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带着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于城南射猎,李渊命三个儿子好好表现,在这场射猎活动中比个高低。期间,李建成把自己的一匹胡马送给李世民,这匹马高大强壮,但是好尥蹶子,颇为难驯。李建成对李世民说:“这匹马实力极强,能越过数丈的深涧。二弟精于骑术,请骑上这匹马试试看。”
于是,李世民骑上了这匹马,打算追逐野鹿,好好秀一番骑射本领。然而,这匹马确实性情暴烈,难以驯服,几度要把李世民摔到地上。眼见这番光景,李世民回头对身边的宇文士及说:“他们想用这种手段来害我的性命,然而生死有命,岂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了的!”
这番话被李建成听到了,他不假思索,立即让随行的嫔妃向李渊转述:“秦王声称自己有‘天命’,往后将成为天下之主,岂会死于意外!”
李渊听说此事,大为震怒,他先召来李建成和李元吉,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接着又召李世民来见,怒斥道:“只有天子才配拥有天命,这岂是个人之智力所能企及的?你就这么心急,想要取代我吗?”李世民闻言免冠顿首。
此事后来由于突厥的入寇而不了了之。李渊没有追责李世民,因为他要靠李世民去对付突厥。不过,一等到外寇被击退,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便会卷土重来。可以说,此时李家的内部矛盾,已经到了难以化解的地步了。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武德九年(626年),李氏兄弟间的关系仍旧在不断恶化。这年的某一天晚上,李建成宴请李世民,席间李世民饮酒中毒,吐血不止。当时淮安王李神通在场,立马把李世民送回西宫修养。李渊闻讯,来到西宫探望李世民。并告诉李建成说:“秦王向来不善饮酒,往后不要再做长夜之饮了!”
其实李渊心里也很明白,这次事件兴许又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间的一场互相伤害。所以,他决定让李世民驻扎洛阳,将他们兄弟几个分隔两地,以免再发生互相残杀的状况。李建成和李元吉听闻此事,私下盘算,认为如果李世民去往洛阳,有兵有地,恐怕养成一股势力,日后难以征服;还是将其留在长安,如此则更易铲除。他们暗中派人劝说李渊,终于将这件事压了下去,李世民没有前往洛阳。
在这一系列兄弟阋墙的戏码中,李元吉表现得异常活跃。他曾毛遂自荐,要为李建成手刃李世民;后又怂恿李渊,希望其能下令杀掉李世民。李元吉如此仇视自己的二哥,究竟是何原因?据说他曾得到李建成的许诺,只要建成顺利登基,便以他为皇太弟。所以李元吉极力拥护李建成。除此之外,李元吉或许也有自己的打算吧。
李元吉是李世民的四弟,在史书中的形象极为不佳。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元吉小名三胡,由于容貌丑陋,连自己的母亲都心生厌恶,不打算抚养他,他是被自己的乳母陈善意养大的。长大后,李元吉行为乖张,陈善意屡屡相劝,李元吉心中恼怒,居然派人杀死了对他有恩的陈善意!这些记载是否属实,值得商榷。在《旧唐书》里并没有这些描写,不排除是后来者为了丑化李元吉,而将其从容貌到心理都描绘成了极度丑陋的样子。
关于李元吉的野心,李世民这边的人曾有这样的说法:说是李元吉的部下曾通过迷信活动获得了“元吉合成唐字”的信息,意思是说李元吉有天命,未来将会统治大唐天下。李元吉对此非常高兴,表示“只要能够除掉秦王,取太子之位易如反掌!”
