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是种很神奇的东西,对物理学家来说,它是时空弯曲的证据。但对普通人来说,它是踏实进行日常生活的基础。
但此时,准确来说早上11点16分23秒,对在浮在半空中并即将砸在地上的小梦来说,她多么希望重力神奇的消失掉。
不过,我们都知道,她的愿望没法成真。好在她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并不会忍受疼痛。因为她在头盔和脸着地的那一刻就失去了意识。
为了讲清楚这个稀松平常的故事,我决定从一开始,也就是一年多前开始讲起。
在北京,互联网大厂是高校毕业生追梦和梦想破灭的场所。作为普通工薪阶层出生的小梦,她也经历了追寻梦想,然后发现梦想消失的故事。事实上,她也不清楚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只会考试刷题的她一度将赚钱作为自己的梦想,但她发现这梦想是世俗社会赋予她的。
她是一个程序员,准确来说是个“成熟代码复制者”。工作第四年,她一方面丧失了对工作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丢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她越来越觉得工作压力山大,敏感易怒爱哭。同时,她的身材也在走形。自从大学毕业以来,她的体重已经增加了十几斤。肉眼可见的脸圆了,小肚子挺出来了。更糟糕的是,她被新冠疫情击倒了。她躺在床上发着接近40度的高烧,全身酸痛,她意识到她的身体也快垮了。
骑车上下班的想法在此之前很早就有。她和同学租住在回龙观,上班在上地附近。每天她打车出门,都能看见一条高架桥,通向远方。但和其他桥不同的是,那桥只允许自行车上路,似乎从来都不堵车。
她编造了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将骑车加入到生活之中。除了能锻炼身体以外,她还希望骑车能给自己省钱。回龙观到上地的距离虽然不远,但每天打车上下班总需要好几十块,一年下来要上万块。她想省下这笔钱用来外出旅游。
她走到家附近的自行车店,想买一辆简单的自行车。但一进门就把她吓了一跳。最便宜的自行车价格也到了几千块。小时候那种几百块的自行车已经消失不见了。
在单车店员毫不热情的招待下。她花上千块购买了女士通勤自行车。有着粉白色的涂装和刚质的车架。为了方便上下车,自行车中间的三角形只在底部有所保留,取而代之是有了弯曲的下管。车头的车篮和车尾的货架毫无突兀的长在车辆上,似乎没人关心平时是否用的到它们。
她第一次上自行车专用道。小时候记忆中关于自行车的快乐又被激活了。风在她耳边吹着,寒冷但清新。在双腿的带动下,她的快乐地分泌着多巴胺。而她的眼前,是漂亮的北京北部区域的风景。
习惯乘坐出租的她从来没意识到北京的天也可以非常的蓝,朝阳和夕阳是那么的迷人。更没意识到城市的天际线也能让人着迷。她开始觉得,买辆自行车是近期最明智的决定。
和所有需要碰巧来推动情节的庸俗故事一样。小梦骑车上下班的事也碰巧被同事小张知道了。很快,在小张的介绍下,小梦开始知道,自行车除了是一种出行方式,还是很多人的爱好。小张到了周末,都会和朋友们一起看去北京西北边的山里面骑车。据他所说,山里面的风景十分的美丽。
小梦很快就意识到小张所说不假。小张的微信中都是他在艳阳天外出旅行的照片。画面中,小张微笑着站在山巅公路,身旁是一大堆骑友,身后是璀璨的阳光和绵延不绝的绿色山脉。很难不让人幻想,小张的生活积极又健康。
小梦也希望有这样周末生活,但据小张说,她的自行车似乎不能承担这样的骑游活动。她需要一种专业的运动器械。
公路车故名思义,是专门跑在公路上的自行车。也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自行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以前常见的二八大杠,就是一款公路自行车。
当代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往往是山地自行车。但和人们印象中的不同,山地车的历史其实很短,是上个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是专门用来在越野场地上比赛的。设计本身并不适合在公路上骑行。
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思路则着重轻量化和速度,兼具长距离骑行的功能。因此往往有如下的几种设计:
第一,像羊角的一样的弯把。这种车把提供了多种手把位,兼具舒适和激烈的竞技两种功能。运动员可以根据运动的需要,把手放在下把位来快速冲刺,也可以放在上把位爬坡,甚至可以放在车把中间休息。
第二,很细的轮胎。较细的轮胎一般滚动阻力也较低,但横向的摩擦力也低,因此很容易摔车。轮胎直径一般为700C(27.5英寸),这是一种折中的尺寸。由于角动量的原因,轮胎太过大启动会费劲。轮胎过小时通过性又会太差。
第三,复杂的传动系统。众多的档位能让骑车的人更舒适。运动员在骑行时不会遇到踏板太重或者太轻的问题。以便让肌肉更好的发力。
第四,纤细、结实,几何形状很不舒服的车架。和通勤自行车不同,公路自行车的车把往往低于车座。这样骑车人的骑行姿势就趴的更低,风阻更低,速度越快。
当然,上述的物品用更加准确称呼是“大组公路车”。但比赛现场上并不限于这种公路车。近年来,一些自行车爱好者还会购买TT自行车(Time Trial计时赛车),一种平路速度比大组公路车要快,但不善于爬坡的自行车。而铁人三项爱好者往往还会准备一辆铁人三项自行车。
小梦在家周围找了一家自行车店准备挑选。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公路车就像上个季度的时装一样。人们除了还能在官网网站上看见它们的身影,店里面往往是找不到的。
不过店家可不愿意放过让人消费的机会。他们会信誓旦旦的告诉消费者车辆可以定。只是闭口不言交货日期是多久。
但正如一切人生选择都会让人痛苦一样。选择一辆公路车也会让人痛苦万分。小梦厚着脸皮向小张打听,又花了近十个小时刷小红书,也没有拿定主意。对有选择困难症的她来说,价格、车型、几何、品牌都是能让她犹豫半天的选项。
