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中含有剧透,请酌情阅读。图片大部分引自电影版。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做了什么选择。
——阿不思·邓布利多
当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后,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位戴着圆眼镜、有着闪电伤疤的少年能够走进他们的生活中,成为童年/青年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段故事。
1990年,时年25岁的J.K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国国王十字车站的火车上,仿佛见到车窗外有“一个黑发瘦弱,戴着眼镜的小巫师”在对她微笑的形象,自此之后哈利·波特这个“被选中的人”便出现在所有麻瓜们的面前。虽然作者J.K罗琳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并没有针对特定年龄层的说法,然而在有些国家出版时的小说封面会设计成两个版本——儿童版和成人版,尽管内容上是完全一样的。
有些图书商将《哈利·波特》的前几部归类在儿童文学中,毕竟它有传统儿童文学的一些要素:特殊能力的少年、关键时刻朋友互助、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旅程……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却越来越显示出与其他儿童文学的不同:有缺点的人群像,还有粉丝们无法接受的“死亡”。
伴随着J.K罗琳笔法不断地变得老练成熟,哈利波特的形象也随之成长了起来。而小说出版岁月,也恰巧契合了看着《哈利·波特》小说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一年又一年,我们长大了,他们也长大了。
小时候的我曾经无数次地翻阅小说,想着如果我要是哈利的话,能不能原谅斯内普?能不能救下邓布利多?喜欢秋张还是金妮更多一些?等到而立之年回头再看看电影最后一幕——哈利目送自己的儿子们再次登上前往霍格沃兹的列车时,才突然发现,哈利跟我一样,也是一个在这个不平凡世界中的一个平凡人罢了。
从第一部里还仍然是被胖表哥欺负的他,到四年级的三强争霸赛上与秋张的相遇和面对塞德里克的牺牲,直到最后继承邓布利多的遗志,拿起老魔杖对抗伏地魔与食死徒大军,哈利·的与我们一起度过了少年期的莽撞、青春期的悸动、和步入社会的不安。他们也与我们有同样的烦恼,同样的假期,他们比我们多的,或许只有手中的魔法和那些动人心魄的故事而已。
哈利·波特是每一个有着魔法梦孩子们的厄里斯墨镜,也是每一个即将跨出校门,走向未知世界的年轻人们的分院帽。
在麻瓜的世界里,永远不可能知道哈利和他的小伙伴们曾经为了保护自己心中的爱而做过多少惊天动地或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时至今日,读者们还是每日都在期待着那个魔法世界是否还有最新消息。我还记得当最后一部出版的时候,第一本拿到小说的读者飞速的翻到最后一页,然后眼含着泪水开心地笑了——并不像之前传言的“牺牲”,而是描写哈利与金妮在一起的文字。
喜悦的泪水与悲伤的泪水,伴随着哈利波特的故事已流下了太多太多。
虽然我没有永不整洁和四处乱翘的黑发,也没有与莉莉一样漂亮的绿色眼睛,更别说前额上的闪电形状疤痕,但我仍然不会放弃幻想有朝一日猫头鹰会突然往自己家门口丢个信封,上面用花体写着“来自霍格沃茨”的英文字体,当然,就像大家同样认为的那样:不是没有收到信,只是负责送信的猫头鹰迷失了方向而已。
这位1980年7月31日出生的大男孩,祝你生日快乐。
备注:此文于8月1日上午完成,英国时间还在31号,所以不算晚啦!
豆知识:
J·K·罗琳的母亲于1990年12月30日去世,启发了她去写哈利渴望与死去的父母见面,他的痛苦万分比起较早时候的草稿变得“更深和更真实”,因为这与她自己的事情相关。
在2000年与《卫报》的访问中,罗琳还以特伦斯·韩伯瑞·怀特的小说《永恒之王》中亚瑟王的角色来建立哈利的精神祖先。最后她把哈利的生日定于跟她自己同日的7月31日。不过她认为哈利不是直接依赖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她说:“他只是刚从我的一部分走出去。”
评论区
共 7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