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上半年,我策划了一场名为 “水赛杯国际当代艺术大奖赛(简称 WICAA)” 的 水赛 竞赛,面向全球征集作品。我戏仿了市面上的大小艺术竞赛,将水赛杯包装成看似专业化、国际化、大规模的形象,以一种前卫而嬉皮的方式嘲讽了传统艺术奖项的庄重形式,并以幽默的方式挑战了艺术评价的标准。
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本科生,我同样面临着 学时综测 这一重要的 绩效考核 。学时大概分竞赛、创业、校园活动、工作实习几类,学生必须在大三前满足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学时,否则无法获得毕业证。
为了满足分数要求,学生不得不去参加大量的艺术类竞赛(报名即可+2分)。学时数被按照主办方的 行政规模 ,由国、省市、区级行业级从高到低排列、精准量化。然而艺术本身就具有多元化、去中心的特征,很难将其分出明确的高低,并且不太可能存在单一的艺术“权威”能对作品质量进行背书(一个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就一定比一个学生作品更加优秀吗?)。若严格按照该标准来评学分, 奥斯卡 奖加的分会比“ 大广赛 ”少,因为前者是行业级而后者是国家级。
当艺术类院校,将分数与创作质量直接挂钩,这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但并不难以理解,反观整个艺术体制甚至更广的范围也大同小异。
毕业院校、参展经历、活动经历作为符号化的标签成为个人水平的权威背书工具,但仅就艺术内部而言,真的存在一种单一的权威标准吗?然而许多人似乎认为存在,会有不少的大学生真的认为自己参加的水赛能与自己的专业水平划等号,孔雀开屏似得卖弄,也有不少看似专业的艺术家会将XX协会title和圈内自嗨活动经历挂在简介上。
艺术很难评,也正因为难评,所以谁都可以评。于是我萌生了策划一场艺术赛事的想法,毕竟谁能说我策划的比赛和别的组织策划的谁一定更权威呢?
我计划将我的比赛包装营销成看似专业化国际化的大规模比赛,并发布征集作品的推文。为此,我对市面上各种备受“认可”的大小比赛进行了调研。(暂时不透露具体是调研了哪些比赛)
通过归纳总结,我如果要达到类似的氛围感,我的作品征集文章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点。
1. 行文官方严肃,板块分明。开头比赛基本介绍部分压缩字数,避免文学性的描述。
2. 板块要有“组织机构”这类,且要出现在文章前半部分,强调组织机构的重要性。
3. 强调评审团队的国际化,要出现国外面孔,最好能附一张评审团大合照。
4. 作品要求一栏要尽可能地扩大范围,但要把能想到的媒介形式逐条列举,显得字很多。
5. 文章美工简洁,仅标题增加彩色特效,但字要多。
6. 奖项的命名不能太艺术化,名称要包含类似金银铜或一二三等具有明确等级色彩的元素。
7. 要用规整的文本格式详细说明奖项信息(名额、奖品等)
8. 参赛要求板块要写多条,显得像APP的免责须知一样复杂。
9. 海报不要太新潮,字要多(把征集文的内容全贴海报上)。
按照上文的基础标准,我编撰了一篇征集文章,进行全媒体的投放
同时我也将一些与大制作氛围冲突的元素明显或隐秘地放在正文中。比如我将“水赛”二字直白地放在名称中,明示比赛的性质也是作为一种免责声明。也在评选标准、评委介绍上夹带私货讽刺拉满。评委大合照中大部分面孔是由AI生成的人像,小部分是身边的朋友。
在评委介绍的部分,我让朋友提供给我比较正式的照片,通过图像后期以及文案的编写,让整个评委团队散发一种上流的气息。在人设上,有韩裔新媒体大师、哲学博士、日本设计师、顶级大厨、高校教务辅导员等,以艺术行业为主,外行精英为辅,使人员构成专业、多元又足够抽象。
我在文末的奖项奖品介绍中,夹带了更多水货,比如将最高奖命名为“ 全场最水大奖 ”,入围奖叫“ 入围发证奖 ”(强调报名就能拿证)以及赠送定制水杯的奖品内容、老比登奖的点缀,都让比赛变得扑朔迷离。
奖项:
全场最水大奖 (1名,大赛最高奖)
奖品:精装实体证书+金色定制水杯+纽约 时代广场个展银杯提名奖 (名额根据参赛人数和质量而定)奖品:平装实体证书+银色定制水杯
评审团选择奖 (10名,评审团代表将各选出一位自己最不喜欢的作品进行专栏锐评)奖品:平装实体证书+定制铜色水杯 入围发证奖 (所有成功报名者皆可获得)
奖品:电子证书+电子透明水杯
最具影响力奖 (1名,将颁给入围作品中最具有话题性、影响力的作品)
奖品:电子证书+小红书助力推广1次
先锋实验奖 (5名,将颁给最早5位报名的参赛者)
奖品:电子证书
老比灯奖 (1名,将颁给作品最油腻、最老比的参赛者)
奖品:电子证书+行政夹克1件
全场最潮奖 (1名,将颁给作品最潮流最商业的参赛者)
奖品:电子证书+干燥剂1包
在为期两个月的征集期间,比赛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讨论度,但仅有 近百人 投递了作品,虽从数据上看来并不多,但与其它大部分号称有数百人参与的艺术水赛相比,实际投递人数基本持平(我对外公布的数据同样比实际多好几倍),也足够撑起一场比赛的评选。