第一,从价格角度选。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真实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全部的真相。同样功能的公路自行车,价格能从三千直飙到10万块。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细节和重量上。别的产品都是越重价格越贵,自行车确实用料越少价格越贵。但不得不说,昂贵公路车的细节确实比便宜公路车要好看的多。
为了区分价格,自行车厂商对运动自行车设定了三种等级。以传动套件为例,分为第三等级(105)、次顶级(ULTEGRA)和顶级(DURA ACE)。这里面,后一等级的价格基本上是前一等级价格的两倍。但性能上可能只有微乎其微的提高。其他自行车零件也遵循这种定价。
对许多年轻的自行车爱好者来说,购买公路车的金钱几乎是扣掉生活必须后剩下所有的金钱。他们能够接受吃半年外卖,但不能接受自行车没有达到他们心理预期的等级。
好在小梦生活在北京,还在互联网大厂上班。这意味着即便购买10万的公路车,也只是她几个月的工资而已。
第二,从材料角度选。很多年里,如果你是50岁往上走的人,你的记忆之中,公路自行车只有一种车型——就是那种经典的钢架自行车,二八大杠那种。但随着科学家的不断努力,自行车的制造商有很多新选择。
钢:人们一般认为,钢架自行车往往有两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重,第二是会生锈。但事实上,好的钢架自行车并不会很重,一种抽管的技术会让自行车的管壁十分的轻薄。同时,由于使用了一些防锈的技术,钢架自行车一般不会锈蚀。此外,钢架自行车有滤震性,能过滤掉马路上的小坑洼。许多旅行车都是钢架。
但公路车运动是竞技运动,毫秒必争的那种。闪电公路车的宣传词中——“经过计算,比上一代产品在40公里的路程中快16.6秒”。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于是现代公路自行车比赛中,几乎已经看不到钢架的使用。
铝合金:铝合金有在同等质量下和钢相比往往硬度更高,被广泛运用于当代的所有自行车门类。事实上,市面上最常见的自行车材料就是铝合金,而原因也很简单,铝合金很便宜。
但铝合金有过硬的坏处。用车友的话来说,铝合金车骑着屁股疼。因此,这两年自行车普遍使用碳纤维的前叉。
碳纤维:碳纤维是当前最理想的自行车材料。除了重量轻,碳纤维还能根据设计变得有弹性,能吸收纵向的力量,让屁股更舒服。此外,碳纤维还能捏成各种形状,让自行车的风阻更小。
然而,碳纤维的溢价实在是太高了。事实上,在当代,碳纤维早已不像商家吹嘘的是什么高科技。碳纤维生产工序看着和小作坊没什么区别。都是工人一张张碳布像糊窗户一样粘贴成型的。
第三,从种类来选。在“环法七冠”阿姆斯特朗活跃的那个年代,公路自行车就是公路自行车,没有今天那么多车型。但自行车厂商并不满足车友们只有一辆公路车。近些年他们将公路车分为了爬坡、破风和耐力车架。这些车型在几何上有些区别,导致骑行舒适度上有区别。总的来说,爬坡和耐力车骑行时人的腰比较直立。破风车腰弯的厉害,一些肚子大的骑友甚至弯不下去。
我们都知道公路自行车车架是两个三角加一个前叉组成的。所谓“几何”就是公路车两个三角的形状。而骑行运动就是人趴在两个三角上的运动。由于人在运动时,对姿势的感觉是敏锐的。骑行多个小时后,几何上一厘米的长度都可能会让运动员身体疼痛,因此不同的几何的公路车乘骑体验完全不同。事实上,几何对乘骑感觉的影响要远大于车辆材质。
破风车一般被认为是骑着不怎么舒服的车型。但是,破风车看着就是帅啊。即便骑着不舒服,即便对很多人来说不适合,破风车卖的也比爬坡和耐力车卖的好的多。这导致很多低端车型也使用破风造型,做了粗的车架管,无端增加了很多重量。
和大多数的打工人一样,小梦一开始并不想在运动上花很多钱。在小张的建议下,她准备先买一款入门的公路车。再三决定后,她终于决定了车型。
这辆车有着铝合金的车架,舒适的几何,是自行车圈里公认的最佳入门车型。
然而这时她才知道噩耗——由于疫情的影响,公路自行车需要好个月才能提车。
但真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吗?小梦并没有真正的想过这个问题。要知道,运动自行车这种没什么科技的行业也有垄断企业。禧玛诺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常年超过70%。
公路车的确代表着风和自由。和女式通勤车相比,公路自行车很轻很快。骑上它,小梦的双腿就忍不住的用力,融入到晚霞和快乐之中。
首先,公路自行车的车座又窄又硬,普通人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公路车和共享单车那种让人短距离随便骑骑的自行车不同,完全是为运动而打造。而厚重宽大的自行车座并不适合双腿运动,甚至会磨破大腿根部,导致运动损伤。
其次,即便是几何再舒适的公路车,车把的位置也比通勤自行车低太多。骑车人与其说坐在自行车上,不如用趴着更为合适。公路车玩家就像做着一个弯腰的平板支撑,前进的每一公里都会让腰痛、脖子酸、肩背疼的症状更为严重。
第三,公路车自行车没有货架,不能携带通勤时的包裹,这点对希望用自行车通勤的程序员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常常需要将笔记本电脑拿回家里加班。但骑车并不适合背电脑包,因为这会影响骑车时后背出汗散热。到了夏天,后背上积攒的热气似乎能让皮肤捂出痱子出来。
第四,公路自行车可能会影响骑车人在同事们心中的形象,因为到了炎热的夏天,骑车时大汗淋漓带来的汗臭味总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互联网公司普遍不能洗澡,作为姑娘的小梦当然无法忍受带着湿润的衣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
最后,公路车和所有的自行车一样,都有容易丢失的缺点。虽然在大家都骑电动自行车的今天,已经没有多少小偷盯着自行车,但停放在公司楼下总是让人不放心的。并且自行车玩家普遍不相信锁的功能,他们更相信出家门后“人不离车、车不离人”的观念。即便只是上个厕所,最好也要将自行车搬入厕所之中看管着。
在使用公路自行车通勤一个月后,小梦终于接受了这种车不适合通勤的事实。她沮丧地意识到,即便是在骑自行车这件小事上,十之有八九也是让人不如意的。
骑车冬天冷、夏天热,带不了多少东西,骑着还累。随着社会发展,自行车最开始的通勤和运输功能一直在被其他如汽车和电动自行车所取代。对绝大多数上班族来说,若不是迫不得已,有几个愿意天天骑车上下班呢?
