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这样一种感觉,身处在某个环境中与这的人吃喝玩乐开着滥俗的玩笑一切似乎很和谐但你打心底明白你和他们是不同的人,你自己有更高的追求但你却无力改变现状只能任由日子一天天这样过下去?答案是肯定的话这部《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一定会让你感同身受。
《出租车司机》上映于美国1976年2月8日 保罗·施拉德编剧,马丁·斯科塞斯指导,罗伯特·德尼罗主演,这部影片不仅被视为马丁导演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更是让他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并在当年凭此片斩获了2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编剧保罗施拉德为何能写出这样一个打动人心的角色?结合他当时的处境就一目了然:
正处于事业的转型期:由影评人转向编剧,经济状况不佳。
婚姻破裂:为了情人离开了妻子,结果却被情人甩掉导致自己居无定所,有时候住在车里有时候借住在前女友空旷的闲置公寓里没有暖气可用。
他意识到自己与世隔绝,已经几周都没有和人说过话了,在封闭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出租车司机这一个孤单男性到处游荡的比喻,灵感就这么扑面而来——施拉德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剧本初稿。仅有精彩的剧本并不能成就经典仍然还需要能捕捉剧本精髓的导演,擅长犯罪题材的马丁正适合作为导演人选,然而彼时的马丁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并没有什么光鲜的履历,马丁通过圈中好友布莱恩·德·帕尔玛(代表作《疤面煞星》,《碟中谍1》)拿到了剧本初稿后马丁被剧本深深吸引,找到买下剧本的制片人菲利普斯游说自荐,然而制片人以履历不够光鲜婉拒了他,直到1972年有了转机,时年马丁另一部代表作《穷街陋巷》已经有了粗剪版本,帕尔玛为了向制片人力荐马丁带他们看了粗剪版本,制片人仅仅看到一半就决定将导演权交到马丁手里并提出了一个额外要求——他要让片中的年轻人也加入到队伍里来这个人正是罗伯特·德尼罗。
接下来的故事就十分美好了《穷街陋巷》取得了成功,德尼罗凭借《教父2》的精彩表演为自己赢得了47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一切水到渠成《出租车司机》顺利开拍了。
影片始于一种近乎迷幻的色彩风格,德尼罗一双忧郁眼神的特写在开篇便强调了整部影片以特拉维斯为视角展开。
影片开场第一场主角应聘夜班司机的戏交代了主角的身份背景性格特点:
26岁,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前科。
参加越战后因某些原因退伍。
夜不能寐,寂寞无从排解只能茫然的四处乱逛,与其在夜晚瞎晃不如找一份差事。
从上面信息明显可以推测出主角此时已经有了严重的心里问题,越战创伤和纽约夜幕下的肮脏无时无刻在冲击他(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大通胀,纽约犯罪率居高不下)战后只身来到纽约闯荡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来应聘出租车司机,这种本身就具有孤独感的职业更何况还是夜班司机,其实纵观全片来看特拉维斯并不是一个恶人相反的他是个具有良知且正义感的人,特拉维斯: “一个行走的矛盾体” 这点编剧借由女主之口引用的歌词直接点明,如同他自己在日记中写到 “我不相信人该过着自闭的生活,人就该融入社会” 