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人在国外留学,为了体验更浓厚的星战文化而约上了几个同龄的小伙伴去影院体验。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观影过程中的第一次小高潮居然是在影片开始之前的广告时间,因为一个原作写着J.K.罗琳的新电影吸引了年轻朋友们的注意,那就是《神奇生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其实,相比于星战,指环这些更久远的IP,哈利波特也许才是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心中的经典和怀念,但是随着最后一部电影的上映,哈利波特的热度好像突然降温了一样,一切相关信息都变得沉静,好像大家忘记了这个伴随我们成长的大难不死的男孩。所以,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而就在构思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斯内普教授的演员阿伦.瑞克曼不幸病逝,更是让我的思绪无法平静。我真的应该写点什么,来回忆回忆这个不平静的魔法世界。
其实要聊起哈利波特,总会从罗琳阿姨早年如何从艰辛的生活困境中构思和创作出这部作品来聊起。不过,作为给机核网的投稿,我觉得从游戏和电影的角度切入也许更为直观和生动。毕竟,90后的不少朋友们恐怕都和我一样,是先接触的衍生媒体产品,才反过头来认识原著作品的。因为哈利波特火热的时候,我们还都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让我们塌下心来从一本书来了解世界显然要求过高了~。所以,这次我也从哈利波特的游戏和电影来回顾这个系列带给我们的欢乐。
我与哈利波特的第一次接触还真不是从书本,而是2001年上映的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以及同年上市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pc版游戏。当时正上三年级的我,正处于随时还在梦想非凡冒险的年纪,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简直是欲罢不能。
再加上,哈利波特的主线故事又是以学校生活和成长的烦恼为主题,更是无形中给了我们这些同龄的孩子极强的代入感。因为原作小说的篇幅不长,再加上作为故事开篇,故事内容本身有并不复杂,所以电影的改编非常尊重原著,不仅改动很少,而且经典场面的还原更是非常到位,风驰电掣的魁地奇赛场,压迫感十足的巨魔和三头犬,诡异的对角巷,还有那个总是在变幻的霍格沃茨礼堂屋顶。每一个点都是能让原作粉丝高潮迭起的。
所以,也因此在不少资深哈迷的眼中,第一部是最成功的。不过对于当时并没看过小说的我来说,则是真正体验了一把英伦的魔幻冒险。同龄孩子们的本色出演,以及当时尖端的电脑技术打造出的魔幻世界迅速抓住了我的心。至今对于在电影院镜头跟随哈利的那场魁地奇比赛都记忆犹新,大屏幕下的自己仿佛身临现场,随着镜头的追踪自己也跟着左右使劲,现在想想再一次有这种观影震撼恐怕已经要到高中的阿凡达了。
对于初代的记忆之深刻除了体现在电影上,更是体现在同年的游戏上。可以想象一下,刚刚随着电影在神秘的霍格沃兹神游了一番,马上又有一个游戏能让你身临其境!按照老湿的台词,就好比做完大宝剑还附赠了三张飞机劵,那当然是要第一时间来lu了。记得当时家里虽然有主机,不过是相对偏门N64,所以相信和我一样,不少同龄孩子游戏平台多为掌机的GB,GBA和万能PC机了。
哈利波特的游戏是一次和爸妈逛商店偶然发现的,于是还没从电影中拔出来的我就吵着买了一张正版的魔法石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玩哈利波特的游戏,其震撼的感觉甚至超过电影的体验。先不说可以操作自己的偶像放魔法,骑扫帚,单就从画面来说就惊艳一时。2001年,大部分的游戏体验还并非是全3d的,尽管家里有N64,但是游戏大多玩不懂,玩不好。