因此自行车的退缩成了运动器械,越来越脱离交通工具这个属性。
总结起来人生在世几十年,干的事情就那么几种,去的地方也就那么几类,颇为无聊。比如,学生上学得在学校之中,打工人赚钱得在公司之中,生病了要去医院,出远门得去机场。而和相同爱好的人社交,毫无疑问只能在俱乐部之中。
骑行俱乐部就是骑车爱好者一起骑车的地方。但和大学同学聚在一起玩游戏不同,俱乐部中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些人是大厂公司职员,有些是企业老板,不少人事学校老师,偶尔也见得到公务员。总之都来自收入稳定或者很高的群体。毕竟,俱乐部自古以来都是有钱人才能入内的,爱好则是有闲人才拥有的。
另外骑行俱乐部也分付费和不付费。总的来说,付费的一般会有后勤保障车,会有能量胶、能量饮料等补给品,会用汽车将会员拉到远郊区县,会安排摄影师给会员拍摄帅气的照片。但每次活动前都要交上几百块的活动费。
而免费俱乐部没有这些服务,主打勤俭节约和不辞辛苦。吃喝需要自己带,骑行出发点需要自己开车去,但优势也在于不用付费。这也是大众更愿意选择的一种俱乐部。
大多数俱乐部本质上是一家自行车店,开在马路边。在一楼卖车修车的同时,二楼店员也兼顾组织周末的骑行活动。事实上,北京几乎所有骑行俱乐部都是车店的附庸。
这种商业模式很好理解。正如汽车经销商试图通过修车赚钱一样,自行车店也试图将一次性买卖改成多次买卖。他们通过举行活动,创建俱乐部的方式,笼络一帮自行车爱好者,形成稳定的客源,并向他们推销自行车零件和其他零配件。
小梦并不清楚这些细节,在提车后的第二个星期,小梦加入了小张所在的骑行俱乐部,那是一家付费的俱乐部。
刚进这家俱乐部时,小梦还对认识新人感到紧张。但出乎小梦意料的是,骑行俱乐部对她的加入表示开心坏了,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各个喜笑颜开,上前来打招呼,帮忙给车打气,帮忙拿补给品,并且在第一次活动上路时,团长明令要求所有团员放慢速度,照顾小梦。
小梦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在骑行俱乐部中是种优势。到目前为止,公路车运动始终是种男性为主要玩家的运动,骑行俱乐部始终是种男性为主要会员的俱乐部。因此,女性骑友更容易在俱乐部中获得情绪价值。
一些高端骑行俱乐部还会安排教练来指导。有点像健身房,教练能告诉你训练的方法,纠正不良的骑车习惯。他们一般有着夏天被晒出来的深色的皮肤,衣服下若隐若现的强健双腿肌肉,在车店里聊着以前的骑车经历,并在对话结尾带上最近的比赛成绩。
虽然本作者不喜欢,但在崇尚科学运动的当下,骑友们想要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成绩,确实也需要教练的指导。
对小梦这样的都市人来说,6月份的延庆的百里画廊景区可谓美如画,在初夏璀璨的阳光之中,号称有淮北山水之美,黄山之松,兔耳岭之草甸,苏州之景观。
在这种环境中骑车的确是种享受。可惜的是,景区离城区太远,并且路上会遇见堵车,小梦和俱乐部的其他人在汽车上苦苦等待了快俩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等他们下车时,骨头都快被汽车摇散了。
不过,骑行活动并不是外出郊游,俱乐部一般会将骑行活动定义在集体运动。因此,像所有的运动一样,骑行也有许多规则。
首先,虽然没有人数限制,但大型的骑行团会有好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规模。因此,搭建一个组织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骑行团有团长、老队员和普通队员之别,团长负责整个活动的运行,老队员则负责帮助普通队员,避免普通队员遇到危险和掉队。
一些人数上百的大型团,还会按照实力进行分组。一些实力强悍的按照均速40km/h骑行,一般的按照35km/h,实力较弱的按照30km/h骑行。每个组内又有自己的组长。
一些比较好的骑行俱乐部,会将热身运动作为骑行活动的开始,据说能防止团员运动损伤。之后所有的团员会开始骑上自行车,开始排列成“小火车”。
所谓“小火车”,其实就是骑车人排成纵列,自行车前轮快贴着后轮骑车,组成一条长龙。有趣的是,这种所有学生上学时讨厌的队列,需要纪律和专注力组成的东西,却被自行车爱好者喜欢。
在付费骑行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小火车”一般会由团长在头来“破风”,并控制骑行速度。队伍尾巴则由另外一个老手来收尾,避免有团员跟丢骑行团。这种骑行方式有两种好处:
第一,骑着速度快。对公路自行车来说,风阻往往是骑行最大的阻力。当自行车爱好者组成小火车时,前方的风阻会被排在前面的人减小,俗称“破风”。这样,后面的人骑着就轻松了。
第二,骑行时会很好看。相比于散开来骑,几十人的队列显然让人瞩目,特别是穿上一样的骑行服后。
然而,“小火车”的危险性也是显然的。当骑行队伍中有一人摔倒了,不但会被后面的自行车撞到,往往还会会绊倒后面的很多人,造成连环摔车。另外,“小火车”还会让后方的人视野不佳,来不及躲避障碍物。