相反的却过着自闭的生活,这只是对他无法改变现状的自我安慰,自身的矛盾性与错误的职业选择加持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这是影片第一次向观众展示特拉维斯作为司机的所见所闻:衣冠楚楚看起来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乘客带着花枝招展的女人鱼贯而入一路放荡大笑,在后座紧贴缠绵做着和自己身份地位大相径庭的行为,金钱就是这么让人腐朽,特拉维斯只是通过后视镜瞄了几眼但明显能看出他对这位乘客蔑视的态度,最后这一场戏以出租车驶过街边喷水的消防栓而结束,挥动的雨刷刮去喷溅在玻璃上的水花仿佛洗去车上肮脏气息一般。
总统竞选团队成员的贝茜的第一次出场以特拉维斯的视角看来一袭白裙,像一个天使一样降临人间,出脱与尘世,一切污秽都无法玷污她,特拉维斯对于贝茜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慕到不如说是渴望被救赎,他需要贝茜这个天使来拯救他,纵使特拉维斯勇敢的迈出一步得到了约会的机会,从二人的对话来看社会阶级和认知上的差距注定了这段感情的失败,特拉维斯居然选择观看一部色情电影作为双方的第二次约会,之前影片交代常去色情影院打发时间来看他做的这个选择并不意外,与社会严重脱节更加凸显了角色孤独的心里状态,在这段感情彻底因此破裂后精神状态愈加恶化,贝茜已不是那个能拯救他的天使,挂着浓重的黑眼圈憔悴的面庞跑去贝茜工作的地方大声咒骂,如此极端的行为也为他最后的选择埋下伏笔。
作为总统候选人的政客在特拉维斯的车上完美的展现了政客虚伪的一面,将自己不得不搭乘出租车的意外行为描述成视察民情,煞有介事的问起特拉维斯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在听到特拉维斯将城市描绘成充满污秽和渣滓的下水道需要有人站出来清理一切的激进言论时懵了一阵,他作为社会人上人根本没有切身体会到特拉维斯这种底层人物所经历的艰苦,自然无法回答特拉维斯,最后只能用政客的那套话术掩饰尴尬,他所用的竞选口号WE ARE THE PEOPLE的WE很显然并不包括特拉维斯这类人。
与朱迪福斯特饰演的雏妓艾瑞丝的一场偶遇发生在政客搭车之后直接切入,无助的艾瑞丝进入后,座焦急的语气催促特拉维斯开车离开,这里是特拉维斯在片中仅有的两次的回头打量乘客之一,还没等犹豫中的特拉维斯反应过来雏妓就被追来的皮条客拉下了车并扔下了一张皱巴巴的20美金打发特拉维斯,不同于贝茜的角色设置,在这里特拉维斯变成了一个可以将雏妓拉出水火的拯救者,没能解救艾瑞丝也成为了特拉维斯的一桩心事让本就承受孤独煎熬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这场戏的结束也颇具意味—在驶过某个区域时出租车被街边闯出的混混所投出的垃圾污损,正好与嫖客戏份的收尾截然相反。
在此前特拉维斯经历了偶遇艾瑞丝求救未果与贝茜关系的破裂两个关键事件,此时角色的精神状态已经陷入了谷底,然后又遇到了导演亲自客串饰演的绿帽男,这场戏的信息量十足,车停在一栋公寓旁,两个角色位于车内一前一后,乘客看着公寓窗边那出轨妻子的剪影自顾自的对特拉维斯说着要用枪如何杀掉他的妻子,特拉维斯也只是通过后视镜若有所思的观察着他并没有给与言语上的回应,看着后视镜的乘客就好像看着他自己一样,同样的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人同坐在这一小小的空间内,乘客一遍遍的将“你是不是觉得我病的不轻”这样的问题抛给特拉维斯,他没有回答但想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没错,不只是你,我们都病的不轻。”
我觉得这位乘客不见得的会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杀掉妻子,起码他心中的抑郁情绪有能力向人发泄,孤独的特拉维斯心中苦闷又能向谁倾诉呢?