不论上述记载的真实性如何,李元吉与李世民之间的兄弟关系,都是不容乐观的。另外,他与李世民帐下大将尉迟敬德更是水火不容。李建成和李元吉曾想把尉迟敬德拉拢到自己这一边,结果被尉迟敬德断然拒绝。李元吉还曾派人去刺杀尉迟敬德,事情也以失败而告终。李元吉又去李渊那里进谗言谋害尉迟敬德,险些要了敬德的命。多亏李世民及时出手,才使敬德免于一死。李元吉与尉迟敬德的矛盾如此之深,除却敬德是李世民帐下骁将,除去他就如同剪去李世民羽翼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
在《旧唐书·尉迟敬德传》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或许可以解释他俩是如何交恶的。尉迟敬德是一员极为骁勇善战的猛将,他很擅长避槊和夺槊。避槊就是避开对方刺来的槊;夺槊就是空手夺过对方的槊,顺手回刺——堪称一名把力量和敏捷都点满的英雄。李元吉也擅长使槊,听闻尉迟敬德有如此本领,心中不以为然,表示要亲自领教一下。于是,他找到尉迟敬德,提议双方把槊的刃部去掉,以长竿相刺,切磋一下。可尉迟敬德却说:“就算殿下使得是真槊也伤不到我,所以不必去刃;我的槊得去刃,以免伤到殿下。”于是,李元吉便挺着不除刃的真槊向尉迟敬德刺去,来回数合,都被敬德完美闪避。
当时李世民也在场,他向尉迟敬德发问:“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敬德回道:“自然是夺槊更难。”李世民闻言,一时兴致勃发,便让李元吉接着刺,命尉迟敬德夺李元吉的槊试试。结果李元吉连刺几槊,回回都被敬德夺槊在手。李元吉也是以骁勇著称的战将,结果此番对决,竟完败于尉迟敬德。他虽然表面上赞叹敬德武艺非凡,可心中却极为不爽。或许二人的梁子,便是在此时结下的吧。
随着李氏兄弟之间的矛盾逐渐升温,双方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不断想办法瓦解秦王府的团队。上文已提及他们试图拉拢尉迟敬德,事情不成后,李元吉还派人刺杀敬德,又不成功,接着再进谗言谋害敬德,依然没有得手。除此以外,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意图将程知节调往外郡、用金帛招诱段志玄,均未得逞。但他们还未罢休,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府内的智谋之士中,最让人生畏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随后,李建成向李渊进谗言,致使房玄龄和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
面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咄咄逼人,秦王府内的人早就坐不住了!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李世民反击,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总是犹豫不决。期间李世民还向李靖和李世绩征求建议,二人皆未答复,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表态。
就在此时,突厥再度入寇。李建成看准时机,举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军北征。李建成是打算让李元吉手握兵权,以行大事。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举荐,李元吉则奏请让秦王府的诸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人随军出征,还将部分秦王府的精锐士卒纳入麾下。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极大的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看样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有大动作了。
李建成的计划是:借突厥入寇之机,让李元吉控制秦王府的猛将和精兵,手握数万之众。在大军出征之时,李世民必然前来饯行,趁此机会将其杀死,然后上奏皇帝,就说李世民暴卒。李建成则借机控制国事,李世民部下尉迟敬德等人此时皆在李元吉手中,找个理由将之全数坑杀,到时还有谁敢不服!
若是依李建成的计划展开,则秦王府将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命运的天平在此时依旧倒向了李世民一边。东宫的率更丞王晊居然将李建成的整套计划秘密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急忙找长孙无忌前来商量,长孙无忌劝李世民先动手,不然必定惨遭不测。李世民尚怀犹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极力劝说,又把秦王府的其余骨干召来共同商议,众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不可迟疑。直到此时,李世民才下定决心。
当时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在场,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召二人前来。二人为了避嫌,打扮成道士的模样赶到秦王府。经过众人的谋划,李世民拿定主意,准备依计行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秘密上奏,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接着说道:“臣从未做过对不起兄弟的事情,如今他们要杀我,似是在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今日枉死,与陛下永诀。魂归地下时,恐遭王、窦诸贼耻笑!”李渊闻言惊愕,说:“明日定要问个明白!”