为了减少危险并且让人肉“小火车”长时间保持一个整体,自行车爱好者还要学习使用多种手势,作为人肉“小火车”的神经信号。比如前面的人指向地面是警示前方有障碍,前方的人拍屁股是希望后面的人跟上。
新手千万不要认为骑车是种很轻松的运动。新手跟不上骑行活动是常事。
一方面北京的骑行活动都在山里,骑车都是在爬几百米高的小山。另一方面骑行距离往往很长,少则40、50公里,多则150、200公里。自行车爱好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来选择活动。
为了和小张在一起,小梦第一次参加活动时,就选择错了距离。她听别人说,要骑行100km公里,才算运动入门。但100km的骑行哪有那么容易。50km翻过一座高山之后,小梦腰酸、手疼、腿抽筋,屁股像是在火炉中烤了一样的疼,灵魂像是被抽离体外,只能痛苦中放弃之后的骑行,“耻辱”的上了后勤车。
很快,小梦意识到社交才是骑行活动的核心,是新时代的高尔夫运动,是跑在马路上的沙龙茶会。沙龙的女主人,也就是俱乐部的组织者,会帮助骑友们相互认识,一起运动、一桌吃饭,一块嬉戏。加入骑行圈,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社交范围不再局限于工作、亲戚和同学,有了新角度,能更好的融入到北京这个大社会之中。
的确,从功利的角度看,骑行俱乐部是最好的社交场所。
由于自行车运动门槛很高,需要一辆少则七、八千,贵则十几万的自行车。更别说入坑后还要买一大堆其他的骑行装备。因此骑行活动从一开始就刷掉了穷学生和社会底层,而能进入圈子的全都是有钱且有闲的中产阶级。你几乎不可能在戒台寺看到骑车的保安和快递员,但你一定能看见各式各样的企业高管、程序员和健身达人,骑着上万块的自行车,快速冲下陡坡。偶尔,你还能看见漂亮的女网红拍照留念,展示他们或美妙或健硕的身姿。
认识这些人的好处并不绝对,但绝对是个获得利益的机会。有些人靠着骑行圈子谈成了生意,有些人靠着骑行圈子拉到了投资,有些人靠着骑行圈子获得了新的工作,还有些人找到了有钱的对象。
人类历史上始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变成有钱人。但这个答案有时候很简单——那就是给有消费能力的提供服务,和他们做朋友。古代有钱人给帝王将相提供吃穿用度,陪他们一起嬉笑打闹。今天各式各样俱乐部里的人们相互提供情绪价值,相互打量利用价值。
好在骑行俱乐部并不完全是个利益驱动的地方。快乐比算计要多得多。现代城市人太过孤独,而相同爱好是最好的情感催化剂。
试问,一个城市人如何向身边的人安利去骑车爬山?要知道城市人连一步两个小时的电影都无法向亲戚和朋友安利。因此,城市人的交流永远都是八卦、房子、车子这些世俗之物,诗和远方只能被深深的藏在心底。
骑行俱乐部给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享受“风和自由”的机会。
在这里,骑行爱好者终于有了一起活动和相互帮助的契机。没人想在寒风中在通州沿河公路骑车,但有朋友的陪伴就不同了。除了眼前的美景,骑行爱好者更多了几分安心。毕竟,爆胎了有骑友会补。
在这里,爱好者们终于能和其他人聊不同自行车套件的性能区别,聊骑行装备,聊今年的骑行计划,聊当代最强的公路车选手究竟是谁,哪个自行车品牌更有文化和内涵,甚至开始聊训练计划和健身补品。
在这里,爱好者们还会建立共同的回忆,提供身处群体之中的快乐感觉。人毕竟是群体动物,需要这些情感。而这些情感会在未来的人生中激发出共鸣,或许成为人生的意义。
当然以上这些“风和自由”的背后,也是需要金钱支撑的。
还好小梦并不是为金钱困苦的人,她那聪明但不愿意多想想的脑袋没空理解金钱的力量。她只想和骑友们一起嘻嘻哈哈,一起流汗,一起在沐浴在延庆灿烂的阳光之中。
几乎每周都参加骑行活动的小梦,入坑半年多,很快就骑完了北京郊区公认的经典路线。要是赶上下班早,或者特别的节日,她还会参加骑友们组织的夜间骑行活动。
由于这些活动在下班后,郊区的山里太黑太危险,夜间活动大多数都在市区。
这其中最经典的要属长安街了。处在政治中心的长安街自行车道又宽又直,沿途都是北京最地标的建筑物,还没有电动自行车的打扰(电动自行车不让上长安街),因此不但是北京骑友争相刷圈的经典路线,近两年还是外地游客来京旅游打卡的固定项目。
同样是刷圈,绕着奥林匹克森领公园骑车就要小众的多了。一圈是六公里,红路灯不多,沿途都是植被茂密的公园,还能看到知名地标鸟巢和钉子塔,因此风景还算不错。
要是厌倦了绕圈跑,在通州运河公园的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那里有绵延25公里的沿河道路。夏天天气好的时候,伴着碧波荡漾的水面,很容易让人心情愉悦。
要是能够忍受骑的慢,能忍受红绿灯。北京市区还有胡同让骑行爱好者探索。到了过年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在地图上骑出龙和2024的字样。
但在白天,硬核的自行车爱好者肯定不愿意局限在市区骑车。而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区给了骑行爱好者最好的挑战场所。
门头沟的京西小老鼠是锻炼程度适中的路线之一,总长六十多公里,爬升一千米,沿途可以经过潭王路、戒台寺。山顶上还有众多的咖啡店,很适合旅游式的骑行。
