几个字体很有趣,既有手写体的灵动,也有书法体的笔画,然后就想可以作为设计素材。
A:《Journey》我最爱的一款游戏,全程几乎没有文字提示,通过交互设计来引导玩家。
画面、音乐、想象力都无比精彩,但最让我难忘的是这款游戏让我感受到了爱与希望。游戏时长也就两个多小时,途中你会遇到各种情绪的交错,愉快、迷茫、挫败、勇气、变革、恐惧、死亡还有重生。
如果运气好旅途中你会遇到和你一样的同伴,他/她可能会陪你到最后,可能只会陪你走一段。开始我以为是 NPC,但有一次结束之后看到对方的账号才知道是一名玩家,途中相互协助,落后了也会等待,然后再继续旅程。直到最后你可能都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这似乎都不重要了。就像是人生的缩影还有镜子,就像是你一生的故事,你总会在这款游戏里找到自己。
A:我觉得在刚接触美术的时候,因为学业的原因,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更多是一种负担,老实讲并没有多开心。但是当接触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学习后,它可以变成我内心情感宣泄的一个窗口,我喜欢用它去表达自己,把自己内心的想象变成实际的画面,我觉得在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它便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设计虽然是商业主导性质的,但是我认为设计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迎合商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设计是潜移默化引导意识走向的工作,它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时代需要的,什么是可以被追求的。所以抛开商业需求不谈,可能每个设计师都会自己的一些小坚持和小信念吧,从而促使我们去产出一些完全用爱发电的作品,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叛逆的一面吧。
A:我觉得不能说最满意,可以说是最难忘的吧,应该就是自己大学的毕业设计了--一个系列的希腊神话丝网印刷作品。从零开始的作品设计、制作到最后落地,一个人全身心、心无旁骛的去投入进去,我想这是对我来说一辈子仅有一次的创作体验吧。 A:肯定有的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灌篮高手》和最近在看的《Blue Giant》,我觉得自己总会被那种全身心追求某个目标的人物所感动,可能这也是我期待自己成为的一种人吧。
A:我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的夜晚,我去便利店买第二天上班要吃的便宜三明治,想着出来都出来了,不如就散散步吧,于是就开始了雨夜漫步。到了散步步道的一个小亭子的时候,借着街上的路灯,我看到了一个大爷在小亭子的长凳上铺上了垫子,盖着被子,就那样很惬意的睡着了,这时候耳机里的歌正好播放结束,瞬间的安静,打在伞上蹦蹦的雨声,这一刻我觉得,这位老人浪漫极了。
A:超级想听核市告解室,对于我这样一个自我和解困难症的人来说,真的听完以后让自己对目前的现状有更开阔的视野了。
A:我觉得我还是喜欢手工制造相关的东西,可以的话我觉得我可能会深耕“如何做好一个面包”和“怎样成为一个好木匠”哈哈哈。那种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对自己的产物倾注精力和爱的过程,总是能让我不断振奋。
A:普通的填志愿上学做作业做项目,慢慢有一点感觉了就顺理成章的做下去了。
视觉设计中的视觉引导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内容其实还蛮好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行为的部分也很有趣。就挺好玩。
A:任天堂的Splatoon项目组和动物森友会项目组(? 此处省略3000+任吹稿
能将项目以一个设计逻辑一以贯之的做下去,中间没有跑偏,这样的执行力真的令人佩服。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个人认为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打动那谈何商业性呢。商业就是为很多人服务,寻找大众共情点吧。
当然实际情况是:还是个学生仔趁着还不需要面对甲方赶紧整点自己想做的哈哈哈。实验也好材料也好赶紧玩一玩。能自由主导项目的时间不多了
Q:这些主题是如何激发起你的创作灵感的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其实是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细节吧。像Tea language 这个项目就是英国水太硬泡出来的茶茶渍太多,刷杯子不耐烦了,就想看看这水到底有多硬而做的项目。
Q:你被人用枪指着,如果能连续聊同一个话题30分钟他就不会开枪,你会聊什么?
A:毕设,来做我的逻辑推演小黄鸭吧,谁先跑枪毙谁!