在和同为出租车司机绰号巫师交谈的戏份中表明了特拉维斯自身也意识到自己的心里问题,他尝试和人倾诉,在这场戏中德尼罗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演技,把眼泛泪光欲说无言的状态表演的淋淋尽致,长久积压在心中的苦闷也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并且还找错了倾诉对象二人虽然是同行但人生经历各不相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大相径庭,特拉维斯口中的“Bad Idea”指的就是他内心极端激进的想法可是在听者巫师的理解中只把它当成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顺 do anything you got no choice anyway 本该是句安慰的话语最后让特拉维斯拿起了枪,毕竟他的确已经别无选择无处可逃。
时间来到了6月8日特拉维斯在日记中写道“改变来了”,特拉维斯买了2把手枪2把左轮开启了他改变之路,摄影机跟随居高临下站在窗边特拉维斯手中的枪移动,枪口由车水马龙的街道慢慢移动到路边闲谈的路人,导演用这样一个镜头语言暗示观众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是危险与暴力。
就如特拉维斯所说“真正的力量,任何人都无法挽回的力量”这种力量同时也会将他一同摧毁,他想要通过杀掉一个具有代表性人物来完成所谓的“正义” ,无论成功与否这样行为的结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积极的,然而另一面他也在寻求良心上的安慰那就是拯救艾瑞丝。
策划刺杀行动的同时在街边寻找艾瑞丝的身影,这次他假扮嫖客接近艾瑞丝想要救她出去,这次接触让特拉维斯发现了一个对他来说残酷的事实就是艾瑞丝跟本不记得他俩的初次会面,主观上艾瑞丝也并没有想逃离,出租车上的偶遇可能只是艾瑞丝药劲上头的一次偶然反应而已,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艾瑞丝还是对特拉维斯的好意表示了感谢否则这次会面绝对是对特拉维斯的一次致命打击。
在写给艾瑞丝一封绝笔信并将身上剩下的钱一起放到信封后特拉维斯要实施“改变”了,首当其冲的是造型上的改变,墨镜搭配莫西干发型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造型,完全颠覆了之前特拉维斯毫无威胁的形象,此刻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因此也为这次刺杀行动失败埋下了伏笔,在政客走下台的过程中特拉维斯顺势迎了上去还没等接近就被安保人员发现,眼看事件败露特拉维斯只得悻悻逃离,回到公寓坐立难安,满腹愤恨必须要发泄出去他将目标转向了艾瑞丝的所在地。
单刷黑帮窝点是全片情绪积累爆发的高潮点,马丁毫不掩饰的展现暴力,血浆飞溅伴随着子弹打碎手掌和将脸打变形这种细节的特写冲击着观众,有些可惜的是在上映时片方为了对应审查刻意将这部分色彩饱和度降低了,否则这幕将更具画面表现力。
当着因惊吓而蜷缩在房间角落艾瑞丝面打爆了皮条客的头,自己也因中枪而血流如注在趁着意识还未逃离躯体他毫不犹豫的将枪口对准自己扣下了扳机然而枪里的子弹早已打空,最后茫然的坐在沙发上,面对着赶来的警察举起血淋淋的手作手枪状对着自己扣动扳机诡异的笑了起来然后昏死过去,摄影机以灵魂出窍般的视角从屋内一路移动出建筑,狭窄的走廊尽是枪战过后四溅的鲜血与尸体,特拉维斯最后诡异的笑容或许是在嘲笑自己成为了这个计划最后的唯一幸存者,经此一役特拉维斯被媒体描述成血战黑帮分子拯救失足少女的英雄人物,艾瑞丝也回到了父母身边。
影片结尾伤愈归来特拉维斯依然做着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再次与贝茜相遇,作为乘客的贝茜在报纸上知晓了特拉维斯的新闻因此这次贝茜的态度似乎有些暧昧,特拉维斯却是一副将人拒之千里的态度,将贝茜送达目的地后特拉维斯微笑离去他依然选择孤独下去。
特拉维斯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媒体口中的英雄,本来计划了结自己生命的特拉维斯也意外的活了下来,似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仔细的想一下特拉维斯的生活本质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孤独所带来心里问题没有解决,有过了血洗黑帮的经历会让特拉维斯对社会更加危险,他像一颗被暂时掐灭引线的炸弹也许下次导火索再次被点燃时将会是彻底的爆炸。
这部诞生于40多年的影片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兴起,像特拉维斯游走街头眼见龌龊的事我们拿起手机就能轻松做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社交软件交流,这种违背本能的交流方式却将我们越发孤立起来,孤独的心里问题反而成为了一种可悲的常态,对特拉维斯心生同情的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有一天会变成特拉维斯。
PS: 影片另一个之所以知名的原因是间接的引发了 1981 年刺杀时任总统里根的社会性事件——险些让总统命丧枪下的26岁青年约翰·辛克利在证词中承认动机之一就是为了吸引因此片而迷恋已久的朱迪·福斯特的注意, 那么有着精神病史的辛克利此番行为是否也受到特拉维斯的影响呢?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