在2023年北京暴雨之前,妙峰山也是不错的骑行骑行路线,最近在修路。总长二十公里,爬升接近一千米,据说以前举行过国际自行车比赛,因此是北京骑友判断自己骑行水平的重要路线。
说到暴雨,这场灾害改变了很多北京骑行爱好者的习惯。由于门头沟在修路,很多公路车爱好者决定周末在昌平的骑车。除了“大棒骨”这种上百公里的路线以外,昌平还有入选中国精品骑行路线的“绿氧益行览昌平”。春秋天都是很不错的路线。
要是愿意跑远点。延庆的百里山水画廊绝对是很好的去处。几十公里的沿线上据宣传说有“淮北山水之美,黄山之松,兔耳岭之草甸,苏州之美观”。当然,对大城市的人来说,所谓美景,其实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在入坑公路自行车之前,小梦从来不知道自行车运动还有那么多的装备需要购买。在她的记忆之中,骑自行车只需要简单的跨上座椅,用腿蹬就行了。
但小梦在俱乐部看到的是,队友们都穿着特制的衣服,戴着漂亮的头盔和墨镜。她开始意识到,想要骑的好,或者说看上去专业,更重要是融入骑行俱乐部,除了自行车本身,还需要一大堆装备来支持。
首先,自行车头盔必不可少。只要稍稍用力,公路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就会超过30KM/H。对汽车驾驶员来说,这个速度的事故基本造不成什么伤害。但对自行车“驾驶员”来说,这个速度很可能是致命的,特别是头部撞击。于是,佩戴好头盔是自行车爱好者圈子里最基本的常识。
不过,相比于保护性能更好的电动自行车头盔,公路自行车头盔同时也注重运动性,也就是透气性和轻量化。当然,价格也要翻上好几倍。
为了更安全,骑行眼镜也最好戴上,能有效防止各种异物进入眼睛。北京春天的空气中满是砂石,而到了夏天,又满是各种小虫子。骑行时要是不小心被这些东西迷了眼,很难不保证撞上什么东西。
不过,在骑行爱好者因为出车祸而伤害自己前。他们的屁股往往会先疼的红肿起来。公路自行车坐垫为了运动性设计的又薄又硬,非常不舒服。因此,骑行裤也是必不可少的。
骑行裤有点像瑜伽裤,稍微有点不同的是裤子底有一块海绵垫子。这块垫子能有效保证自行车爱好者的屁股能禁受住路上的颠簸。此外,由于裤子用的都是运动面料,紧身、吸汗、便于运动。
那么,既然骑行爱好者都穿上了令人羞耻的紧身裤,那么穿上紧身的骑行服上衣又何尝不可。和骑行裤一样,这种衣服也是紧身、吸汗、便于运动。但和普通衣服不同,骑行服的后襟要比前襟长的多,这样骑行爱好者的小蛮腰就不会尴尬的暴露在其他车友的眼睛中了。
为了显得更专业,锁鞋也是要买的。诚然,长途骑行锁鞋的确有不少优势。例如能纠正不良姿势,固定脚底和踏板的位置,在冲刺时和遇到路面坑洼时避免摔车。但锁鞋的坏处也显而易见。
穿上锁鞋,意味着停车时忘记解锁时必然会摔车。事实上,几乎所有穿锁鞋的人都会在初用时摔车,俗称“零速摔”。一些人声称,“零速摔”因为没有速度,摔不厉害。但“零速摔”可能摔在任何位置,包括疾驰车辆的前方。另外,遇到突发情况时,锁鞋也不够安全,骑行爱好者几乎不可能跳车保命。
骑行手套并不是必须的,但能有效减减少手掌的疼痛。另外,摔车时手套能防止手掌被地面的沙子划破,流汗时能避免手掌打滑。
在这个时代,电子系统几乎侵入了一切商品,自行车运动也不意外。为了让骑行路线和身体数据实时展现在骑友面前,码表、功率计和心率带被运用在自行车运动之中。这样,骑友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规划自己体力分配。骑完之后更好的回顾自己骑行的路线。
码表是其中技术含量最多的产品,就像自行车上的信息中心。它很像一个屏幕能常亮的手机,只是不能通话发微信。它的屏幕上既可以显示当前的速度、爬坡数据、地图和路线,也可以接受心率带和功率计传输的数据。当然,它还能链接手机的APP,将数据传输到微信朋友圈上。一些骑友除了炫耀自己的骑行照片,还会展示一日内骑了多少公里,吸引他人点赞。
此外,为了避免骑到半路又渴又累,出门骑车还要带些吃喝。骑行水壶、能量棒、能量胶、蛋白棒也最好带一些。
要是骑远路,还应该带上补胎包。包里除了多余的内胎,还有打气筒和撬胎棒。这样,即便不幸爆胎,也能在路边修好轮胎,保证能骑着回家。
要是对品牌有高要求,以上这些东西都不便宜。小梦在俱乐部的推荐下购买了些产品,零零碎碎算起来居然近有一万块钱。码表、功率计、锁鞋和头盔都要好几千。骑行服也分冬季和夏季,价格也是无底洞。就连手套加上骑行两个字,价格也是涨了好几倍。
当然,小梦也可以选择便宜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并不被高端骑行俱乐部所推荐。
会踢足球的人往往会看世界杯,会打篮球的人往往会看NBA。那么既然入坑了公路车运动,也会难免不关注一下公路车比赛。至少在人们被大数据包围的现在,自行车爱好者们很难不在手机上刷到公路车比赛。
我们都知道,自行车是欧洲人发明的,自行车比赛也是欧洲人发明的。有自行车存在的一百多年里,欧洲也始终是自行车运动的中心。欧洲人对自行车的热爱,丝毫不比对足球的热爱少。
最顶级的比赛UWT(世界巡回赛)也大多在欧洲举行,最著名有“环法国”、“环意大利”、“环西班牙”。在这些比赛有些类似足球运动中的世界杯或者欧洲杯,能看见公路自行车运动中最强的车队和最大牌的明星。
