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也不算是王家卫的粉丝,但是他的电影都实在太有风格以至于到了“典中点”的地步,所以每次看的时候的感觉都是介于旧事重提的踏实感和耳目一新的兴奋感之间的一种。所以这次《繁花》出来,对它虽然不能说是翘首以盼,总也算是喜闻乐见了。
从《花样年华》到《一代宗师》,每一部电影都充斥着一种暧昧,无论电影嫁接在什么样的背景上,男女之间的缱绻总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次舞台设置在90年代的上海,远离香港,远离粤语区,但是事情果然仍然还是那些事情。毕竟是电视剧,总要比电影多一些盘根错节,多一些曲折离奇才撑得起二十几个小时的男女拉扯,于是乎这剧看起来似乎成了一种年代剧,似乎要担当起些刻画时代的肖像的重任才行。
这属实就是买椟还珠了。前有《长安三万里》被较真儿是洛阳还是长安,后有《繁花》像殖民地不接地气。从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有一个时候开始,很多观众都像是不会看电影了似的,都像是列文虎克道学家似的,也没有幽默感,同时也还失掉了严肃感。无论是什么作者,最贵重的就是他的“偏颇”,其次就是他的“弄玄虚”,一个是观点,一个是水平。在现代拍90年代的上海拍出30年代的感觉,用大时代拍出小人物,用多拍出少,都是多有意思的事情。
过去的王家卫电影,受篇幅限制人物总不能太多,多的往往也是从主角延展开去,做一种烘托陪衬,或者一种对比引申,归根结底还是要讲主角们的故事。这次的人多,虽然最抢眼的还是宝总和他的女人们,但是跳脱出宝总的世界,还有一群普通人物们在一个现实世界生活,过着普通的生活,而在王家卫镜下,那些普通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也带上了一些迷离和传奇,让观众也能够终于愿意去带入他们,而且也十分满意。
并且说穿了,即便是主角们也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血统和超能力,都只是做事而已。就像常年看人来人往的景秀哥最后的招牌,都是过客而已,看繁花即便落尽,流水自是流水,这是根本性质决定的。人也一样,都是有一些自己的性质的,大体是不能主动地改变,改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些什么。
阿宝成为宝总,面上看是因为爷叔,但稍微往里一窥就知道是因为雪芝。其实人做什么事难在开始第一步,这倒不是说从无到有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难处,而是发心的问题。许多人庸庸碌碌,主要的问题点不在于资质平庸,而在于没能找到一个开始做些什么的理由。理由有了,办法就可以去寻;没有理由,只能做些平常的事,当一个对应类型的人。
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改变以后,因为着惰性和惯性,一般就不愿意再变来变去的了。譬如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但是这么多年风风火火、哈哈哈哈的,现在好像说出去像是个引发下一步“哈哈哈哈,来,喝”的绝妙场面话,于是索性做一个这样的人也很不错。一般人都是没什么执念的,尤其是谁没事情老反躬自省呢,而且如果你问旁人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大抵回复都是“怎么了”,所以执念也是没有必要的。
宝总就是有执念的,雪芝死了,宝总的意义就没有了。什么乘上时代的快车,什么资本市场,阿宝这个人,从来没在乎过的。早年囤板蓝根往外送,中间开夜东京做吃饭处,后来为了汪小姐自己的生意不顾。所有的生意和钱都是游戏,阿宝知道自己在玩这个游戏,玩的方式是扮演宝总这个角色。其实玩游戏也可以摆烂的,开个简单难度就可以了,宝总老是给自己上强度,这就又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了。