很快,时间来到了六月初四。玄武门外杀气弥漫,似乎预示着什么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及秦王府的八百余名勇士伏兵于玄武门。
李渊由于前一日李世民的秘奏,召来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又命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针对李世民上奏之事,展开审问。李渊的宠妃张婕妤获悉了李世民秘奏的内容,暗中派人将此事转告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应对策略。李元吉说:“应当聚集府内兵马,托疾不朝,以观形势。”李建成则坚持要入朝。于是,二人同行,准备由玄武门入宫。
两人在走到临湖殿的时候,发觉了周遭境况的异样,便打算扭头返回。此时,李世民出现在二人面前,喊住了他俩。李元吉意识到今日正是一决生死的时候,情急之下张弓搭箭,朝李世民连射几箭,但皆未能命中。李世民则一箭射死了李建成。这时,尉迟敬德带领七十余名骑兵赶到,众人放箭,李元吉坠马。李世民的坐骑不知是不是受到了惊吓,窜入林中,被树木绊倒,李世民摔下马来,挣扎不起。李元吉赶来,夺下李世民的弓,想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李元吉落荒而逃,尉迟敬德追上,杀死了李元吉。至此,李建成与李元吉均被诛杀。
然而,祸难并未就此终结。李建成一方的将领冯立听说太子已死的消息,立即与薛万彻、谢叔方率领东宫以及齐王府的两千精兵,杀奔玄武门而来。张公谨见状关闭了玄武门,使东宫人马不得进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挺身出战,与东宫兵马搏杀,结果与中郎将吕世衡双双战死。玄武门守兵与薛万彻的军马力战良久,薛万彻准备调转马头,直接去攻打秦王府。正当此时,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赶到,东宫兵马见到太子的首级,当场溃散。冯立和薛万彻等人逃亡而去。
当时李渊正在泛舟,李世民派尉迟敬德速速前往李渊身边。李渊见到全副武装、衣甲染血的尉迟敬德后,惊问:“今天是谁在作乱?你为何来到这里?”尉迟敬德回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带兵诛灭,恐惊动陛下,特派我前来宿卫。”当时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与秦王府的兵马还处于刀兵相向的状态,尉迟敬德请李渊降下手敕,命令李世民节制各营军马,统一兵权,李渊表示同意。待一切事态渐渐平息之后,李渊召见了李世民,李世民跪在李渊面前,痛哭不止。
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诸子被全部处死。玄武门之变就此落下帷幕。
同年六月初八,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九,李渊传位于李世民;十月,李世民下诏追封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李元吉为剌王,以礼改葬。葬礼当日,李世民痛哭,甚为哀伤。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顺利登基,但此事变俨然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结。他担心史书对此事的记录会对其形象产生不利。因此,他曾数度要求看《起居注》。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太上皇李渊逝世,李世民第一次提出想查看《起居注》,但被史官婉拒;贞观十六年(642年)四月,李世民问褚遂良:“你还在负责《起居注》的撰写啊,里面的内容能让我看看吗?”褚遂良回答:“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无论善恶皆秉笔直书,以此来规范君主的所作所为,还从未听说过君主自己翻阅《起居注》的例子。”李世民接着问:“我有做的不对的事情,你也会记录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这是我的职责,不敢不记。”一旁的黄门侍郎刘洎接着说:“就算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人也会记下的。”李世民点点头说:“正该如此……”所以这次,李世民也未能如愿看到《起居注》的内容。
贞观十七年(643年),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再一次要求想看看《起居注》。这次,李世民的态度一上来就颇为强硬,与前次迥然不同。他先是问房玄龄:“之前历代史官所记,都不让人主看,这到底是为什么?”房玄龄回答:“史官不虚饰人主的功德、不隐瞒人主的过失,人主看了必然不高兴,所以不敢献给人主看。”接着李世民表示:“我与前代帝王不同。我一心要看《起居注》,是为了了解自己过去做过哪些不对的事情,并以此为戒。你们快点安排。”虽然大臣还是试图阻止李世民观看《起居注》,但这次李世民是铁了心要看的。房玄龄无奈,便与许敬宗等人删定《起居注》,编成《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献给李世民阅读。
当李世民看到有关玄武门那天的记载时,发现书里语焉不详,便对房玄龄说:
“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李世民的这番话,实则是在为玄武门之变定性——这不是一场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而是如同周公诛管叔、蔡叔以安定周朝、季友鸩杀叔牙以保全鲁国一样的正义行动。周公与管、蔡,季友与叔牙皆为兄弟。为了国家的安定,周公、季友不惜大义灭亲。李世民以周公、季友自居,表示他在玄武门所做的一切,与周公、季友的所为是一样的。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