往些年7月份,央视体育频道会转播“环法”。但很可惜的是,三大顶级赛事现在都没有中国选手上场。因此,观众难免觉得乏味无趣。也很难吸引到自行车爱好者以外的观众观看。
世界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也是很重要的比赛。和“环法不同”,选手们能代表自己的国家上场。并且获得胜利的选手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穿上印有五色条纹的“彩虹衫”参加比赛。
国内最重要的比赛是环广西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能够吸引到一些欧洲最强车队的二线选手参加比赛。此外,还有低一等级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比赛。更低等级的环太湖公路自行车赛等。
但这些比赛似乎都不能在大众社交媒体上掀起什么波澜。
就像很多球迷抱怨中国人没有足球文化一样,很多自行车爱好者也抱怨中国人没有自行车文化。在公路自行车运动中,中国选手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在代表国家的世界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中,中国人至今没有一人能够完成全程比赛。在“环法”、“环意”等顶级比赛中,至今也只有一个人参加过。
因为观众少,没有自己的运动员,国内的互联网平台甚至没有动力购买公路车比赛直播的动力。许多如世界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环意大利”、“环西班牙”等比赛都需要看自行车爱好者偷偷转载外网的直播信号。这同样意味着观看这些比赛是没有解说的。
当然,小众运动有小众运动的乐趣。比如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情感和体验,能避免在大众社交媒体上的各种争吵,有很多的机会成为这项运动中的高手,能结识许多与众不同的人。
但小众运动始终是孤单的。自行车爱好者几乎无法和身边人讨论这项运动,也很难让周边人理解这项运动的乐趣。每年“环法”开赛时,它带来不了世界杯那样的热闹和喧哗,自行车爱好者们没法在酒吧里观看。而那些高鼻子白皮肤的欧洲明星运动员,也很难让中国观众共情。
好在公路自行车运动本身只需要一个人就行。穿上令人羞耻的自行车服装,跨上硬邦邦的自行车坐垫,在晴朗的天气里,向着高山进发,那里有自由和风奖励挑战者,令人乐此不疲。
随着参加活动的次数增多,小梦不得不开始接触一些自行车爱好者圈才会使用的名词。这些名词将会让暂时让她忽略美景和快乐,而将注意力放在竞争和速度上来。
人性就是很奇怪,即身处快乐和自由之中,也只需要经他人轻轻一挑拨,便会进入竞争和比较的笼子里,并且自认为超过所有人才能从新获得真正的自由。
小梦也没意识到自己有一天会被胜负笼子所桎梏。骑友们总通过快速超车吸引她加快速度,过程中带着几分嘲笑和挑衅,然后笑看实力较弱的她只能在后方体力不支大口喘气。小梦听骑友们说,除非自己像运动员一样高提高运动能力,否则不太可能追上挑衅他的人。
以上的挑衅过程被骑友们戏称为“拉暴”,或者“喂辣堡”。一些骑友还定制了印着汉堡图样的骑行服,将这种行为变成笑话和文化来宣传。
不过,在加强运动能力之前,车友们告诉小梦需要做在自行车俱乐部里做一个测试和调整。
自行车Fitting,是指通过测量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数据,包括身高、四肢长度,身体的柔韧性,核心力量强度,形成科学的报告,用来指导骑行者调整自行车的几何,纠正不良的骑行姿势。并在此基础上大大减少运动疼痛和损伤。
骑行功率,和机械一样,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由于自行车运动能通过电子仪器记录能量的输出,因此这个数值越高,往往说明骑行者的能力越强。
而FTP(Functional Threshold Power),功能性功率阈值,是指骑行者一个小时内能保持的最高的平均功率,以瓦特为单位。是自行车训练中最常用的训练指标。FTP的提高往往也就意味着自行车选手能力的提高。
此外,CP (Critical Power ),极限功率,是指一定时间里的最高平均功率,比如10分钟的极限功率称作为CP10。
NP(Normalized Power)标准化功率,另外一种复杂的功率算法,试图更加客观的反映骑行爱好者的功率输出能力。
IF,一般代表强度因子。1.0的强度因子约等于全力以赴的骑了一个小时,而0.8表示只付出了大约80%的努力。
TSS,即训练压力分数,计算公式是TSS =(秒×NP X IF)/(FTP x 3600)×100,表示训练量的一种方式。
科学的训练法是快速提高水平的正确方法。想要骑的快,什么训练项目,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吃能量胶,比赛后怎么吃饭,都很有讲究。
不过,对普通的骑行爱好者来说,多多出门骑车,是骑的好的唯一一条路径。
但骑的更快就代表身体越健康吗?骑的越快就代表骑的越快乐吗?