而哈利波特的画面和游戏性都让我为之一震,建模精细,贴图唯美,色彩绚丽的画面,再加上街机闯关风格的关卡挑战设计,都让人沉醉其中。而且,相比当时很多游戏复杂的系统,哈利波特游戏的系统却极尽简单,魔法根据施法物体的标记来释放,而魔法的学习更像是塞尔达里面的道具获得,为了后续迷宫更好解密而存在,这让年纪不大,还不太懂游戏的我如获至宝。
初代哈利波特是典型的老式冒险游戏,学魔法,获得道具,解密迷宫,然后打boss。制作上也是中规中矩,但对于当时还少有3d游戏的时代,哈利波特的初代游戏也可以算是惊艳了。
密室的电影是在魔法石的第二年上映的,据说第二部在美国市场不温不火,可能也是时间太近的缘故了。同样的我对于密室的印象也好像电影是和魔法石一块拍下来的,风格和味道都有点相似。不过相似不代表不好看,会飞的轿车,打人柳,勇者斗恶蛇,还有变声的丹尼尔,都让我有十足的新鲜感。而且随着初代的入坑,再加上“小孩子只要读书就是好的”的观点下的父母给我买齐了当时到火焰杯的一套图书,也让我补完了系列已出原作,因此,密室这一年的印象依旧很深刻,因为我也加入了可以对着原著找电影菜单和细节的阵营了。
电影毕竟只隔一年,又是原班人马,好看归好看,不过注定比较平庸。但是同年EA的同名游戏却似乎要来一次大转变!大革新!可以说整个2002年我都沉迷进了这款游戏。
游戏的流程整体与一代类似,剧情,学魔法,闯关,再剧情再学魔法,依次循环。看着好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游戏将前作相对线性的流程改成了更为自由的半沙盒模式。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一个哈迷来讲,这次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哈利波特的故事流程,甚至可以像他一样在霍格沃兹自由的闲逛和生活,这显然已经不是激动可以形容的了。游戏的整体体验因为沙盒化的关系而有点类似众神的三角力量,每个老师有一个魔法学习,虽然魔法的学习顺序是固定的,但是魔法的挑战是可以反复的。比如在前期的关卡迷宫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期才有的魔法标记,也就是只有学习完后面的魔法才可以解开前面的谜题,而这个谜题你可以随时挑战。
同时,游戏中的收集要素也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初代中比比多味豆是主要收集道具,但是并没有实际作用,类似初代马里奥的金币一样,而巫师卡的收集也就是多了一点阅读材料,但是二作却最大的发挥了收集的意义。巫师卡成了种关键道具,这次巫师卡创新的分成了金银铜三个品种,铜卡每收集十张可以增加一条生命长度,而银卡每十张则会得到一把钥匙,攒齐6把钥匙则可以解锁隐藏的金卡挑战。
这些变化无疑增长了游戏的趣味性。比比多味豆则成为了学校内部的交易工具,游戏中你可以随处看到手拿多味豆的学生,你可以和他们交易很多东西,包括巫师卡,配补血魔药的素材等等。而罗恩的两个表哥也尽显生意头脑,你可以在他们那里用高价购买原作中哈利并没用过的光轮2001和魁地奇护甲。
说道魁地奇,二代游戏的小游戏内容也极其丰富。初代魁地奇在游戏中只是剧情过场,而二代则成了固定分赛季的小游戏,而对战的内容也更为丰富;除此之外,游戏还有校季的学院分数评比,你可以通过刷每个老师的魔法挑战给自己的学院加分,以此获得奖励;当然还有原作里面的巫师决斗,和更多丰富的秘密挑战。
不得不说,相比于二代电影,二代的游戏给我的印象更深刻,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对于游戏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对于二代的游戏有了更高的认可。不过随着后续作品的开发,以及游戏理念的革新,二代这种传统冒险加少许革新的游戏体验在哈利波特系列里成了昙花一现,也成了我对于哈利波特游戏最好的回忆。
说到第三部和第四部电影真是有点又爱有恨,作为引领整部系列的进入核心篇章的囚徒与火焰杯,无论电影还是游戏都有点跑偏。
关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电影,估计批评已经很多了,记得当时龙叔还在第十放映室吐槽,能在电影里看到麻瓜摄影师也确实是挺魔幻的。不过,抛去穿帮镜头,单从娱乐电影角度看,阿兹卡班还是不错的,尤其剧情的节奏把握十分到位,再加上本作剧情又设计时间穿越,使得逻辑性和悬疑性很出色。