陶陶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从小的朋友阿宝成了宝总,自己没人家长得帅,没人家脑子好使,没人家有钱,自己早早的结了婚,事业上也没那么花哨。可是偏偏宝总又是个有情有义的人,非要好兄弟一辈子,如何与这样的兄弟相处,是陶陶们的难题。陶陶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另辟蹊径。大抵的意思就是你但凡有啥我就不跟你比啥,宝总啥都有,单就是没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种潇洒,还没有一个正经的家。好的,那就比这两个。这是一种类似于精神胜利的东西,但是也不太一样,有点接近于平凡。
梅萍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看着汪小姐俨然27号女版宝总,梅婷不知道如何自处,观众在外面的视角看觉得她很坏,宝总也觉得她对同事不地道,爷叔也暗地里不喜欢她。这人其实挺普通的,做的坏事也没有什么太大不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特别不讨喜,其实理由也昭然若揭,人长得不够好看不惹人怜,总结下来还是太过普通,普通到了日常生活也可能常见,普通到了甚至有时候都有点像你我。最后她也去创业了,还撂下了狠话给宝总上了一课,不知道她下楼梯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状貌和心境,但是大概也能知道的。
露丝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一起来打工的三个小姐妹,一个跟着风头正劲的老板娘挣了大钱,一个鬼迷心窍昏招频出惨淡离场,只有她踏踏实实不争不抢,恬淡自适,来往的客人多大的秘密不声不响,多高的地位不卑不亢,本本分分,进退有度,好像是一个看破生活的生活者。到了最后,跟着两个成器的不成器的小姐妹去开了自家的饭店成了老板,这时候才觉得这个人也了不得的。
之所以说到这几个人,是因为说起一口气,最典型的一定是宝总、汪小姐、玲子、李李的绝境求生,逆风翻盘,这些人的一口气争得就像是最典型的争气,不干则已,一干就成。他们的一口气是一大口气,事了拂尘去,深藏功与名。而陶陶、梅婷、露丝们的一口气,更像是憋着的,甚至是咽了的,这些气在肚子里,使人改变得不那样剧烈,但是慢慢的这个人就不再是一样的了。
这样复盘,这剧中几乎人人都有一口气,为了赢或者不输,为了钱或者脸面,各有各的路数和本领,人也正是因为老要争一口气,要个好儿,才有点可看的意思。但确实也是有些事情不是铆劲儿就有用的。
整部剧里看起来最神秘的就属A先生了,连个名姓都没有。本以为他几乎就像是一个意象,存在在爱他的、敬他的、畏他的人的心中,没成想一个回头,又给这个故事增加了几分奇幻和旖旎。但是不谈他的脸,就说退一步的事情,我却有点想不通他到底是没退那步还是退的太多了。照理说如果李李用两年的时间就把事情解决得漂漂亮亮,那么可能当年A先生但凡心大一些,可能就能和后来的强总一起出狱了。当然也许他的难处不那么法治社会,不过跑总该是一条路。
宝总是比较接近A先生的一个人,从行当上,气度上,甚至形象上都如出一辙,但如宝总自己的说法,他是和A先生不一样的人,他们的方法不一样。早在头几集就埋下了草蛇灰线,浦东的那块地绝对是一个大伏笔。宝总本质上还是重情义的阿宝,他的快乐不来源于他的成功,而在于给身边重视的人带来的幸福,临到最后他还说给了所有人交代,作为宝总的他维持了体面,作为阿宝的他得其所。只不过到了最后,身边已经没什么人给他照顾了。爷叔在电梯前对他说“人各有志,蛮好”,说的大概不是宝总的力争上游,而是阿宝的卸甲归田吧。
退一步的最吊诡之处在于至少得先进一步才能退一步,一生窝囊的人退无可退。阿宝这一趟下来,经历了大起大落,悲欢离合,从和平饭店最高处慢慢走下来,算得上是吃过见过了。人生怎么算是个赢家呢?像强总一样老是在争,恐怕还没到赢的时候就先油腻了,再多进一步可能就失足了。这么想想的话,A先生可能是退的太多了,想的是人生在世都是烦恼,索性一了百了,拉倒。
时代剧拍得好的,总会让人觉得那个时代特别让人向往,即便理智上再知道那时并不那样,但一切拢在一块儿,反而带着一种隔岸观火的美感。而且时代总是渐变的,60年代,90年代,现在,无论是十年一个档还是三十年一个档,置身其中的人都对周遭的一切习以为常。让人震惊的事情越来越少,让人适应的事情越来越多。宝总放在今天仍能干一番大事儿,我们这许多平常人放在哪个时代也都是围观者。
所幸璨如繁花,终有落时,无论是苏州河还是黄浦江,人情在变,时代在变,无论流水是粗是细,总是长流不变。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