要知道运动过度往往也意味着透支身体,就如同马拉松运动员的脚,许多都是多次受伤,早已变形的。而骑自行车,也有各式各样的风险,轻则因为姿势不正确,拉伤肌肉, 重则影响腰椎和颈椎健康。
并且,骑行爱好者是不可能越骑越快的。就算不提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天壤之别的天赋,骑行爱好者也几乎不可能达到普通运动员的训练强度。
因此,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才是最好。怎么快乐怎么骑,而不是在竞争的无底洞中生闷气。
和圈外人士印象中不同的是,运动自行车,甚至说自行车这种物件,始终不是便宜的东西。
在凤凰、永久等“二八大杠”自行车一统江湖的的上个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也不是便宜的东西。当时城市青年们流行讲结婚“三转一响”,即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以及自行车。当时能穿着中山装,骑车“二八大杠”,行走在乡间小路,帅气程度不亚于今天开着宝马、奔驰,出入高档写字楼。
得益于外资公司的先进经营模式,将自行车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几百块的山地自行车很快铺满了年轻人们的青春。以至于80、90后年轻人们都觉得保养的最景致的二八大杠也很土,而廉价的山地车却很酷。
廉价的山地车并不是真正的运动自行车。即便有前后减震,许多廉价山地自行车也无法应付楼梯的颠簸。链条颠掉是小事,轮圈颠歪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但车把断了可就要命了,骑车人会一头撞向地面,轻则脑震荡,重则命都搭进去。
运动员们用的自行车则是外国进口的。那些自行车又轻,车架刚性又好,传动系统稳定,减震系统需要定期的保养,因此性能出色,能完成高难度的速降运动。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外形更好看,涂装炫酷。
这些自行车基本上脱离了日常使用的范畴,因此,除了没有车筐、也没有脚撑,不能骑上街买菜以外,这些车辆还有十分离谱的价格————一万块算入门训练,十万块才能参加比赛。
职业运动员当然不在乎这些车辆的价格。只要他们有一定的比赛成绩,自行车商们会追在他们的身后赞助自己生产的自行车。顶级车队的后勤保障车上,往往有几十辆十万块左右的自行车。运动员只要稍感不舒服,就可以更换一辆全新的自行车。
但普通消费者的身后就没有这些赞助商了。他们若是爱看“环法”、“环意”等职业比赛,若是渴望和职业运动员使用同样的装备,若是希望通过升级器材在业余比赛中获得一个好名次。那么他们贫穷的生活就不得不开始了。
两个碳纤维轮子要价五万,一个车架要加三万,骑行服林林总总要好几千,骑行鞋、头上戴的塑料泡沫头盔,少说也要两三千。就连运动员在赛场上用完就扔的塑料水壶,到了自行车店里也要卖上几百块。
但谁不想用上和职业运动员一样的装备呢?就像篮球爱好者往往会购买的阿迪或耐克的篮球鞋,马拉松爱好者会有几双走路不舒服的碳板跑鞋,人们希望获得职业运动员的超能力,这是人的天性。
因此,自行车爱好者总是抱怨很穷。而更换自行车零件总是产生家庭矛盾。
但昂贵的运动自行车真的值这个价格吗?许多运动自行车的价格比普通家用摩托车还要贵,即便自行车的零件很少,也没有复杂的发动机和变速箱。
自行车制造商们会说很值。他们的广告词中会宣传,自家的自行车使用了高科技材料碳纤维;他们会告诉消费者电子变速是种高科技,无线通讯协议很难研发;他们会告诉消费者自家的轮组在空气动力学实验中有多么的占优,能比上代产品快上好几秒。
然而,只要稍微逛逛淘宝,消费者就会对商家们的说辞表示怀疑。首先,碳纤维在如今已经算不得什么高科技材料,一百块就能买好几米长的碳纤维布料。而碳纤维生产,本质上就用环氧树脂做手工;电子变速中的通讯芯片和电机根本就不值钱,几十块就能买到质量很不错的。事实上,一些自行车爱好者自己就能制作无线电子变速;而所谓的空气动力学造型,在实际骑行中感觉并不明显,骑行中阻力最大的始终是人。
电影《苏格兰飞人》很好的描写了自行车速度和价格的关系:一个生活失败者想要突破自行车世界纪录,他认为售价十几万的自行车并不是关键,创新和刻苦的训练才是。
一个常识是,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往往并不意味着高价格。现代商品中除了生产成本,还有夹杂着人性中的幻想、虚荣和攀比。
手机和个人电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尖端的科技产品,其产业链上包含十几个国家的辛勤劳动,但小镇小青年用的iphone和有上亿身家有钱人用的iphone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奢侈品品牌鼓吹的手工和匠人精神,往往意味着落后的生产技术。事实上,许多奢饰品品牌早已经将生产线转移至第三世界国家,因为这些地方工人们的工资更低。