不过节奏再出色,原作党也有不待见的道理。这里和火焰杯一起端了,就是还原度。这就好比星际迷航不喜欢星际迷航的第一部大电影一样,因为作为一部电影,星际迷航是成功的,但是对于哈利波特粉丝来说,星际迷航的电影就不是一部合格的哈利波特电影了(有点乱,明白就好。。)。所以导演为了90分钟电影的完整度而作的删改则让原作党难以接受,再加上小说尚未完结,有不少删改联系后面甚至影响到了整部系列改编,所以这两部大战前的铺垫作确实争议不少。
说会游戏,三代四代的游戏印象不深,似乎EA想找出真正适合哈利波特的游戏风格,但是似乎并没有结果。三代可以说是电影的阉割版,可想而知剧情流程有多短了,而体验上与二代并无二致。不过有点冤枉的是,三代因为当时年代技术的限制,活点地图的表现,鹰头马身有翼兽的骑乘都表现欠优,而最后关键的守护咒语的学习也只是走了过场,感觉游戏明显有赶工痕迹,体验不佳。
而相比之下,四代游戏却也因为电影的热闹而大刀阔斧的改变了一下,居然从动作解密的风格过渡到了arpg。游戏玩起来有点类似同时期地牢围攻,而且加了不少三主角之间的互动和技能辅助,而三强争霸战的体验又回到传统的解密模式。不过游戏对于两种体验的切换做的很不理想,而且同样因为更加贴近电影而不是原作,游戏流程较短,而大场面又不多,玩起来有点单调。而更糟糕的是,由于趋向于arpg,视角被固定了,使得之前的代入感一落千丈。不过好在后期的动作体验不错,boss战有些许两点。
三四代的毁誉参半让电影开始改变路数,再加上孩子们长大了,到了追星的年纪,电影也随后开始对于主角们偶像潜质的挖掘。而游戏在电影的方向改变后,并且随着次时代的来临,也开始真正变成了电影的附属产品。
正如标题所言,看凤凰社是的年纪是初中,而电影则是高中了,观众年龄成长带来的心理变化似乎电影的制作者们也发现了。当然,罗琳阿姨自己也发现了,所以五,六代更像是魔法校园青春剧,大场面也有不过少了前面的大气,却多了几分狗血。两部电影可以一锅端,小说因为接近尾声,结局已经可见,所以导演改编起来倒也大胆了不少,最为系列最厚的两部,改编不可谓不大刀阔斧。
但因为原作线索过多,也导致电影有点流水账。不过好在,制作者们还是知道观众的需求的,五代魔法部的大战,六代罗恩和赫敏的暧昧都依次有表现,不过似乎那些一路和波特一起成长的我们发现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不过有趣的是,从五代开始,可能是丹尼尔的气场不足,配角们开始疯狂抢戏了。
游戏这边随着次时代降临,哈利波特的游戏似乎也想真正发觉属于自己的风格。五代的游戏最大的突破在于和wii的合作,记得当时连央视都报道过新世代的影视游戏,出色的画面表现,更精细的动作捕捉,还有创新的玩法。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五代活用了wii的操作体验,让魔法杖真的可以挥动了,不过也因为这种操作的变化,让哈五游戏的视角十分蹩脚。好在电影的热动让当时的游戏还有点火爆,再加上新主机的发力使得哈利波特的游戏似乎有了新的希望。
混血王子的游戏版可以说是我心目中系列游戏化中第二优秀的作品(心目中第一是密室),游戏可以说回到了当年密室那种目标自由,内容丰富的原点,当然也因为六代在剧情上又多少回到了点日常,而不像五代那种“起义”的紧张氛围。六代游戏与五代操作基本一致,而且又回到了可以在霍格沃兹漫游的半沙盒模式,而且随着技术进步,活点地图,魁地奇以及很多神奇生物的表现更加生动逼真。虽然依旧碍于电影的原因,流程偏短,但是作为次时代的哈利波特游戏,还是给哈迷们留下了不错的回忆。而当时已经深入了解游戏的我也关注到了游戏更多层面,IGN7.7分的评价也是对游戏本身的认可了。
其实从2001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初次踏入霍格沃兹,到2011年正式从霍格沃兹毕业。不少哈迷都像我一样,对于每部哈利波特的期待已经成了期待年货一样,有的看就好。所以,这一年已经上大学的我真的看到最后一部的时候,还是难免不想说再见。电影到了第七部,我们的关注点似乎从剧情的删改,魔法的表现,霍格沃兹的记忆转移到了艾玛沃森的美,纳威的蜕变,和伏地魔的鼻子了。换句话说,到了第七部,情怀和话题已经超越电影本身了。第七部电影讲什么印象不深了,彩蛋有什么也有些忘却了,只记得和老同学们结伴去看,走出电影院聊着聊着却哭成了一团。因为,哈利波特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这时候要说再见了。