投递者的身份构成比较广泛,有美院学生、地下艺术家、英硕留学生、老法师、中年正能量艺术家、啃老家里蹲、男权分子、高中生、职业当代艺术家等。其中年龄偏大的投稿者多数都没发现比赛的真实性质,甚至也有美院学生认真参与本次比赛。
银杯提名奖 《曾差点创作中淹死在墨水里》,程奕尧,行为
我发布了三篇 评委介绍 专栏,用以在评审期保持更新活跃。我将 一阳 、 MurphyNile 、 陈紫依 的人设细化扩写,丰富他们的人生细节,同时夹带一些私人的表达与隐喻。一阳被塑造成小镇出生,在美国成名的大牛当代跨媒体艺术家,韩裔新媒体艺术家MurphyNile的部分增加了戏剧化的成分,给予一定篇幅描述其父母的爱情故事(北韩特工与首尔艺术家的悲剧爱情故事),陈紫依的部分则改编自我的真实经历,着重用来讽刺目前上海元宇宙学院以及其它艺术类高校的教务管理层外行指导内行、团体霸凌的现象。 一阳 在中国安徽的芜湖市开冲县出生,他在小学时就展现出了艺术方面的天赋,在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下,走上了艺术的道路。从上海 元宇宙学院 毕业后,一阳搬到了美国继续深造,三年后获得了纽约幻觉艺术学院超媒体艺术专业的硕士学位。在纽约求学期间, 一阳 沉浸在当地的艺术氛围中,频繁与其他艺术家合作,也曾组建先锋电子乐队 WWXYJ ,在各种演出和活动中抛头露面,成为了纽约地下音乐界的风云人物。
毕业后, 一阳 开始作为独立艺术家从事导演和舞蹈工作,创作了多个独特的艺术项目,并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地标场所展览,如泰特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MOMA。他的艺术创作聚焦于当代社会中的空间诗学,常以跨媒体现场影像展演为载体,注意自我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追寻并进行一系列探讨。在自我与本我与社会人类文化,心理,关系,背景追寻某种关联,在冲突之间寻找平衡,以模仿实验性和结构化电影而闻名。一阳凭其先锋影像作品'Satan is laughing'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于2023年获得美国文化艺术界最高奖:摩根·亚瑟奖(MORGAN ARTHUR AWARD)
甚至在评审期还有专门负责赛事运营的公司一本正经地来找我洽谈 合作。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和几位“评委”立马扮演组委会工作人员建群洽谈,对方不仅介绍公司、发给我们他们的过往项目案例,还承诺不需要我方提供资金,收益55分成。当然因为比赛秉承非盈利性质,也防止之后对方告我们涉嫌诈骗,我们最终还是以冷暴力的方式回避了该公司的提议。
5月,在公布获奖名单前,我又策划了一场线上的学术会议直播,我邀请了之前介绍过的水赛评委,直播点评部分投稿作品,全程高能。几位评委将按照人设进行服化道并按剧本内规定的框架和文案进行表演性点评,使严肃的氛围与低质量的作品形成对比,再通过对作品的专业化吹捧,使会议效果变得更加抽象。
5月中旬,我参加了上海的第六届“好!艺术节”,在摊位上出售水赛杯场域特定证书,仅需10元即可获得一张“最富奖”签名证书(想要的可以私信,还有库存)。
在实际的评选获奖作品中,我并不会按照文章提到的评选标准进行挑选。我会重点选取一些工作量、作品质量较低,但又存在辨识度记忆点的作品(75%),选取小部分平平无奇不点题的类似综合类院校美术专业毕业作品的(15%)和一些很巧妙点题但工作量又不水的先锋实验艺术作品(10%)。
当然内定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中国艺术家 黄炜 因为作品的点题、够水的工作量(直接写文要求组委会给他颁发最水奖)、私人的关系并承诺赞助组委会后续的奖品费用所以获得 全场最水大奖。
我也兑现了承诺,给艺术家黄炜颁发了 定制水杯 (一些老比艺术比赛就特别喜欢送定制logo的杯子)、证书,并为他举办了纽约时代广场个展(某宝400人民币投的15秒),非常的隆重,非常的美妙。
其他所有获奖者也获得了对应奖项的奖品,基本上都会获得 定制水杯 和 实体证书 。所有入围者也都获得了电子版的证书,加综测或丰富简历都能满足。其他的“ 评委 ”也获得了纪念品。
第一届水赛杯国际当代艺术大奖赛已经完全结束,不少没来的及参加的网友还在问第二届什么时候举办。作为一次类似社会实验的参与式艺术项目,水赛杯无疑是一场对艺术界传统观念和权力结构的极致的群嘲,也是对当代人身份焦虑的一种回应,可以举办第二届,但没必要(如果有大老板愿意赞助的话也不是不行)。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部分获奖作品,希望大家能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体会到当代先锋艺术的力量。
评论区
共 2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