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测试自行车实际的性能,告诉消费者那些自行车物廉价美。
国际自行车联盟(简称UCI),牢牢把握着自行车运动的规则制定权,同时也规定着公路自行车的模样。但这个国际组织的背后,总有禧玛诺、速联等国际资本的身影。可以说,自行车大厂的利益就是UCI的利益。只要自行车大厂愿意,UCI就不排斥自行车运动是昂贵的。
一个不可争论的事实是,公路自行车到底以什么模样生产出来,很大程度是禧玛诺、速联说了算。作为占据自行车配件90%以上市场份额的厂商,他们生产的自行车配件,规定了自行车下管的厚度,规定了自行车前后叉分开的距离。
这也就是为什么富裕的欧洲人掌握着公路自行车比赛,富裕的美国人掌握着山地车比赛。因为只有收入高的欧美人才玩得起这项运动。自行车运动始终在欧美。
好在近些年,国内自行车圈也越来越看清这个事实。意识到人才是“发动机”,人才是骑行速度的保障。
当小梦加入自行车圈里时,人们已经开始比拼谁骑的好,骑的快,而不是单纯的比谁骑的贵,骑的牌子好。
救护车来的很快,不到12点钟,小梦就在俱乐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送进了医院。幸运的是,她的性命即无大碍,她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妙峰山虽然不算什么高山,路也不算特别陡,但在时速五十加的情况下摔一下,也是十分危险的。
许多新手骑车总是高估自己的实力,低估骑车的风险。他们跟着短视频学习骑车技巧,却不知道伤痛的厉害。
她的手臂皮肤擦伤,锁骨断了一根,需要做手术,还被诊断出轻微的脑震荡。但真正让她难受的是,她破相了,左脸又青又紫,还有一道伤口,就怕留下疤痕。
在受伤的最初两个星期里,小梦对骑车这件事充满了恐惧,她看着家里角落中摔坏的自行车,真想赶紧挂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甚至开始考虑此生之后再也不碰自行车。
友情确实是克服恐惧的良药,同时风和自由总让人怀念。车友们在他受伤后的嘘寒问暖。一个老车友告诉她:“骑车没有不摔的,下次注意就好了”,并且邀请她回到骑行俱乐部。于是她又开始犹豫起来
摔车的第三个月,小梦锁骨还没好全,但她决定重新骑上了公路自行车。这次,她决定更加注意安全一些。
她决定先在一些安全的路线上骑车,长安街什么的,然后等伤完全好了,比如明年夏天,再跟着俱乐部去爬山。
首先,自行车几乎就是马路上最脆弱的群体。由于肉包铁,并且质量轻,自行车既撞不过骑车,也撞不过摩托车,还撞不过电动自行车。我就亲眼见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被飞驰的电动自行车撞飞过。
其次,不是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人性总充满投机和侥幸,因此马路上充满了不打转向灯的汽车,闯红灯的行人,以及逆行的电动自行车。面对这样的环境,资深的自行车爱好者也知道危险,但是出于侥幸心里,许多爱好者会选择更加投机的骑法————也就是到机动车道上骑行。这样,他们可以避开四处乱窜的电动自行车。可是,汽车也不总是看路啊!许多开车人有边开车边玩手机的坏习惯,因此更加危险的可能。
公路自行车得骑行操控难度显然要比共享单车等自行车要高。由于几何的原因,整个人都趴在车架上。骑行时间长了,骑车人很容易陷入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只管埋头踩踏,而不注意前方的路况。另外,公路自行车运动往往会使用锁踏,紧急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解锁困难的情况,这也需要车手长久的练习。
公路自行车的车胎是风险的来源。由于追求小阻力,公路自行车往往使用23C、25C(轮胎的宽度)的轮胎,并且轮胎表面几乎是平滑的,没有胎纹。因此公路自行车面对纵向的路面坑洼是十分危险的。许多车手都有被地面上的水管和电线绊倒的经历,一些车手还因为马路中间的接缝绊倒过。
公路自行车的团队骑行方式是危险的。为了减少风阻,骑行爱好者总习惯于排成队列骑车。然而,这种骑车方式很容易让两位车手的前后轮触碰在一起。这时,后方的自行车很容易失控,摔倒在地,同时绊倒后方的骑车人。近些年,即便是注意安全的国际比赛,参加比赛的职业车手,也常常在大集团中摔成一团。
不过,最影响骑行安全的,是公路自行车的速度,是骑车人争强好胜的心。
公路自行车为速度而生,稍稍用力,很容易骑到30km/h以上,一些厉害的人甚至能骑到40km/h。在城市的自行车道中,这种速度往往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当道路前方突然窜出电动车时,即便骑车人反应及时,刹车正常工作,也至少需要7、8米的距离才能停下。
遵守交通规则、保持低速绝对是保证安全的最好方法。马路上靠边骑车的老头老太太,10km/h的乌龟骑行速度,即便骑了很多年,也很难突然撞到什么。
但公路车爱好者怎么能忍受如此的低的速度?怎么能容忍其他人随便超自己的车?享受风和自由的前提是有一定的速度。不然,怎么没有人说去公园遛弯也是享受风和自由?
评论区
共 31 条评论热门最新