不过,死亡圣器的游戏却多少有点扫哈迷们的性,游戏与电影一样分上下集,而游戏模式因为原作本身故事线性的表达,和跑打(边跑边打)的模式,而改成了当时时下比较流行的突突突类游戏,魔法师们拿武器当枪,也开始躲掩体射击了。其实这种改动也无可厚非,毕竟时代在变,上一作的游戏虽然口碑不错,不过销量平平,与其突破求新,不如顺应潮流。但是由于上集游戏成山的bug,导致原本没准还算有创意的变换,遭到大部分影迷和哈迷的抵制。好在华纳和EA都吸取教训,后半部的表现还算及格。
不过正如之前所说,后期哈利波特的游戏已经完全沦为了电影宣传的附属品,突突突倒也和这属性匹配,只不过对于不少既是哈迷又是游戏迷的朋友来说,这个结局有点局促,让人来不及好好的说再见。
随着《 神奇生物在哪里 》的预告放出,估计已经沉睡已经的哈迷们又要激动了。其实,华纳应该也不会轻易放下这个拥有全球众多粉丝的优秀IP的。
不过这里就不说电影了,毕竟目前已知信息不多,倒不如总结总结哈利波特的其他周边游戏和未来的畅想。其实说到相关游戏,也就是一个 魁地奇世界杯 和两部 乐高哈利波特 了。
魁地奇世界杯 是在密室成功后,在阿兹卡班的囚徒之前的一款小品游戏。游戏试图想要表现出,魔法世界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的激情和魅力。不过从最后的表现来看,明显制作组没想好游戏的格局。游戏虽然可以控制球队所有角色,但是因为原作本身球员分工十分细致和分离,所以操作起来很容易手忙脚乱,尤其击球手和追求手的操作非常混乱,打着打着就没有了章法。再有就是魁地奇的立体比赛形式,不同于现实中的篮足球,视角并非平面而是360度,所以介于操作和技术限制,比赛的常规操作和一般球类游戏并无二致,只有找球部分可以体验飞天扫帚的魅力。不过游戏的世界比赛部分因为有更多国家球队的加入,而多少扳回几分。
乐高哈利波特 算是哈利波特衍生游戏里的异类了,当然,乐高哪个系列又不是异类呢?和同类型的蝙蝠侠和星战一样, 乐高哈利波特 坚持了乐高原系列的一贯风格,将原作的气氛以轻松地形式展现。因为并没有严格讲原作细节全部展示,所以游戏只有两部,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分成一到四年和五到七年。虽然风格恶搞,不过游戏性还是很丰富,而且很逗乐,毕竟看到伏地魔脑袋上的疙瘩,和一堆乐高小人拿着擀面杖一样的魔法棒cosplay还是别有一番乐趣的。
其实写到这里,总感觉哈利波特的价值应该远不止于此,如今华纳的游戏方面已经日渐上道了,看着蝙蝠侠系列和max的成熟运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没准,神奇生物或者哈利波特世界观下的其他作品,真的也会有新的次时代游戏问世。比如用沙盒的方式展现纽特·斯卡曼德的冒险经历,或者来个魔法世界online,真的创造属于自己的魔法角色等等。
文章开头说到哈利波特,随着系列完结而被人遗忘似乎有点过火。毕竟如今相关的主题公园的开放,以及还陆续有新的衍生产品问世来看,这个戴眼镜的男孩还并没有被大家遗忘,只是相对于曾经的火爆,如今的稳定被衬托的有点冷清。2015年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情怀,之所以想起了哈利波特,只因为身边的朋友在聊霍比特人,聊星球大战的时候,我也在想我的情怀又是什么呢?在翻阅记忆时发现,真正对于不少90后来说的情怀就是哈利波特了。如今,我们也长大了,到了可以怀旧的年龄了,偶尔回顾一下,发现有个戴眼镜的男孩配陪伴我们一起成长,感觉还是很幸福的~。
最后,希望罗琳阿姨的新作品创作顺利,毕竟我们还在等着能有新的传奇问世呢。
也愿艾伦.里克曼大叔一路走好,您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斯内普教授。
PS:最后也真心希望机核或者二次元什么时候也做一期HP专题~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