A:从小就喜欢生化战士,魔戒,血族Bloodline这些世界观设定很强的作品,加上中二时期接触到了跑团,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设计世界观和文化了。
A:最近很喜欢的概念设计师是Dima Goryainov和Massimiliano Haematinon Nigro。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仅凭单张设计就可以传达出很强的故事和文化感。好羡慕!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做到。
A:那肯定就是纸质书,非常无法抗拒想买书的欲望。实体书和电子书真的感觉不一样,虽然买了一样都是落灰(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其实就是最近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之前做过的一套银饰设计,就是因为那时候沉迷极简首饰设计但苦于太贵了都买不起,所以想在虚拟世界里过过瘾。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喜欢画一成不变的主题,如果工作是偏写实的风格,就会想摸一些风格化的图,算是一种调剂吧。
记录、创作、分享 / Art Director / Graphic Designer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执行”,即将脑子里的想法变成实际的作品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有一个很好的主意,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个想法可能并不可行,或者无法达到我预想的效果或质量。这时就需要在“投入更多时间尝试解决问题”和“干脆放弃这个方案,尝试新的主意”之间做决定。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往往是困难且痛苦的。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正是因为我在工作中做的“设计”是纯商业化的,我才会想要自发地创作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以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此外,我认为个人作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实验”,你可以无需考虑商业风险,尝试各种大胆、有趣甚至是无厘头的创意。我个人并不喜欢局限于仅使用电子媒介,我喜欢尝试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去探索创作的边界。
A:至今未知我还没有创作出令我觉得完美的作品,因此对我来说,下一个作品永远都是最有趣的。
Q:这些主题是如何激发起你的创作灵感的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A:我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我觉得生活中有太多触动我的瞬间和细节,我希望能以设计的形式将我的感悟和观察与他人分享。例如,当我第一次去新加坡旅游时,我被他们独特有趣的标识设计所吸引,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我将这些感想做成了一本设计观察游记;养了猫猫之后,我设计了一组“凶猫注意”的海报;当我用手遮住阳光时,透过指缝间看到了美丽的红色,我便有了做一个“在光线下显示背后的印刷内容”的创意,于是诞生了“酒红色的心”的卡片设计;当我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一位重要的朋友离世时,我设计了《如果可以重启人生(alternate)》的书;因为我是一名女性设计师,且自己长期忍受痛经带来的不便,我也以此为主题做过一些实验性的作品。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和有类似经验的人产生共鸣,无论你是觉得“有趣”、“会心一笑”、或者是“不认同”,只要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我就觉得我的作品是有意义的。
在上学的时候,我对Frog公司的一场设计讲座印象非常深刻,讲座介绍她们的一个实验性项目 —— 重新设计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窥阴器,以改善患者和医生的使用体验。大多数女性从21岁开始需要进行常规的盆腔检查,这是一项非常正常的例行检查。光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6千万次盆腔检查,然而现代窥阴器的设计更像是一种刑具,它们是冰冷的、纯金属的,甚至还有裸露的螺丝,并且在使用时会发出螺丝拧动的声音。Frog的设计师通过调整窥阴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用亲肤的硅胶取代金属,使检查过程更加舒适,而不是令人恐惧。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人性化的、让人有所思考或收获的作品。
A:我的泪点非常低( ´•̥̥̥ω•̥̥̥` )。玩游戏或者看电影的时候,只要是设计成让观众感动的地方,我基本都会落泪。最近一次让我流泪的作品是《塞尔达传说 王国之泪》,特别是最后一段回忆和大结局的部分,全程爆豹哭。
A:很难说我最喜欢谁,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有限信息,我个人很欣赏西蒙,因为他敢于表达自己“不喜欢”一个作品以及他自己的思考。我觉得他非常有主见,而且能够很自信地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点让我非常钦佩。
A:如果现在突然获赠一个亿,我会首先去缴税。我已经能想到国税局来敲门的场景了。😂
剩下的钱我会用来投资和捐赠。如果我可以依靠投资的收益来维持生活,我会选择辞掉工作,为了自己而不是甲方去创作。
A:先说说怎么从事设计行业的吧~深受《艺术创想》的影响对创意和美有天然的喜好,学画未遂念了景观,此间从未停止对艺术院同学的羡慕,最后毅然决然投了广告公司想要大干一番,没日没夜做了两年没有感情的提案机器,逐渐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更致命的是备受“你的作品想法不够”的评价的折磨(也是真的想法欠缺),于是知难而退,跑路互联网小厂做起UI。
UI的工作更多是基于数据的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有了更富余的脑力去做感性的设计,很自然地萌发出想为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做点周边的想法——没有甲方的约束,完全出于为爱发电的设计,就成了我现在的爱好。
A:当我发现平面设计是一项一个人就可以进行的活动,因为我没啥朋友(此处疑似碰瓷四十二)。
·作品呈现出的效果达不到预期,且明确地意识到现阶段解决不了。
A:与其说怪癖,其实是洁癖——不管用什么软件都是“编组狂魔”!
Q:我们通常认知里“设计”是一个偏商业化的工作,那么你为什么会想要去设计一些个人性质的作品呢?
A:设计个人性质的作品,很多时候是有机会创造商业价值的,常常有令人惊艳的个人IP出现。不过我目前没这个思考的深度,仅仅是希望留下一些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A:Coser/cosplay道具师,太羡慕手艺人了!
机核社区中还有很多很多令人惊艳的艺术设计创作者们,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只能向大家介绍到这里啦!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他们,有了更多的喜爱和支持,创作者们才有更强的动力。我们也相信,只要你有创作的热情,那么肯定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做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也希望大家多多使用机核的「原创内容」和「作品集」功能,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你的精彩作品。
评论区
共 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